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 微专题 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生物与环境、冻土)(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 微专题 冻害、森林火灾、堰塞湖、风暴潮(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8 人口与城市(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8 微专题 人口问题、传统文化和民居、城市群(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试卷 0 次下载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 自然灾害(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 自然灾害(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自然灾害练习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自然灾害练习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广东东莞·校联考模拟预测)2019年2月底,北美寒潮爆发,伊利湖中的冰块滚滚而来,冲上岸边的马路,形成高达12米的冰墙。这种大量的冰块从湖或海中涌上陆地的现象被称为冰啸或冰海啸。下图示意北美2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及伊利湖轮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最可能发生强冰啸的地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2.湖面完全冻结后,该地( )
A.水汽含量变低B.水气温差减小
C.湖陆风增强D.冰海啸增强
【答案】1.B 2.A
【分析】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形成冰海啸需要有:①结冰期较长的湖泊或海域,以便形成的冰层厚度较厚,这些厚厚的冰层就是冰海啸的物质来源;②推动冰块运动的强劲水流,所以发生冰海啸的区域往往有十分强劲的盛行风。由北美2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可知,伊利湖区盛行西北风,因此最可能发生强冰啸的地点在伊利湖的东南岸,图中乙地位于伊利湖的东南岸,其他三地都不位于伊犁河的东南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湖面完全冻结,湖水蒸发量减少,该地水汽含量减少,A正确;湖面完全冻结后,湖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增强,湖水热量不易散失,水气温差增大,B错误。湖面完全冻结后,湖面与陆地的热力差异缩小,湖面与陆地的温差减小,湖陆风减小,C错误。湖面完全冻结后,盛行风难以将冰块吹向陆地,冰海啸将减弱,D错误。故选A。
【点睛】冰海啸,亦称冰壅,是指大量的冰从湖或海中涌上陆地的现象。冰壅会摧毁沿岸建筑。他们可能是由洋流、强风或者温度剧烈变化导致的, 其高度可达12米(39英尺),虽然一些时候被称为“冰海啸”, 但其成因更像是某些冰山。 据目击者描述,这种现象伴随着巨大的类似火车或者雷声的轰鸣。
(2023上·四川遂宁·高三统考期中)近20年来,东亚沙尘暴活动持续减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了2001-2017年东亚地表起沙通量的模拟试验,量化了地表风速、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等不同因子对沙尘暴活动减弱趋势的分别贡献率(见下图)。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3.有关东亚沙尘暴减弱的因子判断,错误的是( )
A.气候变化是主导
B.各因子间具有整体性
C.未涉及人类活动
D.未考虑其他因子影响
4.沙尘暴减弱对东亚产生的影响,不可能的是( )
A.获得太阳辐射增多B.降水量增加
C.地壳物质循环减缓D.雾霾天气减少
【答案】3.C 4.B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风速的占比最高,气候变化是主导因子,A正确;各因子间具有整体性,即各因子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体性的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子的影响,BD正确;植被和土壤湿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C错误。本题选择错误的,所以选C。
4.沙尘暴减弱,空气中沙尘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A正确;沙尘暴减弱,空气中沙尘减少,水汽凝结核减少,降水减少,B错误;沙尘暴减弱,风力搬运减弱,地壳物质循环减缓,C正确;沙尘暴减弱,空气中沙尘减少,雾霾天气减少,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所以选B。
【点睛】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2023上·海南·高三校联考)海南省地处我国南部,四面环海,素有“台风走廊”之称,是我国秋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为频繁和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下图示意1949—2021年海南岛各地台风登陆频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海南岛各地台风登陆频次的最关键因素是( )
