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以下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中,与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相同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B.一只母猫生了三只颜色不同的小猫
C.一粒种子可以萌发形成幼苗D.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
2.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
A.用途B.形态结构C.生活环境D.生理功能
3.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e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
C.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a→b→e→c→d
D.图中d与c是捕食关系
5.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B.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在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C.生态平衡是一个绝对平衡,因为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总是不变的
D.三北防护林是个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它比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更稳定
6.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诗诗句都能描述出当时的自然景观,从以下诗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稳定性最差的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
D.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百鹭上青天
7.学习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后,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B.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它是有一定限度的
8.植物体能够保持挺立、舒展的姿态主要与细胞中的哪两种结构有关
A.液泡、细胞壁B.液泡、叶绿体
C.细胞壁、线粒体D.细胞壁、细胞膜
9.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制作洋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吸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D.观察装片时,若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10.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内壁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绿色的东西主要是(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小动物
11.在解剖玉米种子时,你看到胚有几片子叶,它有什么作用( )
A.两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两片,贮藏有机养料
C.一片,萌发时从胚乳中吸收养料供给胚利用D.一片,保护胚和胚乳
12.在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的时候,看到的分生区应该是( )
A.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
B.细胞体积大,排列不整齐
C.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
D.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呈细毛状
13.如图是植物体的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B.图甲中的⑥将来发育成根
C.图乙中的⑨将来发育成茎D.图丙中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14.一个花生中有2粒种子,则此花生在形成时需要的精子、胚珠、子房的数目分别是( )
A.4、2、1B.2、2、2C.2、2、1D.2、2、4
15.取一支带叶的白色百合花枝条,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中,3﹣4小时后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运输水分的是导管
B.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
C.运输水分的是筛管
D.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
16.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在植物体内却是“水往高处流”,其主要动力来自( )
A.光合作用B.吸收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
17.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
A.氧气来源B.食物来源
C.能量来源D.构建自身的材料
18.绿色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叶片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暗环境下,M可代表能量
B.充足光照下,N可代表能量
C.黑暗环境下,M可代表二氧化碳
D.充足光照下,N可代表氧气
19.我国草原植被因不合理放牧而出现了( )
A.土壤盐碱化B.植被丰富,土壤退化
C.草原退化,土壤沙化D.人均森林面积减少
20.如图是某地区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最多的是乙,毒素最多的是丁
B.图中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甲
C.丁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甲、乙、丙、丁和非生物部分
二、综合题
21.根据某被子植物的结构层次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中,细胞核中的 易被 染成深色,该物质通过复制,数目加倍,再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亲子代细胞遗传上的连续性。
(2)图中②过程是 ,结果 ,他们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这样的结构叫 。
(3)请写出被子植物完整的结构层次:
22.如图一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示意图,图二是某同学根据所学生态系统知识制作的生态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一中鹰所在的一条食物链 ;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减少,此食物链中直接被鹰捕食的该动物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
(2)图一中细菌是 ,图一中所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
(3)图二中的生态瓶是同学们模拟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一段时间后,生态瓶中植物死亡了,后来虾和螺蛳也相继死亡,说明这两类生物间存在 关系。
23.在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时,李明同学用显微镜先后在视野中看到了不同的物像效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件是[ ] 和[ ] .
(2)李明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效果由甲变成乙,他应将装片向 移动.
(3)观察效果由乙变成丙,他应该转动 ,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但换成高倍物镜后,李明发现,视野变暗了,这时他应转动遮光器选择 光圈,同时转动反光镜选择 面镜.
(4)观察效果由丙到丁,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 .
三、实验探究题
2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其操作设计如下:
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度较低的暗室中;
②通过A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
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请分析回答:
(1)装置A可起到的作用是 ;装置B可起到的作用是 。
(2)标志着本探究活动成功的现象是 。
(3)将整套装置放在暗室中的目的是 。
(4)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25.同学们在自然水体中采集水样带回实验室开展了探究活动。
(1)分离草履虫,并进行纯培养。
采集到的水样含有草履虫和其它小型生物及杂质。查阅资料发现草履虫在微弱电流刺激下会由正极游向负极,于是设计了水槽电极法分离草履虫装置(如图1所示)。
①草履虫遇到电刺激作出反应,体现了其对环境的 (填“适应”或“影响”)。
②取水样滴入图1装置的 (填“正极”或“负极”)一侧。草履虫依靠图2中 的摆动,几分钟后到达水箱另一侧。用吸管吸取无杂质的草履虫,注入培养液中培养备用。
(2)为了研究草履虫是否可以净化水质,同学们收集生活污水,摇匀后分别放入两个烧杯,处理步骤如下表所示。
注: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是监测水质的指标之一。
①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
②烧杯B中应加入 ,起到 作用。
③步骤Ⅲ中“将烧杯放置在同一位置”的目的是 。
④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烧杯A
烧杯B
Ⅰ加入生活污水
300mL
300mL
Ⅱ加入液体
15mL草履虫纯培养液
?
