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9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原卷版+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9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原卷版+答案解析)01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9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原卷版+答案解析)02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9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原卷版+答案解析)0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9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9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B.图甲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自身同化能量的比值为16.7%
    C.图乙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食物短缺造成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D.据图乙分析,工作人员为图中所示生物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
    2.为了尽快恢复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后的某生态系统,人们向该生态系统的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别补偿输入了2.3×103kJ、3.7×103kJ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如下表(单位:×103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446×103kJ
    B.由植食性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植食性动物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17%
    D.各营养级同化量都存在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及未被利用
    3.为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深,我国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
    B.大熊猫在国家公园内的不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D.国家公园的建立避免了栖息地破碎化对基因交流的阻碍
    4.“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2022年3月5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蛰伏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鹁鸠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B.蛇的数量是虾蟆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C.大地回春,人们踏青观赏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调查绿杨的种群密度时,样方越多,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5.植物凋落物中碳氮比例可以影响某分解者的生命活动。凋落物中碳氮比例大于30∶1时,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出现氮限制,会从土壤非凋落物中额外吸收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凋落物中碳氮比例小于30∶1时,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被碳限制,其分解作用会增加土壤中的无机氮,从而增强植物对氮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微生物将物质从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利用,实现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受碳限制时,该微生物会利用空气中的CO2或土壤中的碳酸盐进行生命活动
    C.受氮限制时,该微生物与植物是原始合作关系;受碳限制时,与植物是种间竞争关系
    D.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会影响碳的输入来影响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这又对植物吸收氮产生影响
    6.铁皮石斛常附生于树干上,以获取更多的阳光。某地在山桐子树干上种铁皮石斛,林下种辣椒,除了种植传统作物,还引导村民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中药川射干。春天时中药种植基地内盛开的鸢尾花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桐子、辣椒与铁皮石斛的分布可以提高它们的光合作用速率
    B.附生于树干的铁皮石斛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当地引导村民种植中药川射干,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中药种植基地的鸢尾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建设生态廊道工程可为野生动物的扩散、迁徙提供通道
    B.开车与步行相比、吃肉与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
    C.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D.我国制定的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8.为改善某湖泊因水体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和生态修复工程。
    (1)据调查,污染前该湖泊中的植物包括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受到轻微污染时,湖泊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实验区”进行种植实验,并测定了各区域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细菌)的密度。由图2可推测两种植物可对“水华”的爆发起到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请结合图2以及植物代谢和“水华”相关知识说出推测该作用的理由(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进行相关研究,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
    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出现图3、图4所示实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扩张或恢复。研究表明: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请参照(3)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它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场的放牧量与草场的承载能力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保持家畜正常的生产放牧强度。
    (1)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对不同牧草采食的选择会形成镶嵌的大小斑块,这构成群落的______结构。与禁牧相比,适度放牧有利于群落丰富度的增加,原因是______。
    (2)光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既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又作为______调节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3)随着物种的增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逐渐提高,其基础是______。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该区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
    (4)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该草原的优势牧草由多年生优质牧草转变为一年生劣质牧草,该过程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群落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
    10.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由9个湖泊及周围湖滩湿地组成,是候鸟理想的越冬地。
    (1)自从该保护区建立后,生物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浮游植物→摇蚊幼虫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___的结果。
    (2)甲图的食物网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__,鲫鱼和双翅目幼虫的关系是___。