A.植被状况B.地形地势C.台风路径D.纬度高低
6.海南岛秋季更易出现超强台风登陆,其主要是由于( )
A.洋面海温偏高B.受反气旋控制C.日照时间较长D.快行冷锋过境
【答案】 5.C 6.A
【解析】5.植被状况和地形地势对台风登陆地点影响不大,AB错误;西北太平洋热带、亚热带地区是台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海南岛位于其西侧,因此台风主要从东侧登陆,海南岛台风登陆地点的差异主要为东西差异,是台风路径导致的,东西之间纬度差异不大,C正确,D错误。所以选C。
6.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的登陆地点更偏南,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地区,其中秋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为广东和海南。在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海南以南的南海、以东的菲律宾海域等热带海域海表太阳辐射强,导致热带海域海温偏高,海温高意味着积攒了更多的热量,提供给台风的能量更大,因此更容易出现超强台风,A正确;台风为气旋,反气旋控制下不能形成台风,B错误;秋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昼长开始缩短,且秋季太阳高度角减少,地表(海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少,即日照时间不是影响台风的主要因素,C错误;快行冷锋过境会导致降温,不利于台风的形成,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2023上·广东江门·高三校联考)冰岩崩是指原位巨厚冰或岩体因冻胀、开裂等脱离母体从冰川陡峻处倾倒、崩塌、滚落、滑动的现象,多发生于冰川末端或高位陡峭岩体。下图为冰岩崩引发的冰川型泥石流链式演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冰湖中涌浪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
①冰崩体的体积②冰湖的湖岸坡度③冰崩体的运动速度④冰湖的蓄水水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冰川型泥石流链式演化过程反映出( )
A.冰崩体物质组成由复杂变得单一B.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温度保持稳定
C.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变得黏稠D.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物相分层明显
9.冰川型泥石流链式演化过程中,刨蚀作用强烈的过程是( )
A.冰岩崩B.冰湖溃决C.溃决山洪D.冰川型泥石流
【答案】7.C 8.C 9.A
【解析】7.读图可知,冰湖涌浪为冰岩崩发生后冰崩体进入湖泊冲击湖泊水体产生的,主要与冰崩体的体积和冰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冰崩体的体积越大、冰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对湖水的冲击力度越大,越有利于涌浪的产生,①③正确;冰湖的湖岸坡度和冰湖的蓄水水位不会对冰岩崩造成影响,因此不是冰湖中涌浪的产生主要因素,②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读图可知,冰川型泥石流链式演化过程冰岩崩发生后冰崩体进入湖泊冲击湖泊水体产生涌浪,涌浪对湖岸产生冲击,使冰湖溃决,形成山洪,山洪挟带大量冰崩体和碎石、泥沙等物质流动形成冰川型泥石流。因此冰崩体物质组成由单一变得复杂,A错误;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随着位置的变化,温度会发生变化,B错误;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混入了泥沙,逐渐变得黏稠,C正确;山洪冲击力度大,侵蚀力强,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物相分层不明显,D错误。故选C。
9.冰川本身有巨大的重量,由此而产生的压力能使冰床上的岩石沿节理而产生松动,突出的部分能与冰冻结在一起,冰川向前移动时,可把岩块掘出带走,我们把冰川的这种作用成为刨蚀作用。因此在冰岩崩过程中刨蚀作用非常强烈,A正确;冰湖溃决、溃决山洪、冰川型泥石流都不是在冰床上进行的,不会有强烈的刨蚀作用,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冰湖溃决导致的泥石流是高山冰川区的主要灾害,发生溃决的冰湖主要有冰川阻塞湖(冰坝湖)和冰碛阻塞湖(冰碛湖)两类。
(2023上·河北衡水·高三衡水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陕西省安塞区纸坊沟小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区域,流域内的植被主要是人工栽植的乔木和灌木群落、自然恢复的灌木群落、草本群落和灌木与草本混交群落。下图示意该流域浅层滑坡和崩塌在不同植被类型和盖度条件下的坡向分布(半径为植被盖度,且0°为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90°为正东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的纸坊沟小流域( )
A.浅层滑坡仅发生在灌木坡面
B.崩塌主要发生在草本坡面
C.植被类型对浅层滑坡和崩塌的影响不同
D.浅层滑坡和崩塌在任一植被盖度均可发生
