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青岛、胶州等地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乌铜走银”用手掌揉搓铜胚使其乌黑发亮,该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2.关于C、N、S、Cl四种非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非金属元素均存在多种含氧酸盐
B.四种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均为大气污染物
C.四种非金属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
D.N和S的最高价含氧酸与活泼金属均发生置换反应
3.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NO与等体积混合所得分子数为
B.盐酸中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
C.与足量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电解熔融,阴极增重6.4g,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
4.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室温下,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B.甲醛水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C.用稀硫酸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发光:
D.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规范的是( )
A.水银温度计破碎后,立即用水冲洗地面上的水银
B.为节约资源,蒸馏实验防暴沸时将使用过的沸石重复利用
C.润洗滴定管时,将第一次润洗液从上口放出,后两次润洗液从下口放出
D.减压过滤时应选择大于布氏漏斗内径的滤纸,边缘翘起,盖住漏斗内所有小孔
6.鉴别浓度均为的三种溶液,仅用下列一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测定溶液pHB.滴加溶液
C.滴加溶液D.滴加饱和溶液
7.向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加入少量粉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酸性增强B.溶液颜色变浅C.溶液漂白性增强D.溶液的电导率增大
8.黄血盐[,摩尔质量为]常作为抗结剂添加于食盐中。一种以生产电石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原料制备黄血盐并测定产品的化学式。
Ⅰ.制备流程:
Ⅱ.的化学式的测定:
步骤1:准确称取mg黄血盐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将所得溶液转移至容量瓶配制成100.00mL溶液。
步骤2:量取25.00mL溶液,用酸性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
消耗溶液VmL。该实验中所发生的反应如下(未配平):
。
步骤3:“步骤2”所得溶液用锰离子交换树脂将完全吸附,再滴加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灼烧,最终得ag红色固体。
对于上述实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容量瓶检漏时,向容量瓶中加水倒置,若不漏水即可
B.热过滤时,为避免晶体在颈部析出堵塞而选用颈短而粗的玻璃漏斗
C.滴定终点读数时,因溶液有色,可读液面两侧最高点
D.坩埚钳在使用前,先预热夹持部位,避免坩埚炸裂
9.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剂X”为
B.“滤液2”中发生的反应为
C.
D.黄血盐的纯度为
10.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测定操作时间长,则黄血盐所含亚铁在空气中部分氧化,但不影响y值
B.若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则y值偏小
C.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尖嘴部分无气泡,则y值偏大
D.若灼烧不充分,则x值会偏大
11.根据实验目的、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金属钛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材料.工业上从钛铁矿(主要成分为,含等杂质)提取钛单质,同时获得绿矾.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钛(Ⅳ)比较稳定;水解为难溶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浸溶煮”加入铁粉的目的是防止被氧化
B.“物质X”为,可循环使用
C.“共热”中每反应,则转移电子数为
D.“还原”过程需要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
二、多选题
13.利用电解可回收利用工业废气中的和,从而实现变废为宝,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电源的负极装置②
B.交换膜可采用质子交换膜
C.通电一段时间后甲区域的pH减小
D.装置①中存在:
14.常温下,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浓氨水,与的关系如图{其中X代表、或}。已知: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Ⅲ表示随浓度变化曲线
B.AgCl的溶度积常数
C.平衡常数
D.时,溶液中
15.探究汽车尾气中NO的无害化处理,催化剂作用下在容积均为1L的两个容器中发生反应,,有CO存在时发生反应.容器①充入0.1mlNO,容器②充入0.1mlNO和0.1mlCO。相同时间,N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温度下,可以通过更换高效催化剂提高NO的转化率
C.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D.温度下,在容器②中再充入0.01mlNO和,此时平衡不移动
三、填空题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等离子。设计如下实验确定其组成:
①加入足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
②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
(2)四甲基氢氧化铵是一种弱碱,常用于极谱分析,以四甲基氯化铵为原料通过电解获取四甲基氢氧化铵,工作原理如图。
①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②c为___________(“阳离子交换”或“阴离子交换”,下同)膜,d为_________膜。
③a、b两极共产生标准状况下3.36L气体,理论可得四甲基氢氧化铵的质量为___________。
