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B. 盐酸挥发
C. 粮食酿酒D. 铜丝导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海水晒盐,蒸发水分,结晶析出氯化钠,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粮食酿酒,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酒精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铜丝导电,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2. 下图所示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 液体喷出 B. 试管破裂
C. 酒精溅出 D. 读数偏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1/3,以防液体喷出伤人,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冷凝水毁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C、使用酒精灯时,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能发生火灾,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则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A、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A叙述正确; B、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故B叙述正确; 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故C叙述错误; D、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四300mL,进入水的体积是55mL,即氧气的体积是5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100%=18.3%,故D叙述正确;故选项为:C.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4. 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 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 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 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 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所以A错误;
B、木船燃烧必须有充足的可燃物,船上的枯枝和油都是可燃物,所以B正确;
C、东南风加大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浓度,致使木船越烧越旺,所以C正确;
D、因为木船连在一起,一旦起火,没法及时隔离,造成全部起火。
故选A。
5. 为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了过氧乙酸的气味,这说明(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B. 分子体积很小
C. 分子可再分D.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是因为过氧乙酸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过氧乙酸气味。
故选:D。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变成蒸馏水
B.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跟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煮沸可以把水中可溶的钙镁化合物变成不溶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和病菌、微生物,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无法得到蒸馏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汽化时吸热,能降低可燃物周围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从而灭火,而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热煮沸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变成了不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硬水煮沸后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
B.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 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属于物理变化,消毒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D错误。
故选:A。
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氯化碳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 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
A. 丁一定是化合物
B.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据图可知,甲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乙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即该反应是丁=丙+甲。
【详解】A.丁发生分解反应,故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8:16=1:2,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故选C
【点睛】考查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
10.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 反应前后伴随化合价的升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详解】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1)=1:3,故B不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C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反应前后一定伴随化合价的升降,故D正确。
故选:B。
11. 酸奶中含有的乳酸菌(C3H6O3)能帮助消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乳酸菌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乳酸菌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C. 乳酸菌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乳酸菌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6: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化学式可知,乳酸菌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B.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一个乳酸菌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C. 乳酸菌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12):(6×1):(16×3)=6:1:8,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
D. 乳酸菌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12):(6×1):(16×3)=6:1:8,选项正确。
故选B。
12. 以下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氧气21%,含氮气78%,含其他气体约1%
B. 除氮气和氧气外,空气中约1%体积的其他气体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C. 汽车尾气排放形成的烟雾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
D. 空气除了供给人类呼吸所需的氧气外,在实际生产中没有多大意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A、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氧气21%,含氮气78%,含其他气体约1%,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除氮气和氧气外,空气中约1%体积的其他气体中主要是是稀有气体,而不是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除了供给人类呼吸所需的氧气外,其它气体在实际生产中也有重要的用途,如氮气可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可制作电光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B. 振荡汽水瓶产生的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
C.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大于20mL
D.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A不正确;
B、振荡汽水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溶液变红,故B正确;
C、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C不正确;
D、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实验的结论,不是现象,故D不正确。故选B。
14. 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黄铜因为硬度比铜大,用途更广泛
B. 铁因为导热性良好,可用于制作炊具
C. 武德合金因为熔点低,可用于制作电路保险丝
D. 铝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黄铜属于合金,因为硬度比铜大,用途更广泛;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铁因为导热性良好,可用于制作炊具;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武德合金因为熔点低,可用于制作电路保险丝,保护电路;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铝因为化学性质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坚实而结实氧化铝薄膜,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15.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可燃物燃烧不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例如: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效果,防止发生危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效果,防止发生危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问世150周年。国际权威机构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中国科学家姜雪峰作为“硫元素代表”。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16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D. 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6,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硫,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6,表示原子序数为1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故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D错误。故选D。
【点睛】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7. 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实验说明了一氧化碳既可以燃烧又有还原性
C.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实验时,先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管加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燃烧,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先通入纯净一氧化碳,将空气全部排出后,再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管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许多成语隐含着丰富化学原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A. “釜底抽薪”一一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B. “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C. “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使之燃烧
D. “煽风点火”—一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釜底抽薪,抽薪就移去可燃物,清除了可燃物,从而实现灭火,正确;
B、杯水车薪,水量太少,不能将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而不是可燃物的量少,错误;
C、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正确;
D、煽风点火,通过煽动促进空气的流动,给可燃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正确;
故选B。
19. 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石墨用于制作铅笔B. 薯片包装填充氮气用作防腐
C. 铝锭压成铝箔D. 金刚石用作装饰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墨用于制作铅笔,利用了右墨质软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薯片包装填充氨气用作防腐,利用了氨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故选项正确;
C、铝锭压成铝箔,利用了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用作装饰品,是利用了金刚石打磨后呈现璀璨夺目的光泽,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0. 下列有关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可用于气体肥料、人工降雨
B.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其分子的构成不同
C. 木炭、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D. 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不可用于气体肥料、人工降雨,二氧化碳可用于气体肥料、人工降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其分子的构成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二氧化碳不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不能防止CO中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二、理解与应用
21. 化学用语,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1)2个镁离子______;
(2)3个铵根离子______;
(3)食品干燥剂______;
(4)稀硫酸中的阴离子______;
(5)标出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答案】21. 2Mg2+
22.