Ⅲ静置一段时间
将两烧杯敞口放置在窗台同一位置
Ⅳ观察烧杯中悬浮物的变化
明显减少
无明显变化
参考答案:
1.D
【分析】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特性,A错误。
B.一只母猫生了三只颜色不同的,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B错误。
C.一粒种子可以萌发形成幼苗,体现了生物能生长的特性,C错误。
D.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植物对阳光做出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故选D。
2.A
【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
【详解】由分析可知,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用途进行分类的,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体现了人这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C。
4.C
【详解】试题分析:a位于食物网中各条食物链的开始,所以a是生产者,bcde是消费者,食物网和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5条:a→e→c→d,a→b→e→c,a→b→c→d,a→b→d,a→d,a→b→e→c→d,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a→b→e→c→d,d是以c为食物,所以二者是捕食关系,二者又都以b为食,所以二者是竞争关系,故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答此题需要掌握食物链的写法,生物之间的关系。
5.B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
【详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三北防护林是个树种单一的人工林,自动调节能量弱,不如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稳定,可见B正确。
【点睛】此题很简单,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平衡的概念,即可解答。
6.B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环境越稳定。
【详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花、有草、有马的生物景象,因此生态环境稳定性较强。A不符合题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沙漠生态系统中降水较少、土壤的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稳定性最差,故B符合题意;
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体现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其稳定性较好,C不符合题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了田园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环境较好,生态环境稳定性较强。D不符合题意。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7.C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详解】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
B.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B正确。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它是有一定限度的,如超出限度,生态平衡容易破坏,D正确。
故选C。
8.A
【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详解】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植物体能保持挺立。液泡保持细胞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内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味的物质就在液泡中。因此,植物体能保持挺立、舒展的姿态,这与构成植物体的细胞的细胞壁和液泡有关,A正确。
【点睛】熟练掌握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做这题要重点了解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
9.C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3.取材:用镊子撕取一小片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清水中,并用镊子展平;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形,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的是一滴清水,A错误。
B.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B错误。
C.观察,下降镜筒,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C正确。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若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物像才能到达视野的中央,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导致水中有机质积累过多,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从而使水变成绿色。
11.C
【分析】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异同为:
【详解】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玉米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在解剖玉米种子时,胚有1片子叶,萌发时从胚乳中吸收养料供给胚利用。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注意与菜豆种子结构的区别。
12.A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伸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详解】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故选A.
【点睛】根尖的结构特点可结合者根尖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13.A
【分析】题图甲中,①种皮和果皮,②胚乳,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
题图乙中,⑦生长点,⑧叶原基,⑨胚轴,⑩芽原基。
题图丙中,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详解】A.在一个完整种子中,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包括⑥胚根、④胚芽、⑤胚轴、③子叶四部分,A符合题意。
B.种子萌发时,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枝芽的结构中,⑦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⑧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⑨芽轴将来发育成茎,⑩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C不符合题意。
D.根尖是根生长、分化、吸收最活跃的部位,根能长长主要是因为根尖c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b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A
【分析】一朵花在完成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中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极核结合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过程)作用后,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发育成胚乳。
【详解】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果实的数目取决于子房的数目,种子的数目取决于胚珠的数目。故一颗饱满的花生果实中有2粒种子,则此花生的形成需要的子房、胚珠分别是1和2。又由于被子植物具有特有的双受精,也就是每生成一颗种子,完成一次双受精,需要两个精子,所以2粒种子需要4个精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分析】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详解】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但本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A错误。
B.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B错误。
C.运输水分的是导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C错误。
D.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D正确。
故选D。
16.D
【分析】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据此答题。
【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在植物体内却是“水往高处流”,其主要动力来自蒸腾作用,D正确。
【点睛】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中考的热点,要注意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17.A
【详解】试题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直接提供氧气,不是通过有机物,A正确;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B错误;在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来源,C错误;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成植物体的自身,D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8.D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2)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它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详解】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所以黑暗环境中叶片进行呼吸作用需要的能量不需要从外界环境吸取,由叶片自身的呼吸作用提供,A错误。
B.充足光照下,叶片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所以此时M可以代表光能,B错误。
C.黑暗环境中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M表示氧气,N表示二氧化碳,C错误。
D.充足光照下,叶片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M二氧化碳,释放N大量氧气,D正确。
故选D。