    (3)若某种候鸟符合“J”型增长,第一代的种群数量为N1,种群数量每一代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代是第一代的2倍,则第t代Nt的表达式为___,这属于___模型,研究人员通过标记重捕法对鸟类的数量进行了统计,若被标记的鸟由于受到惊吓不易被捕捉,则计算出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值___(填“偏大”或“偏小”)。
    (4)该保护区吸引众多游客观赏,且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其水体受到轻微污染后仍可保持结构和功能稳定,说明态系统具有___。
    11.作为世界第一个“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向国际社会做出坚定承诺:绿色办奥。北京冬奥会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力争碳排放全部中和,打造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奥运会。冬奥核心区绿化造林成活率达9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1)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这是因为植物能_________。冬奥核心区造林的树种以本地树种为主,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实现森林树种的多样化。选择本地物种的原因有_________(答出2点),“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涉及到生态工程的_________原理。
    (2)一届奥运会的举办,通常会产生近万吨的废弃物。北京冬奥会严格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专用餐具加入微生物后直接变成水和气体,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_。废旧电池、过期药物应投入_________(颜色)垃圾回收箱中,否则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沿_________逐级积累,最后可能进入人体;抗生素类的药物进入土壤后会_________。
    12.下图为某废弃草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每一营养级所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记为NPP,即净生产量;腐殖质中的能量记为DOM;呼吸散失的能量记为R。图中GS是指植食者系统所同化的能量。方框和箭头的相对大小与其蕴含及流动的能量多少相对应,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J/(cm2·a))。
    (1)草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中NPP是指用于____,植食者系统的NPP可表示为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已知图中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生产者未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2.5%,则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___。
    (3)为探究增加土壤养分是否可以治理废弃草场,专家将该草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无致病菌及其他有毒害的物质,保留有机和无机营养),每隔一段时间对实验组草场进行适量灌溉,并统计了数年间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分布均匀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注∶纵坐标(H)代表物种丰富程度,数值越大丰富度越高)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已知该草地的物种分布均匀度受地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是衡量群落____结构的指标。请从群落的种间关系和优势种方面分析,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____。
    13.纪录片《航拍中国》中对黑龙江美景的解说中曾这样写到:“这趟旅程,我们将拥抱肥沃的黑土地,它拥有的平原,创造农业奇迹,它哺育的湖泊,动静相宜。往西飞行,加入冬捕者的行列,赶赴一场和丹顶鹤的空中约会。不远处一座石油城市,正散发着迷人的湿地风情。”回答下面问题。
    (1)黑龙江平原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大力推行生态农业,把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等,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过程提高了______。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持续推进,因垦荒而消失的黑土地、湿地正在逐步恢复生机,此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
    (2)冬捕时网眼的大小会对兴凯湖中大白鱼种群的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产生影响。水产养殖时,为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应在大白鱼种群数量在______时进行捕获。
    (3)双鸭山以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资源禀赋被誉为“挹娄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下图1为总面积为600hm2的湿地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体内的变化情况。下图2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根据调查对象构建的食物网。
    ①图1中物质a的含量随营养级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______。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如荷花、菖蒲对光信息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会开花,这说明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在对受污染后的湿地进行修复时,专家组选择了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同时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该做法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原理。
    ②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在分析图2中“水生植物→草鱼→野鸭”食物链时,测得一年中流经野鸭的能量为20千焦,流经草鱼的能量为1000千焦,有同学认为这不符合能量流动10%~20%的传递效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陈述理由______。
    14.塞罕坝曾经由于森林被砍伐殆尽,由“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经过几代林场人艰苦努力,把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改造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如今去坝上旅游,随处可见写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现碳中和”的宣传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森林进行适度的采伐并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稳定性。大肆砍伐则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原因是_____。
    (2)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若你是林场建设者,人工造林时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_。(请答出两点)
    (3)森林天然更新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一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①对森林中华北落叶松幼苗数量进行调查,可以采用_________法。
    ②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幼苗年龄和株数进行调查后,得到如下结果:
    注:林分密度是指调查区域内单位面积成年华北落叶松的株数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幼苗年龄和株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在塞罕坝的自由放牧区,兔子、牛、羊和平共处,狼与狐正常出没。如图为能量流经兔子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G表示流入狐所在营养级的能量,A表示兔摄入的能量,则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图中____________表示。
    (5)塞罕坝林场提出了“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理念,兼顾社会、经济、自然三方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__原理。
    专题9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
    1.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为103J/(m2·y)]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B.图甲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自身同化能量的比值为16.7%
