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3-2《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417990/0-17091941206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3-2《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417990/0-170919412068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3-2《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417990/0-17091941207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3-2《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417990/0-170919412074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3-2《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417990/0-170919412077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3-2《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417990/0-170919412078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3-2《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417990/0-170919412080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3-2《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417990/0-170919412083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职语文二 群英会蒋干中计优质课件ppt
展开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理解作品深刻内涵。
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3.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等。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曹操平定北方后,打算南下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势力,以统一全国。曹操得了荆州后,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准备顺江而下,吞并东吴。东吴统治集团内部经过一番斗争之后,接受了诸葛亮的劝说,决定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曹操兵多将广,又有蔡瑁、张允训练水军,形势对东吴不利。周瑜认识到要打败曹操,必须先除蔡、张二人。在这种背景下,周瑜抓住蒋干前来劝降的机会,设计出一套巧妙的计策,经过周密的布置,终于使蒋中计,使曹操错杀蔡、张二人,达到削弱曹操水军实力的目的,为后来的赤壁会战赢得了有利的形势。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 “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素不习水战”是其致命的弱点。周瑜用了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和火攻等计谋最终大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本文虽然是长篇小说节选,但在情节上有着相对的完整性。故事各部分都具备清晰的线索。
阅读课文,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划分段落。
1.开端(第1-3段)
2.发展(第4-6段)
3.高潮(第7-8段)
4.结 局(第9段)
5.尾 声(第10段)
1、蒋干是谁?2、“中计”指中谁的计?3、“计”指什么计谋?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5、设此计的原因呢?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 7、计谋的结果呢?
1、曹操帐下幕宾。2、周瑜的计。3、反间计。4、杀蔡、张二人。5、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6、亲往探寨。7、曹操误杀此二人。
▶▷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阅读小说开端部分第1至3段,思考问题:
曹强、吴弱,东吴处于劣势。
敌强我弱的环境特点,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计除蔡张的战略决策,群英会上的虚张声势,都是这一特定环境的产物。可以说,小说中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人物的性格特点,无一不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
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
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
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做的?
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将。
曹操回去后采纳了蔡瑁、张允的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
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
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因为这两个情节与周瑜定计有因果关系。由于周瑜毁书斩使,遂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军三江口战败,遂有蔡、张二人操练水军之举;由于二人整治水军得法,吸引周瑜来探,才促使周瑜下决心除掉这两个人。 若不从周瑜毁书斩使选起,而从周瑜决定除掉蔡、张二人选起,就显得突兀,也不足以显示出周瑜除掉蔡、张二人在战略上的意义。
阅读小说发展部分第4至6段,思考问题:
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
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
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 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
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
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 ②装醉。“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阅读小说高潮部分第7、8段,思考问题:
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
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 ③“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认为天赐良机。
周瑜的反间计,在7、8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而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
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使蒋干深信不疑。
▶▷ 阅读读小说的结尾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
讲了周瑜用反间计的结果。
①曹操中计,杀了蔡、张二人。
②周瑜计成,保持了自己一方水上优势。
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
▶▷ 阅读读说的尾声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课文选至“细作探知”这一段,情节才完整。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同时,与周瑜开头所说的“吾必除设计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相呼应,充分反映了周瑜对除掉蔡、张二人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体现了周瑜反间计对整体赤壁之战的战略意义。
文中多处描写了蒋干的“笑”和“大笑”,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它们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征。
1.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 课文中周瑜的“笑”和“大笑”:
“闻干至”而笑,是看透了蒋干来意的自得之情和来得正合吾意的喜悦之情的流露。
2.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
“笑曰”,是对蒋干自我掩饰的愚蠢感到可笑。“笑而挽其臂”,则是故作亲热,欲擒故纵,带有捉弄意味。
3.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
“大笑畅饮”,既有对蒋干不敢多言的嘲笑,又有缓和酒宴气氛的作用,表现了周瑜掌握了斗争主动权的得意与豪放。
4.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
“佯醉大笑”,有意夸耀自己功业成就,傲视蒋干,使他不敢游说。
5.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言罢大笑”,是对蒋干的嘲弄,也表现自己立场坚定。
周瑜的一笑再笑,表现了他的足智多谋,沉着从容,慷慨豪放的性格特征,反映了作为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出色才干。
“笑”和“大笑”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征?
