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8 《核舟记》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9 《庄子二则》 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0 《虽有嘉肴》 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0 《虽有嘉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1 《大道之行也》 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9 《庄子二则》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展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生气、愤怒。
B.志怪者也 志:记载。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D.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所欲有甚于生者
B.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如土石何
C.其翼若垂天之云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怒而飞 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词句就是对本文的化用。
C.世间细小之物是气息吹动的结果,鲲鹏因为强大,不需要外力,可以直接扶摇直上九 万里。
D.本文中庄子的想象雄奇,“不知几千里也”反复出现,极力想象夸大鹏之大。
【2023·湖北荆州·统考一模】
古诗文联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惠子相梁
惠子相①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④泉不饮。于是鸱⑤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①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②鹓鶵(yuānchú):鶵,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实: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④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⑤鸱〔chī〕:鹞鹰。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判断动词,与“非”相对。
B.子固非鱼也 [固]本来。
C.鲦鱼出游从容 [从容]悠闲自得
D.请循其本 [循]追溯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安知鱼之乐/尔安敢轻吾射
B.子之不知鱼之乐/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请循其本/其真无马耶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取一葫芦置于地
3.下列对《饮酒》(其五)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叙写作者心净无尘的悠然之境;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描写作者归隐田园的悠然之态;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抒发作者艳羡群鸟的悠然之趣;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议论作者感悟人生的悠然之意。
4.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固执地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B.惠子认定庄子不可能知道“鱼乐”,是他客观理性的分析与判断。
C.庄子巧辩从容不迫,体现了他幽默、诙谐的个性和超然的心境。
D.惠子力辩咄咄逼人,体现了他热衷功名的性格和世俗功利的心态。
5.下面对《惠子相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唯恐不及。
C.“鸱得腐鼠”,是庄子对惠子醉心功名丑态的辛辣嘲讽。
D.庄子巧用比喻,含蓄地劝惠子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禄。
6.用“/”给《惠子相梁》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023·陕西宝鸡·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乙】《庄子》言“野马也,尘埃也”,乃是两物。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如吴融①云“动梁间之野马”,又韩偓②云“窗里日光飞野马”,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吴融:唐末官员、诗人。②韩偓(wò):唐末官员、诗人,入五代而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 )
(2)志怪者也( )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4)恐不然也(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动梁间之野马
B.去以六月息者也 皆以尘为“野马”
C.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其视下也 其真无马邪
3.结合【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语句断句。(限两处)
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
(2)请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有同学认为“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山气”就是【甲】【乙】两文中所说的“野马”,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3·河南南阳·统考模拟预测】
阅读《北冥有鱼》,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一怒而诸侯惧 心花怒放
B.去以六月息者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扬长而去
C.志怪者也 处处志之 志同道合
D.亦若是则已矣 如是再啮 似是而非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选文中“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看起来和大鹏没什么关系,能删去吗?请谈谈理由。
4.《庄子》延续了上古文化中对于动物的审美传统,借助具体的动物形象传情达意。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大鹏和意怠这两种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链接材料】
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肤歌①,而似无能;引援②而飞,迫胁③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緒④。是故其行列不斥⑤,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节选自《庄子·山木》。有删减)
【注释】①翂翂歌珠:迟缓不能高飞的样子。②引援:有其他鸟引领而飞。③迫胁:即偎依,挤在众鸟之中。④绪:残剩食物。⑤斥:排斥。
【2023·江苏常州·统考二模】
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内篇·北冥有鱼》
【乙】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合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庄子·外篇·知北游》
【丙】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徙于南冥______(2)志怪者也______
(3)亦若是则已矣______(4)自古以固存______(5)天下莫不沈浮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3.【甲】、【丙】两文都通过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4.对甲、乙、丙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凭借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乙】文作者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必须遵循其规律,即所谓的“道法自然”。
