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广西初中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五)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广西初中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五)第1页
    2024年广西初中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五)第2页
    2024年广西初中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五)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广西初中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五)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初中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五),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感受·文化遗产,品悟·阅读的光辉,综合,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同学们,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组织大家开展以“探寻文化遗产 感受文化魅力”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一、感受·文化遗产(21分)
    (一)了解“遗产”
    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发明以前,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jiē( )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
    1.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掘( )(2)jiē( )
    2.以上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二)感知“遗产”
    弥足珍贵的文物、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庄重严肃的革命旧址、类型多样的世界遗产地……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存和山川风物为我国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让博物馆成为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这些历史文物,置身于这些“活化”的历史之中,人们总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不忘本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弥足珍贵:
    (2)开辟:
    4.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以上文段内容相关的两句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2分)
    ①四时烟雨半山云 ②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③保护中华精神家园
    ④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⑤传承祖国文化遗产 ⑥一径竹阴云满地
    上联:
    下联:
    (三)传承“非遗”
    中华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自身传统的文化体系,它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条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5.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
    B.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
    C.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存和山川风物为我国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让博物馆成为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
    D.这条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宣传和保护“非遗”
    6.请完成下列填空。(共10分,答对一空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大批的学者和文化传承人的拼搏、勤奋精神令人钦佩,很多古人也借诗句表达自己拼搏、勤奋的精神。① (作者)在《秋词》(其一)中的“② , ”两句,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昂扬奋发的斗志;杜甫③《 》(诗名)中的“会当凌绝顶,④ ”化用“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抒发了诗人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怀;藏经洞中卷帙浩繁,一代代研究者为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以“⑤ , ”(《无题》)的精神固守敦煌;研究者们身处条件艰苦的大漠之中,不在乎外在的享受,是因为他们“⑥ , ”(《送东阳马生序》);即使环境艰苦,研究者们依然能在“⑦ , ”(《使至塞上》)的雄浑风景中,诗意地栖居。
    二、品悟·阅读的光辉(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意象,可谓是一首诗歌艺术的精魂所在。所谓意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或者是思想情怀的那一些客观物象,或者说是作者要表现的意中之景,是现实形象和情感意蕴的一个有机融合。这正如庞德所说的:“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作者就是依靠这一些意象来传情达意的。
    中国的古典诗歌,有着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又逐渐地形成了一些规律,还出现了很多的传统意象,而且不少意象所包含的意义也变得相对固定了。有一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而作者的某种情感又往往会通过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
    《文心雕龙·神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初步领会诗歌的意境。例如:“月亮”与“鸿雁”一般表达的是思乡怀亲;“落花”与“流水”大多象征伤感愁思;“竹子”一般呈现的是高风亮节;而“柳”等又是送别的体现;有利于理解诗歌画面。例如:《钱塘湖春行》,可以说,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都有景,到处都融会着诗人活动的身影;可以赏析诗歌内涵。例如《宿建德江》写到了“移舟”“烟渚”“日暮”“野旷”“江清”“月”等六个比较明显的意象,其中寄予的是作者的羁旅之思和孤寂落寞的情怀;有利于理解语言表意。例如苏轼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就是说,要透过表象领会到诗句的深层内涵。
