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滑轮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426333/0-17092863667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滑轮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426333/0-17092863667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滑轮教学设计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426333/0-17092863667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设计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1.1 功教学设计 教案 5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1.2功率教学设计 教案 5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教案 5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1杠杆教学设计 教案 5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案 5 次下载
人教版12.2 滑轮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12.2 滑轮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器材,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是在杠杆的基础上,学习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探究这些滑轮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探究,已经知道杠杆的分类及其作用,已基本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并且明确了观察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对观察探究的兴趣比较高. 本节探究的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研究过. 本节的探究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1、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2、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难点】1、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器材】
学生器材:滑轮(单2个双2个),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学生两人一组.
教师器材: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另一套同学生使用的器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播放动画,提出问题:胖子能将重物吊上去,而瘦子不能将重物吊上去,却把自己吊了上去。想想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新课教学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提出问题,播放动画并展示图片:升国旗时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就徐徐上升?
2、引出定滑轮的概念。
3、展示电动起重机的图片,引出动滑轮的概念。
4、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5、提出问题:
(1)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或更费力)?
(2)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了距离(或需要移动更大的距离)?
(3)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6、聆听学生的实验结论交流成果,及时纠正错误,做出评价。
滑轮组: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
探究活动 三 滑轮组-绕线
播放flash课件,总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
性质: 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应用: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方法二
G
F
方法一
G
F
一动一定滑轮组绕线
(2) 探究一动一定滑轮组的使用特点
G
G
使用此滑轮组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使用此滑轮组不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思考:有几段绳子对研究对象施加拉力?
不计轮与轴间的摩擦及绳重 匀速提升物体时
G+G动
G
F
F
G
思考:有几段绳子对研究对象施加拉力? 若不计轮与轴间的摩擦及绳重
匀速竖直拉绳子的自由端时
实际在使用时,
实际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时
不计轮与轴间摩擦及绳重,匀速提升 ,滑轮组省力但费距离
G
G
s=3h
s=2h
总结:
当定滑轮和动滑轮个数相同时,滑轮组有两种绕线方式,已知吊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为n,
当n为偶数时,绳的起始端应先结在定滑轮上,向动滑轮绕线.
当n为奇数时,绳的起始端应先结在动滑轮上,向定滑轮绕线.
思考题:在右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为5
G
F
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
F=1/5 G
(b) 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
F=1/5 (G+G/)
F
.
f
N
G
T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 F=1/3 f .
探究活动四 滑轮组—力的计算
F = G物 / 4
F = G物 / 5
F=G物 / n
1、不计摩擦、绳重时:
2、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的自重时:
滑轮组的组装
组装原则: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n = --- = ---- = 3.3(股)
G
F
330N
100N
例:一根绳子只能承受100N的力,要把330N的物体拉起,怎样组装滑轮?
F
F
绳子的股数必须是整数,因此需要4股
符合条件的滑轮组的组装形式
课堂小结:
1.定滑轮:
(1)特点: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1)s=nh (2)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动力的方向;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
(3)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
拓展知识:
轮轴与斜面
简单的机械还包括轮轴与斜面,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斜面也是大家经常接触的,下面我们给出了常见的轮轴与斜面的图例:
水龙头(轮轴) 自行车轮(轮轴)
杠杆、滑轮都是简单机械,它们还可以变形为轮轴.
播放斜面的视频,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能够省力.
斜面的应用
习题巩固
钩码重G/N
动滑轮重G动/N
钩码和动滑轮总重(G+G动)/N
G
拉力F/N
1.5
0.3
1.8
0.7
3
0.3
3.3
1.2
4.5
0.3
4.8
1.7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案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案,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图片,提出问题,给出滑轮的种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实验结论,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