17.环烷酸镍主要用于顺丁橡胶和其他产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用废镍催化剂(主要含Ni、Al、Cr、Cu、FeS和有机物等)合成环烷酸镍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溶液中金属离子沉淀开始和沉淀完全的pH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灼烧”产生的废气主要有、_________等。
(3)“溶解”时先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分次加入浓硫酸,与直接用稀硫酸溶解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外,还有__________。“调pH”时,当溶液中恰好沉淀完全时,为_________[已知金属离子时沉淀完全]。
(6)“分离”时,加入汽油后将反应液分为两层,上层为含环烷酸镍的液体,下层为主要含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液体,从上层液体中要得到环烷酸镍产品的分离方法为_________。
18.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砷化镓、砷化铟的发展,使得高纯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用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制备高纯砷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砷的主要化合价有-3、+3、+5;
②低温可分解;
③砷与氯气在200~250℃时生成低价氯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发生的反应为,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3)“沉砷”生成的最佳温度是85℃,温度过高,沉淀率却下降,原因为___________。
(4)“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俗称砒霜,剧毒,法医学上鉴定砷的马氏试砷法是将试样与锌、盐酸混合,将生成的导入热玻璃管,分解,观察玻璃管壁是否有黑亮的“砷镜”生成,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该原理______________。
(6)“氢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7)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
19.碳、氮氧化物的再利用一直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Ⅰ.氮的氧化物之间存在三个转化,它们的转化反应以及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①
②
③
反应②的活化能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数值范围为_______(填标号)。
A.B.C.D.
Ⅱ.的再利用:氧化异丁烷()脱氢制备2-甲基丙烯(),其反应为
(1)在催化剂作用下,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如下:
写出该反应表示的两个基元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压下,异丁烷和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控制投料比分别为8:1、4:1和1:1,异丁烷的平衡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
代表投料比为1:1的曲线为____________(填标号)。异丁烷平衡转化率相同时,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3)已知某温度时,反应。该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过量和一定量异丁烷,初始和平衡时容器内压强分别为和,氧化异丁烷脱氢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初始压强不含的分压)。
四、实验题
20.以乙炔和浓硝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备纯净的草酸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含有CaS、等杂质,能与水剧烈反应。
(1)仪器甲的名称为__________,A装置中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的作用为_________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中每生成9g草酸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
(3)已知:常温下,,的,通过计算说明用溶液除去乙炔中气体的可行性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将C中所得草酸晶体粗品经加热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的方法进行提纯,该提纯方法称为__________。提纯实验中,下列仪器中需用到的有_________(填标号)。
A.B.C.D.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乙醇氧化生成乙酸,所以酿造过程中不只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B.黏土烧制可以制取陶瓷,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故B正确;
C.造纸术工艺,其中的除杂、蒸熏、漂白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捂黑处理即用手掌捂住,待手出汗后,边捂边揉搓,人体汗液与乌铜长时间接触发生反应,使乌铜器面发生氧化,生成一层自然的氧化物保护膜,乌铜坯就呈乌黑发亮的状态,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解析:A.四种非金属元素均存在多种含氧酸根离子,故均存在多种含氧酸盐,故A正确;
B.C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N的氢化物是氨气,溶于水是氨水,显碱性,故C错误;
D.N的最高价含氧酸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不会发生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
4.答案:A
解析:
5.答案:C
解析:A.温度计的水银球打破洒在地面上的水银,汞不溶于水,不能用水冲洗,应撒上硫粉,故A错误;
B.使用过一次后,空气几乎排尽,被液体填充,不再具有提供汽化中心的效果,故B错误;
C.润洗滴定管时,将第一次润洗液从上口放出,后两次润洗液从下口放出,将整支滴定管完全润洗,减小误差,故C正确;
