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①红外线②X光③可见光④紫外线
A. ①④B. ③④C. ①②D. ①③
2. 根据如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断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测粮食作物的产量
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0.55—0.75左右,参照波长范围,可知主要在红外线、可见光波段,故选D。
【2题详解】
由题可知,不同生长状况的植物各波段反射率不同,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区别生长状况不同的植被,进而评估农作物产量。图中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无法确定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故选C。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完成下面小题。
3.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 地壳B. 上地幔C. 下地幔D. 地核
4. 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界面为古登堡面B.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 地震波在该界面向下传播的速度加快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地热是由于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熔岩主要指岩浆,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B对,ACD错。故选B。
【4题详解】
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熔岩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分界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故选D。
【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S波)传播的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P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传播。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熔融状的固体,横波、纵波均可通过。
下图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B. 丁乙甲丙C. 乙丁甲丙D. 乙丁丙甲
6. 与图中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植物是( )
A. 孢子植物时代B. 裸子植物C. 海生藻类D. 被子植物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是恐龙化石,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乙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丁是鱼类化石,鱼类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故图中四块化石中的动物按出现年代从早到晚排序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此时陆地上的主要植物是被子植物,D正确;孢子植物是一类非常古老的植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4.5亿年前的古生代,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B错误;元古代被称作为“海生藻类时代”,C错误。故选D。
【点睛】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这个时期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由于地壳运动加剧,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蕨类植物和早期裸子植物衰减,新生的裸子植物逐渐繁荣起来。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这一时期也成为地史上重要的聚煤阶段。
来自新疆开都河的神奇之水在广袤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上蜿蜒流过,形成九曲十八弯。下图示意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九曲十八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河曲主要形成于河流的( )
A. 上游B. 中下游C. 入海口D. 出山口
8. 随着河曲发展,该地最容易形成的地貌是( )
A. 牛轭湖B. 堰塞湖C. 冲积扇D. 沙丘链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B正确。河流上游以山地为主,流速较快,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河流出山口常见冲积扇(洪积扇)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随着河曲发育,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最终河流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A正确;堰塞湖是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的,B错误;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沉积地面,C错误;沙丘链是风力沉积形成的,D错误。故选A。
【点睛】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湖区常年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为9~10级。青海湖的东岸发育有大量的沙丘,甚至形成了沙岛。下图为青海湖周边沙丘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青海湖东岸沙岛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
A. 附近河流及河口堆积物B. 鸟岛的砂砾
C. 日月山的砂砾D. 湖水水位下降带来的沉积物
10. 东岸沙丘沿岸线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向内地扩展的速度,源于( )
①湖水减少 ②山地阻挡 ③盛行风向 ④气候变暖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青海湖东岸,当枯水期时,部分湖床和河床裸露,沙源较多,经西北风搬运至沙岛,所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河流及河口堆积物,A正确;鸟岛距离沙岛过远,且有青海湖阻隔,沙岛的沙源不会是鸟岛的砂砾,B错误;当地常年吹西北风,而日月山在沙岛东侧,即便日月山有砂砾也无法搬运到沙岛,C错误;该沙岛是常年出露于水面,并非是湖水枯水期水位下降带来的沉积物,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青海湖东岸陆地东侧有日月山分布,当地盛行西北风,西北风携带大量沙源物质向东岸搬运,遇日月山阻挡,风力减弱,搬运能力下降,沙粒不断堆积,从而导致东岸沙丘沿岸线扩展的速度快,当沙粒向内陆扩展时会遇到日月山的阻挡,所以向内地扩展速度慢,②③正确;沙丘的扩展方向与气候变暖无关,题目中也没有关于湖水减少的信息,排除①④。②③正确,故选D。
