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展开某月某日6:30(北京时间),我国的钓鱼岛(25°45′N,123°28′E)和海马滩(10°43′N,117°40′E)同时迎来了日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日可能是( )
A 冬至日B. 春分日C. 夏至日D. 秋分日
2. 该日海马滩与钓鱼岛( )
A 日落时间相同B. 夜长相同C.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 昼长相差近50分钟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日出时,钓鱼岛(123°28′E)地方时约为6:42,海马滩(117°40′E)地方时约为6:16,两地日出时的地方时都晚于6:00,说明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冬至日符合题意,A正确;春分、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时间均为地方时6:00,BD错误;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日出时间应早于地方时6:00,C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虽然两地同时日出,主要原因是因为两地同在晨线上,由于两地日出时的地方时不同,则日落时间也不会相同,A错误;由于此时为冬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则黑夜越长,钓鱼岛纬度高于海马滩,故钓鱼岛夜长更长,B错误;由于此时北半球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海马滩纬度更低,更靠近太阳直射点,故海马滩的正午太阳高度高于钓鱼岛,C错误;根据上题可知,钓鱼岛地方时约6:42日出,其日落时间约为17:18,昼长约为10小时36分;海马滩约在地方时6:16日出,其日落时间约为17:44,昼长约为11小时28分,故两地昼长相差接近50分钟,D正确。故选D。
【点睛】地方时一般是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图1所示景观是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西南部海岸的一组形态各异的石灰岩石柱,原有十二个,现在只余七个。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3. 形成图中石柱的岩石类型属于( )
A. ①B. ②C. ③D. ④
4. 造成图中石柱数量减少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海水侵蚀B. 海水搬运C. 海水堆积D. 风力侵蚀
5. 图中石柱的形成过程是( )
A. ①④②③B. ②③④①C. ③①④②D. ①④③②
【答案】3. C 4. A 5. 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通过材料中“图1所示景观是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西南部海岸的一组形态各异的石灰岩石柱”的描述,可以确定该岩石为石灰岩,是典型的沉积岩;通过图2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给出的各箭头指向信息可以判定:①为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变质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喷出型岩浆岩。由此可以判定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4题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图1所示景观是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西南部海岸,从景观的特点上来看,该景观为海蚀柱,受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图中的石柱是由在海浪侵蚀作用下形成,其图例中海蚀柱具体的形成过程为:海平面一开始高于陆地(③),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陆地被抬升形成陡崖,陡崖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作用,形成岬角(①),岬角受来海浪的侵蚀,在其两侧形成海蚀洞,海蚀洞被蚀穿贯通,形成顶板呈拱形的海蚀拱桥(④),海蚀拱桥进一步受到海浪侵蚀,顶板的岩体坍陷,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之上,即形成了海蚀柱(②)。按照形成的顺序排序为:③①④②。对照选项,可以判定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海蚀柱崩解或破坏可能会产生两种主要的风险:(1)海岸线的后退:海蚀柱的崩解或破坏可能导致海岸线后退,从而减少了沿海地区的土地面积,并可能对沿海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建筑和农田等造成影响。(2)水土流失:海蚀柱崩解或破坏后,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这可能会引发河流和沿海地区的淤积,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和港口航道等。
目前根据氢能的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的不同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制氢,蓝氢是将天然气中的甲烷制成氢气,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工序产生氢气。氢气的密度极小,易燃易爆。2023年4月10日,我国首条“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该工程西起乌兰察布,终点位于北京燕山石化。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下图为“西氢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 )
①制备方式较广泛②易运输储存③供能稳定性好④生产受时空限制小⑤经济收益高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③④D. ③④⑤
7. “西氢东送”工程对北京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带动产业发展B. 促进交通建设
