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二章的第一节。本节课是遗传学的开篇,内容复杂,微观且抽象,理论性很强,涉及面又广,是本册教科书中的难点内容。学习遗传的基础知识,为下一节《人的性状和遗传》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且对于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动向,关注生物学的发展,激发其对生物学强烈的研究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演示伞藻移接实验,培养阅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对染色体和DNA结构的学习,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对遗传病患者形成正确的态度。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关注和热爱。
【教学重点】
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对伞藻移接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理解染色体的结构组成。
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更活跃且更有逻辑性,动手能力强;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对染色体、DNA、基因既熟悉又陌生;学生没有相应的化学知识,对理解染色体、基因等内容有困难。
【教法分析】
主要通过问题启发的方法开展教学,具体方法为创设情景法、模型演示法、活动探究法。
【学法分析】
主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具体方法为小组合作、互动体验、交流展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制作染色体模型。
按小组给学生准备圆形纸板、X形纸片、螺旋形纸片、彩色小卡片
学生准备:
制作若干伞藻模型。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便可获取商家的信息;超市里收银员扫一扫条形码便可获取商品的信息。我们人有没有类似于二维码或条形码一样的结构为我们储存生命信息呢?
(多媒体出示几张明星的图片)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再出示他们父母的图片)你能看出谁与谁是一家人吗?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这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你能说出身边还有哪些遗传现象吗?
学生总结遗传的概念:遗传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过渡语:生物体通过遗传把生命信息代代传递下去,那么遗传信息在哪里呢?
学习新课,建构新知
寻找遗传信息的位置
1.(多媒体出示伞藻图片)伞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分为帽、柄和假根三部分,帽的形态可分为伞形和菊花形。
2.小组合作,阅读课本,利用课前已制作好的伞形帽伞藻和菊花形帽伞藻,把实验过程演示一遍。
3.小组代表上前展示实验过程,把伞藻模型粘贴在黑板上。
4.教师提问:为什么移接体长出的帽是伞形而不是菊花形?
(学生:因为移接体是甲伞藻的假根,细胞核在假根处)
5.(教师用伞藻模型演示)如果将乙伞藻的假根切下,再将甲伞藻的柄移接上,移接体会长出什么样的帽?
(学生:菊花形)
6.总结: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过渡语:细胞核里的什么物质起到了这么神奇的作用?
(二)寻找遗传物质是什么
1.(多媒体出示染色体的图片)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多媒体出示课本中“不同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图片和“果蝇、人类染色体排列”的图片)分析其中含有的有效信息。师生共同归纳染色体的特点:
(1)同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
(2)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
(3)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里的一半
过渡语:如果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会有什么结果?
3.(多媒体出示图片)先天性唇裂是因为患儿的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猫叫综合症是因为患儿的第5对染色体缺损一部分;先天性愚型是由于患儿的第21对染色体多了一条。
师生共同总结: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我们身边的遗传病患者并不罕见,他们也渴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们一方面要珍惜自己健康的身体,另一方面要给予这些遗传病患者更多的关爱。大型公益项目“微笑行动”是专门为患有先天性唇裂及其他头面部畸形的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医疗救治及慈善捐赠,帮助他们重新绽放美丽的笑容。
过渡语:染色体这么重要,它是遗传物质吗?人都有23对染色体,却为什么千差万别呢?由此可见,对遗传物质的寻找不能局限于染色体,我们进一步探究染色体的内部结构。
4.(教师展示染色体模型)观察正面,染色体的形态呈“X”形,而且由很多螺旋盘绕而成;观察背面,这些螺旋展开就是DNA以及一些球状的蛋白质颗粒。
学生归纳: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结构为双螺旋结构。
教师:一条染色体包含多少DNA呢?
学生把缠绕的X形解开,并把绳子向后传递。发现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长长的DNA分子。
教师补充: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和多个蛋白质组成。
5.染色体、DNA、蛋白质到底谁是遗传物质?
(教师出示资料)遗传物质具有稳定的特性,经过检测,DNA的含量稳定而蛋白质的含量不稳定,以及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讨论:(1)染色体是不是遗传物质?
(学生:不是,因为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的”怎么理解?
(学生:除了DNA以外,还有少量的其他遗传物质)
(三)遗传物质深入探究
DNA 分子上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可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比如有的片段可以控制人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有的片段可以控制人有耳垂或无耳垂,有的片段可以控制人能否卷舌,有的片段决定你是什么血型等等,这些片段就是基因。
(多媒体出示基因图片)师生共同说出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学生归纳:1个DNA 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三.互动体验,知识升华
1.小组活动:(1)观察课前已发到手中的材料(一个圆形纸板、两个X形纸片、两个螺旋形纸片、若干彩色小卡片),想一想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2)利用这些材料,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2.小组代表演示并总结
圆形纸板代表细胞核,X形纸片代表染色体,螺旋形纸片代表DNA,彩色小卡片代表基因。细胞核中有染色体,并且染色体成对存在。染色体上包含DNA,DNA分子也是成对存在的。DNA上有基因,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3. 教师板书画图总结
四.大展身手,自我评价
学生先独立完成课堂练习,然后组内互评,教师巡回检查并指导。
五.布置作业,课外探究
小组合作,完善自己制作的模型。
查阅资料,了解人类的基因组计划,下节课汇报。
【板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寻找遗传信息的位置:细胞核
寻找遗传物质是什么:DNA
遗传物质深入探究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微观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制作了染色体的空间结构模型。该模型不仅能看到染色体的形态、染色体的组成,DNA的结构,还展示了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和多个蛋白质颗粒,将染色体相关的知识点全面且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很好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些名词易混淆,我把它们做成模型展示给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模型的组建,对本节课内容是一个全面的梳理,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最后教师板书总结,实现知识的升华。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制作的模型有些地方还不够科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953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准备材料,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a href="/sw/tb_c953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课堂反馈练习,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二十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953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8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二十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流程,评价升华,知识梳理,教学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