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下册1.1平行线巩固练习
展开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会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行线的定义及画法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果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
特别说明:
(1)平行线的定义有三个特征: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二是两条直线;三是不相交,三者缺一不可;
(2)有时说两条射线平行或线段平行,实际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两条线段不相交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特别地,重合的直线视为一条直线,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位置关系.
2.平行线的画法:
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平行线的步骤:
①放:用三角板的一条斜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一条直角边.
③移:沿着直尺平移三角板,使与已知直线重合的斜边通过已知点.
④画:沿着这条斜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要点二、平行公理及推论
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特别说明:
(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
(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
(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行线➽➼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对顶角✬✬邻补角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垂直就平行
B.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线段不相交就重合
D.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也可能互相垂直
【答案】D
【分析】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垂直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得.
解: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则此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则此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线段不相交,也有可能不重合,则此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也可能互相垂直,则此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垂直,熟练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是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B.相交
C.平行或相交D.不能确定
【答案】C
【分析】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通常有两种:平行或相交.
解:平面内的直线有平行或相交两种位置关系.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变式2】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l外一点O有四条直线①②③④,借助直尺和三角板判断,与直线l平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分析】由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即可得到答案.
解:经过刻度尺平移测量,③符合题意,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利用了平行线的性质: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类型二、平行线➽➼尺规作图➻➸画平行线
2.如图,直线CD与直线AB相交与点O,直线外有一点P.
(1)过点P画,交AB于点M,过点P画,垂足为N;
(2)若、求∠COM的度数.
【答案】(1)详见解析;(2) 135°
【分析】(1)直接画平行线和垂线即可;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同旁内角互补,由已知可得结论.
(1)解:如图,
(2)解:∵PMCD,
∴∠PMO+∠COM=180°,
∵∠PMO:∠COM=1:3,
∴∠COM +∠COM=180°,
∴∠COM=135°.
【点拨】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培养了学生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的画图能力.
举一反三:
【变式1】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中纵向和横向线段的交点叫做格点在格点上.按下述要求画图:
画射线AC;
过点B画AC的平行线BD,点D在格点上;
在射线AC上取一点E,画线段BE,使其长度表示点B到AC的距离.
解:(1)如图,射线AC即为所求;
(2)如图,直线BD即为所求;
(3)如图,线段BE即为所求.
【变式2】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直线EF也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垂直.
【分析】根据题目的要求直接画图即可.
解:如图,直线CD和直线EF即为所求作.
【点拨】本题考查作平行线和垂线,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读懂作图语句,弄清所作图形的要求,结合对应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类型三、平行线➽➼平行公理➻➸应用
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其中画图不写作法.
(1)画出从点P到水渠边的最短距离,并说明道理.
(2)过点P画出的平行线,这样的平行线有几条,为什么?
(1)道理: .
(2)理由: .
【答案】(1)图形见解析,道理: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
(2)图形见解析,理由: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分析】(1)根据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过点P作PD⊥AB于点D,则PD即为所求;
(2)根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即可求解.
(1)解:如图,过点P作PD⊥AB于点D,则PD即为所求;
理由: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
(2)解:过点P作PE∥AB,则PE即为所求.
这样的平行线有1条,
理由: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公理,熟练掌握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AD∥BC,E为AB上一点,过E点作EF∥AD交DC于F,问EF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EF∥BC,理由详见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解答.
解答:EF∥BC.
理由:∵AD∥BC,EF∥AD,
∴EF∥BC.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熟记平行公理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2】如图所示,取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ABCD,将硬纸板ABCD对折使CD与AB重合,EF为折痕.把长方形ABFE平放在桌面上,另一个面CDEF无论怎么改变位置总有CDAB存在,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案】理由见解析
【分析】首先证明CDEF,进而证明ABEF,即可解决问题.
解:由题意可知:ABEF,CDEF,
所以CDAB;
∴无论怎么改变面CDEF的位置总有CDA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四、平行线➽➼平行公理推论➻➸应用
4.如图,P为BC上一点.
点P画AB的平行线,交AC于点T;
过点C画MN∥AB;
直线PT,MN有什么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 见解析;(3)PT∥MN.
【分析】根据题目要求画图即可;再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可得PT∥MN.
解:(1) 如图,直线PT是所画的直线.
如图,直线MN是所画的直线.
(3)PT∥MN.
理由:因为PT∥AB,MN∥AB,
所以PT∥MN(平行公理的推论).
【点拨】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平行公理,关键是掌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a与d平行,理由是平行具有传递性
解答:a与d平行,理由如下:
因为a∥b,b∥c,
所以a∥c
因为c∥d
所以a∥d
即平行具有传递性
【变式2】画图题:
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经过线段AB外一点C,不用量角器与三角尺,仅用直尺,画线段AB的垂线EF和平行线GH.
(2) 判断EF、GH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3) 连接AC和BC,则三角形ABC的面积是______.
【答案】(1)画图见解析;(2)EF⊥GH;(3)10.
【分析】(1)过点C作4×2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可得AB的垂线EF和平行线GH;
(2)根据平行线公理的推论易得EF与GH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3)根据割补法即可解答.
解:(1)如图,直线EF,直线GH即为所求作.
(2)结论:EF⊥GH.
理由:∵EF⊥AB,GH∥AB,
∴EF⊥GH.
故答案为:EF⊥GH.
(3)S△ABC=.
故答案为:10.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垂线,关键是熟练掌握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平行线、垂线的方法,还要熟练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7 整式的除法测试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214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7 整式的除法测试题</a>,共9页。
数学七年级下册1.5图形的平移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a href="/sx/tb_c7787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5图形的平移课后作业题</a>,共13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1.4平行线的性质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x/tb_c778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4平行线的性质达标测试</a>,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