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CO2、解旋酶、Cl﹣、尿素
B. 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
C. 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
D Ca2+、载体蛋白、胃蛋白酶、DNA聚合酶
2. 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 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 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D. 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3. 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在b、c两点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流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a点,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偏转
B. 在c点的神经纤维上给一个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
C. 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D. 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Ⅱ时,该反射弧中仍能发生反射
4. 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为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 P
C. 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恐惧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 学习、记忆与语言功能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都是由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控制的
5.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6.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 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是神经调节,未体现体液调节
C. 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 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7.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刺激也会引发图中各种过程
B. 垂体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 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 紧张等刺激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先上升再恢复
8. 下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肌肉收缩、①不偏转,可以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
B. 兴奋由b传到c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 刺激b点会引起肌肉的收缩,此过程不是反射活动
D. 电表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该刺激并没有引起神经冲动的产生
9.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来看,学习与记忆属于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不能听懂别人说话
B.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皮层的W区受损伤使人患失写症
C. 情绪不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的不断累积就可能形成抑郁症
D. 长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脑区有关
10.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疾病。研究表明,与有症状的患者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专家称猴痘病毒不太可能大流行,但疫苗储备仍应被重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猴痘病毒入侵机体后首先会被机体的第二道防线抵御
B. 猴痘病毒入侵机体后在组织液中大量增殖,需细胞免疫参与消灭
C. 接种灭活猴痘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防御
D. 保持社交距离有利于阻断猴痘病毒的传播
11.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休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缺陷
B. 抑制细胞免疫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
C. 青霉素是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D. 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会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12. 为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吲哚乙酸溶液处理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B. 使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相同的吲哚乙酸浓度可能不同
C. 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吲哚乙酸浓度为10-8
D. 用高浓度吲哚乙酸溶液处理枝条常用方法是浸泡法
13. 青稞被视为谷物中的佳品。研究人员分别用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处理青稞种子,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A在2~10μml/L浓度范围内能抑制根的生长
B. IAA促进青稞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约为6μml/L
C. GA3在4~10μml/L浓度范围内能促进根的生长
D 该实验结果没有体现出IAA既有促进又有抑制作用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和生长素相比,α-萘乙酸的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B. 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的贮藏期,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C. 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诱导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
D.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实验中,需分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两个阶段进行
15. 研究人员发现,在特定的光照等条件下,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后,关键的转录因子CO结合在成花素基因启动子区域,激发该基因表达出成花素,成花素运输到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促进植物开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CO促进植物开花,说明CO是一种植物激素
B.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C. 植物开花是由环境因素、基因表达和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D. 成花素促进植物开花的过程中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 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
B. 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C. 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会上升
D. 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
17. 为探究神经元动作电位与钠离子浓度的关系,研究人员把从青蛙体内分离出的神经元,分别放入正常海水和低钠海水中,测定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钠海水除了钠离子浓度外,其他应与正常海水一致
B. 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有关
C. 用高钠海水重复该实验,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上升
D. 降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会延缓动作电位峰电位的产生
18.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的含量会升高,增强动物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的分泌属于体液调节
B. N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皮质醇含量升高是分级调节的结果
D. 下丘脑和垂体是皮质醇的靶器官
19. 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的遗传物质为RN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B. 曲线AB段,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C.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 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20. “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是元代农书《农桑辑要》中记载的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技术。该项操作通过去除植株顶端优势,塑造株型,改善种植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分配营养,多结铃、结大铃。去除顶端优势、调节营养物质分配都与生长素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棉花植株顶芽细胞中,存在“色氨酸→……→生长素”的代谢途径
B. 打去“冲天心”,利于“旁条”合成生长素,促进“旁条”生长
C.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
D.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三、非选择题
21. 海免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实验发现,碰触海兔水管或击打海兔头部皆会引起海兔鳃发生收缩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缩鳃反射,其反射弧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缩鳃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部分膜作为__________参与构成突触2。
(2)缩鳃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神经元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若人为刺激a上某点,则c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若人为刺激c上某点,则b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