【点睛】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包括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主要的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
2021年11月10日,一名28岁的法国男子站在父亲驾驶的热气球顶部,随着气球缓缓上升,最终在气球上升到4016m时,拍下了精彩瞬间,打破了自己曾经创造的该项目的世界纪录。下图为该男子当时的自拍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名男子拍照时所在的大气层( )
A. 臭氧含量较多B. 适合航空飞行C. 厚度大致均匀D. 天气复杂多变
12. 大气中( )
A. 氧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 氮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D. 杂质不参与天气变化
【答案】11. D 12.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大气在垂直方向由近地面向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层。根据题意男子拍摄照片的高度为4016m,而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所以男子拍照时所在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正确;臭氧层位于平流层,A错误。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B错误。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氧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A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正确;氮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C错误;大气中的杂质是降水形成中的凝结核,参与了天气变化,D错误。故选B。
【点睛】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大海湾,平均深度约100米,盐度为24‰,年平均气温-12.6℃,大部分时间海面封冻。下图示意哈得孙湾及其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哈得孙湾及其周边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14. 哈得孙湾大部分时间海面封冻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高②被陆地环绕③盐度高④水温低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哈德孙湾及周边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而漫长,结冰期长,水循环弱,夏季温暖而短暂,温度高,哈得孙湾蒸发量加大,大陆地河流解冻地表径流活跃。水循环活跃,B正确,ACD大部分为结冰期,水循环不活跃,故选B。
【14题详解】
哈得孙湾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水温低,容易结冰,①④正确;②被陆地环绕,比热容小,降温快,容易结冰,正确;③盐度高,不容易结冰,错误;排除ACD,故选B。
【点睛】影响结冰的因素:温度、盐度、深度,风速、流速、距岸远近。
咸潮,是一种河海交汇处的水文现象。入海河流水量不足时,海水倒灌,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形成咸潮。下图为珠江口附近海域夏季海水盐度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海域海水盐度( )
A. 受太阳辐射影响,夏季高于冬季B. 受入海河流影响,从入海口向外递增
C. 受海岸线形态影响,自北向南递增D. 受夏季风影响,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16. 一年中,珠江口附近易发生咸潮的时间为( )
A. 4月B. 7月C. 10月D. 12月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夏季虽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但是夏季降水丰富,珠江入海径流量大,淡水汇入量大,入海口附近海域盐度较低,A错误;受入海河流影响,距离河口越近,盐度越低,因此海水盐度由入海口向外递增,B正确;根据图中盐度分布,该海域的海水盐度自西北向东南递增,C错误;夏季风对该海域海水盐度的直接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入海河流水量不足时,海水倒灌,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形成咸潮。说明咸潮主要出现在降水较少的季节,珠江所在流域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冬季降水少,入海径流量小,最容易出现海水倒灌,形成咸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咸潮的危害:1.威胁身体健康。2.加剧工业生产用水短缺。3.推高地下水和土壤的盐度,威胁农业生产和植物生存。
喜马拉雅山脉上生长着一种植物——塔黄。它的苞叶是半透明奶黄色的,其内部会开花和结果(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塔黄苞叶最大的作用可能是( )
A. 吸引昆虫B. 削弱紫外线C. 保温效果好D. 吸收太阳辐射
18. 与长江中下游相比,青藏高原的土壤( )
A. 含水量高B. 厚度较大C. 砾石比重大D. 有机质较多
【答案】17. C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喜马拉雅山海拔高,气温低,结合材料“苞叶是半透明奶黄色的,其内部会开花和结果”可推测,塔黄苞叶最大的作用可能是对其内部起到保温作用,以保证内部温度足够开花结果,C正确;塔黄苞叶对昆虫的吸引效果不大,A排除;结合所学可知,浅色的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对紫外线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不是塔黄苞叶的最大作用,BD排除。故选C。
【18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青藏高原气候干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湿润,故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含水量更高,A排除;结合所学可知,与青藏高原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热条件更好,生物作用强烈,土壤发育程度更好,有机质较多且土壤厚度大,BD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砾石比重大,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上多河流沉积物,沉积物受长时间流水侵蚀搬运磨圆,砾石较少,C正确。故选C。