C. 增加当地就业D. 改善大气质量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氢能在运输、贮存中碰撞或遇到高温或氢气不慎泄漏都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危险,目前传输设施还不够完善,②错误;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制备的氢气,现有的化石能源也能制氢,氢能原料有水、煤、化工尾气等,原料来源丰富,制备方式较广泛,且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生产受时空限制小,稳定性好;风能、太阳能需要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对自然环境要求高,制氢要求低,①③④正确;制氢属于能源主导型,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因此现阶段技术下成本高,经济收益不高 ,⑤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读题干可知,“西氢东送”工程的氢气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对北京最主要的影响是:氢气属于清洁能源,污染小,明显可以改善大气质量,D正确。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也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促进交通建设,ABC错误。故选D。
【点睛】随着长期开采,我国面临着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问题,而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丰富,与“灰氢”相比,“绿氢”制作过程中,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减轻大污染,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下图为我国某次冷锋过境前后,华北某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8. 甲时段,该气象站( )
①风速由小变大②风向保持不变③气温持续上升④空气质量转好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9. 乙时段( )
A. 先受暖气团后受冷气团影响B. 先受冷气团后受暖气团影响
C. 一直受暖气团控制D. 一直受冷气团控制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时段由北风转为西北风,风向发生变化,风速明显变大,①正确,②错误;气温先升后降,③错误;PM2.5数值明显呈下降趋势,说明空气质量转好,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据图可知,乙时段整体气温较之前明显较低,应是处在冷锋过境后,一直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锋前增温现象产生的原因:冷空气到来之前,处在冷锋面前部的地方,为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季风环流显著。夏季海雾弥漫,能见度差。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10. 鄂霍次克海冬季风势力强的原因有( )
①海洋上空对流运动强②距离冬季风发源地近③狭管效应显著④南北温差大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1. 鄂霍次克海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气温差大B. 海域面积小
C. 寒暖流交汇D. 夏季风较弱
【答案】10. D 11. A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冬季,海洋水温较低,海洋上空对流运动弱,①错误;鄂霍次克海距离亚欧大陆的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风势力强,②正确;冬季西北风在途径鄂霍次克海地区,没有与风向基本一致的海峡,且海域宽广,因此不会形成明显的狭管效应,③错误;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鄂霍次克海所处纬度较高,夏季,相较于暖湿的夏季风而言,鄂霍次克海水温较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暖湿的夏季风受鄂霍次克海冷洋面作用,形成大雾,因此形成该海域夏季多雾的原因主要是海气温差大,A正确;由图可知颚霍次克海海域面积较大,B错误;此处海域无寒暖流交汇,C错误;夏季,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风较强,D错误;故选A。
【点睛】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 。
土地沙化敏感性与干燥度、风沙天数成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成负相关,分为“一般敏感”、“敏感”、“极敏感”三个等级。科研人员就塔里木盆地南缘土地沙化敏感性进行研究,发现等级转移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下图示意2015~2020年研究区不同等级土地沙化敏感性面积转化及变化率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研究区内土地沙化极敏感等级最可能分布在( )
A. 山麓冲积扇B. 沙漠边缘C. 绿洲边缘D. 戈壁腹地
13. 2015——2020年,研究区( )
A. 土地荒漠化程度整体加剧B. 极敏感等级面积最小
C. 低等级向高等级转换较多D. 敏感性强度整体增强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土地沙化敏感性与干燥度、风沙天数成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成负相关”可知干燥度越高、风沙天数越多、植被覆盖度越低,土地沙化敏感性越高。选项中,戈壁腹地相较于山麓冲积扇、沙漠边缘、绿洲边缘的干燥度高、风沙天数多、植被覆盖度低,故研究区内土地沙化极敏感等级最可能分布在戈壁腹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及敏感等级转化面积最小,但及敏感等级面积转化率最高,故可知极敏感等级面积最小,B正确;据左图可知敏感等级转化面积为负值,且一般敏感等级转化面积远大于极敏感转化面积,结合材料中“发现等级转移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可知由高等级向低等级转化较多,C错误;故土地荒漠化程度整体降低,敏感性强度整体降低,AD错误。故选B。
【点睛】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自然因素如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使得这些地区的土壤和植被容易受到侵蚀和退化。人为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灌溉等,都会加速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从而导致荒漠化。荒漠化的危害包括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加剧等。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区域先后经历( )
A. 沉积 挤压 断裂 侵蚀B. 沉积 挤压 侵蚀 断裂
C. 沉积 断裂 挤压 侵蚀D. 侵蚀 挤压 断裂 沉积