    C.图乙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食物短缺造成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D.据图乙分析,工作人员为图中所示生物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
    2.为了尽快恢复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后的某生态系统,人们向该生态系统的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别补偿输入了2.3×103kJ、3.7×103kJ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如下表(单位:×103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446×103kJ
    B.由植食性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植食性动物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17%
    D.各营养级同化量都存在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及未被利用
    3.为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深,我国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
    B.大熊猫在国家公园内的不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D.国家公园的建立避免了栖息地破碎化对基因交流的阻碍
    4.“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2022年3月5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蛰伏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鹁鸠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B.蛇的数量是虾蟆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C.大地回春,人们踏青观赏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调查绿杨的种群密度时,样方越多,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5.植物凋落物中碳氮比例可以影响某分解者的生命活动。凋落物中碳氮比例大于30∶1时,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出现氮限制,会从土壤非凋落物中额外吸收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凋落物中碳氮比例小于30∶1时,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被碳限制,其分解作用会增加土壤中的无机氮,从而增强植物对氮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微生物将物质从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利用,实现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受碳限制时,该微生物会利用空气中的CO2或土壤中的碳酸盐进行生命活动
    C.受氮限制时,该微生物与植物是原始合作关系;受碳限制时,与植物是种间竞争关系
    D.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会影响碳的输入来影响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这又对植物吸收氮产生影响
    6.铁皮石斛常附生于树干上,以获取更多的阳光。某地在山桐子树干上种铁皮石斛,林下种辣椒,除了种植传统作物,还引导村民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中药川射干。春天时中药种植基地内盛开的鸢尾花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桐子、辣椒与铁皮石斛的分布可以提高它们的光合作用速率
    B.附生于树干的铁皮石斛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当地引导村民种植中药川射干,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中药种植基地的鸢尾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建设生态廊道工程可为野生动物的扩散、迁徙提供通道
    B.开车与步行相比、吃肉与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
    C.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D.我国制定的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8.为改善某湖泊因水体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和生态修复工程。
    (1)据调查,污染前该湖泊中的植物包括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受到轻微污染时,湖泊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实验区”进行种植实验,并测定了各区域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细菌)的密度。由图2可推测两种植物可对“水华”的爆发起到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请结合图2以及植物代谢和“水华”相关知识说出推测该作用的理由(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进行相关研究,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
    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出现图3、图4所示实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扩张或恢复。研究表明: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请参照(3)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它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场的放牧量与草场的承载能力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保持家畜正常的生产放牧强度。
    (1)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对不同牧草采食的选择会形成镶嵌的大小斑块,这构成群落的______结构。与禁牧相比,适度放牧有利于群落丰富度的增加,原因是______。
    (2)光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既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又作为______调节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3)随着物种的增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逐渐提高,其基础是______。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该区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
    (4)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该草原的优势牧草由多年生优质牧草转变为一年生劣质牧草,该过程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群落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
    10.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由9个湖泊及周围湖滩湿地组成,是候鸟理想的越冬地。
    (1)自从该保护区建立后,生物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浮游植物→摇蚊幼虫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___的结果。
    (2)甲图的食物网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__,鲫鱼和双翅目幼虫的关系是___。
    (3)若某种候鸟符合“J”型增长,第一代的种群数量为N1,种群数量每一代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代是第一代的2倍,则第t代Nt的表达式为___,这属于___模型,研究人员通过标记重捕法对鸟类的数量进行了统计,若被标记的鸟由于受到惊吓不易被捕捉,则计算出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值___(填“偏大”或“偏小”)。
    (4)该保护区吸引众多游客观赏,且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其水体受到轻微污染后仍可保持结构和功能稳定,说明态系统具有___。
    11.作为世界第一个“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向国际社会做出坚定承诺:绿色办奥。北京冬奥会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力争碳排放全部中和,打造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奥运会。冬奥核心区绿化造林成活率达9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1)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这是因为植物能_________。冬奥核心区造林的树种以本地树种为主,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实现森林树种的多样化。选择本地物种的原因有_________(答出2点),“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涉及到生态工程的_________原理。