【点睛】土壤是陆地表面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土壤在垂直剖面上有着不同分层,不同分层的性质有着明显不同,而土壤组成包含着水分,矿物质,有机质以及空气;土壤的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有机质积累,矿物质富集化的过程,土壤形成受多个因素影响,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以及人为活动,而其中气候和生物起着决定性作用。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东北平原( )
A. 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B.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C. 植被生长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D. 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
20. 终年高温地区和寒冷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其原因是( )
A. 高温地区不利于植被生长B. 高温地区岩石的风化速度快
C. 寒冷地区生物生长量较小D. 寒冷地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缓慢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东北平原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所以其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A正确;土层深厚不是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B错误;东北平原植物生长量低于南方低山丘陵,C错误;成土母质矿物是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但不是有机质的来源,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高温地区利于植物生长,A错误;岩石是矿物来源,不是有机质来源,B错误;终年高温地区有机质分解快,寒冷地区的生物生长量较小,所以终年高温地区和寒冷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C正确;寒冷地区有机质分解慢,但气候寒冷,植物生长量小,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23年9月14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在福建某地层中首次发现已知世界上中生代侏罗纪最晚期、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化石,填补了鸟类起源的部分空白,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化石被发现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
22. 关于“奇异福建龙”及其生活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哺乳动物B. 属于主要的成煤期C. 被子植物繁盛D. 联合古陆尚未形成
【答案】21. A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化石主要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一般位于地壳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奇异福建龙的发现填补了鸟类起源的部分空白,鸟类起源于中生代,而且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该时期动植物繁盛,为煤炭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是主要的成煤期,B正确。“奇异福建龙”属于鸟翼类恐龙,而恐龙属于爬行动物而非哺乳动物,A错误。奇异福建龙生活的时期为中生代,该时期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繁盛,而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C错误。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D错误。故选B。
【点睛】沉积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过外力的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小海潟湖(下图)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部沿海,面积约49km2,呈腹大口小的葫芦状。其发育初期由一系列断续岛状沙提环抱,有多条水道与外海联通。目前仅在东北角有一条水道与南海相通。小海潟湖属咸水湖,盐度呈现北高南低,完成下面小题。
23. 小海潟湖北部比南部盐度高,是因为北部( )
A. 淡水注入少B. 海洋影响大C. 湖水蒸发强D. 大气降水少
24. 在冬季风作用下形成的沿岸洋流(图示虚线箭头),可使途经海区( )
A. 引发海啸灾害B. 冰山向南移动C. 海水温度降低D. 雷暴天气增多
【答案】23. B 24. C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图中所示小海潟湖与海洋的连接处位于小海潟湖的北部,是海水入湖的主要通道,受外界海水的影响,海水盐度较高,B正确;小海潟湖北部汇入的淡水河流较多,A错误;小海潟湖北部与南部的蒸发量相差不大,C错误。影响湖区的气候相同,大气降水并无显著差异,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判断该沿岸洋流为寒流,且根据冬季风(偏北风)也可判断为寒流。寒流是冷海水流经,会使途经海区海水温度降低,C正确;海底地震、滑坡、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都能引发海啸,但洋流属于正常的海水运动,不会引发海啸灾害,A错误;海南岛附近海域不存在冰山,B错误;雷暴天气是强对流天气,需要近地面大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寒流有减温的影响,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D错误。故选C。
【点睛】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介质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体性质的潟湖。
洋川河属湘江三级支流,上游河段在地质史上发生过数次剧烈的地壳抬升作用,在河流下蚀和侧蚀交替作用下,洋川河东南岸阶地地形发育明显,受不同时期河流水量的影响,同一阶地和不同阶地上沉积物面积和粒径差异较大。下图为洋川河东南岸阶地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6. 推测乙阶地形成时期河流水量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大,后逐渐减小B. 持续变大
C. 先变小,后逐渐变大D. 持续变小
