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课时练习
展开一、选择题
1.金华的非遗文化有很多,以下哪一项制作时与其他几项发生的变化截然不同( )。
A.东阳木雕B.浦江剪纸C.婺州窑
2.用火加热白砂糖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关于这些变化表述错误的是( )。
A.白砂糖受热熔化成糖浆是一种物理变化
B.白砂糖颜色由白色变黄棕色到最后变黑色,是一种化学变化
C.加热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气泡,这些气体都是水蒸气
D.整个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
3.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
A.食物的消化B.水沸腾冒出白雾C.粮食酿酒
4.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一段时间后,玻璃杯中留有的液体( )。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5.下列变化中,其中有一个变化与另两个变化有本质差别的是( )。
A.堆雪人 B.蜡烛燃烧 C.用笔写字
6.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在做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正确的做法是( )。
A.马上跑走B.用湿抹布或用沙土扑灭C.用电风扇吹灭
7.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银放入水中沉底B.银接入电路中灯泡亮了
C.银长期放置后变黑
8.紫甘蓝中有一种特殊的植物色素,这种色素遇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会发生不同颜色变化。下列物质不能使紫甘蓝的色素发生颜色变化的是( )。
A.白醋B.小苏打溶液C.水
二、连线题
9.将下列物质变化与对应的类别和现象分别连接起来。
铁生锈
状态变化
物理 变化碘酒滴在米饭上
颜色变化
化学变化 水结冰
有气泡产生
白醋与小苏打混合
10.下列化学变化发生了什么现象?请连线。
燃烧蜡烛
铁钉生锈 发光发热
加热白糖 生成沉淀
牛奶和可乐混合 颜色变化
紫甘蓝叶片与白醋反应 产生气体
混合小苏打和白醋
三、实验题
物质的变化研究
白醋是厨房里常见的调味品,当它滴到其他物质中时,会发生一些变化。
11.白醋滴入下列物体中,会产生气体的是( )。
A.小苏打B.面粉C.白糖
12.上题中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将收集到的该气体倒在蜡烛火焰上,发现蜡烛_______,说明这种气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实验中,也可以收集到相同气体的是( )。
A.白醋和蛋壳混合B.白醋和紫甘蓝混合C.加热白糖
14.请举一例说明,该气体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探究物质的变化。
科学课上妙妙知道了我们身边的物质会发生变化,一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回家后她就迫不及待地在厨房里开始了物质变化的探究。
(1)妙妙用长柄金属勺取了1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加热,发现白糖发生了变化,正确的变化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闻到焦味。
②白糖由半透明晶体物质变为淡黄色液体物质。
③颜色越来越深,逐渐变为深褐色。
④变成黑色后继续加热就着火了。
(2)在收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时,妙妙取一个密封袋,里面放入3勺白醋,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1勺小苏打,小心地放入密封袋中,先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她观察到密封袋_____________(填“缓慢”或“很快”)地鼓起来。
(3)妙妙看到妈妈在厨房和面,妈妈将面和水混合在一起,这是_____________变化;馒头蒸好了,妙妙拿起一个,咬了一口,反复咀嚼感觉到有甜味,这是_____________变化。
四、综合题
小科在实验室发现3瓶白色粉末,但是标签已经都掉落在桌子上(如下图),标签上分别写着“小苏打”、“味精”、“面粉”,请你帮他将三瓶白色粉末区分开。
16.小科进行以下操作,请根据实验现象在横线上填出三种粉末名称:
17.为了确认A,他取少量A白色粉末,向里面滴加了几滴碘酒,发现变成了__________色,小科确认A无误。变色后的物质是一种新物质,说明发生了__________变化。
18.接着,他给同学们做了个“变色小魔术”。他取一些B粉末溶解在水中,并将一小片紫甘蓝放入B溶液中,很快紫甘蓝就变成了__________色。他取另一片紫甘蓝放入白醋中,紫甘蓝变成了__________色,魔术做得很成功。
19.完成下面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小结图。
参考答案:
1.C
【详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也就是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B属于物理变化;C属于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
2.C
【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详解】A、白砂糖受热熔化成糖浆,白糖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新物质产生,是一种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白砂糖颜色由白色变黄棕色到最后变黑色,颜色的变化说明有新物质的产生,是一种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加热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气泡,这些气体既有少量水分蒸发产生的气泡,也有物质变化产生的其他气体,故C错误;
D、白糖加热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故D正确。
3.B
【详解】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食物的消化和粮食酿酒属于化学变化。水沸腾冒出白雾属于物理变化,所以B符合题意。
4.C
【详解】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杯壁,感觉比原来凉。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以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玻璃杯中留有的液体含有新物质的液体,所以C符合题意。
5.B
【详解】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其他两个是物理变化,所以B符合题意。
6.B
【详解】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在做实验时,如果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或桌上燃烧,我们应该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7.C
【详解】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所以银放入水中沉底 、银接入电路中灯泡亮了都是物理变化;银长期放置后变黑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8.C
【详解】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小苏打溶液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水这样的物质既不是酸性物质、也不是碱性物质,不能使紫甘蓝的色素发生颜色变化。
9.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铁生锈产生了新物质,颜色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碘酒滴在米饭上产生了新物质,颜色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水结冰只是状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产生了新物质,有气泡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10.