    (根据《古典诗歌概论》整理)
    【材料二】
    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是其之所以会被永久保存的主要原因,从古至今,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重视与研究从未间断过,文学作品的魅力与价值使其成为众多读者和学者的眼中瑰宝。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应用到的一种描写手法,它的存在给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增色不少。意象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独有的特征之一,它的产生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审美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鉴赏中,我们常常会提到意象这个词语,尤其是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发现多数诗人对意象这一描写手法的采用更是频繁。意象入诗,是喻示,抒发感情;意象入文,是象征,使形象更加深刻。
    (选自《诗歌鉴赏》材料改编)
    【材料三】
    史铁生为什么爱用意象去表现人生感悟?这与他的经历个性、艺术追求,与意象的基本特点有关。残疾促使史铁生走上写作道路。刚开始是生存自救,走着走着才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一份价值感。他由个体生存进一步关注人类的存在。对人的价值关怀使他钟情于意象,文学意象是审美性的意象造型。苏珊·朗格认为,审美意象起于由感知得来的表象,表象诉之于想象,经过再造,成为“浸透着情感的表象”,是谓意象。文学作品是符号化了的审美意象。这种符号是审美体验化了的结果,它不具有严密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但是有浓烈的意象色彩及其情绪性,因此具有生命力,可以用来表现那些真实的生命感觉。
    (选自《文学作品鉴赏》材料改编)
    7.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意象是作者想象的形象和情感意蕴的一个有机融合,是客观存在的一些物象。
    B.联系意象,有利于我们理解诗歌描绘的画面;读懂了意象,有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表意。
    C.意象的存在,给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增色不少;意象入文,能够使形象更加深刻。
    D.文学作品之所以会被永久保存是因为其经常会应用到意象的描写手法。
    8.下列说法或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第②段中加点词“逐渐”“相对”若删去,会影响语意的准确表达。
    B.作者依靠现实中任何的意象,都可以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C.意象的产生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审美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D.文学作品因有浓烈的意象色彩及其情绪性,而具有生命力,可以用来表现那些真实的生命感觉。
    9.薇薇想进一步了解意象在诗歌作品中的作用,请你结合上面的材料和已有的了解,向她简单介绍。(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百草园的月色
    陈忠实
    ①从上海到绍兴,经过八九个钟头的长途旅行,傍晚到达。安顿了下榻的处所,匆匆吃罢晚饭,赶到鲁迅先生的故园去观瞻,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②一条宽阔的水泥铺就的街道,两排树荫浓密的法桐,这是“鲁迅路”,以先生名字命名的街道,路灯的亮光和两边大小铺栈的窗户的灯光交相辉映。
    ③一方黑色的木板门,已经关死,没有门楼,似乎也没有什么装饰,仅仅就是在砖墙上安着这样一方黑色的木板门,这就是鲁迅先生世代的故居了。中国现代的思想和艺术的巨人,就在这窄窄的门洞里面诞生。
    ④宅院狭窄、颇深,门房,过庭,天井,先生住屋,鲁母住屋,再后边是闰土父亲在鲁家帮工时的住屋,屋里有一个捣米的石臼。
    ⑤后院里,就是那个被先生浓笔重彩描绘过的百草园了。
    ⑥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一株高大的树干,浓密的枝叶,辨不清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缀满“紫红桑椹”的桑树。草园里的花草,也辨不清哪儿是“碧绿的菜畦”,哪儿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的情态,更难以摘食“覆盆子”那“又酸又甜”的“像小珊瑚珠”一样的果实了。
    ⑦月色朦胧。我们这一帮从南方和北方聚拢到一起的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散立在月色朦胧的百草园里的草地上,听一位据说是鲁(周)家同族后裔的中年人介绍这座故园的今昔。他说一口绍兴的地方话,真是叫北方人大惑莫解,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懂。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⑧既然听不懂,我索性不听了,一个人到园子里去转悠。我心里似乎并不迫切要求听到介绍的话,只是想到这儿来走一走,看一看,站那么一会儿,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
    ⑨是啊,百草园,我早就熟悉了,早就背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也就熟知这儿的一切了。“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我心中印下的这幅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掐指已近三十年了,今天晚上才得以漫步其境了。
    ⑩时值初夏,夜气温爽,听不到蝉鸣,也听不见蟋蟀的叫声。我漫步在草地上,自然地记起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情景。
    11语文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青年,热情极高,甘肃人,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却把课文朗诵得十分动人。我一边听着老师领读,脑子里却展开另一幅图画: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田块层叠的坡地上,麦茬儿闪闪发亮,塄坎上和坟丘里,野蔷薇红的和白的花儿开得一片灿烂,野葡萄藤蔓一直攀缘到枸树梢上去,酸枣棵子是山坡上最大的家族,那翡翠般的绿色或紫色的蚂蚱,总是藏躲在酸枣棵子最稠密的枝杈里。我和小伙伴们,头顶艳阳,脚踩枣刺,整晌整晌地捕捉那可爱的生灵儿,忘了吃饭,忘了时辰,直到渴得舌头搅不动,头上无汗可流,也顾不得到沟底去喝一口泉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生活如此富于意趣。