B.【甲】文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在写鲲鹏起飞的时候,说它们“翼若垂天之云”,造成了一种浩大的声势。
C.【丙】文通过邀“明月”与“影子”相伴为友,同舞共乐,从而表现出诗人超然洒脱、豪放乐观的思想感情。
D.【甲】文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对比:【乙】文运用“六合”与“秋毫”对比。两文都采用了大小对比的方式来阐明自己所说的道理。
【2023·辽宁辽阳·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
匠石①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②。其大蔽数千牛,挈③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④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⑤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⑥,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选自《庄子》)
【注释】①匠石:一个名叫石的木匠。②栎社树:当做社神的栎树。③挈(xié):用绳子度量粗细。④匠伯:工匠之长,这里指匠石。⑤厌:满足。⑤液樠(mán):脂液渗出。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鹏之徙于南冥也/匠石之齐B.是鸟也/是不材之木也
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至于曲辕D.去以六月息者也/以为舟则沉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4.写出【乙】文中表现栎树引人驻足观赏的两个句子。
5.【甲】文中的大鹏与【乙】文中的栎树都硕大无比,但二者的形象却迥乎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2023·云南曲靖·统考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①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②舆③马者,非利足④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⑤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跂:踮脚后跟,②假:凭借,借助,③舆:车厢,这里指车,④利足:脚走得快。⑤生非异:本性(同一股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怒而飞 怒:________________
(2)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____
(3)声非加疾也 疾:________________
(4)而致千里 致: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齐谐》中的话,作用是:交代大鹏迁往南海需要的外部条件是A______________;展现大鹏南飞时的磅礴气势。大鹏“徙于南冥”的故事说明了B_____________。【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C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甲】文中“鹏”的形象。“诗仙”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请说说他借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2023·贵州铜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翼若垂天之云
C.是日更定矣 是谓大同
D.怒而飞 一怒而诸侯惧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
B.使老有所终 女有归(词类活用)
C.选贤与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通假)
D.南冥者,天池也 天下为公(表判断)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
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C.甲文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高飞的大鹏、浮游的尘埃,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乙文中孔子阐述了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在写法上,甲乙两文都大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其中甲文极富想象力,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瑰丽,行文汪洋恣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
古文阅读: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
【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①鹓(yuān)雏:古代传说中的凤凰类的鸟。②鸱:猫头鹰的一种。
(节选自《庄子•秋水》)
【丙】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①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②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①垩慢:用白泥涂抹。慢,通“墁”。②斫:砍,劈。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请循其本
③非梧桐不止
④顾谓从者曰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我知之濠上也╲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仰而视之曰╲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尝试为寡人为之╲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B.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C.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D.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冀使/匠石斫之
(4)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项是( )
A.甲文庄子和惠子的论辩中,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表现出了庄子的不自信。
B.乙文叙述了“鹓雏不屑腐鼠”的故事,表现了庄子不屑于荣华富贵,志趣高洁。
C.丙文叙述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
D.从三篇选文中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既是认知不同的对手,又是情谊深厚的挚友。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2023·山西·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学诗谩有惊人句 ________ (2)其名为鲲 ________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心花怒放B.其翼若垂天之云 比翼双飞
C.志怪者也 志同道合D.亦若是则已矣 实事求是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翻译:鲲体积巨大,__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天色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文人经常借助天鹏的形象表达情感。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023·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选文
大鹏形象解读
相关名句积累
渔家傲
作者借大鹏的形象,表明自己渴望高飞远走的心愿,反映了她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和向往。
②___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
大鹏具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的特点,是一个超现实的形象,作者在它身上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二则 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解析版)