(3)研究者发现,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会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若从突触前膜考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从突触后膜考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若连续电刺激(间隔时间、刺激强度适宜)离体的缩鳃肌,肌肉收缩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弱甚至停止,滴加适量某种溶液后,电刺激下肌肉收缩基本恢复。上述肌肉停止收缩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图1中激素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
(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
(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当人体内_____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以促进_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加强,导致排尿减少。
(5)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人体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属于__________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
23. 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已知的亚型有10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图1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
(1)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图1中甲是______细胞,其功能是______。
(2)图1所示过程称为细胞免疫,不能清除HPV。若要完全清除HPV,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过程如图2。即大多数抗原经过[A]_______细胞的摄取、加工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_______,抗原还可直接刺激[C]________。[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_____和[E]_______,前者能产生物质[F]________,物质[F]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24. 顶端弯钩(图甲)是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的一种重要结构,其可使幼苗顺利出土和保障幼苗的成活率。为研究乙烯和茉莉素对顶端弯钩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无土黑暗条件下利用黄豆幼苗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顶端弯钩是由下胚轴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而形成的。据图甲判断,生长素浓度为a侧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侧,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
(2)图乙中,①组的作用是_______。乙烯还具有的重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
(3)由图乙可知,乙烯可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素也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其与乙烯在促进弯钩形成方面表现为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关系。
(4)顶端弯钩等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5)进一步研究发现,顶端弯钩的形成与HLSI基因有关,用乙烯处理细胞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分析,乙烯作用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例
处理前
处理后
HLSI基因∶HLSImRNA∶HLSI蛋白质
1∶3.1∶11
1∶5.4∶21.7
平邑一中新校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CO2、解旋酶、Cl﹣、尿素
B. 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
C. 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
D. Ca2+、载体蛋白、胃蛋白酶、DNA聚合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详解】A、解旋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唾液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中,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二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均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DNA聚合酶位于细胞内,三者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选C。
2. 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 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 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D. 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浆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缓冲对的作用是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其中清水组属于空白对照,缓冲液组属于标准对照,A正确;
B、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该降低,所以图中清水组的结果不合理,B正确;
C、据图可知,缓冲液组的曲线比血浆组先下降,说明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缓冲液组,C错误;
D、从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C。
3. 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在b、c两点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流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a点,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偏转
B. 在c点的神经纤维上给一个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
C. 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D. 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Ⅱ时,该反射弧中仍能发生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分析题图:①是感受器、a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③是效应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刺激a点,该部位钠离子内流,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兴奋沿反射弧先到达b点,后到达c点,所以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
B、在c点的神经纤维上给一个适宜的刺激,c点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点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此时电流计偏转一次,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不能到达b点,故在c点的神经纤维上给一个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B正确;
C、②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调控着低级中枢的活动,故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确;
D、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Ⅱ时,效应器仍然有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D。
4. 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为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 PC. 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恐惧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 学习、记忆与语言功能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都是由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控制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包括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和条件反射(后天学习)。
2、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小鼠的恐惧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A正确;
B、P是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建立恐惧反射,故心率P>Q,B错误;
C、小鼠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仍然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
D、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D错误。
故选A。
5.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蟾蜍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1为感受器,2为传入神经,3为神经中枢,4为传出神经,5为效应器。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这种药物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即该药物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对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没有阻断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施药位置,因变量是效应器的反应。实验应遵循对照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反射弧中的兴奋总是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单向传递的,故施药位点为A或C处,刺激位点都为B,观察肌肉是否收缩。
【详解】A、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对照组),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实验组),可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A正确;
B、②不管是否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都会收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
C、④不管是否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都会收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错误;