D.滤纸略小于布式漏斗内径,但要把所有的孔都覆盖住,如果减压过滤时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边缘翘起,会导致滤纸边缘与漏斗长生缝隙,使过滤速度慢,沉淀抽不干,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B.、均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7.答案:C
解析:A.依据可知,溶液酸性增强,故A正确;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方程式为:,加入亚硫酸钠,氯气与亚硫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消耗氯气,所以溶液颜色变浅,故B正确;
C.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平衡逆向移动,次氯酸减少,所以溶液漂白性减弱,故C错误;
D.依据可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A
解析:A.容量瓶检漏时,向容量瓶中加水倒置,观察是否漏水,然后将塞子旋转180°,再倒置,若不漏水可使用,操作不合理,故A错误;
B.热过滤时,晶体易堵塞颈部,则选用颈短而粗的玻璃漏斗,故B正确;
C.高锰酸钾为紫色,影响观察凹液面的最低处,则可读液面两侧最高点,故C正确;
D.堆锅钳预热后再夹持锅,防止骤冷炸裂,故D正确;
故选:A。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B
解析:A.是弱酸、是强酸,酸性:,向溶液中通入气体,产生黑色沉淀,说明具备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但不能说明酸性:,故A错误;
B.与生成黄色沉淀,向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在水中发生了电离,故B正确;
C.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生成,根据实验现象不能说明氧化性:,故C错误;
D.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NaCl反应生成HCl,HCl和在加入条件下反应生成,浓硫酸和NaCl反应时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C.“共热”二氧化钛与碳、氯气共热得到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反应80g,其物质的量为1ml,则转移电子数为,故C错误。
13.答案:BC
解析:A.通入的电极为阴极,b为电源的负极,故A错误;
B.甲区域为阳极区,阳极反应式为,氢离子浓度增大,交换膜可采用质子交换膜,氢离子移向阴极,故B正确;
C.电解池中,左侧电极上失电子生成,该电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电解质溶液呈碱性,阳极反应式为,通电一段时间后甲区域的pH减小,故C正确;
D.若碳酸氢根和亚硫酸根不发生变化,则,而亚硫酸根能水解和碳酸氢根都能水解,碳酸氢根还能电离,则,故D错误;
故选:BC。
14.答案:BD
解析:
15.答案:BC
解析:
16.答案:(1)①、、
②
(2)①
②阳离子交换;阴离子交换
③18.2g
解析:
17.答案:(1)
(2)
(3)利用浓硫酸与水混合放出的热量使溶解过程维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速度快,又可节约能耗
(4)
(5)、;
(6)、;蒸馏
解析:(1)“碱浸”主要是使铝转化为溶液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灼烧”时有机物燃烧生成、,同时S元素转化为,则产生的废气主要有、、等;
(3)“溶解”时先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分次加入浓硫酸,与直接用稀硫酸溶解相比,其优点是利用浓硫酸与水混合放出的热量使溶解过程维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速度快,又可节约能耗;
(4)“氧化”反应目的是使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18.答案:(1)
(2)S
(3),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降低,引起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沉淀率下降
(4)
(5);
(6)2:3
(7)、
解析:(1)根据,由原子守恒可知,甲的化学式为;
(2)通入氧气将、氧化为,S元素被氧化为S单质,生成S形成滤渣1;
(4)通入将还原为,本身被氧化为,离子反应方程式:。
19.答案:Ⅰ.小于;D
Ⅱ.(1);
(2)a;高
(3)
解析:
20.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
(2)催化剂;;
(3)反应的平衡常数
(4)重结晶;AD
解析:(1)仪器甲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水和乙炔反应剧烈,A装置中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的目的是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
(2)的作用为催化剂,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生成1ml转移8ml电子,9g草酸物质的量为0.1m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4)实验结束后将C中所得草酸晶体粗品经加热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的方法进行提纯,该提纯方法称为重结晶,提纯实验中,下列仪器中需用到的有烧杯和玻璃棒。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酸性
向溶液中通入气体,产生黑色沉淀
酸性:
B
探究在水中的变化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
在水中发生了电离
C
比较离子的氧化性
向含有KSCN的溶液中滴加酸化的溶液,溶液变红
氧化性:
D
探究浓硫酸的性质
将浓硫酸、氯化钠固体、混合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金属离子
沉淀开始的pH
7.0
1.8
6.2
5.4
4.5
沉淀完全的pH
9.0
3.2
8.6
6.7
5.6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5 Cu 64,12L甲醇含有0,8g乙烯或丙烯均含有0,72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青岛局属、青西、胶州等地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试题化学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青岛局属、青西、胶州等地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试题化学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规范的是,对于上述实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