【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生气、愤怒。
B.志怪者也 志:记载。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D.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所欲有甚于生者
B.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如土石何
C.其翼若垂天之云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怒而飞 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词句就是对本文的化用。
C.世间细小之物是气息吹动的结果,鲲鹏因为强大,不需要外力,可以直接扶摇直上九 万里。
D.本文中庄子的想象雄奇,“不知几千里也”反复出现,极力想象夸大鹏之大。
【答案】
1.A 2.C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辨析。
A.句意:它奋起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扇动翅膀。
故选A。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到/介词,比;
B.代词,代它/加强反问语气;
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但;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由“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世间万物都是气息吹动的结果,即使鲲鹏强大,也要凭借风的力量才能扶摇直上九万里,故选项“鲲鹏因为强大,不需要外力”说法错误。
故选C。
【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翅膀拍击水面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空气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天空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2023·湖北荆州·统考一模】
古诗文联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惠子相梁
惠子相①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④泉不饮。于是鸱⑤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①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②鹓鶵(yuānchú):鶵,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实: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④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⑤鸱〔chī〕:鹞鹰。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判断动词,与“非”相对。
B.子固非鱼也 [固]本来。
C.鲦鱼出游从容 [从容]悠闲自得
D.请循其本 [循]追溯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安知鱼之乐/尔安敢轻吾射
B.子之不知鱼之乐/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请循其本/其真无马耶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取一葫芦置于地
3.下列对《饮酒》(其五)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叙写作者心净无尘的悠然之境;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描写作者归隐田园的悠然之态;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抒发作者艳羡群鸟的悠然之趣;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议论作者感悟人生的悠然之意。
4.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固执地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B.惠子认定庄子不可能知道“鱼乐”,是他客观理性的分析与判断。
C.庄子巧辩从容不迫,体现了他幽默、诙谐的个性和超然的心境。
D.惠子力辩咄咄逼人,体现了他热衷功名的性格和世俗功利的心态。
5.下面对《惠子相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唯恐不及。
C.“鸱得腐鼠”,是庄子对惠子醉心功名丑态的辛辣嘲讽。
D.庄子巧用比喻,含蓄地劝惠子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禄。
6.用“/”给《惠子相梁》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案】
A
C
C
D
D
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为:这是鱼的快乐啊。是,这;
故选A。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安: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怎么;
B.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其:代词,它的,指话题/副词,加强诘问语气;
D.于:介词,在/介词,在;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抒发作者艳羡群鸟的悠然之趣”理解错误;
故选C。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本文记述庄子和惠子在濠梁游玩时关于鱼是否快乐问题的辩论,表现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并没有体现他热衷功名的性格和世俗功利的心态。故选D。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文中庄子把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辛辣的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再根据“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可知,庄子所讲故事的含义,表明自己无意于这个相位,可见他对功名的鄙视。“含蓄地劝惠子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禄”理解错误,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要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再结合句式,三个“非”字引领的句子句式相同,构成排比句。“不止”“不食”“不饮”是三个动作,故停顿节奏为: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7.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非,不是;第一个“固”,固然;第二个“固”,本来;全,完全,确定是。
【参考译文】:
饮酒(其五)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惠子相梁
惠子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是从南海起飞,要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看到仰头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2023·陕西宝鸡·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乙】《庄子》言“野马也,尘埃也”,乃是两物。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如吴融①云“动梁间之野马”,又韩偓②云“窗里日光飞野马”,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吴融:唐末官员、诗人。②韩偓(wò):唐末官员、诗人,入五代而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 )
(2)志怪者也( )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4)恐不然也(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动梁间之野马
B.去以六月息者也 皆以尘为“野马”
C.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其视下也 其真无马邪
3.结合【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语句断句。(限两处)
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