15. 沿甲-乙一线绘制的地形和地质剖面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4. A 15. A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图中有沉积岩,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之后沉积岩受到挤压发生褶皱;图中断层线附近岩层断裂错位,断层形成晚于褶皱;断裂后岩层更容易被侵蚀,图中等高线在断层处比较连续,应该是侵蚀后的结果,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甲-乙一线经过S1、O2、O1、O2、S1;图中岩层中老侧新,应该是背斜。O1是等高线中间低,西东北三面高,应该是谷地;甲-乙一线断层位于O2、S1之间,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中间老、两侧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侧老的为向斜。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碱淖地处毛乌素沙漠南部,形成于沙漠洼地积水,是中国最大沙漠湖泊。红碱淖原为秃尾河上游一个河谷盆地,后与秃尾河分离,形成湖泊。目前,红碱淖流域内现有农田灌溉面积5930公顷。下左图为红碱淖位置及周边区域简图,右图为红碱淖1985年至2020年盐度和面积变化趋势图。
(1)在图中虚线框内用“——”补画出2010年—2020年红碱淖面积变化趋势。
(2)推测2015年以后,红碱淖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
(3)有观点认为,未来红碱淖湖水盐度受自然因素影响还会再次升高,请说明理由。
【答案】(1)画图,要求:先减小后增大,2015年为最低值
(2)流域内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入湖河水引水量;跨流域调水补给红碱淖。
(3)目前,红碱淖为内流湖,径流携带盐分汇入,无出湖径流,利于盐分积累;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解析】
【分析】本题以红碱淖位置及周边区域简图及红碱淖1985年至2020年盐度和面积变化趋势图为背景并结合红碱淖的相关材料,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10-2020年,红碱淖地区的盐度先上升后下降,在盐度上升阶段,表明湖泊面积萎缩,水分蒸发加大,盐度浓缩,到2015年前后盐度达到最高,其面积达到最小,之后盐度下降,代表红碱淖面积增大,在图示虚线框内绘制相应的曲线即可,如下图:
【小问2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2015年以后红碱淖面积增大,表明入湖径流量增大,其人为原因可能有:流域内通过发展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水分利用,增大了入湖径流量,红碱淖流域耕地面积较大,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从而减少了入湖河水引水量,增大了入湖水量,使得湖泊面积增大。另外,还有可能进行了跨流域调水工程,调水补给红碱淖,使得其湖泊面积增大。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红碱处地处毛苏沙漠南部,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湖泊,属于内流湖,而径流的汇入会携带盐分汇入,没有出乎径流,盐分无法排出,盐分会不断在湖泊累积。而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所以未来其湖水盐度还会再次升高。
17.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为国家5A级景区。乌镇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表)。下图为乌镇位置及周边区域简图。
(1)说明乌镇1.0阶段发展观光一日游的有利条件。
(2)分析2.0阶段发展措施及目标对乌镇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3)简述乌镇旅游业的三次转型对其它区域产业发展的启示。
【答案】(1)古镇历史悠久,且为江南水乡,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地处经济发达的沪宁杭地区,距离上海杭州等城市近,距客源地近,便于游客快速往返。
(2)丰富了旅游资源,满足不同旅游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扩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提高了旅游业收入;提升了接待水平,增强了服务品质,提高了旅游业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升级,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在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挖掘传统文化,重视产业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形成规模效益,促进产业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乌镇具有6000余年的悠久历史,为国家5a级景区,其古镇历史悠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观光一日游的发展。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其交通便捷,游客接待等基础设施完善。同时靠近沪宁杭地区,距离上海杭州等客运市场较近,便于游客快速往返,有利于发展观光一日游。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在2.0阶段,主要发展的主题为度假休闲小镇,形成东栅+西栅景区布局,东栅以观光旅游为主,西栅以水乡古镇休闲度假为主,丰富了旅游资源,可以满足不同旅游消费人群的需求,从而扩大了旅游消费市场,提高了经济收入。在2.0阶段,乌镇实现内部差异化定位,复合多元运营和度假商务并重发展目标,有效增强了服务品质和旅游业的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业的产品升级,促进区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小问3详解】
乌镇通过三个阶段的发展,从一日游小镇变成度假休闲小镇,最后过渡为文化会展小镇,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根据自己的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并且在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多元化发展,这对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当地旅游发展3.0阶段,注重当地文化内涵的拓展,挖掘传统文化,注重产品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从而形成规模效应。通过古镇与戏曲科技等融合,加速文化旅游品牌转型,同时举办戏剧节和世界互联网大会,其产业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位于东海南部,西依台湾海峡,东濒太平洋。岛形狭长,地形复杂,台湾山脉纵贯南北,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有30余座。河流多险滩瀑布,富水力资源,不宜通航。图9示意台湾岛地形、河流及周边板块分布。