    12而当我从乡野跑到城市,坐在高楼明亮的教室里,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
    13读先生的这篇课文的时候,尚在我的少年时期,人生的那个充满幼稚心理的时期,是极易与这篇文章的感情相吻合的。
    14当我漫步在向往了近三十年的百草园中时,已经是个顶透而须密的中年人了,而心境却一下子回返到了童年……
    15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
    16哦!我的遥远的北方家乡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
    10.认真阅读全文,在下面图表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2分)
    11.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赏析加点词)
    12.作者漫步在百草园时,感到“心境却一下子回返到了童年”,为什么?(3分)
    13.阅读全文后,有同学提出疑问:选文的标题是“百草园的月色”,但文章后半部分却用大量篇幅回忆“我”的南坡生活。作者写这些事情与百草园的月色有什么联系?(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体现了“歌”的特点;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行”的动感。
    B.本诗根据主题的需要,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娇儿踏被”“屋漏床湿”等情节,为后文蓄势。
    C.本诗语言既朴实准确,又形象生动,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倚杖”一词,准确生动地描摹出诗人年迈、无奈的形象。
    D.全诗先叙事,后抒情议论,既写了诗人贫困悲苦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甘愿为天下寒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愿望。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阮文达①公之父湘圃②封翁③,承信④居贫,洁身自守。文达既贵,督学浙中,一日按部驻绍兴,有乡中故人谒封翁于省署⑤,接以礼,故人曰:“清贫若此乎?”翁曰:“家本寒也。”其人徐出二纸曰:“契值千金,为先生寿。”
    封翁艴然⑥,白髯翕张⑦,斥之曰:“吾生平耻苟得财,故贫耳,君奈何无故为我寿,不恤千金!若曰有乞于吾之子,吾子受朝廷重恩,清廉犹不足报万一,而以此污之乎!君以礼来,吾接君以礼;君以贿来,恐今不可出此门阈⑧也。”其人愕然,叩头谢罪而退。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有删改)
    【注释】①阮文达:人名。②湘圃:阮承信的号。③封翁:古时尊称做官者的父亲为“封翁”。④承信:人名,阮承信。⑤省署:旧指中央官署。⑥艴(fú)然:生气的样子。⑦翕张:敛缩舒张,指一开一合。⑧阈(yù):指门槛。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居天下之广居水陆草木之花
    B.往之女家问女何所思
    C.接以礼蒙辞以军中多务
    D.其人徐出二纸曰徐以杓酌油沥之
    17.下面对《富贵不能淫》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以议论为主,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并被后代无数仁人志士践行。
    B.孟子反驳景春时,以反问句表明自己的否定态度,“子未学礼乎”是导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是总结,两者与中间的句子构成类比论证。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无论得志与否,都应该秉承原则,而不应只知道顺从君命,可见孟子反对臣子顺从君主。
    D.“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运用排比,气势磅礴、义正辞严地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天下之”的反复,极推大丈夫崇高的精神。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君以礼来,吾接君以礼。
    19.甲文中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请结合乙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阮承信可以称为“大丈夫”。(3分)
    20.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堪称“大丈夫”的人,请从学过的课文中任举一个你认为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人,并谈谈原因。(3分)
    三、综合(10分)
    21.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已习惯使用电话或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软件进行交流,写一封书信已经成为生活的“奢侈品”。
    【材料二】通过一些名人书信,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家人、朋友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理解他们做人、处世的方法以及治学之道等,如我们所熟悉的《傅雷家书》,亲笔给家人或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能给收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
    【材料三】2020年3月底,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手写了一封书信给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感谢他在网络上向海外华人科普抗疫知识。这封用中国汉字手写的书信字迹潇洒,情感真挚,瞬间在互联网上刷了屏。收到来信后,张文宏同样以手写的方式给崔大使回了一封信,也获得了网友的一致“点赞”。
    (1)最近,学校要开展以“成长·感恩”为主题的手写书信活动,需要设计几幅宣传海报。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几条海报宣传语。(3分)
    (2)傅雷先生在书信集——《傅雷家书》中叮嘱儿子傅聪:“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请你结合全书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3)崔天凯大使和张文宏教授手写书信的交流方式得到网友“点赞”,对于“手写书信”,你如何看待?根据你的理解,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4分)
    四、写作(50分)
    22.读懂四季变换,你会珍惜不同时节的美景;读懂亲人的唠叨,你会明白语言背后的真情;读懂百变的自己,你会领略未来路上的风景;读懂一段经历,你会收获一份成长……读懂,不仅是一场思考,更是为美好生活蓄力的营养剂。