11.浅层滑坡与崩塌最易发生的共同坡面为( )
A.0°~45°的草本坡面B.45°~135°的灌木坡面
C.135°~225°的草本坡面D.225°~315°灌木坡面
【答案】10.C 11.B
【分析】10.读图可知,浅层滑坡主要发生在灌木坡面,也发生在草本坡面,A错误;崩塌主要发生在灌木坡面,B错误;在灌木植被类型发生浅层滑坡和崩塌的概率更大,C正确;在0-20植被盖度内没有浅层滑坡和崩塌,D错误。故选C。
11.读图可知,0°~45°的草本坡面只有浅层滑坡,A错误;45°~135°的灌木坡面、225°~315°灌木坡面浅层滑坡与崩塌都有发生,但45°~135°的灌木坡面频次更高,B正确,D错误;135°~225°的草本坡面浅层滑坡与崩塌发生频次低,C错误。故选B。
【点睛】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 km,南北宽750 km,地理空间范围辐射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90~5010 m,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黄土高原在长期的地貌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自然景观,成千上万的滑坡灾害分布其中。
(2023·湖北·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泥石流沟剖面图,该流域断裂发育,断裂带内构造活动活跃,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考察发现该地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可通过
A.暴雨发生次数来验证B.断层发育规模来验证
C.泥石流扇数量来验证D.区域地震次数来验证
13.多次发生泥石流会促使滑坡产生,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分浸润,增加滑动面的滑动性B.堆积物增多,增加滑坡体的重力
C.侵蚀坡脚,降低滑坡体的稳定性D.冲刷山体,使拉裂缝进一步发育
14.滑坡的发生会再次触发强度和规模更大的泥石流,这是因为滑坡会( )
①增加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 ②加快泥石流的运动速度
③形成堰塞湖并引发溃决型洪水 ④增加泥石流沟道的宽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12.C 13.C 14.B
【解析】12.泥石流流出谷口后,因地面坡度变缓,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泥石流扇(拓展:泥石流堆积体多呈扇形,故称泥石流扇或石洪扇),故可以通过泥石流扇的数量判断曾发生过的泥石流次数,C正确;暴雨、断层和地震的发生虽与泥石流的发生有相关性,但不一定会引发泥石流,通过这三种方法验证并不准确,ABD错误。故选C。
13.泥石流发生在沟谷中(对比: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谷“流动”),对山坡上的滑坡体所产生的浸润、堆积作用较弱,故A、B错误;泥石流会侵蚀沟谷,使沟谷加深,同时对坡脚进行侵蚀,降低滑坡体的稳定性,诱发滑坡,C正确;泥石流发生在沟谷中,会冲刷山体,但对滑坡体上部的拉裂缝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14.滑坡发生后,会在沟道内堆积大量碎屑物,增加泥石流的物质来源,①正确;滑坡并不会增加整个泥石流沟道的坡度和宽度,因此对加快泥石流运动速度作用不大,②和④错误;滑坡体会阻塞沟道,形成堰塞湖,导致溃决型洪水的发生,进而引发强度和规模更大的泥石流,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023·辽宁·校联考一模)2022年巴基斯坦气候异常,4~5月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往年同期高5~8℃,6月中旬开始,该国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而同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强大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干旱少雨。下图示意巴基斯坦地形、城镇及洪水受灾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往年相比,2022年巴基斯坦气候异常表现在( )
A.全年高温冰雪融水多,河流水位高涨B.东北信风偏强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C.西南季风偏强移动路径偏北,降水偏多D.副热带高气压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16.2022年巴基斯坦洪水受灾区经济损失严重的主因是( )
①冰雪融水大量增加 ②降水总量异常增加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城镇密集经济较发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15.C 16.D
【解析】15.巴基斯坦纬度较低,无大规模冰川积雪分布,A错误;东北信风从内陆吹来,较为干燥,难以形成大量降水,B错误;西南季风可以从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水汽,西南季风偏强移动路径偏北,会使该地降水偏多,C正确;该国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降水应比正常年份偏多,D错误。故选C。