【详解】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燃烧蜡烛时会发生发光发热的现象。铁钉生锈会发生颜色变化。加热白糖时会发生颜色变化。牛奶和可乐混合会生成沉淀,紫甘蓝叶片与白醋反应会发生颜色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产生气体。
11.A 12. 二氧化碳 熄灭 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13.A 1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解析】11.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所以A符合题意。
1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杯壁,感觉比原来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上题中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无色透明、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将收集到的该气体倒在蜡烛火焰上,发现蜡烛熄灭,说明这种气体的特点是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1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鸡蛋壳与白醋反应,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白醋和紫甘蓝混合会变色。加热白糖随加热温度增高,会变成黑色的碳,所以A符合题意。
1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在植物的叶上,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15. ②③①④ 很快 物理 化学
【分析】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详解】(1)白糖加热前是半透明晶体物质。白糖加热后,看到糖粒慢慢裂开,变得更细了。会由固态变成液态,这是属于物理的变化,继续加热会有气泡产生,先闻到一股香味,继续加热会闻到焦味。颜色越来越深,变成黑色后,继续加热还着火了。说明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产生了黑色的炭。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是②③①④。
(2)在收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时,妙妙取一个密封袋,里面放入3勺白醋,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1勺小苏打,小心地放入密封袋中,先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发现有很多气泡冒出。她观察到密封袋很快地鼓起来。
(3)妙妙看到妈妈在厨房和面,妈妈将面和水混合在一起,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馒头蒸好了,妙妙拿起一个,咬了一口,反复咀嚼感觉到有甜味,说明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16.面粉;小苏打;味精; 17. 蓝 化学 18. 绿 红
【分析】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淀粉遇碘酒变蓝。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时变红,遇到碱性物质时变绿,是酸碱指示剂。
16.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面粉不溶于水;味精、小苏打能溶于水,又因为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产生气泡,味精与白醋混合没有明显变化,所以A是面粉,B是小苏打,C是味精。
17.淀粉遇碘酒变蓝,面粉中含有淀粉,为了确认A,他取少量A白色粉末,向里面滴加了几滴碘酒,发现变成了蓝色,小科确认A无误。变色后的物质是一种新物质,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18.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时变红,遇到碱性物质时变绿,是酸碱指示剂。接着,他给同学们做了个“变色小魔术”。他取一些B粉末溶解在水中,并将一小片紫甘蓝放入B溶液中,B溶液是碱性物质,很快紫甘蓝就变成了绿色。他取另一片紫甘蓝放入白醋中,白醋是酸性物质,紫甘蓝变成了红色,魔术做得很成功。
19.①发光发热;②木炭燃烧;③颜色变化;④淀粉与碘混合;⑤产生气体;⑥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详解】化学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如铁的生锈会发生颜色变化;燃烧的篝火会发光发热;稀盐酸滴到石灰岩上,会产生气体。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90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课时作业</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1.校园生物大搜索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90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校园生物大搜索综合训练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89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习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