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湖南省临湘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99,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湖南省临湘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卷的相应区域答题)
1.(1分)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烟花绽放B.民间剪纸
C.雕刻蛋壳D.纸张粉碎
2.(1分)2021年3月22日﹣28日是第34届中国水周。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可任意排放
C.湘江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可得到纯净的水
D.可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
3.(1分)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收集CO2气体D. 检验装置气密性
4.(1分)下面的化学符号表示2个分子的是( )
A.N2B.2HC.2Na+D.2H2O
5.(1分)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为13
B.该原子易失去电子
C.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6.(1分)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AB.BC.CD.D
7.(1分)葡萄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19H1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19:7:6
C.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8.(1分)某种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B.物质丁由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2
9.(1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则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化学变化过程中会有气体产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0.(1分)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实验解释错误的是( )
A.量筒中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B.集气瓶中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C.烧杯中水:作为反应物
D.烧杯中水:提供热量隔绝空气
11.(1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反应类型关系模型
C.灭火原理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12.(1分)用如图装置,制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资料:①HCOOH(甲酸)H2O+CO↑②CuO+COCu+CO2
A.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②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C.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固体变红
D.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大气
二、填空题(共4大题,共23分。请在答题卷的相应区域答题)
13.(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埋伏地下的秸秆会产生热量、制造厌氧的环境,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秸秆回收后,对其进行粉碎、酸碱、加热、气爆处理,破坏包裹在纤维素外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然后,利用热纤梭菌将纤维最终水解成葡萄糖,再用酿酒酵母将糖发酵成乙醇。
生物乙醇制备完成后,再与汽油按照1:9的比例混合,制成车用乙醇汽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基本实现了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汽油。
(1)车用乙醇汽油属于 (填物质类别)。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秸秆制备生物乙醇过程能“变废为宝“,体现化学学科价值
B.使用乙醇汽油可一定程度减少大气污染
C.使用乙醇汽油可一定程度节省石油资源
(3)农作物秸秆制取生物乙醇,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强大优势。写出乙醇完全燃烧时反应化学方程式 。
(4)在如图所示的标志中,张贴在加油站合理的是 。
14.(6分)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要收集较纯净氧气,最好选择装置 来收集。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化学式为C2H2),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出的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1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进入。
15.(6分)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1)Ⅰ中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发生的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单质X是一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是 。
(3)反应Ⅱ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4)Ⅲ中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 和 不变。
(5)写出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6分)某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碳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一)验证CO2性质
如图是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持续通入CO2,步骤Ⅰ:打开K1,关闭K2,观察现象。步骤Ⅱ:关闭K1,打开K2,加热水,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1)步骤Ⅰ:烧杯中的现象为 ,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步骤Ⅱ: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Ⅰ、Ⅱ中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二)探究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
利用传感器对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展开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3)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实验装置图1组装仪器。
②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注入50mL空气,并一直压住注射器,若压强传感器的读数 ,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打开活塞A,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迅速注入仪器C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用 放在A处进行验满,收集满后迅速关闭活塞A,并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B处。
【总结与拓展】(以下为奖励分,每空答对加一分计入总分,卷面总分不超过40分)
④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中注入15mLH2O,观察两分钟之内体系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4)图2中30s后体系的压强瞬间增大,之后到100s之间压强又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5)经过测算,消耗CO2的量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因此排水集气法 (填“可以”或“不可以”)收集到CO2气体。
(6)量变引起质变,6克碳与a克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气体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求a的取值范围 。
三、计算题(本题5分。请在答题卷的相应区域答题)
17.(5分)某兴趣小组对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12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将75克稀盐酸分3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2)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卷的相应区域答题)
1.【解答】解:A、烟花绽放包含着燃放烟花,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民间剪纸,只是剪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雕刻蛋壳,只是雕刻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纸张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2.【解答】解: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淡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项说法错误。
B.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要经过处理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才可以排放到规定区域,这样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C.湘江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不是纯净的水,选项说法错误。
D.可以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A、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N2可表示1个氮分子,故选项错误。