16.巴基斯坦纬度较低,无大规模冰川积雪分布,①错误;根据上题可知,西南季风偏强移动路径偏北,该地降水异常偏多,②正确;巴基斯坦的城镇及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地区,排水不畅,③正确;读图可知,巴基斯坦城镇密集,经济较发达,因此损失严重,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选D。
【点睛】印度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但由于东北部高山山脉的影响,使气候通常介于干燥与半干燥、热带与亚热带之间。
二、综合题
17.(2023·重庆·统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底层冷空气堆积形成高压,当其不断积累加强到一定程度时,冷空气爆发南下,形成寒潮。但各地寒潮标准是不一样的,上海的标准分类(徐家汇站):48小时内日均温降温幅度≥8℃,同时最低气温≤5℃,为一般强度寒潮;日均温降温幅度10.0~11.9℃,为中等强度寒潮;日均温降温幅度≥12℃,且最低气温≤0℃,为强寒潮。图1为影响上海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图2为上海1989-2008年寒潮频次分布图,图3为上海1989-2008年不同强度寒潮频次分布图。
(1)分析图1中蒙古-西伯利亚成为寒潮源地的原因。
(2)据图2和图3分别归纳上海寒潮频次和强度变化特征。
(3)为减轻强寒潮对上海交通运输的影响,请指出天气预报需要提供哪些信息。
【答案】(1)蒙古----西伯利亚,冬季白昼短,太阳高度角小;地面有大量积雪,地表获得太阳 辐射少;夜晚长,地表持续降温,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降温幅度大,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蒙古(或西 伯利亚,或亚洲)高压推动冷空气南下,造成中低纬度大幅降温,形成寒潮。
(2)频次:上海寒潮频次时间分布不均,12月出现次数最多,3月最少;寒潮发生频次有减少趋势。
强度:寒潮强度有增强趋势。
(3)应及时准确提供寒潮强度、降温幅度、雨雪、大风风向和级别等信息。
【分析】本题以影响上海的寒潮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寒潮源地、寒潮频次、强度变化、寒潮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1可知,蒙古----西伯利亚所处纬度高,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白昼时间短,太阳高度角小,气温低;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较高;地面有大量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少;夜晚长,地表持续降温,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比热容小,降温幅度大,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原(或亚洲高压)推动冷空气暴发,南下形成冷锋,造成中低纬度大幅降温。
(2)频次:读图2可知,上海寒潮出现的时间主要在冬半年的11~3月份,不同月份寒潮出现的频次不同,寒潮频次时间分布不均;12月出现次数最多,3月最少;从时间上看,20年寒潮总次数最多,近年来寒潮发生频次有减少的趋势。
强度:读图3可知,寒潮强度分一般、中等、强三个等级,一般寒潮影响次数最多,其次是强寒潮;从时间看,一般寒潮影响次数呈减少趋势,中等、强寒潮次数有增加趋势,整体看寒潮强度有增强趋势。
(3)为减轻强寒潮对上海交通运输的影响,应通过卫星监测,准确提供寒潮到达的时间、强度、降温幅度、雨雪、大风风向和级别等信息,及时做好寒潮预防工作。
18.(2023上·河北邢台·高三邢台一中校联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春季,源自蒙古国南部的沙尘,随气流南下,笼罩我国至少17个省(区、市),多个省(区、市)PM2.5严重超标。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蒙古国土壤荒漠化和沙漠化日益严重,戈壁地带一年中发生的沙尘暴次数较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4倍。下图示意蒙古国地理位置。
(1)推测春季蒙古国南部沙尘暴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说明蒙古国土壤荒漠化和沙漠化日益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
(3)请你为减轻蒙古国沙尘暴危害、改善该国大气环境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1)气温回升,蒸发旺盛,表土解冻,降水稀少;戈壁荒漠面积大,植被稀疏;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带来的强风;高原地形平坦开阔。
(2)人口快速增加,过度放牧,不合理的采矿,快速城镇化导致大量植被砍伐,表土裸露,草原退化。
(3)恢复植被,减少载畜量;矿区回填,恢复草原生态;加强宣传,提升环保意识;建造防护林体系、草方格;调整牧业、矿业产业结构等。
【分析】本题以蒙古国荒漠化的相关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沙尘暴的成因、治理措施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蒙古国纬度高,冬季表土冻结,材料显示时间发生在3月份,气温回升,表土解冻,土壤疏松干燥,容易起沙,提供了沙源条件;降水稀少,表土干燥,容易起沙;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天气,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南部有大片戈壁荒漠,植被覆盖率低;蒙古地形图显示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无阻挡,风速快,利于沙尘暴的形成。