    (2)一届奥运会的举办,通常会产生近万吨的废弃物。北京冬奥会严格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专用餐具加入微生物后直接变成水和气体,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_。废旧电池、过期药物应投入_________(颜色)垃圾回收箱中,否则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沿_________逐级积累,最后可能进入人体;抗生素类的药物进入土壤后会_________。
    12.下图为某废弃草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每一营养级所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记为NPP,即净生产量;腐殖质中的能量记为DOM;呼吸散失的能量记为R。图中GS是指植食者系统所同化的能量。方框和箭头的相对大小与其蕴含及流动的能量多少相对应,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J/(cm2·a))。
    (1)草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中NPP是指用于____,植食者系统的NPP可表示为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已知图中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生产者未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2.5%,则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___。
    (3)为探究增加土壤养分是否可以治理废弃草场,专家将该草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无致病菌及其他有毒害的物质,保留有机和无机营养),每隔一段时间对实验组草场进行适量灌溉,并统计了数年间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分布均匀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注∶纵坐标(H)代表物种丰富程度,数值越大丰富度越高)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已知该草地的物种分布均匀度受地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是衡量群落____结构的指标。请从群落的种间关系和优势种方面分析,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____。
    13.纪录片《航拍中国》中对黑龙江美景的解说中曾这样写到:“这趟旅程,我们将拥抱肥沃的黑土地,它拥有的平原,创造农业奇迹,它哺育的湖泊,动静相宜。往西飞行,加入冬捕者的行列,赶赴一场和丹顶鹤的空中约会。不远处一座石油城市,正散发着迷人的湿地风情。”回答下面问题。
    (1)黑龙江平原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大力推行生态农业,把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等,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过程提高了______。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持续推进,因垦荒而消失的黑土地、湿地正在逐步恢复生机,此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
    (2)冬捕时网眼的大小会对兴凯湖中大白鱼种群的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产生影响。水产养殖时,为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应在大白鱼种群数量在______时进行捕获。
    (3)双鸭山以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资源禀赋被誉为“挹娄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下图1为总面积为600hm2的湿地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体内的变化情况。下图2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根据调查对象构建的食物网。
    ①图1中物质a的含量随营养级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______。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如荷花、菖蒲对光信息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会开花,这说明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在对受污染后的湿地进行修复时,专家组选择了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同时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该做法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原理。
    ②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在分析图2中“水生植物→草鱼→野鸭”食物链时,测得一年中流经野鸭的能量为20千焦,流经草鱼的能量为1000千焦,有同学认为这不符合能量流动10%~20%的传递效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陈述理由______。
    14.塞罕坝曾经由于森林被砍伐殆尽,由“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经过几代林场人艰苦努力,把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改造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如今去坝上旅游,随处可见写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现碳中和”的宣传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森林进行适度的采伐并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稳定性。大肆砍伐则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原因是_____。
    (2)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若你是林场建设者,人工造林时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_。(请答出两点)
    (3)森林天然更新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一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①对森林中华北落叶松幼苗数量进行调查,可以采用_________法。
    ②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幼苗年龄和株数进行调查后,得到如下结果:
    注:林分密度是指调查区域内单位面积成年华北落叶松的株数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幼苗年龄和株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在塞罕坝的自由放牧区,兔子、牛、羊和平共处,狼与狐正常出没。如图为能量流经兔子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G表示流入狐所在营养级的能量,A表示兔摄入的能量,则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图中____________表示。
    (5)塞罕坝林场提出了“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理念,兼顾社会、经济、自然三方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__原理。
    食物链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
    579
    X
    Y
    呼吸作用散失
    133
    37.6
    8.7
    未被利用
    328
    41.3
    9.1
    分解者分解
    19
    5.4
    2.9
    食物链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
    579
    X
    Y
    呼吸作用散失
    133
    37.6
    8.7
    未被利用
    328
    41.3
    9.1
    分解者分解
    19
    5.4
    2.9
    参考答案:
    1.B
    【分析】分析甲图:图甲中,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C为分解者;
    分析乙图: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AB段种群数量下降,BC段种群数量逐渐升高;CD段种群数量逐渐趋于稳定。
    【详解】A、能量流动在食物网和食物链中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包含分解者,而且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不是最少,A错误;
    B、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2=18(103 kJ/m2•y),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8×100%=16.7%,B正确;
    C、AB段表示火灾后该动物数量骤减,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死亡率和迁出率,C错误;
    D、据图乙“原地野外回放”可知,对该生物采取了易地保护,D错误。
    故选B。