    请以“读懂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拟好标题并把题目誊抄到指定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2)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五)
    1.jué 揭
    2.示例:浩如烟海 筚路蓝缕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3.(1)更加值得珍爱、重视。 (2)开创;创立。
    4.⑤ ③
    5.B(在“发挥”一词后面添加“了重要作用”。)
    6.①刘禹锡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③望岳 ④一览众山小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⑦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7.B(A.与“是现实形象和情感意蕴的一个有机融合”不符;C.与“给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增色不少”不符;D.由材料二可知,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是其之所以会被永久保存的主要原因。)
    8.B(与材料一“依靠这一些意象来传情达意”不符,说法过于绝对。)
    9.示例:薇薇,你好。我来向你介绍关于意象在诗歌作品的作用。根据意象,可以初步领会诗歌的意境;联系意象,有利于理解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意象,可以赏析诗歌的内涵;读懂意象,有利于理解诗歌语言表意;明确意象,能够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10.①印在心中的百草园 ②意趣
    11.“朦朦胧胧”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刻画出了月色朦胧下百草园的景物特点及“我”漫步在向往了近三十年的百草园时不真实的感受。
    12.想起了“我”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的情景;回忆起“我”儿时在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见到的那幅动人的图画。
    13.作者对南坡生活的回忆是由百草园的月色诱发的;在百草园的月色下自然想起了少年时期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脑子里展开的南坡的情景。南坡是作者的百草园;和鲁迅的百草园是其童年的乐园一样,南坡也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两者传达的情感是一致的;“我”向往的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和故乡的怀念寄托,南坡也同样是“我”对童年生活和故乡的怀念寄托。
    14.A(“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体现了‘歌’的特点: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行’的动感”赏析有误,应为: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体现了“行”的动感;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15.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自身以利天下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的崇高理想。
    16.B(A.结构助词,的;B.同“汝”,你/女子,这里指木兰;C.介词,用;D.慢慢地。)
    17.C(孟子并不反对顺从,只是顺从的原则要以正义为标准,所以孟子反对的是对君主的绝对顺从。)
    18.(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2)你如果用应有的礼节拜访,我也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阮承信生活清贫,但乡人送“契值千金”,他拒不接受,并以严词呵斥他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不被富贵所迷惑,不因生活清贫而有所动摇。
    20.示例一:唐雎。唐雎在唯我独尊的秦王面前,据理力争,不畏强权,英勇斗争,坚定自己的立场,捍卫国家的尊严,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质。示例二: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闻一多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痛斥特务,并呼吁青年承担起争取民主和平的任务,可以称为“大丈夫”。
    【乙文参考译文】
    阮文达的父亲阮承信,他素来生活清贫,保持着自己的高洁情操。阮文达后来已经身份显贵,做了浙江督学,有一天带领着部属驻扎绍兴,有一位家乡的老朋友来官署拜见阮承信,(阮承信)以礼相待,老朋友说:“你如此清贫吗?”阮承信说:“我家本来就清贫。”那个人慢慢地拿出两张纸说:“这两张契约价值千金,就送给您老先生过寿。”
    阮承信非常生气,气得白胡须一开一合,训斥那个人说:“我平生就是以得到不义之财为耻,所以才一辈子贫穷,你为什么不吝千金,无缘无故为我贺寿!如果说你有什么事求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受朝廷的恩惠,清正廉洁还不能报答万分之一,你能用这种手段来玷污他吗!你如果用应有的礼节拜访,我也用应有的礼节接待;你如果是因为贿赂我而来,恐怕今天不可能走出我家的门槛。”那个人十分惊愕,低着头赔礼道歉然后告辞了。
    21.(1)示例一:笔墨、文字、信纸,让感谢更有温度;示例二:把成长写进文字,把谢意放入信封;示例三:一横一竖回忆成长足迹,一撇一捺表达感谢之情。
    (2)示例:这是傅雷教给儿子的人生信条。傅雷对儿子的教育首先是一种人格的教育。在书信中,傅雷教导儿子最关键的是做人,他希望儿子做一个爱国之人、正直之人、真诚之人、坚强之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其次作为艺术家,要求儿子真诚地爱艺术、发扬艺术,提高艺术品位和鉴赏力;作为音乐家,要求儿子以开阔的胸襟拥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为钢琴家就更要坚持不懈,不浮于演奏技巧而多注重对整个乐曲的把握。
    (3)示例:手写书信能充分地表达感情。富有个性的文字给人“见字如面”的感觉,增加亲切感;书写优美汉字还给人艺术的享受,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手写书信应该坚持和推广。
    22.略。

    相关试卷

    2021年怀化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

    这是一份2021年怀化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柳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柳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共5页。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五):

    这是一份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五),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