(2)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也很重要。如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等对地表的破坏,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细沙和尘土。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由于城市化加剧,工程建设形成大量粉尘,也能造成沙尘暴天气。因为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过度放牧、采矿、森林植被砍伐等,导致植被退化,表土裸露,土壤表层失去保护,为风沙活动创造条件。
(3)沙尘暴的治理可从产生问题的原因中找到对应的措施。一是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在本次沙尘暴中,可以看出中国推进多年的“防沙治沙工程”以及“三北防护林工程”都取得一定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沙尘情况。二是政府规定合理的载畜量。三是开发新能源。四是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五是工矿建设要注意恢复植被。生物措施:恢复植被,减少载畜量;建造防护林体系、草方格;工程措施:矿区回填,恢复草原生态;宣传教育措施:加强宣传,提升环保意识;经济措施:调整牧业、矿业产业结构等。
19.(2023上·河南·高三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清江自西向东穿越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形,地面切割强烈,地质条件脆弱。2020年7月,恩施州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发生滑坡,沙子坝滑坡位于清江上游左岸。马者村河谷深切,沟壑纵横,有露天煤矿和自来水厂,S233省道从沙子坝上部经过。滑坡发生后,大量泥沙倾入清江,导致下游大龙潭水库水浊度严重超标(浊度>4000NTU)。此次滑坡范围甚广、影响甚大,引发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下图示意沙子坝滑坡位置。
(1)分析沙子坝滑坡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2)从生产生活角度,简述沙子坝滑坡带来的危害。
(3)请你为马者村村民灾后发展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地质条件复杂,河谷深切,地形坡度大;地面切割强烈,地表散碎物质多;位于山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等。
(2)道路受损,交通巾断;房屋倒塌,农田受损,财产损失巨大;破坏水质,部分地区供水不足,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等。
(3)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对滑坡等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进行重点防护;利用地质灾害实体教学资源,建立研学教育基地等。
【分析】本题以沙子坝滑坡位置为背景材料,涉及滑坡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滑坡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考虑、气候、地形、地质与水文条件;由材料可知,沙子坝滑坡位于清江上游左岸,清江自西向东穿越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形,地面切割强烈,地质条件脆弱;故沙子坝地质条件复杂,河谷深切,地形坡度大;地面切割强烈,地表散碎物质多;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位于山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等,导致滑坡发生。
(2)从生产生活的角度作答,滑坡会破坏基础设施,如道路受损,交通巾断;滑坡导致房屋倒塌,农田受损,财产损失巨大,造成人员伤亡;由材料可知,有露天煤矿和自来水厂,S233省道从沙子坝上部经过。滑坡发生后,大量泥沙倾入清江,导致下游大龙潭水库水浊度严重超标,滑坡使得污染物进入河流,破坏水质,部分地区供水不足,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等。
(3)滑坡会破坏当地是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区域,故灾后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对滑坡等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进行重点防护,预防灾害的再次发生;灾后重建过程中,利用滑坡灾害生成的区域作为实体教学资源,建立研学教育基地等。
(2023·福建卷)沟口的冲出量与沟内残留物有关,2013,2019,2020年分别发生三次泥石流,其降水依次下降,泥石流量分别为11.50、11.91、11.02平方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3年冲出量较少是由于泥石流爆发前( )
A.雨水冲刷作用较强B.河道弯曲程度减弱
C.沟口内空间较大D.土壤含水量较低
2.PQ切面堆积物为( )
A.B.
C.D.
