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展开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它们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本节课的设计上,采用多媒体等手段,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分组讨论、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而且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能力。最后,教师一定要强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环保责任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让学生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简要点评。
教师:环境的恶化,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自然界,动物、植物、水等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索取的对象,但是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它又能被多少人利用呢?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新课教学:
一、人口增长过快
活动一:学生讨论分析“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教师提示分组讨论。
思考题:
(1)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如何?
(2)什么原因造成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危机?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现在地球人口已经超过67亿,有专家预测到202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到2050年时,世界人口将达到92亿。照这样发展下去,地球总有一天会支撑不住的。世界人口增长已经过快,那么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又是如何呢?
活动二:学生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根据教科书表 “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给出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讨论。
思考题:
a、从绘制的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b、根据曲线图,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的人口数量。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由部分小组代表出示自己绘制的曲线图,并解释曲线图所含的意义。学生推测出我国人口在21世纪中叶即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24863万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了,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人口众多,位居世界第1位,那么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又怎样呢?
教师: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可是供给13亿人口来用,就显得贫乏多了。不只是土地贫乏,而且其他资源也是如此。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值的1/4。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口太多,不管多么丰富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也都是贫乏的。
教师: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如果人口继续膨胀,过多的人口对自然资源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就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堪重负。
教师出示漫画“苦难的母亲”,学生动脑思考。
思考题:
(1)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
(2)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漫画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人类要从母亲(地球)那里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果人口过多而且超过“母亲”的供应能力,不仅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还会带来教育、就业、住房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才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控制人口的方法就是“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对我国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过快,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人口过多,给地球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这种压力对她来说,已经支撑不住了。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要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伸出我们友爱的双手,热爱它,拥抱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家园!
2、本节小结
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环境在恶化: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人口问题
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环境问题: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3、课堂延伸
1.1910年,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将25只鹿放在某岛上驯养,由于该岛上没有鹿的天敌,加上岛上丰富的植物和优越的环境使得鹿的繁殖速度加快,10年后鹿的数量就达到了200余只;到了1938年鹿的数量已增加到2000只;然而,到1950年只剩下8只。
(1)1938年以后鹿的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启发?
(1)鹿的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岛上的食品不能供养这么多的鹿。因此鹿就大量死亡。
(2人口增长过快,如果食物供应不上,也会发生食物短缺和生活质量下降等后果。人类应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2.远离人类居住的南极,生活者一群无忧无虑的企鹅,可是科学家却发现在一些长期生活在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也含有人类使用过的农药DDT。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使用后残留在土壤中的DDT经过雨水的冲刷,有一部分进入河流,有一部分进入地下水。通过水的流动将DDT带到海洋中。这些DDT逐渐在海洋的鱼体内聚集。企鹅捕食了这些含有DDT的鱼后,在一些长期生活在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也含有人类使用过的农药DDT。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共3页。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水污染的防治,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