【答案】25. D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阶地的相对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阶地形成时间越早,分布的位置越高),丁地海拔最高,所以丁形成的年代最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乙阶地形成时期,主要受到流水沉积作用的影响。河流水量越大,河水挟沙能力越强,沉积物颗粒越大,河流水量越小,河水挟沙能力越弱,沉积物颗粒越小。沉积顺序是下方先沉积,上方后沉积,观察乙阶地可知,由下至上,沉积物颗粒先变大再变小,说明河流水量先变大再变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阶地物质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粘土,具二元结构。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阶地的成因也不相同。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为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风速与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该日,湖口站的湖陆风转换及对应的时刻是( )
A. 陆风转湖风 07:00左右
B. 湖风转陆风 12:00左右
C. 陆风转湖风 18:00左右
D. 湖风转陆风 20:30左右
28. 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 )
A. 陆风转湖风提前B. 湖风转陆风提前
C. 湖陆风转换均推迟D. 湖陆风转换均提前
【答案】27. A 28. C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8月份受湖陆热力差异的影响,鄱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形成呈现日变化的湖陆热力环流。白天鄱阳湖区气温低、气压高,周围的陆地区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吹湖风。北部的湖口站湖风为南风,南部的进贤站湖风为北风。夜晚反之。因此,湖口站07::0~18:00(白天)风速为正距平的风为湖风(南风),18:00~次日07“00(夜晚)风速为负距平的风为陆风(北风)。由此可见,07:00左右由陆风向湖风转换,18:00左右由湖风向陆风转换。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8题详解】
进贤站陆风在12:00时左右风速由正距平转为负距平,即转换为湖风;湖风在20:30时左右风速由负距平转为正确距平,即转换为陆风;可判断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湖陆风转换均推迟。选C正确。
【点睛】湖泊的热容量大,白天湖区气温低、气压高,周围的陆地区气温高、气压低,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晚反之。
2022年4月20日,参与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的“雪龙2”号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下图为“雪龙2”号船去程路线图(上海一中山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示“雪龙2”号船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②>①D. ③>①>②
30. 从上海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中,“雪龙2”号船吃水深度最小的是( )
A. 上海附近的东海海域B. 赤道附近的①海域
C. 澳大利亚附近的②海域D. 中山站附近的③海域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海洋表面平均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②地位于回归线附近,降水较少,气温较高,蒸发旺盛,盐度最高;赤道附近①地气温高,但是降水较多,因此盐度较高,副极地地区③地气温最低,蒸发最弱,盐度最低,因此海水盐度排序应为②>①>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表层海水的密度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增,密度越大,吃水深度越小;结合选项可知,中山站附近的③海域纬度最高,海水密度最大,吃水深度最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吃水深度,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最深长度,不同船舶有不同的吃水深度。而同-船舶亦根据不同的载重量及所处水域的盐度,而吃水深度有所不同。吃水深度跟密度有关。盐度越高,密度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浮力越大,吃水越浅。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将福岛核污水稀释后排入太平洋。这一做法严重损害了国际公共健康安全,甚至全球人民的切身利益。下图为“日本福岛附近海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下列四幅图可能为该洋流附近海域等水温线变化的是( )
A. B. C. D.
32. 稀释后的福岛核污水,顺着洋流( )
A 最先影响北大西洋B. 对北冰洋水域不产生任何影响
C. 扩大污染影响范围D. 使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答案】31. D 32. C
【解析】
【分析】
【31题详解】
日本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海水水温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CD符合规律,AB错误,再由图中所示洋流为暖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可知,D正确,C错误。故选D。
【32题详解】
福岛核电站排放的污水,首先沿着日本暖流北上,影响北太平洋的西北部海域,A错误;由于北冰洋水域与太平洋通过白令海峡相连,所以核污水影响到北冰洋水域,B错误;核污水顺着洋流,可以影响到北冰洋、大西洋等海域,扩大了污染影响的范围,C正确;核污水不会使使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D错误。故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对全球热量输送和交换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对航海事业的影响,从而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凋落物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叶、茎等物质。落叶有两种情况:一是当冷季或旱季来临,落叶能够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二是树木在新叶长出后,老叶渐次脱落,保持终年常绿。影响凋落量变化的主要是本土树种。下图示意我国两大树种凋落量的逐月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33. 作为本土树种,甲树种属于( )
A. 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
34. 下列四个城市,属于乙树种的主要分布区的是( )
A. 北京B. 上海C. 汕头D. 广州