(2)请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有同学认为“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山气”就是【甲】【乙】两文中所说的“野马”,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 盘旋飞翔 恐怕
C
(1)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4.[示例一]同意。“山气”指山中的云气,如果云气翻滚如野马奔腾,就是【甲】【乙】两文中所说的“野马”。
[示例二]不同意。“野马”指的是山野中奔腾如野马的雾气,而不是指傍晚时分山中静止不动的云气。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怒而飞”的句意是: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志怪者也”的句意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记载。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句意是: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
(4)“恐不然也”的句意是:恐怕不是这样。恐:恐怕。
2.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
B.以:介词,凭借/介词,把;
C.为:动词,是/动词,是;
D.其:代词,代大鹏/语气助词,加强反诘语气;
故选C。
3.(1)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的意思是:又像水波,佛书上称酷热时的阳焰如野马,就是这种东西。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苍苍(湛蓝色)、其(表示选择)、正色(真正的颜色)、其(表示选择)、极(穷尽)”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本题考查个性化理解。开放性试题。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山气日夕佳”中的“山气”指山中的云气雾气。若这云气表现的是翻腾的景象,那么就与【甲】【乙】两文中所说的“野马”是一样的。如果山野中的“云气”是静止不动的话,那么,就与【甲】【乙】两文中所说的“野马”不一样。据此理解可作答。
【参考译文】:
【甲】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乙】《庄子》书中说到野马也,尘埃也,指的是两种东西。前人即有以为野马就是尘埃的,如吴融说动梁间之野马,又韩偓也说窗里日光飞野马,都以尘埃为野马,恐怕不是这样。野马其实就是田野间的浮气。这种浮气远望如群马,又像水波,佛书上称酷热时的阳焰如野马,就是这种东西。
【2023·河南南阳·统考模拟预测】
阅读《北冥有鱼》,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一怒而诸侯惧 心花怒放
B.去以六月息者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扬长而去
C.志怪者也 处处志之 志同道合
D.亦若是则已矣 如是再啮 似是而非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选文中“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看起来和大鹏没什么关系,能删去吗?请谈谈理由。
4.《庄子》延续了上古文化中对于动物的审美传统,借助具体的动物形象传情达意。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大鹏和意怠这两种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链接材料】
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肤歌①,而似无能;引援②而飞,迫胁③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緒④。是故其行列不斥⑤,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节选自《庄子·山木》。有删减)
【注释】①翂翂歌珠:迟缓不能高飞的样子。②引援:有其他鸟引领而飞。③迫胁:即偎依,挤在众鸟之中。④绪:残剩食物。⑤斥:排斥。
【答案】
B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这句话是对前面所引《齐谐》中的话做补充,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因为野马、尘埃这类极其轻微的物体尚且需要生物气息的吹动,那么背部几千里之大的大鹏更要借助大风了。
大鹏的形象: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是志存高远、一飞冲天者的象征;意怠的形象:行动迟缓、不争不抢、毫不显眼、能全身远祸。是善于处世者的象征。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发怒/盛大;
B.去:都是离开;
C.志:记载/做标记/志向;
D.是:这样/这样/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苍苍,深蓝;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两个都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意思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说明极小的事物也要凭借气息才能运动(或存在);结合上文“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鹏迁往南冥要凭借六月的大风,可知,此处是对上问的补充,从反面说明了事物都有所凭借,没有逍遥游。因此,不能删。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大棚:根据选文“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其硕大无比;根据“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其志存高远,力大无穷,善借长风。据此形象,可知,其象征为志存高远、一飞冲天的形象;
意怠:根据【链接材料】“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緒”可知,其行动迟缓、不争不抢、毫不显眼、能全身远祸。根据“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可知,象征着善于处世的形象。
【参考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链接材料】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
【2023·江苏常州·统考二模】
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内篇·北冥有鱼》
【乙】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合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庄子·外篇·知北游》
【丙】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徙于南冥______(2)志怪者也______
(3)亦若是则已矣______(4)自古以固存______(5)天下莫不沈浮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3.【甲】、【丙】两文都通过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4.对甲、乙、丙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凭借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乙】文作者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必须遵循其规律,即所谓的“道法自然”。
B.【甲】文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在写鲲鹏起飞的时候,说它们“翼若垂天之云”,造成了一种浩大的声势。
C.【丙】文通过邀“明月”与“影子”相伴为友,同舞共乐,从而表现出诗人超然洒脱、豪放乐观的思想感情。
D.【甲】文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对比:【乙】文运用“六合”与“秋毫”对比。两文都采用了大小对比的方式来阐明自己所说的道理。
【答案】
迁徙,迁移 记载,记录 这样 本来 )升降、往来。表示万物的相互作用与无穷变化。沈,通“沉”。
(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3.【甲】文中,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丙】文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地请明月和影子为友,同喝共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父欢,醉后各分散。水结尤情游,相期邈云汉”等句,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相伴之游,并相约在远的天上仙境重见,想象奇特而丰富。