【答案】1.C 2.A
【解析】1.2013年为第一次泥石流,泥石流爆发前,沟口空间较大,可容纳的残留物较多,因而冲出量较少,C正确;雨水冲刷作用强,残留物多,径流的搬运能力也强,冲出量大,A错误;河道弯曲程度弱的话,洪水畅通,河流搬运能力强,携带的泥沙多,冲出量大,B错误;土壤含水量低,不易形成泥石流,D错误。故选C。
2.由图方向1可知沟口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沟口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沉积岸,泥石流形成的沉积物在沟口的东西并不是对称分布的,C错误;泥石流形成的冲积物在沟口的东侧沉积多,故最高点偏东,B错误;由于沟口的西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以侵蚀为主,沉积物的层面较平直,东侧以沉积为主,沉积面凹凸不平,A正确,D错误。故选A。
(2021·天津卷)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左图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右图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右图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左图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4.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旋西移B.反气旋东进C.冷锋南下D.暖锋北上
【答案】3.B 4.C
【分析】3.由左图可知,我国内蒙古中部受高压脊控制,东部受低压槽控制,高压脊带来的冷空气与低压槽东侧的暖气团相遇在低压槽的位置形成冷锋,并快速移动,带来大风天气,且此季节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少,没有带来降水,大风卷起沙尘向东移动,形成沙尘天气,四幅图只有乙图符合这一特征,故B项正确,所以选择B。
4.读图可知,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为向东南方向移动,结合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主要是冷锋快速南下导致,故C项正确;该阶段气旋应向东南方向移动,故A项错误;反气旋东进与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不一致,故B项错误;沙尘暴快速移动与暖锋北上没多大关系,故D项错误。
【点睛】在低低压槽的位置通常形成锋面,形成锋面气旋,锋面气旋带来的天气通常比锋面或气旋带来的天气变化更剧烈。冬春季节我国北方通常形成锋面气旋,并在冷锋的作用下带来沙尘天气。
(2021·浙江卷)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滑坡属于( )
A.气象灾害B.生物灾害C.海洋灾害D.地质灾害
6.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5.D 6.B
【分析】5.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滑坡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属于地质灾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GPS主要应用于定位、导航,雨量信息采集与之无关,①错误。BDS作为定位导航系统可以监测滑坡体位移数据,②正确。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模拟滑坡动态过程也需要GIS,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解题时要对概念的涵义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2019·浙江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下右图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 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答案】7.D 8.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及防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7.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②错。地势低平,流水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对。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对。故选D。
8.由材料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使得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高,B对。黄浦江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河流淤积少,A错。在短时间内,陆地构造不会发生明显抬升,C错。地下水水位升高,与防汛墙没有关系,D错。故选B。
9.(2022·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答案】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详解】从地质作用看,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豆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地质条件不稳定;两区域都位于山地附近,都地处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位于河谷地形,有大量来自于上游松散的冲积物,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由气候资料图可知两个区域降水比较集中。
10.(2021·全国2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答案】地势低,为江水区,积水快,易内涝;洪水期临近的河流和湖泊(巢湖)水位远比圩田高,圩田积水难以排出,且面临决堤威胁。
【详解】由材料可知,圩田海拔低于巢湖平均水位,地势低,大部分处于为江水区,积水速度快,易内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大,降水持续时间长,产生长时间的洪水期,临近的河流和巢湖水位远比圩田高,圩田地势低,积水难以及时排出,且面临决堤威胁。
11.(2020·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图一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图一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图二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1)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原的__________部。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2)说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答案】(1)东南;原因:气温高于常年,冰川融化加快;前期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
(2)修筑拦水坝;建设排流、导流设施;构筑护坡工程等。
【分析】本题考查泥石流成因及其防御的工程措施等知识点。结合图文材料注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回答角度解答。
【详解】(1)据图1分析,泥石流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图中位置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结合图2从气候角度分析,7月份多数日期甲地日均温高于常年月均温,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冰川融水量增加;图中9-11日期间、21-25日期间有两次降水集中且偏多时段,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充足的地表径流。
(2)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泥石流防御的工程措施。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建,泥石流顺坡流下会导致道路冲毁,防御措施可构筑护坡工程,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修建排导工程,建设排流、导流设施,以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修建拦水坝等栏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 微专题 地貌演化过程、冰川地貌、沙丘(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微专题地貌演化过程冰川地貌沙丘练习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微专题地貌演化过程冰川地貌沙丘练习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 地质运动规律(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地质运动规律练习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地质运动规律练习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 水体运动规律(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水体运动规律练习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水体运动规律练习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