D、②不管是否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都会收缩,④不管是否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都会收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
故选A。
6.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 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是神经调节,未体现体液调节
C. 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 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该过程中有负反馈调节。
【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
B、视网膜为感受器接受暗信号刺激→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褪黑素作用下丘脑体现了体液调节,B错误;
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
D、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D正确。
故选B。
7.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刺激也会引发图中各种过程
B. 垂体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 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 紧张等刺激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先上升再恢复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寒冷刺激可以促进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也会引发图中各种过程,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反馈作用抑制垂体的分泌,所以垂体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正确;
C、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器官细胞,C错误;
D、紧张等刺激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先上升再通过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C。
【点睛】
8. 下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肌肉收缩、①不偏转,可以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
B. 兴奋由b传到c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 刺激b点会引起肌肉的收缩,此过程不是反射活动
D. 电表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该刺激并没有引起神经冲动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刺激b点,肌肉收缩、①不偏转,即兴奋可以由b传递到c,但不能由b传递到a,因此可以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A正确;
B、兴奋由b传到c时会经过突触结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
C、反射的产生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b点就会引起肌肉的收缩不属于反射,C正确;
D、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又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所以刺激b点电表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因此不能说明该刺激并没有引起神经冲动的产生,D错误。
故选D。
9.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来看,学习与记忆属于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不能听懂别人说话
B.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皮层的W区受损伤使人患失写症
C. 情绪不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的不断累积就可能形成抑郁症
D. 长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脑区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患者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不能听懂别人说话,A错误;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W区受损伤使人患失写症,B正确;
C、学习与记忆,语言、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C错误;
D、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
故选B。
10.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疾病。研究表明,与有症状的患者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专家称猴痘病毒不太可能大流行,但疫苗储备仍应被重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猴痘病毒入侵机体后首先会被机体的第二道防线抵御
B. 猴痘病毒入侵机体后在组织液中大量增殖,需细胞免疫参与消灭
C. 接种灭活猴痘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防御
D. 保持社交距离有利于阻断猴痘病毒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其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和B细胞结合,发挥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作用,同时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
【详解】A、猴痘病毒入侵机体后首先会被机体的第二道防线抵御,即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死病毒,A正确;
B、猴痘病毒入侵机体后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B错误;
C、接种灭活猴痘疫苗后,抗原信号会激活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即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防御,C正确;
D、据题意,与有症状的患者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所以保持社交距离有利于阻断猴痘病毒的传播,D正确。
故选B。
11.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休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缺陷
B. 抑制细胞免疫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
C. 青霉素是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D. 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会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症,其中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而免疫缺陷症是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如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
【详解】A、青霉素过敏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主要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A错误;
B、过敏反应的原理是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进而引起过敏反应,因此抑制体液免疫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B错误;
C、青霉素是可导致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
D、当青霉素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青霉素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D正确。
故选D。
12. 为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吲哚乙酸溶液处理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B. 使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相同的吲哚乙酸浓度可能不同
C. 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吲哚乙酸浓度为10-8
D. 用高浓度吲哚乙酸溶液处理枝条常用的方法是浸泡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吲哚乙酸就是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根的作用,同时它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图中看出,实验设置了以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因此生根数高于对照组即为促进作用,而低于对照组即为抑制作用;图中还看出,10-8mml/L的生长素促进生根数最多,说明该浓度最接近最适浓度。
【详解】A、本实验设置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是作为对照组,不能缺少,A错误;
B、图中显示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不一定相同,有可能一个浓度低于最适浓度,另一个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但二者效果相同,B正确;
C、10-8mml/L的生长素促进生根数最多,说明该浓度最接近最适浓度,但由于浓度梯度不连续,不能直接看出最适浓度的数值,C错误;
D、用高浓度吲哚乙酸溶液处理枝条常用方法是沾蘸法,D错误。
故选B。
13. 青稞被视为谷物中的佳品。研究人员分别用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处理青稞种子,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A在2~10μml/L浓度范围内能抑制根的生长
B. IAA促进青稞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约为6μml/L
C. GA3在4~10μml/L浓度范围内能促进根的生长
D. 该实验结果没有体现出IAA既有促进又有抑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药物浓度和不同的植物激素,因变量是平均根长,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据图可知,与对照(药物浓度是0)相比,ABA在2~10μml/L浓度范围内平均根长较低,说明ABA在2~10μml/L浓度范围内能抑制根的生长,A正确;
B、据图可知,IAA的浓度约为6µml/L时平均根长达到最大,因此IAA促进青稞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约为6µml/L,B正确;
C、据图可知,与对照(药物浓度是0)相比,GA3在4~10μml/L浓度范围内平均根长较长,说明该浓度范围能促进根的生长,C正确;
D、与药物浓度为0的组进行比较可知,低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生根,而高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抑制生根,故实验结果体现出了IAA既有促进又有抑制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和生长素相比,α-萘乙酸的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B. 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的贮藏期,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C. 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诱导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