4. C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徙,迁徙,迁移;
(2)句意: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记录;
(3)句意:应该也是这个样子;是,这样;
(4)句意:自古以来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固,本来;
(5)句意:天下事物没有不是起落的;沈浮,沈,通“沉”,升降、往来,表示万物的相互作用与无穷变化。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其,表示选择;正色,真正的颜色;至,到;极,极点,尽头;
(2)重点词:原,推究;美,美德;达,通达。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与语言风格的理解。
根据题干信息,“两文都通过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两文在语言风格上县里出瑰丽的想象色彩与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从甲文中对鲲、鹏形象的描写,例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作者借用这种奇幻的神话变幻故事,显现出鲲鹏变化中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同时,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展开对比,以大小对立阐述了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同样,在丙文中,李白的诗歌想象也很奇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请明月和影子为友,同喝共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父欢,醉后各分散。水结尤情游,相期邈云汉”等句,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相伴之游,并相约在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这种上天入地的想象奇特而丰富。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C.有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思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亮人性化,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故选C。
【参考译文】
【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乙】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至人是无为的,大圣人不予操作。圣人就是依据天地的美而实现万物生成的秩序,就是说他是在注视着天地来行事。天地灵通而最精妙,万物普遍地随着它进行多种变化。物类既已有了死、生、方、圆,但不知它们的根在哪里,自古以来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上下四方是大了,也还在天地以里;秋天的毫毛尖是小了,也是等待天地使它成形。天下事物没有不是起落的,一辈子不会总是老样子。阴阳四时的运行,各有自己的次序,懵懵懂懂仿佛没有却还是有的,雾气蒸蒸的没有表现便显出神妙;万物生长不知是为了什么,这就是本根,这就可以看到天了。
【丙】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2023·辽宁辽阳·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
匠石①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②。其大蔽数千牛,挈③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④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⑤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⑥,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选自《庄子》)
【注释】①匠石:一个名叫石的木匠。②栎社树:当做社神的栎树。③挈(xié):用绳子度量粗细。④匠伯:工匠之长,这里指匠石。⑤厌:满足。⑤液樠(mán):脂液渗出。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鹏之徙于南冥也/匠石之齐B.是鸟也/是不材之木也
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至于曲辕D.去以六月息者也/以为舟则沉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4.写出【乙】文中表现栎树引人驻足观赏的两个句子。
5.【甲】文中的大鹏与【乙】文中的栎树都硕大无比,但二者的形象却迥乎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答案】
C
2.(1)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正是它的没有任何作用,所以才能有这么长久的寿命。
3.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4.观者如市;弟子厌观之。
5.示例一:喜欢大鹏。它力大无穷,善借风力,志向高远。
示例二:喜欢栎树。它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遮阴纳凉。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动词,到;
B.代词,这/判断动词,是;
C.动词,到/动词,到;
D.介词,凭借/介词,用、把;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而:表修饰,不译;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2)无所:没有;用:作用;故:所以;是:这样;寿:寿命。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
“先生不肯视”与“行不辍”为顺承关系,“何邪”提出疑问;
故断为: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观者如市”指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地人潮涌动,体现了栎树引人驻足观赏;
“弟子厌观之”,写他的徒弟站在树旁看了个够,体现了栎树引人驻足观赏。
5.本题考查形象分析。明确观点,结合内容表述理由即可。
示例一:我更喜欢栎树。虽然木匠认为栎树不能做船定、棺椁、器皿、屋门、屋柱,是一棵没法取材的树;联系乙文首段“其大蔽数千牛”可知,栎树树冠大能够美化环境,为鸟类提供栖息的地方,为人们遮阴纳凉,亦能发挥其作用。
示例二:我更喜欢大鹏。根据甲文“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知,大鹏拍打水面,借助大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可见其力大无穷,有高远的志向,同时还懂得借力。
【参考译文】:
【甲】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乙】
匠人石去齐国,来到曲辕这个地方,看见一棵被世人当作神社的栎树。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量树干,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八十尺处方才分枝。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地(涌来涌去),而这位匠人连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
他的徒弟站在树旁看了个够,跑着赶上了匠人石,说:“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
匠人石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这是不能取材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有如此长寿。”
【2023·云南曲靖·统考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①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②舆③马者,非利足④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⑤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跂:踮脚后跟,②假:凭借,借助,③舆:车厢,这里指车,④利足:脚走得快。⑤生非异:本性(同一股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怒而飞 怒:________________