【答案】33. B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甲树种为该地本土树种,由图可知,甲树种全年都落叶,春季落叶较多,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增强,树木水分缺乏,出现落叶现象,之后水热条件较好,落叶较少,终年常绿,故甲树种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我国没有雨林分布,落叶阔叶林落叶集中在秋季,并且冬季不会出现凋落物,而亚寒带针叶林树叶凋落主要在秋冬季,ACD错误。故选B。
【34题详解】
据图,乙树种凋落物主要出现在夏半年,秋季最多,冬季为零,说明乙树种冬季无叶,为落叶阔叶树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故应分布在北京,A正确;广州、汕头、上海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CD错误。故选A。
【点睛】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35.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海峡是两个水域之间的狭窄通道,因位置特殊,被称为“海上咽喉”。下图为红海海水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题。
关于曼德海峡两侧海水运动方向,图示正确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红海不仅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也是水温最高的海域,由于蒸发旺盛水面低于印度洋,密度高于印度洋,因此表层海水由印度洋流向红海,排除BD;底层海水由红海流向印度洋,排除C,A正确。故选A。
【点睛】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均不得分。)
洋温差能是表层与深层海水之间水温差形成的热能。我国目前正努力研究海洋温差能热电转换技术——它以表层海水作为热机系统的高温源,以深层海水作为低温源,形成热力循环系统,驱动发电机发电。下图示意利用海洋温差能发电流程。完成下面小题。
36. 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存在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海水热导率C. 海洋生物量D. 海水密度
37. 开发海洋温差能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可能表现在( )
A. 进水口卷吸B. 大量挤占海洋生物生存空间
C. 噪声干扰D. 管道内化学剂泄露污染环境
【答案】36. AB 37. ACD
【解析】
【36题详解】
太阳辐射到达海洋后经海水向下透射,表层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深层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加上海水导热率低,使得表层海水向深层传导的热量较少,因此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存在温度差异,AB正确;海洋生物量与海水密度对海水温度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AB。
【37题详解】
利用海洋温差能发电设施的进水口有可能卷吸海洋生物,排水口不会卷吸海洋生物,A正确;根据海洋温差能发电流程图可推知,涡轮发电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噪声,这样会干扰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C正确;图中显示,流程中的管道内使用了大量化学剂,这些化学剂有可能泄露,从而污染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D正确;海洋空间广阔,修建海洋温差能发电设备对海洋生物生存空间的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ACD。
【点睛】海洋水水温分布特征:低纬向高纬递减;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暖(寒)流海区水温高(低);表层水温高,向下水温降低;临近陆地的水温变化大。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④>③B. ①>④C. ④>②D. ②>③
39.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②→①B. ④→①C. ③→④D. ③→②
【答案】38. D 39. BC
【解析】
【3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①、④位于高空,②、③位于近地面,因此气压③>④、②>①,A错误;高空①处等压面向下凹,④处向上凸,因此气压④>①,B错误;读图可知,近地面②处等压面上凸,③处等压面下凹,因此气压②>③,D正确;前面分析可知,气压③>④、气压②>③,因此气压②>④,C错误。故选D。
【39题详解】
近地面③处等压面向下凹,②处向上凸,因此气压②>③,材料信息表明,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按照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②处气压高应是空气遇冷下沉所致,因此空气运动方向是①→②,近地面③处气压低应是空气受热上升所致,因此空气运动方向是③→④,A错误,C正确;在近地面,由于气压②>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气流运动方向是②→③,D错误;在高空,由于气压④>①,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气流运动方向是④→①,B正确。故选BC。
【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
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的沉积物,属于特殊沙丘地貌。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和衰败退化可以指示环境变化。柽柳是优良的防风固沙先锋树种,沙物质常在其附近堆积,发育成灌丛沙丘。图示意柽柳灌丛沙丘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40. 下列区域中,最可能发育灌丛沙丘的是( )
A. 沙漠内部B. 沙漠边缘C. 绿洲内部D. 绿洲边缘
41. 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可以指示( )
A. 沙丘趋于固化B. 沙漠面积扩大C. 土壤水分条件改善D. 风蚀作用减弱
【答案】40. BD 41. ACD
【解析】
【40题详解】
由材料“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属于特殊沙丘地貌”可知,灌丛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多出现在沙漠地区,且需该地区有一定水分,能生长部分植被。沙漠边缘风力减弱,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而且常有灌丛植被,可能发育灌丛沙丘,B正确;沙漠内部缺乏水分,不适合植被生长,A错误;绿洲内部水分条件充足,常被开垦成农田,加之植被覆盖较好,不能形成沙丘,C错误;绿洲边缘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植被保护作用低于绿洲内部,受沙漠风沙影响大,绿洲边缘植被阻挡风沙,能形成灌丛沙丘,D正确。故选BD。
