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合格演练测评含答案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二)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三)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合格演练测评(四)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五)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合格演练测评(六)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一)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一)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6月,国际流星观测站观测到一颗冲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在距地面90 km处折回宇宙空间。经追踪发现,这颗流星是来自木星附近的彗星碎片。这颗在地球“打水漂”的流星把约10 000个微生物菌落带离地球。在地球有生命存在的37亿年中,有约60亿个微生物菌落被带离,这可能是宇宙生命传播的一种形式。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这颗在地球“打水漂”的流星的特点是( )
A.由冰物质组成 B.轨道呈扁长状
C.体积、质量大 D.运行速度快
2.在地球“打水漂”的流星挟带菌群到达其他行星没能演化出生命是因为( )
A.菌群缺氧窒息 B.行星温度不适宜
C.流星亮度高 D.行星水源短缺
“太阳塔”技术是指利用太阳辐射加热集热棚内空气,使烟囱中的空气推动涡轮机进行发电。下图为澳大利亚建造的“太阳塔”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空气涡轮机处气流的运动方向为( )
A.受热上升 B.冷却上升
C.受热下沉 D.冷却下沉
4.与“太阳塔”发电原理相同的是( )
A.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B.孔明灯的上升运动
C.溶洞深处冬暖夏凉
D.夜间的山谷吹山风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居民自发自用,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近年来,内蒙古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屋顶,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下图示意内蒙古某地光伏屋顶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5~7题。
5.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发展光伏屋顶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土地面积广 B.电力技术好
C.太阳辐射强 D.闲置屋顶多
6.该地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7.与相邻月份比较,8月发电量明显较低主要是因为( )
A.白昼时间短 B.沙尘天气多
C.太阳高度小 D.阴雨天气多
2023年是中国人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63周年,中国测量登山队对珠穆朗玛峰山体“身高”进行新的测量。据此,完成8~9题。
8.约3 5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碰撞区域地表缓缓抬升,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形成于(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鱼咽喉齿化石( )
A.通过该化石可确定青藏高原海拔高度
B.保存该化石的岩层会有被子植物化石
C.该化石可作为青藏高原隆起的重要证据
D.可根据该化石确定青藏高原地层厚度
10.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侏罗纪→寒武纪→石炭纪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2022年6月17日,菲律宾吕宋岛南部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1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
C.Ⅱ圈层是地核
D.Ⅳ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
二、不定项选择题
读“某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4.据图推测②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点及对应地质年代是( )
A.干燥,冷热多变 B.新生代第四纪
C.湿润,森林茂密 D.中生代
2022年初,南太平洋某海底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据此,完成15~16题。
15.一般认为火山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位于( )
A 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地幔
16.海底火山喷发期间,人们可以借助( )
A.RS导航前往受灾地点
B.GIS分析评估灾害损失
C.CNSS确定火山口位置
D.RS监测火山灰扩散情况
参考答案
1.D 2.B 第1题,据材料可知,这颗在地球“打水漂”的流星,冲入地球大气层后在距地面90 km处折回宇宙空间,说明体积质量小,运行速度快,逃离地球的引力束缚,如果体积质量大,运行速度慢就会落在地面上,D正确,C错误;和物质组成关系不大,“打水漂”运行轨迹应该呈弧状,故AB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而首要的条件是温度适宜,可推出在地球“打水漂”的流星挟带菌群到达其他行星没能演化出生命是因为行星温度不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无法演化出生命,B正确。故选B。
3.A 4.B 第3题,略。第4题,“太阳塔”技术是指利用太阳辐射加热集热棚内空气,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烟囱中的上升空气推动涡轮机进行发电,这是“太阳塔”发电原理。寒流给流经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从而导致降水少,与“太阳塔”发电原理不同,排除A;孔明灯利用灯发出的热量加热空气,使得灯罩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与“太阳塔”发电原理相同,B符合题意;溶洞深处比较封闭,与外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较慢,使得夏季里面升温比外界慢,冬季降温比外界慢,从而形成冬暖夏凉的情形,与“太阳塔”发电原理不同,排除C;夜间的山谷中吹的山风,主要是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所致,与“太阳塔”发电原理不同,排除D。故选B。
5.C 6.B 7.D 第5题,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因此更适宜发展光伏屋顶,C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光伏屋顶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而非在沙漠戈壁等未利用的土地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A错误;内蒙古经济欠发达,技术条件差,人烟稀少,住宅数量少,可利用闲置屋顶更少,BD错误,该题选C。第6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发电量减上网电量等于居民用电量,即二者的差值越大,居民用电量越大。结合图可判断出第二季度(4、5、6月)居民用电量较其他季度更大。故B项正确。第7题,8月的相邻月份为7月和9月。与9月相比,8月太阳高度更大,白昼时间更长,A、C错误;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8月出现的可能性较低,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8月明显低于7月和9月,最可能是因为此时降水较多,阴雨天较多,云量较大,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故选D。
8.D 9.C 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生代,联合古陆解体,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现在地球上的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D正确。第9题,岩层中的化石可以反映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鱼咽喉齿化石,说明青藏高原当时是海洋,后来板块碰撞抬升,形成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因此该化石可作为青藏高原隆起的重要证据,C正确。化石无法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和地层厚度,AD错误。含鱼咽喉齿化石的岩层中没有被子植物化石,B错误。故选C。
10.B 根据所学知识,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三叶虫→鱼类→恐龙,B正确;寒武纪→石炭纪→侏罗纪,C错误;两栖类→爬行动物→哺乳动
物,D错误。故选B。
11.A 12.D 第11题,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选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容易逃生和救援;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时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正确;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无关,B、C、D错误。故选A。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Ⅰ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图中显示,Ⅲ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B错误;图中显示,Ⅱ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不是地核,C错误;图中显示,Ⅳ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故选D。
13.CD 14.CD 第13题,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所以①为中生代地层,A错;②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B错;③④均为古生代地层。CD正确;故本题选CD。第14题,②地层为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者黑褐色矿物-煤矿。因此成煤时期的环境特点为湿润,森林茂盛,C正确;干燥的气候条件,A错误;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形成于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而不是新生代第四纪,B错,D正确;故选CD。
15.CD 16.BD 第15题,一般认为火山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CD正确。AB错误。故选CD。 第16题,RS没有导航功能,A错误。GIS可以分析评估灾害损失,RS可以监测火山灰扩散情况,BD正确。GNSS是北斗定位导航,不是CNSS,C错误。故选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合格演练测评(十一)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合格演练测评(十)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合格演练测评(九)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