(2)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____
(3)声非加疾也 疾:________________
(4)而致千里 致: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齐谐》中的话,作用是:交代大鹏迁往南海需要的外部条件是A______________;展现大鹏南飞时的磅礴气势。大鹏“徙于南冥”的故事说明了B_____________。【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C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甲】文中“鹏”的形象。“诗仙”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请说说他借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答案】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 大(洪亮) 到达(达到)
(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收获大)。
3. A六月的大风 B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条件 C要善于借助外物
4. 文中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答出其中2点即可)李白借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句意: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
(3)句意:声音没有变得洪亮。疾:大(洪亮)。
(4)句意: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致:到达(达到)。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奔涌如野马一般;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用。
(2)尝:曾经;终日:整天;须臾:片刻,一会儿。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甲文“去以六月息者也”的意思是: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故引用《齐谐》中的话是为了强调大鹏需要六月的大风迁往南海。
根据“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鹏鸟体型如此巨大,还需要借助风力才能翱翔九天;联系“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可知,微小的事物也需要借助外力;启示我们任何事物的存在、发展,都需要依附一定的条件,凭借外力的道理。
乙文画线句子举例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从而论证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论点。由此可知,表明要达到目的就要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运用。
甲文中,从“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出了“鹏”的身体硕大无比;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写出了“鹏”的志向远大;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写出了“鹏”的力大无比;从“去以六月息者也”写出了“鹏”的善借长风。
李白就常以大鹏自比,比如他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里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
【参考译文】:
【甲】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乙】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023·贵州铜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翼若垂天之云
C.是日更定矣 是谓大同
D.怒而飞 一怒而诸侯惧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
B.使老有所终 女有归(词类活用)
C.选贤与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通假)
D.南冥者,天池也 天下为公(表判断)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
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C.甲文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高飞的大鹏、浮游的尘埃,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乙文中孔子阐述了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在写法上,甲乙两文都大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其中甲文极富想象力,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瑰丽,行文汪洋恣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
1.C
2.D
3.D
4.(1)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
(2)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偷盗财物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必起。
【解析】
1.A.之: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
B.其:表示选择/代词,指大鹏;
C.是:都是这的意思,指示代词;
D.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发怒;
故选C。
2.A.创业:创立帝业,不是古今异义词/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B.老:老年人/女:女子,不是词类活用;
C.与:同“举”,推荐/与:参与,这里有欣赏的意思,不是通假字;
D.者……也:表判断/为:是,表判断;
故选D。
3.D.甲文没有运用对偶句,选项错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是(这)海运(海水运动),徙(迁徙),冥(同“溟”,海)”(2)“是故(因此,所以),闭(杜绝),兴(发生),作(兴起)”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参考译文】
【甲】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当海动风气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从高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乙】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
古文阅读: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
【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①鹓(yuān)雏:古代传说中的凤凰类的鸟。②鸱:猫头鹰的一种。
(节选自《庄子•秋水》)
【丙】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①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②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①垩慢:用白泥涂抹。慢,通“墁”。②斫:砍,劈。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请循其本
③非梧桐不止
④顾谓从者曰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我知之濠上也╲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仰而视之曰╲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尝试为寡人为之╲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B.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C.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D.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冀使/匠石斫之
(4)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项是( )