【4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灌丛沙丘是植被固定了沙物质而成,故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说明沙丘被固定,A正确;灌丛沙丘需要植被固定,植被生长需要一定水分,因而灌丛沙丘出现区域,水资源增多,指示土壤水分条件改善,C正确;植被增多,沙物质被固定,导致风蚀作用减弱,沙漠扩张得到一定控制,因此并不是沙漠面积扩大,B错误,D正确。故选ACD。
【点睛】灌丛沙丘一般出现在水分条件较好的绿洲边缘地带,灌丛沙丘的出现指示当地环境水分条件有所改善。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多地市民接收到预警信息(见图),康定市距震中53千米,预警时间17秒,成都市距震中226千米,预警时间50秒。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2. 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
A. 地震发生之前的前兆信息B. 遥感技术监测地面获取地物位置信息
C. 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D. GIS技术管理信息
43. 若你生活在成都,正好在宿舍从手机上看到这条信息,你会迅速( )
A. 向附近空旷地带撤离B. 收拾贵重物品尽快撤离
C. 告知身边人员并有序尽快撤离D. 利用电梯尽快逃离
【答案】42 CD 43. AC
【解析】
【42题详解】
地震发生时,纵波速度快于横波,但对地表的破坏力小于横波。地震预警系统,就是在一定地域布设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预警目标,并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达到减少地震灾害和地震次生灾害的技术,CD正确。前兆信息和遥感可以发现地震,但无法准确预警,AB错误。所以选CD。
【43题详解】
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应迅速告知身边人员,并有序向附近空旷地带撤离,AC正确;收拾贵重物品会延误撤退时机,B错误;地震来临时不能利用电梯逃离,D错误。所以选AC。
【点睛】地震的成因是由于地下几公里至数百公里的岩体发生突然破裂和错动。而这些破裂和错动释放的能量又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出去,就像往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石头,石头运动的能量会以水波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也就是说,当地震发生后,大家不会立刻感觉到地面的震动,而是要等相应的地震波传播到人所在的位置。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了一显身手的空间。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完成下面小题。
44.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主要原因是( )
A. 河流较长B.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C. 地势起伏大D. 地表破碎
45.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 迎风坡,降水较多B. 河流、沟谷较多C. 植被茂密D. 地震频发
【答案】44. AB 45. AB
【解析】
【4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流相对较长,根据图中低山和中高山图例,可以看出甲处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流速较慢,河流侵蚀、搬运能力较弱,B正确,C错误;河流流程较长,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A正确;地表破碎,水流携带砾石应较多,D错误。故选AB。
【4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向东流,且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贺兰山东麓泥沙堆积,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AB正确;若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较小,沉积作用会较弱,不易形成集中连片分布的洪积扇,C错误,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说明以外力沉积作用为主,地震由内力作用形成,与洪积扇形成无关,D错误,故选AB。
【点睛】在山区用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摆脱侧向山体约束,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流水携带的泥沙大量在山麓地区(出山口)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四、填空简答题(46题每空2分,47题简答6分,共10分)
46. 读下图洋流分布图,图中①②③三处大洋表层海水湘比,海水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海水密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 ① ②. ③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三处大洋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是,①所在海区纬度低,气温高;③所在海区,纬度最高,海水温度最低,海水的密度最大。
4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乔木树种,胡杨林具有喜光耐热、耐旱涝、耐盐碱等特点,对沙漠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胡杨表面有蜡质层。
结合胡杨习性和树叶形态,推测其生长区域夏季的气候特点。
【答案】(夏季)气温高、降水少(干旱)、蒸发量大、光照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胡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气候特征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详解】根据材料“胡杨林具有喜光耐热、耐旱涝、耐盐碱等特点”的习性可知,其多生长在干旱沙漠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幼树叶片细长如柳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老树叶片大而厚,表面有蜡质层,说明光照强。
【点睛】
40,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40,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2023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科试卷pdf、2023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2023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科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