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第1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第2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如抗体、呼吸酶、尿素等
    C. 当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时,可能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D.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2.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人体细胞外液,其中I、Ⅱ、Ⅲ分别表示生活在甲、乙、丙中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和无机盐
    B. 若Ⅱ表示肝细胞,则甲中的葡萄糖浓度一定比乙中的低
    C.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在甲和乙中,淋巴细胞生活在甲和丙中
    D. 肌肉注射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3. 研究发现,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CaIRI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兴奋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后会使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
    B. 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C. 神经递质A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 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
    4. 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作用既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惊恐引起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B. 排尿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C. 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 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胃肠蠕动减弱,不利于消化
    5. 某脑卒中(脑中风)患者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及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研究表明,该患者的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脑部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患者即使出院后也有尿失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针刺左手有感觉
    B. 患者的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可能有损伤
    C. 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D. 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堵塞破坏了大脑的低级排尿中枢
    6.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人类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形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B. 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海马区
    C. 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使两个神经元之间可直接传导电信号
    D. 通过重复可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有利宇获得知识的储存和再现
    7. 胰腺分泌胰液既受迷走神经直接控制,又受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调控。若仅给予迷走神经3min电刺激,胰腺分泌8单位的胰液,若仅给予3mg的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62单位的胰液,若同时给予3min电刺激和3mg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120单位的胰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B. 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发挥作用
    C. 胰腺细胞有神经递质和促胰液素的相应受体
    D. 电刺激与促胰液素共同刺激时会产生增效作用
    8.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激素。其受体激动剂(GLP-IRA)是近年来的新型降糖药,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发挥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
    B. 肠道细胞分泌的GLP-1通过特定的导管进入内环境
    C. 通过GLP-1RA降低血糖的调节机理为体液调节
    D. GLP-1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发挥协同效果
    9.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授布鲁斯·施皮格尔曼破解了运动与健康关系的秘密。人运动后,体内鸢尾素(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水平上升,鸢尾素可以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诱导其转化为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的棕色脂肪组织通过快速消耗葡萄糖和脂肪来发热。同时鸢尾素对突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鸢尾素是人体内微量、起调节作用的大分子物质
    B. 鸢尾素可用于肥胖临床治疗领域
    C. 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记忆衰退
    D. 注射适量的鸢尾素阻断剂可以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
    10. 人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机体会发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排尿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受肾上腺素和钠尿肽等的调节。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受到牵拉(如血输出量过多)时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合成钠尿肽的心房壁细胞,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
    B. 心房壁细胞释放的钠尿肽增加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减少
    C.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会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减少
    D. 肾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也是Na+排出的主要途径
    11. 健康人的子宫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罹患子宫颈癌。HPV入侵机体感染细胞a后,机体做出免疫应答,细胞b与细胞a结合,细胞b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颗粒酶通过细胞膜上的孔道进入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穿孔素和颗粒酶属于细胞因子,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B. 细胞b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靶细胞
    C. 颗粒酶进入细胞a,可能激活细胞a启动细胞凋亡,暴露HPV
    D. HPV抗体可与血液中的游离的HPV特异性结合并使其降解
    12. 某实验小组将一定量的家兔的提取液(甲)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甲,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甲后的表现,解释合理的是( )
    A. 甲中含有某种病原体,使小鼠感染疾病
    B. 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快速抑制小鼠呼吸系统
    C. 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 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13. “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增多的现象。“细胞因子风暴”能够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有效攻击外来病原体,但也会引发机体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因子是指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B.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需要细胞因子来加强免疫反应
    C. 病毒感染者可能因“细胞因子风暴”而发生自身免疫病
    D. “细胞因子风暴”能体现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14. 高等植物的向光性主要受蓝光调节。向光素是一种自磷酸化蛋白激酶,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而被激活。激活的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侧向运输,最终使得植物器官不对称生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向光素是感受蓝光的受体蛋白
    B. 生长素在尖端的侧向运输与细胞膜上运输生长素的载体位置有关
    C. 生长素通过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对尖端下面两侧细胞生长的调节
    D. 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
    15.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探究赤霉素(GA3)和萘乙酸(NAA)对盐(NaCl)胁迫下盐穗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着NaCl浓度上升,甲组萌发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
    B. 实验结果表明,盐穗木可能生活在干旱盐碱的环境中
    C. 实验结果表明,NAA与GA3使各组种子萌发率明显提高。
    D. 实验结果无法说明NAA和GA3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
    二、选择题