D.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实验中,需分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两个阶段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如生长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対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乙烯利。
【详解】A、α-萘乙酸为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天然植物激素相比,其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A正确;
B、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的贮藏期,对人体有致癌作用,B错误;
C、种子萌发过程中适当浓度的赤霉素可诱导α-淀粉酶合成,促进淀粉水解,进而促进种子萌发,C正确;
D、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D正确。
故选B。
15. 研究人员发现,在特定的光照等条件下,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后,关键的转录因子CO结合在成花素基因启动子区域,激发该基因表达出成花素,成花素运输到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促进植物开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CO促进植物开花,说明CO是一种植物激素
B.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C. 植物开花是由环境因素、基因表达和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D. 成花素促进植物开花的过程中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成花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由FT控制合成的蛋白质,CO会结合在成花素基因FT靠近转录起始的部位,从而激发基因的表达,由该基因表达出的成花素会运输到茎顶端,促进植物开花。”说明植物的开花受基因影响,光周期引起的成花素的表达也可调控植物的开花。
【详解】A、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物质,CO能调控基因的表达,促进开花,是种光周期输出因子,并不能证明CO是一种植物激素,A错误;
B、光敏色素是一类 信息分子,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 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B正确;
C、植物的开花受基因影响,同时光周期引起的成花素的表达也可调控植物的开花,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在特定的光照等条件下,成花素运输到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促进植物开花,成花素促进植物开花的过程中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 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
B. 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C. 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会上升
D. 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淋巴或组织液,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的胶体渗透压,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故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B正确;
C、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C错误;
D、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或前提,D正确。
故选ABD。
17. 为探究神经元动作电位与钠离子浓度的关系,研究人员把从青蛙体内分离出的神经元,分别放入正常海水和低钠海水中,测定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钠海水除了钠离子浓度外,其他应与正常海水一致
B. 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有关
C. 用高钠海水重复该实验,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上升
D. 降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会延缓动作电位峰电位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
2、图示可以看出,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有关。
【详解】A、实验设计原则要求,低钠海水除了钠离子浓度外,其他与正常海水一致,A正确;
B、图示表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有关,B正确;
C、用高钠海水重复该实验,动作电位的幅度会上升,C错误;
D、由图示可知,降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会延缓动作电位峰电位的产生,D正确。
故选C。
18.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的含量会升高,增强动物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的分泌属于体液调节
B. N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皮质醇含量升高是分级调节的结果
D. 下丘脑和垂体是皮质醇的靶器官
【答案】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N),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从而增强细胞代谢,该过程属于分级调节。若皮质醇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属于反馈调节。
【详解】A、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M,故M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
B、N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
C、下丘脑分泌的M通过促进垂体分泌N进而调节肾上腺分泌皮质醇,该过程属于分级调节,C正确;
D、若皮质醇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因此下丘脑和垂体也是皮质醇的靶器官,D正确。
故选CD。
19. 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的遗传物质为RN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B. 曲线AB段,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C.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 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答案】AC
【解析】
【分析】1、分析图可知:1-3年,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3-6年,HIV浓度增加,T细胞逐渐减少 ;6-9年,T细胞浓度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病原体感染机会增加。
2、HIV是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构成,遗传物质是RNA,HIV营寄生生活。
【详解】A、HIV的遗传物质是RNA,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免疫系统受到削弱,使身体保卫自身免受许多致命感染和恶性疾病侵袭的能力下降,故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A正确;
B、HIV是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
C、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是由于体内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曲线FG段,人体的免疫系统被破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到影响,D错误。
故选AC。
20. “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是元代农书《农桑辑要》中记载的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技术。该项操作通过去除植株顶端优势,塑造株型,改善种植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分配营养,多结铃、结大铃。去除顶端优势、调节营养物质分配都与生长素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棉花植株顶芽细胞中,存在“色氨酸→……→生长素”的代谢途径
B. 打去“冲天心”,利于“旁条”合成生长素,促进“旁条”生长
C.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
D.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生长素在幼嫩的芽、叶中产生,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为极性运输,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2、顶端优势:(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
【详解】A、顶芽等幼嫩细胞,能利用色氨酸作原料经过一系列过程合成生长素,A正确;
B、顶端优势的形成原因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并积累在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被抑制,打去“冲天心”,能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生长发育成“旁条”,B错误;
C、生长素能调节营养物质分配,因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C正确;
D、生长素等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
21. 海免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实验发现,碰触海兔水管或击打海兔头部皆会引起海兔鳃发生收缩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缩鳃反射,其反射弧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缩鳃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部分膜作为__________参与构成突触2。
(2)缩鳃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神经元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若人为刺激a上某点,则c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若人为刺激c上某点,则b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
(3)研究者发现,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会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若从突触前膜考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从突触后膜考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若连续电刺激(间隔时间、刺激强度适宜)离体的缩鳃肌,肌肉收缩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弱甚至停止,滴加适量某种溶液后,电刺激下肌肉收缩基本恢复。上述肌肉停止收缩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鳃 ②. 突触后膜
