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展开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1课时)。
【设计者】
张丹
【课标要求】 1.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
2.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繁荣与宋词元曲兴盛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
2.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了解宋朝传统节日习俗的特点;
3.通过朗诵节选的宋词、元曲代表作,体会其风格特色,认识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4.通过对比《史记》《资治通鉴》知道其体例的不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思考预习,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完成自学内容。 (检测目标1)
2.通过材料阅读,探究宋代城市的发展及市民阶层的兴起(目标检测 2)
3.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目标检测3)
4.通过史料研习,了解宋朝传统节日习俗的特点;(目标检测4)
5.通过朗诵节选的宋词、元曲代表作,体会其风格特色,认识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通过对比《史记》《资治通鉴》知道其体例的不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检测目标5)
【学法建议】
1.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本节课知识点和结构;通过材料研读、情境创设了解宋代城市的发展和都市生活的繁华;通过朗读节选的宋词、对比分析唐诗、宋词、元曲体会其风格特色,认识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2. 通过自主学习等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升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3.学历案中,A组学习内容为合格要求,B组为较高要求,可根据需要选择完成。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检测目标1)
要求:勾画、标注,思考预学问题,夯实基础知识,同桌交流。
学习任务二: 材料研读,探究宋代城市的发展. (检测目标2)
归纳出这些城市的特点.
材料二 材料二:唐朝《宫卫令》规定,每天晚上衙门漏刻的“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早上五更三点以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凡在此间于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了“犯夜”罪,需笞打20下。
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市民阶层是一群有( )、( )、 又有( )的群体。因此,产生了一种肆意喧闹的、新奇生动的、俚俗浅显的野俗生活。
学习任务三: 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写大相国寺的导游词并介绍瓦子勾栏.
提问1:大相国寺是每个月定期开放几次,有没有固定的娱乐和消费场所呢?
提问2:瓦子中既有购物场所也有娱乐场所,固定的娱乐场所是哪里呢?请你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问3:简单勾勒勾栏的场地布局,请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观察,勾栏中有哪些娱乐项目让大家流连忘返?
学习任务四: 传统节日习俗
活动一:出示诗词与节日特色物品,请同学们进行知识配对。 榴花角黍(粽子)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
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
——南宋·戴复古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宋·苏轼
活动二: 理解中国节日文化中‘家’的理念,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传统节日文化。
学习任务五: 提升文学素养,家国情怀
品史学经典
活动一:出示两个目录,请学生判断哪一个是《史记》的,哪一个是《资治通鉴》的目录,并且阐述理由。
【周记】
卷第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二十四年)
安王(元年——二十六年)
卷第二
显王(元年——四十八年)
卷第三
慎靓王(元年——六年)
赧王(元年——十七年)
卷第四
赧王(十八年——四十二年)
卷第五
赧王(四十三年——五十九年)
活动二:
唐太宗
汉武帝
康熙
曹操
选择能够被《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人物。
品文学经典
宋词
作为送别题材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
元曲
图说《窦娥冤》
(小结)
对比唐诗、宋词、冤屈中关于“冤”的表达。
元曲的表达取向:直白朴素,是市民文化勃兴的表现之一.
【小节提升】 我学到了
A组(巩固练习)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据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达官贵人的需要
C. 城市商业的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在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据此,不觉抵暮”的瓦子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主要表明( )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坊和市的界限十分鲜明
C. 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D.官府直接监管交易活动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宋词产生于京城的繁华和喧闹中,又传播于民间,推动了中华文化在宋代走向一个辉煌。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高度繁荣 B.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
C.宋代是中华文化的辉煌时期 D.宋代城市突破了坊市的界限
4.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朝,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用“交子”在酒店换酒喝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在“瓦子”里听说书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在“苑囿”里赏花、喝茶、品茶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去“夜市”吃夜宵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 B.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 C.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 D.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
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B组(拓展提升)
(2019·山东潍坊·26)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4分)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4分)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4分)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2分)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2分)
【学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导学案及答案</a>,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历案结构导图,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1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6课 北宋的政治导学案</a>,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主题,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资源与学法建议,学习过程,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1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3课 盛唐气象导学案及答案</a>,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主题,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法建议,学习过程,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