    16. 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和血液中肝酶等各项指标,还需要将药物溶解到生理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中,再进行静脉滴注给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重症患者肺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大可能导致肺水肿
    B. 肺水肿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
    C. 将药物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可能导致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降低
    D. 血浆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17. 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段和bc段钠离子通道开放
    B. 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mv
    C. cd段的外向电流是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
    D. 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18. 失温,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大脑、心、肺等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失温主要是由于内环境产热减少而导致的
    B. 环境温度过低等原因会加快蒸发散热速率
    C. 人体体温过低会影响组织细胞的代谢速率
    D. 下丘脑可以感知寒冷,从而主动增加衣物
    19. DC是一种树突状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后,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导致免疫逃逸,“PD-L1”是一种免疫逃逸蛋白,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临床用于肿瘤的治疗;骨骼肌细胞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IL-23、IL-10对免疫细胞的活性发挥调控作用。关于以上事实推测错误的是( )
    A. D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C对抗原的处理主要依靠溶酶体
    B. 来那度胺可能减少了PD-1和PD-L1的结合进而维持T细胞的活性
    C. PD-L1蛋白过量会抑制自身免疫细胞的功能属于自身免疫病
    D. IL-23、IL-10等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只作用于B细胞表面受体发挥作用
    20. 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号刺激,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与光敏色素有关。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敏色素只分布在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内
    B. 受到光刺激后,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改变
    C. 被光激活的光敏色素会进入细胞核促进特定基因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D. 可以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达到使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
    三、非选择题
    21.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的,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
    (2)脑脊液与_________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_________。
    (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试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_________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2. 科研人员以离体大鼠神经元(含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
    (1)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_________方式释放到_________,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分别用Glu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对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有_________作用。
    (3)研究发现,细胞外ATP对突触后膜无直接作用而是作用于突触前膜。请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和装置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写出相应实验结果_____。(离体大鼠神经元若干、ATP、电刺激装置、电位测量仪)
    (4)科研人员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内流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递质释放。由图2所示结果分析,ATP能够通过_______,从而影响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23. 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但某些环境因素和人体的一些行为都可能使体内水平衡失调,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下面图1是抗利尿激素(ADH)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示意图。
    (1)ADH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能引起ADH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__________。
    (2)据图1分析,ADH与ADH受体结合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重吸收水量增加,该现象发生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成年人血液中ADH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__,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
    (4)尿崩症患者排尿量异常增大,可能是因为ADH不同程度的缺乏,称为中枢性尿崩症;也可能是因为肾脏对ADH敏感性降低,称为肾性尿崩症。这两种尿崩症患者体内的ADH水平与正常人相比,__________(填“都偏低”、“都偏高”、“前者偏低后者偏高”或“前者偏高后者偏低”)。肾性尿崩症患者ADH水平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
    24.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控制住了国内疫情的发展。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遗传物质是RNA,患者初期症状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
    (1)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保卫人体的__________防线。现已查明新型冠状病毒侵染人体肺部血管壁内皮细胞,而不侵染其他细胞,原因是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__________吞噬消化。清除新型冠状肺炎病毒需要依赖于机体的__________免疫过程。
    (3)目前接种新冠疫苗仍是预防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有效手段。“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是指采用与基础免疫不同技术的疫苗进行接种,如前两针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三针可以选择重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从免疫角度分析,采用“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目的是____________。
    25. 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GA)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ABA)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某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组试剂(①、②、③)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所得结果如图所示,6-甲基嘌呤是一种mRNA合成抑制剂,“↓”表示开始处理的时间。
    (1)植物激素在发挥作用时不直接参与代谢,也不提供能量,而是作为一种__________起作用。ABA除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外,还有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作用。
    (2)在小麦种子的萌发过程中,6-甲基嘌呤能抑制GA诱导小麦种子合成α-淀粉酶,其实质是__________。ABA的作用机理可能与6-甲基嘌呤的__________(填“不同”或“相似”)。
    (3)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内源ABA具有促进脱落的效应,但用ABA作为脱叶剂的田间试验尚未成功,这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种即可)对ABA有抵消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落的器官中乙烯含量明显上升,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信息说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__________、激素调节和__________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如抗体、呼吸酶、尿素等
    C. 当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时,可能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D.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终末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详解】A、细胞正常生存需要内环境稳定,同时细胞分泌相应的物质也有助于内环境的稳定,A正确;
    B、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当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时,可能会引起酶活性改变而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减慢,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处于动态平衡中,D正确。
    故选B。
    2.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人体细胞外液,其中I、Ⅱ、Ⅲ分别表示生活在甲、乙、丙中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和无机盐