1.蒋干在去东吴之前,有着怎样的言行?2.到了东吴之后,面对周瑜的施压,又有着怎样的表现?3.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有什么好处?
在曹操受挫之时,蒋干此时挺身而出:“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曹操问他与周瑜关系如何。蒋干说:“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曹操问他要带哪些东西。蒋干说:“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 此时的蒋干意气洋洋,仿佛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1.蒋干去东吴之前的言行表现
先写他的“昂然”,再写的“愕然”“惊愕”“面如土色”“大惊”。
2.蒋干到了东吴之后的表现
作者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这样写,使人物前后对照,形成曲折,凸显了蒋干外强中干、言过其实的性格特征。
1.瑜、干二人同榻就寝,各自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怎样的心理特征?2.蒋干为什么会上当?
清初小说评点家毛宗岗有一段精彩评论:“周瑜诈睡,是骗蒋干;蒋干诈睡,又骗周瑜。周瑜假呼蒋干,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妙在梦中呼子翼、骂操贼,使他十分疑惑;又妙在醒来却忘呼子翼,益发使他十分疑惑。周瑜假做极疏,却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却步步是呆,写来真是好看。”两个人各怀鬼胎,周瑜诈,蒋干也诈,一个诈得巧妙,一个诈是笨拙。
1.瑜、干二人同榻就寝的表现及心理特征
1.周瑜的策划周密。2.蒋干本身才疏学浅,愚拙欠虑。3.蒋干劝降未果,求功心切。
1.试分析周瑜、蒋干两个人物形象。2.课文描写曹操的文字不多,但其形象却分外鲜明。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形象特征。
周瑜是一个年轻潇洒、豪爽自信、勇敢善战、足智多谋的将官形象。他既有大决断的气魄,又有捕捉小战机的敏锐。 从定计,到用计,到蒋干中计,周瑜对反间计的谋划和实施缜密周到,每个细节都天衣无缝。周瑜还善于指挥战斗,三江口初捷就说明了这一点。周瑜少年得志,豪放自信,这种性格和气质充分体现在群英会过程中的三次“笑”和“大笑”的音容笑貌中,也体现在舞剑、作歌和狂吟等一系列举止中。
蒋干志大才疏,自命不凡,其实愚拙可笑。他过高地会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周瑜。他在曹操面前夸下出大言,本想马到成功,但初见周瑜便遭迎头一击,口堵语塞。 群英会上,周瑜的故作姿态和威慑力量使他尴尬被动,听凭摆布,再了情节不得口。由于他贪功的一念,使他把周瑜的“假象”当作“真象”,不自觉地吞下周瑜所垂的香饵。
曹操本是老谋生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之所以中计,也有两个原因:一是知人不明,用人不当,轻信蒋干可以凭“同窗交契”之情离间东吴;二是多疑而又刚愎自用,用了蔡、张二人,却又不信任他。当然,他毕竟老练,所以马上省悟过来“吾中计矣”。 课文对他的暴戾、奸诈,也有所表现。他南征得手,不可一世,致书周瑜,语气倨傲;周瑜毁书斩使,他“大怒”出兵。他明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以蔡、张二人“怠慢军法”来掩饰自己。
蒋干——自作聪明、志大才疏、自命不凡
曹操——多疑狡诈、高傲自大、知人不明
周瑜——慷慨风流、足智多谋、勇敢善战
小说节选通过紧张曲折的情节,激烈的矛盾冲突,为我们呈现了周瑜、曹操、蒋干鲜明的人物形象。 课文的语言颇具特色,正可谓“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战役的描写,都张弛有度,各具特色,值得细细品析。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种树郭橐驼传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9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二 种树郭橐驼传一等奖课件ppt</a>,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文体知识,诵读感悟,读准字音,郭橐驼是怎样的人,争迎取养,种树奇绝,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对比映衬,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三单元*套中人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8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套中人优质课件ppt</a>,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俄国契诃夫,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重点字音,词语释义,故事主体,别里科夫的死及影响,漫画风波,骑车事件,婚事失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二 群英会蒋干中计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a href="/yw/tb_c403718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二 群英会蒋干中计优质课件ppt</a>,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作者作品罗贯中,作者作品三国演义,作者作品四大名著,快问快答整体感知,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