(1)描述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2)在图中黑色线段上绘制箭头表示菲律宾海板块的移动方向,并从板块运动角度解释台湾山脉的成因。
(3)说明台湾山脉对其东西两侧河流流向和流程的影响。
【答案】18. 山地为主;地势中部、东部高,西部低(或中间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海岸线平直。
19. 成因:台湾岛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菲律宾海板块向西运动,俯冲到亚欧板块以下,亚欧板块东部边缘抬升,形成台湾山脉。
20. 台湾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河流向东西两侧分流;山脊(或分水岭)位于台湾岛的中东部,西侧河流流程较长,东侧河流流程短。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台湾岛简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台湾岛地形,台湾山脉地貌成因以及河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台湾地形特征。由图可知,台湾岛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且地势起伏大。中部东部等高线密集,地势高;西部等高线稀疏,地势低;从图中也可看出台湾岛海岸线平直。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台湾山脉成因。台湾山脉是台湾岛最高的山脉,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其中菲律宾海板块为海洋板块,亚欧板块为陆地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向西运动,俯冲到陆地板块之下,迫使亚欧板块东部边缘隆起抬升,从而形成台湾山脉。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看出整个台湾岛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中部东部高,而西部较低,河流以中央山脉为主要分水岭,呈放射状流入东西海洋,西部河流流入台湾海峡,东部直接流入太平洋;由于主要山脉位于岛屿中东部,因而,西部河流流程较长,流域面积较大,数量较多,东部则相反。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桐乡濮院是“濮绸”的发源地和江南五大镇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濮院羊毛衫产业迅速崛起。到2000年,濮院镇集聚5000多家羊毛衫生产企业,形成了近20万人的产业大军。聚晟创业园是桐乡市第一个与邻近乡村进行“飞地抱团”的项目。他们的主要做法是抱团联动、飞地发展,跳出镇域、村域限制,用足用活土地政策,推动行政村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双赢。下图为桐乡市和濮院镇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述濮院镇羊毛衫产业发展的“地利”条件。
(2)说明桐乡“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1)位于上海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三大城市群交会的中心处;位于通往上海、杭州、湖州和苏锡常轨道交通的交会处。
(2)对飞地:利用濮院镇资金、技术,降低研发费用;利用品牌优势,降低营销成本;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薄弱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
对濮院镇:充分利用飞地地区的低价土地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降低成本
【解析】
【分析】本题以桐乡濮院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桐乡市和濮院镇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可知,桐乡濮院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处在江、浙、沪城市群的中心位置;同时,桐乡濮院又位于上海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三大板块交汇处;同时濮院位于通往上海、杭州、苏锡常轨道交通的节点上,交通便利。
【小问2详解】
由材料“聚晟创业园是桐乡市第一个与邻近乡村进行“飞地抱团”的项目。他们的主要做法是抱团联动、飞地发展,跳出镇域、村域限制,用足用活土地政策,推动行政村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双赢”可知,濮院属于产业强区,其优势是多年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采取“飞地抱团”的发展模式,对濮院镇可以充分利用飞地地区的低价土地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对飞地可以充分利用濮院的资金、技术,以降低研发费用;同时利用濮院的品牌优势,降低市场营销成本;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飞地居民的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提高飞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其与发达地区的区域差距。
【点睛】时间
1999年至2003年
2003年至2013年
2013年至今
阶段主题
1.0阶段:“一日游”小镇
2.0阶段:度假休闲小镇
3.0阶段:文化会展小镇
发展
措施
及目标
正式启动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选择茅盾故居所在的东栅进行开发,定位观光一日游。
启动西栅项目,形成“东栅+西栅”的景区布局,东栅以观光游览为主,西栅以水乡古镇休闲度假为主,实现了乌镇内的差异化定位、复合多元运营和度假商务并重的发展目标。
举办戏剧节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非遗申报,实现江南古镇与戏剧、科技等融合,加速向“文化旅游”的品牌转型。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59,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159,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