A.甲文庄子和惠子的论辩中,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表现出了庄子的不自信。
B.乙文叙述了“鹓雏不屑腐鼠”的故事,表现了庄子不屑于荣华富贵,志趣高洁。
C.丙文叙述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
D.从三篇选文中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既是认知不同的对手,又是情谊深厚的挚友。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答案】
(1)①游玩;②追溯;③栖息;④回头看。
(2)D
(3)B
(4)A
(5)①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②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您当梁相。”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游:游玩;
②句意: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循:追溯;
③句意:不是梧桐树不栖息。止:栖息;
④句意: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代词,鱼快乐/动词,往,到;
B.而:表示承接,并且/表示并列,不译;
C.以:介词,用/表目的,来;
D.为:都是介词,替,给;
故选D。
(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的意思是: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据此正确的句读是: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表现出了庄子的不自信”的说法有误。从甲文中“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可以看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故选A。
(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子(你)、安(怎么)、之(的)”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或(有人)、谓……曰(对……说)、欲(想要)、相(做宰相)”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参考译文】:
【甲】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乙】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丙】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2023·山西·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学诗谩有惊人句 ________ (2)其名为鲲 ________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心花怒放B.其翼若垂天之云 比翼双飞
C.志怪者也 志同道合D.亦若是则已矣 实事求是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翻译:鲲体积巨大,__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天色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文人经常借助天鹏的形象表达情感。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答案】
1. màn kūn
2.B
3. 不知其几千里 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4. 美好境界(或“理想世界”等) 九万里风鹏正举 硕大无比(或“志存高远”等) 力大无穷(或“善借长风”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
(1)谩,多音字:1)mán,欺骗、蒙蔽。2)màn,轻慢、没礼貌。如“谩骂”;徒,空。例如“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空有。选“màn ”。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生活在北边幽深的大海——北冥。
2.A. 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盛大;
B. 都译为:翅膀;
C.记载/志趣;
D.这/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苍苍:深蓝。其,表选择。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渔家傲》这首词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在梦中直接来到天宫,大胆地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境。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作者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作者是借大鹏的形象,表明自己渴望高飞远走的心愿,反映了她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2)《北冥有鱼》:“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部分体现了大鹏的的硕大无比、力大无穷。“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体现了大鹏善借长风、志向高远。
【2023·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答案】
1.B
2.A
3.C
4.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志怪者也: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故B错误,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到/到;
B.凭借/因为;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D.副词,难道/代词;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苍苍:深蓝色;正色:真正的颜色;邪:通“耶”,疑问词;极,尽头;两个其表示一种选择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选择疑问句式,意思是“是……还是……”。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要摆脱精神束缚,结合“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这里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力大无穷、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的形象,是作者所赞扬的一个形象,这一形象激发了人的豪情壮志,故“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的表述是错误的,故B错误,选B。
【译文】:
(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乙)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选文
大鹏形象解读
相关名句积累
渔家傲
作者借大鹏的形象,表明自己渴望高飞远走的心愿,反映了她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和向往。
②___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
大鹏具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的特点,是一个超现实的形象,作者在它身上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共5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2 《马说》 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2 《马说》 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文章体裁,内容概括,字音字形,词语汇总,重点语句翻译,理解性默写,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0 《虽有嘉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30 《虽有嘉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原卷版+解析),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