    2.C
    【分析】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这部分能量又可以分为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暂时未利用)。
    【详解】A、植物的同化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等于579-133=446×103kJ,A正确;
    B、分解者分解粪便和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因此由植食性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植食性动物尸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B正确;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除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X=(579-133-328-19)×103kJ=99×103kJ,再加上人们向生态系统植食性动物补偿的2.3×103kJ,初级消费者同化量总共为101.3×103KJ。 次级消费者同化量为Y=(101.3-37.6-41.3-5.4)×103kJ=17×103kJ,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101.3×100%=16.8%,C错误;
    D、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这部分能量又可以分为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暂时未利用),D正确;
    故选C。
    3.B
    【分析】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结构特征,B错误;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C正确;
    D、栖息地的破碎化会形成很多小的大熊猫种群,会减少个体间的交配、繁殖的概率,从而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导致遗传多样性的降低,因此,国家公园的建立避免了栖息地破碎化对基因交流的阻碍,D正确。
    故选B。
    4.C
    【分析】物理信息是指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
    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详解】A、鹁鸠的鸣叫声通过空气传播,为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即物理信息,A正确;
    B、蛇与虾蟆之间为捕食关系,当虾蟆种群密度越大时,蛇捕食的机率就越大,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
    C、人们踏青观赏美景是生物对人类提供的旅游观赏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样方法是在被调查的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样方进行计数,选取的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值,D正确。
    故选C。
    5.D
    【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详解】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循环,因此它们能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但无法完全实现物质循环,完整的物质循环还需要生产者等的参与,A错误;
    B、该生物是分解者,即使受碳限制时,也不会利用空气中的CO2或土壤中的碳酸盐进行生命活动,B错误;
    C、由题干可知,该分解者受氮限制时,会从土壤非凋落物中额外吸收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此时该微生物与植物是种间竞争关系;受碳限制时,其分解作用会增加土壤中的无机氮,从而增强植物对氮的吸收,可推知其与植物是原始合作关系,C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会影响如让中的碳输入,进一步影响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该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会对植物吸收氮产生影响,D正确。
    故选D。
    6.C
    【分析】直接价值就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详解】A、山桐子、辣椒与铁皮石斛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没有提高光合作用速率,A错误;
    B、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附生于树干的铁皮石斛,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错误;
    C、当地引导村民种植中药川射干,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自然发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C正确;
    D、中药种植基地的鸢尾花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生态足迹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详解】A、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可以连通破碎化的栖息地,构建起一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为野生动物的扩散,迁徙提供了通道,A正确;
    B、开车与步行相比增加了废物的排放,吃肉与吃素食相比增加了资源的消耗,因此,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即增加生态足迹,B正确;
    C、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是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举措,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D正确。
    故选C。
    8.(1)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 构与功能 保持原状的能力
    (2) 种植菹草、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TN 和 TP) 抑制 两种植物吸收了水体中部分 N、P;两种植物光合作用为初级消费者提供氧气,使其正常生 活繁殖,吃掉更多的浮游藻类
    (3) 无河蚬 河蚬可以滤食浮游藻类,降低了浮游藻类浓度;同时改善了水体光照条件,进而促进了底栖藻类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4)取四只注水水桶分别编号为 1、2、3、4;在四个聚乙烯桶内种植等量的苦草幼苗,1 号桶不放入河蚬,然后 2、3、4 号水桶依次分别放入低、中、高密度的河蚬;定期(一段时 间后),记录苦草的生长状况并计算苦草的相对生长率。
    【分析】1、分析图1: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说明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用菹草处理的水体中总氮(TN)含量下降值比苦草处理的大,说明菹草更能有效降低总氮;而用苦草处理的水体中总磷(TP)含量下降值比菹草处理的大,说明苦草更能有效降低总磷。
    2、分析图2: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均明显下降,而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与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有关,说明水样中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数量明显下降,沉水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的爆发。
    3、由图 3 可知,由于河蚬滤食浮游藻类,从而降低了水体叶绿素a浓度,导致对照组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随时间变化升高,实验组中水体叶绿素a浓度随时间变化降低。
    4、由图 4 可知,随着河蚬密度的升高,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升高,而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表明河蚬能促进底栖藻生长,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无河蚬。
    【详解】(1)在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水域内种植了挺水、浮水、沉水等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其意义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湖泊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受到外界干扰时,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来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这种能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
    (2)①根据图1分析,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说明种植的菹草和苦草大量吸收了含氮、磷的无机物,有效降低了水体的总氮量和总磷量。