(2) ①. 相同 ②. 不能 ③. 能
(3) ①. 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 ②. 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减少 ③. 增加
(4)细胞内ATP被耗尽
【解析】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题图分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图示有2个突触,ac构成一个突触,突触后膜位于a上,ab构成一个突触,突触后膜位于b上。
【小问1详解】
效应器指的是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这里缩鳃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鳃;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a的部分膜作为突触2的突触后膜。
【小问2详解】
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神经元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若人为刺激a上的某点,c上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碰触海兔水管或击打海兔头部皆会引起其鳃发生收缩反应,a、c释放的为兴奋性神经递质,故人为刺激c上的某点,b上能检测出电位变化。
【小问3详解】
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本题中实验结果显示缩鳃肌的收缩逐渐减弱,若从突触前膜考虑,其原因可能是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若从突触后膜考虑,其原因可能是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减少或突触后膜上受体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下降。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可设法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增加,进而使缩鳃肌的收缩增强。
【小问4详解】
肌肉收缩需要能量,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因此推测肌肉停止收缩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内ATP被耗尽,若要使肌肉收缩则需要补充能量ATP。
22.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图1中激素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
(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
(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当人体内_____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以促进_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加强,导致排尿减少。
(5)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人体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属于__________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
【答案】(1) ①. 大脑皮层 ②. B、C
(2) ①. 胰岛素 ②. 丙 ③. 效应器
(3)反馈调节 (4) ①. 乙 ②. 细胞外液渗透压 ③. 肾小管和集合管
(5) ①. (特异性)受体 ②. 神经递质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可知,图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2、分析图2可知,图中甲是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乙是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进行的调节,丙是下丘脑通过发出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支配相应内分泌腺的活动。
【小问1详解】
人体所有感觉均是在大脑皮层形成,因此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也是大脑皮层;图1中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寒冷条件下两者的分泌量都会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小问2详解】
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神经调节的模式调节胰岛素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
【小问3详解】
甲模式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垂体后,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作用于相应的内分泌腺,调节相应内分泌腺对相关激素的分泌,即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则这种调节机制称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小问4详解】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到内环境发挥调节作用,即图2中乙模式调节;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排尿减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小问5详解】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它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23. 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已知的亚型有10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图1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
(1)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图1中甲是______细胞,其功能是______。
(2)图1所示过程称为细胞免疫,不能清除HPV。若要完全清除HPV,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过程如图2。即大多数抗原经过[A]_______细胞的摄取、加工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_______,抗原还可直接刺激[C]________。[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_____和[E]_______,前者能产生物质[F]________,物质[F]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答案】(1) ①. 抗原 ②. 细胞毒性T ③. 识别并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 ①. 抗原呈递 ②. 辅助性T细胞 ③. B细胞 ④. 浆细胞 ⑤. 记忆B细胞 ⑥. 抗体 ⑦. 蛋白质
【解析】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依靠B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主要依靠T淋巴细胞。
【小问1详解】
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图1中甲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所以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是识别并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分泌细胞因子。
【小问2详解】
若要完全清除HPV,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即大多数抗原经过[A]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加工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辅助性T细胞,抗原还可直接刺激[C]B细胞。[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浆细胞和[E]记忆B细胞,前者能产生物质[F]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4. 顶端弯钩(图甲)是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的一种重要结构,其可使幼苗顺利出土和保障幼苗的成活率。为研究乙烯和茉莉素对顶端弯钩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无土黑暗条件下利用黄豆幼苗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顶端弯钩是由下胚轴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而形成的。据图甲判断,生长素浓度为a侧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侧,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
(2)图乙中,①组的作用是_______。乙烯还具有的重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
(3)由图乙可知,乙烯可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素也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其与乙烯在促进弯钩形成方面表现为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关系。
(4)顶端弯钩等植物生命活动是由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5)进一步研究发现,顶端弯钩的形成与HLSI基因有关,用乙烯处理细胞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分析,乙烯作用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
【答案】(1) ①. 小于 ②. 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图中a侧生长较b侧快,说明a侧生长素浓度低于b侧
(2) ①. 对照 ②. 促进果实成熟
(3) ①. 促进 ②. 拮抗
(4)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
(5)乙烯通过促进HLSI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对弯钩形成的调节
【解析】
【分析】1、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2、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小问1详解】
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图中a侧生长较b侧快,说明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
【小问2详解】
图乙中,①组的作用是对照。乙烯还具有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
【小问3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②④两组形成顶端弯钩,因此乙烯可以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③组未形成顶端弯钩,④组形成顶端弯钩,说明乙烯和茉莉素在形成弯钩上的作用是相反的,即拮抗作用。
【小问4详解】
生长素、乙烯等激素影响顶端弯钩的形成,说明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小问5详解】
表中信息显示:用乙烯处理后,细胞中的HLSImRNA和HLSI蛋白质的含量都明显增多,这说明乙烯是通过促进HLSI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细胞内物质含量比例
处理前
处理后
HLSI基因∶HLSImRNA∶HLSI蛋白质
1∶3.1∶11
1∶5.4∶21.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