B、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C、2Na+可表示2个钠离子,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2O可表示2个水分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元素的质子数=原子序数=13,是铝元素,x为13,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元素是铝元素,铝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铝元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A、将煤进行粉碎后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粉碎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说法正确;
B、亚铁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铁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三个电子形成的,但质子数不变。因此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而不是质子数不同,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而不是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说法错误;
D、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而改变,说法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B.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19):(1×19):(14×7):(16×6)≠19:19:7:6,故错误;
C.叶酸(Cl9Hl9N7O6)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4×7):(16×6)=98:96,可见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正确;
D.叶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4CO 4CO2+N2;
A、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的丁是氮气,属于单质,故A错误;
B、丁是氮气,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C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46):(4×28)=23:28,故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但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学变化过程中会有气体产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通过测量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可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则集气瓶中的水能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实验,软塑料瓶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热水的作用是使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解答】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故选项错误;
B、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没有必然的联系,模型描述与事实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C、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选项错误;
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解答】解:A、反应①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由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②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故B错误;
C、由于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固体变红,故C正确;
D、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所以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大气,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大题,共23分。请在答题卷的相应区域答题)
13.【解答】解:(1)车用乙醇汽油中含有酒精、汽油等物质,是混合物。
故填:混合物。
(2)A.利用秸秆制备生物乙醇过程能“变废为宝“,体现化学学科价值,该选项说法正确;
B.使用乙醇汽油可一定程度减少大气污染,该选项说法正确;
C.使用乙醇汽油可一定程度节省石油资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BC。
(3)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
故填:C2H5OH+3O22CO2+3H2O。
(4)在如图所示的标志中,张贴在加油站合理的是B,即禁止烟火。
故填:B。
14.【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试管;集气瓶;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2H2O22H2O+O2↑;D;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化学式为C2H2),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出的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如果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乙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A;b。
15.【解答】解:(1)Ⅰ中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变化。
(2)单质X是一种常见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N2和X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可知X是H2,故答案为:H2。
(3)反应Ⅱ中,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4)Ⅲ中催化剂的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质量;化学性质;
(5)反应Ⅳ中,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是:2NO+O2=2NO2。故答案为:2NO+O2=2NO2。
16.【解答】解:(1)可观察到烧杯中蜡烛由低至高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故答案为:蜡烛由低至高依次熄灭;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I、Ⅱ中的实验现象是试管I中石蕊小花变红色,Ⅱ中石蕊小花无明显变化,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使石蕊变红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故答案为:试管I中石蕊小花变红色,Ⅱ中石蕊小花无明显变化;H2O+CO2=H2CO3;
(3)②用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注入50mL空气,并一直压住注射器,若压强传感器的读数突然增大后,维持一段时间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突然增大后,维持一段时间不变;
③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燃着木条放在A处进行验满,木条熄灭说明满了;故答案为:燃着的木条;
(4)30s后体系的压强瞬间增大的原因是有二氧化碳生成,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30s至100s之间压强逐渐减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装置中气体减小,压强减小;故答案为: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5)消耗CO2的量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消耗的二氧化碳量较少,所以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到CO2气体。故答案为:可以;
(6)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O2CO2
12 32
6g 16g
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
2C+O22CO
24 32
6g 8g
故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消耗氧气的质量分别为16g、8g,6克碳与a克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气体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则a的取值范围为8g~16g。故答案为:8g~16g。
三、计算题(本题5分。请在答题卷的相应区域答题)
17.【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25g的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4g,第三次加入的25g的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2g,剩余的固体为杂质,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g﹣2g=10g;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g x
解得:x=4.4g
答:(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故答案为:(1)10g;
(2)4.4g。选项
事实
解释
A
将煤进行粉碎后更容易燃烧
粉碎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C
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氧分子
D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
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次数
1
2
3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
4
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任弼时红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应用与推理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有关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任弼时红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应用与推理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