    ②由图2可知,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均明显下降,而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与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有关,说明水样中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数量明显下降,沉水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的爆发;原因可能是:两种植物能吸收水中部分N、P;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为初级消费者提供氧气,使其正常生活并繁殖,能吃掉更多浮游藻类。
    (3)本实验自变量是河蚬密度,设置低、中、高密度三个实验组,对照组密度应该为0g•m-2,对照组应无河蚬。由于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结合图3分析,河蚬的密度越高,清除越多的浮游植物,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越少,水体变得越澄净,增大了水体透光度,有利于底栖藻类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4)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扩张或恢复,为验证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设计实验如下:实验分为对照组(无河蚬)、低密度河蚬组、中密度河蚬组和高密度河蚬组。在容器中种植同等数量的苦草幼苗之后,添加河蚬。培养一段时间后,定期采样,记录苦草的生长状况并计算苦草的相对生长率。
    【点睛】本题以某湖泊的生态修复工程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等相关知识,主要以相关治理数据考查考生有效提取信息,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态治理问题的能力。
    9.(1) 水平 适度放牧可避免一种或几种牧草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成长腾出空间
    (2)信息
    (3) 负反馈调节 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数量过多,最高营养级所获能量不足以维持其生存
    (4) 发生 该草原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改变
    【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群落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即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
    2、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能量流动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同时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逐级递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营养级。
    3、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1)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性。故牧草的形成镶嵌的大小斑块,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根据收割理论的相关观点,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可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故与禁牧相比,适度放牧可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牧草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成长腾出空间。
    (2)光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①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②作为信息调节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3)随着物种增多,使该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升高,原因是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逐渐提高,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该区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数量过多,到达最高营养级所获能量不足以维持其生存。
    (4)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迁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据题干信息该草原的优势牧草由多年生优质牧草转变为一年生劣质牧草可知,该草原优势种发生了变化,因此发生了群落演替。
    【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演替、信息传递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知识,同时能够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10.(1) 次生演替
    协同进化
    (2)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种间竞争、捕食
    (3) Nt=N1×2t-1 数学 偏大
    (4) 直接、间接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分析】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共同进化不仅是不同物种之间,还包括物种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
    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1)浮游植物→摇蚊幼虫在这个过程是浮游植物被摇蚊幼虫逐渐替代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协同进化不仅是不同物种之间,还包括物种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2)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
    分析题图可知,鲫鱼和双翅目幼虫都以浮游动物为食,鲫鱼也以双翅目幼虫为食,即鲫鱼和双翅目幼虫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3)候鸟第一代的种群数量为N1,第t代的种群数量为Nt,第二代是第一代的2倍,则第t代后种群数量的表达式为Nt=N1×2t-1;这是数学公式属于数学模型。
    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鸟类的实际数量进行了统计,若被标记的鸟由于受到惊吓不易被捕捉,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则计算出的种群数量会比实际数值偏大。
    (4)该保护区在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该保护区吸引人们前来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其水体受到轻微污染后仍可保持结构和功能稳定,说明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成分、种群密度和调节方法、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等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1.(1) 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
    避免外来物种入侵,保证本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本地物种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 协调
    (2) 分解者
    红色 食物链(网) 杀死土壤中的部分细菌,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分析】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2、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其能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详解】(1)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氧气,因此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如果选择外地物种,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选择本地物种可以避免外来物种入侵,保证本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本地物种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外来物种不一定能适应当地环境,成活率低。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因此“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涉及到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2)微生物能分解有机物,把有机物直接变成水和气体,属于分解者。废旧电池、过期药物属于有害垃圾,应投入红色垃圾回收箱中。根据生物富集可知,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质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沿食物链(网)逐级积累。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抗生素类的药物进入土壤后会杀死土壤中的部分细菌,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点睛】本题以北京冬奥会为素材,考生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的原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富集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2.(1) 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GS-R1