23. CaO 24.
2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镁离子可表示为2Mg2+,故填:2Mg2+;
【小问2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故填:;
【小问3详解】
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蒸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CaO,故填:CaO;
【小问4详解】
硫酸是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故填:;
【小问5详解】
N2O5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填:。
22. 如图为六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六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图中哪两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填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_________。
【答案】 ①. 质子数不同 ②. Mg2+ ③. Na2O ④. Cl 、I ⑤. Mg和Ca ⑥. 18
【解析】
【详解】(1)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化学式为Mg2+;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氧显-2价,钠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氯与碘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分别为:Cl和I、Mg和Ca;
(4)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53-2-8-18-7=18。
23. 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 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 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101kPa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易转化为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国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全部使用的是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燃料。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 或“化学变化”),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都由____组成。
③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
【答案】 ①. B ②. A ③. 化学变化 ④. 氮元素、氧元素 ⑤.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
【分析】(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2)根据四氧化二氮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含义、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以及气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四氧化二氮含有同种分子进行解答;
【详解】(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所以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故选B;
(2)①四氧化二氮是由氮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A;
②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化学变化;根据四氧化二氮(N2O4)化学式可知,四氧化二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气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四氧化二氮含有同种分子,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同。
24. 《天工开物》是一部重要的古籍。根据书中记载完成下列填空:
(1)《天工开物》有“媒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煤饼烧石成灰”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灰”遇水成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而后火药成声”涉及的主要反应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 ①. 分解反应 ②. ③. CO2
【解析】
【分析】
【详解】(1)①“石”转化为“灰”的反应是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②“灰”遇水成浆,是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硫、钾、氮、氧、碳原子数目分别为1、2、2、6、3,反应后硫、钾、氮、氧、碳原子数目分别为1、2、2、0、0,则一个X中有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故化学式为CO2。
三、实验探究题
25. 某同学在做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的双氧水,经查看,发现已经过了使用日期。
(1)为检验该双氧水是否全部变质,他进行了以下实验:a 管中倒入少量双氧水;b 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若实验中观察到______,说明该瓶双氧水______(填“有”或“没有”)完全变质。
(3)若该瓶双氧水完全变质,则瓶内余下的物质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该瓶双氧水没有全部变质.该同学用它收集好了一瓶气体,则气体应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答案】 ①. ba ②. 有气泡冒出 ③. 没有 ④. 纯净物 ⑤. 正放
【解析】
【详解】(1)若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则会使反应剧烈,发生意外,所以应该先加入二氧化锰,然后再缓缓的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故顺序为ba;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产生氧气,所以若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说明双氧水没有变质,反之,若没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双氧水变质;
(3)双氧水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所以若双氧水完全变质则只有水,即为纯净物,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好的一瓶气体应该正方在桌面上。
26. 在实验室里,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写字母标号,下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用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为了便于控制反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上述装置中,能用于收集甲烷的是________。
(4)选用上述装置并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节约药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BD ②. ③. AC ④. 催化作用 ⑤. BD ⑥. E、F ⑦. 抽拉(或提起)粗铜丝,使小布袋与液体脱离接触
【解析】
【详解】(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BD,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用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型,为了便于控制反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AC,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3)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混合加热型,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BD,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上述装置中,能用于收集甲烷的是 E、F。
(4)选用上述装置并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节约药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抽拉(或提起)粗铜丝,使小布袋与液体脱离接触。
【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7. 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___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
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
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______(填化学式),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讨论交流:
①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理由是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②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缺__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氢和氧 (2) ①. ②. CuO ③.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3) ①. 支持 ②.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③. 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火焰上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草酸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故填:氢和氧;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一般用灼热的氧化铜来检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故填:;CuO;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小问3详解】
①支持小芳的观点,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一定有一氧化碳,故填:支持;
②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因此“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处理的方法是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火焰上,故填: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火焰上。
四、计算题
28. 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生成氧气质量______。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
【答案】28. 0.8g
29. 5%
解:设34.0g该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为x。
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则氧气的质量为34g+0.5g-33.7g=0.8g,故填:0.8;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理解与应用,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