19.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对草地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不适当开垦草地引起草地荒漠化、盐碱化等。
【详解】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自动调节能力,能使它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外界条件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平衡就被破坏了,如果超载放牧、连年割草,从而使草原上牧草受到危害,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对草地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不适当开垦草地引起草地荒漠化、盐碱化等。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森林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答时可以从我国植被减少的原因方面来切入。
20.B
【分析】(1)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5)图中,甲能分解利用生物遗体,因此甲分解者,乙能吸收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是生产者,丙丁是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A.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能量最多的是乙;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毒素最多的是丁,A正确。
B.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甲,因此图中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而不是乙→丙→丁→甲,B不正确。
C.丁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能,C正确。
D.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的甲、乙、丙、丁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加上非生物部分就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的特点。
21.(1) 染色体 碱性染料
(2) 细胞分化 形成组织 器官
(3)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被子植物的植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题图中:①细胞分裂,②细胞分化
【详解】(1)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图中①是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保持亲子代细胞遗传上的连续性。
(2) 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所以,图中②过程是细胞分化,通过该过程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形成器官。
(3)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被子植物)。可见被子植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2.(1) 禾谷类作物→兔→鹰(或禾谷类作物→鼠→鹰或禾谷类作物→昆虫→食虫鸟→鹰) 先增加后减少
(2) 分解者 禾谷类作物
(3) 淡水生态系统 相互依存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详解】(1)图一中,生产者有禾谷类作物,消费者有鼠、昆虫、兔、食虫鸟、鹰,分解者有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有:禾谷类作物→兔→鹰、禾谷类作物→鼠→鹰、禾谷类作物→昆虫→食虫鸟→鹰。可见,鹰所在的食物链有:禾谷类作物→兔→鹰;禾谷类作物→鼠→鹰;禾谷类作物→昆虫→食虫鸟→鹰。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减少,此食物链中直接被鹰捕食的动物数量会先增加,随后,因种内竞争加剧,数量会再次下降,因此该动物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2)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可见,图一中细菌是分解者。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含能量多,相对数量越多。可见,图一中所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的禾谷类作物。
(3)淡水生态系统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可见,图二中的生态瓶中含有浮萍、虾、螺蛳等淡水生物,说明该生态瓶是同学们模拟淡水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 在长期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可见,一段时间后,生态瓶中植物死亡了,后来虾和螺蛳也相继死亡,说明这两类生物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23. 目镜 物镜 右方 转换器 大 凹 细准焦螺旋
【分析】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大,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小。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反光,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图中A是目镜,B是粗准焦螺旋,C是物镜,D是细准焦螺旋。据此解答。
【详解】(1)在显微镜结构中,目镜和物镜可以放大物像,是显微镜的主要部件,对物体起放大作用,而且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越大。因此,在显微镜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件是A目镜和C物镜。
(2)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放大的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甲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右方,若要使观察到的物像达到图乙所示效果,他应将装片向右方移动,物像才向左方移动达到图乙所示效果。
(3)观察效果由乙物像变成丙物像放大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目镜没有变化,物镜放大倍数应增大,他应该转动转换器,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但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显微镜的反光镜有两个面,一个是平面镜只能反光,不能聚光,一个是凹面镜既能反光又能聚光。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光线较弱时使用较大的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聚光,光线较强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镜反光,这时他应该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光圈,同时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小,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楚。要使观察效果由丙物像变成丁物像,物像变得清晰,他应调节显微镜的D细准焦螺旋。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使用显微镜的熟练程度和能力。
24.(1)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2)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避免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4)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呼吸作用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详解】(1)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鼓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验进入B瓶中的空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可以观察B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2)B瓶进入C瓶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C瓶中茂盛的植株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如果D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应该是C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3)植物在有光的环境中,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故将整套装置放在暗室中的目的是避免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4)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5.(1) 适应 正极 纤毛
(2) 探究草履虫是否可以净化水质 15mL清水 对照 避免其他因素干扰 草履虫可以净化水质
【分析】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其整个身体就是一个动物细胞,具有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要探究一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就要以该因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详解】(1)①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体现了其对环境的适应。
查阅资料发现草履虫在微弱电流刺激下会由正极游向负极,故②取水样滴入图1装置的正极一侧。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其整个身体就是一个动物细胞,草履虫依靠纤毛进行运动。
(2)①根据题干可知,该实验是为了研究草履虫是否可以净化水质。因此,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草履虫是否可以净化水质。
②要探究一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就要以该因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烧杯B中应加入15mL清水,起到对照作用。
③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Ⅲ中“将烧杯放置在同一位置”的目的是避免其他因素干扰。
④从表格中烧杯中悬浮物的变化可知:烧杯A草履虫纯培养液悬浮物明显减少,烧杯B15mL清水悬浮物无明显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草履虫可以净化水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7,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7,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6,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