    (2)450J/(cm2·a)
    (3)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生物污水的腐殖质中的能量 水平 灌溉处理增加了土壤养分,草场中对养分利用率高的物种在种间竞争中占优势,更有可能成为优势种,从而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使物种多样性降低。优势种的存在影响了该草场的水平结构,降低了物种分布的均匀度
    【分析】1、生物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包括表中流入下营养级的能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为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每一营养级所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NPP为该营养级同化量减去呼吸散失的能量,即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植食者系统的NPP=指植食者系统所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GS-R1。
    (2)由图可知,植食者系统所同化的能量为180J/(cm2·a),生产者同化量为180÷0.15=1200J/(cm2·a)。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同化量-未利用-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1200-1200×0.15-540-180=450J/(cm2·a)。
    (3)由于生活污水处理后保留有机和无机营养,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生物污水的腐殖质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已知该草地的物种分布均匀度受地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是衡量群落水平结构的指标。生活污水保留有机和无机营养,灌溉处理增加了土壤养分,草场中对养分利用率高的物种在种间竞争中占优势,更有可能成为优势种,从而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使物种多样性降低,物种丰富度降低,优势种的存在影响了该草场的水平结构,降低了物种分布的均匀度,故实验组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有所下降明显。
    13.(1) 能量的利用率 次生演替
    (2) 年龄结构 K值
    (3) 生物富集 生物种群的繁衍 自生、整体
    营养结构 不同意。10%~20%指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生物之间的,草鱼还有部分能量流入鹭,野鸡体内能量不仅仅来自草鱼,还有来自其他食物的部分(草鱼天敌不唯一或野鸡能量来源不唯一),与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矛盾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而且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最高营养级的肉食动物最易受害。
    【详解】(1)把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等,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过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持续推进,因垦荒而消失的黑土地、湿地正在逐步恢复生机,由于在在开垦的土地上发生了群落结构的变化,保留了相应的土壤条件,此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2)冬捕时网眼的大小会捕捉大鱼留下小鱼,会对兴凯湖中大白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产生影响。种群数量在K值时达到最大值,故在K值时进行捕获可以获得最大的日捕捞量。
    (3)①图1中物质a的含量随营养级升高而上升,a为有害物质,其沿着食物链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含量越多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如荷花、菖蒲对光信息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会开花,利于生物之间进行传粉,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结合题干“专家组选择了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该做法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自生原理,“同时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该做法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原理。
    ②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称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分析图2中“水生植物→草鱼→野鸭”食物链时,测得一年中流经野鸭的能量为20千焦,流经草鱼的能量为1000千焦,这是可能符合能量流动10%~20%的传递效率。10%~20%指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生物之间的,草鱼还有部分能量流入鹭,野鸡体内能量不仅仅来自草鱼,还有来自其他食物的部分(草鱼天敌不唯一或野鸡能量来源不唯一),与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矛盾。所以我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
    14.(1) 抵抗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具有一定限度
    (2)选择当地原有物种;选择耐寒性强的物种
    (3) 样方 随林分密度的减小,幼苗年龄和株数均增加 林分密度较小时,林下光照更充分,充足的光照可促进幼苗生长
    (4)E
    (5)整体性
    【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详解】(1)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所以对森林进行适度的采伐并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具有一定限度,所以大肆砍伐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生物与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因此在人工造林时,在树种选择方面应尽量选择当地原有物种、选择耐寒性强的物种,以使其能适应当地环境。
    (3)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林分密度是指调查区域内单位面积成年华北落叶松的株数,据图可知,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幼苗年龄和株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林分密度450>750>1050株/hm2;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分密度较小时,林下光照更充分,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幼苗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促进幼苗生长。图示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450株/hm2的区域华北落叶松年龄小的数量多,为增长型,其天然更新前景最理想。
    (4)生产者的作用是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A表示摄入量,B表示粪便量,C表示同化量,D表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可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5)整体性原理是指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因此塞罕坝林场提出了“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理念,兼顾社会、经济、自然三方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原理。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7变异与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7变异与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亲二体”,人类9号染色体三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4遗传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4遗传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3不定项选择(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3不定项选择(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到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9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原卷版+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