    B. 若Ⅱ表示肝细胞,则甲中的葡萄糖浓度一定比乙中的低
    C.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在甲和乙中,淋巴细胞生活在甲和丙中
    D. 肌肉注射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液。
    【详解】A、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A错误;
    B、若Ⅱ表示肝细胞,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使得外面的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浓度(甲)比组织液(乙)的高,B错误;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在甲(血浆)和乙(组织液)中,淋巴细胞生活在甲(血浆)和丙(淋巴液)中,C正确;
    D、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为血浆渗透压过低,组织液渗透压过高,肌肉注射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使得组织液渗透压更高,不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C。
    3. 研究发现,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CaIRI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兴奋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后会使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
    B. 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C. 神经递质A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 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l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向负电位传递,据此可推测: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错误;
    CD、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可见,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既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B. 排尿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C. 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 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胃肠蠕动减弱,不利于消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脊椎动物的末梢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分化、发展,形成机能上独立的神经系统。单一地或主要地由传出神经组成,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因此,兰列(J.N.Langley1905)命名为自主神经系统,另外也称不随意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人在恐惧害怕时瞳孔放大,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支配瞳孔开大肌收缩,不受意识支配的,A正确;
    B、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B错误;
    C、肾上腺素会使心脏收缩力上升,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C正确;
    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D正确。
    故选B。
    5. 某脑卒中(脑中风)患者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及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研究表明,该患者的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脑部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患者即使出院后也有尿失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针刺左手有感觉
    B. 患者的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可能有损伤
    C. 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D. 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堵塞破坏了大脑的低级排尿中枢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中央前回为第一运动区。
    【详解】A、患者的脑部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说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正常,因此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由于患者受损后的症状是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说明受损的是第一运动区,即中央前回,而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因此针刺左手可能会有感觉,A正确;
    B、根据题意“患者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但患者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说明患者的大脑支配躯体运动的能力受损,即患者的右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可能有损伤,B错误;
    C、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下肢的运动,C错误;
    D、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堵塞破坏了大脑的高级排尿中枢,D错误。
    故选A。
    6.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人类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形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B. 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海马区
    C. 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使两个神经元之间可直接传导电信号
    D. 通过重复可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有利宇获得知识的储存和再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习和记忆过程需要刺激不断发生,据此可推测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B正确;
    C、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使两个神经元之间联系增强,而不是直接联系,因为突触是神经元接触形成的结构,C错误;
    D、通过重复可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有利于获得知识的储存和再现,从而提高学习能力,D正确。
    故选C。
    7. 胰腺分泌胰液既受迷走神经直接控制,又受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的调控。若仅给予迷走神经3min电刺激,胰腺分泌8单位的胰液,若仅给予3mg的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62单位的胰液,若同时给予3min电刺激和3mg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120单位的胰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B. 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发挥作用
    C. 胰腺细胞有神经递质和促胰液素的相应受体
    D. 电刺激与促胰液素共同刺激时会产生增效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详解】A、由于会引起促胰液素分泌,所以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A正确;
    B、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胰腺细胞,B错误;
    C、胰腺分泌胰液受迷走神经直接控制,故该过程中存在神经递质,且胰腺作为效应器其细胞表面存在神经递质受体,C正确;
    D、若仅给予迷走神经3min电刺激,胰腺分泌8单位的胰液素,若仅给予3mg的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62单位的胰液素,若同时给予3min电刺激和3mg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120单位的胰液素。这说明电刺激与促胰液素共同刺激时会产生增效作用,D正确。
    故选B。
    8.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激素。其受体激动剂(GLP-IRA)是近年来的新型降糖药,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发挥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
    B. 肠道细胞分泌的GLP-1通过特定的导管进入内环境
    C. 通过GLP-1RA降低血糖的调节机理为体液调节
    D. GLP-1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发挥协同效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点。由题意可知, 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
    【详解】A、GLP-I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故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A正确;
    B、GLP-1作为激素,其通过体液(包含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点,B错误;
    C、GLP-I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说明与体液调节有关,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说明与神经调节有关,C错误;
    D、 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A。
    9.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授布鲁斯·施皮格尔曼破解了运动与健康关系的秘密。人运动后,体内鸢尾素(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水平上升,鸢尾素可以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诱导其转化为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的棕色脂肪组织通过快速消耗葡萄糖和脂肪来发热。同时鸢尾素对突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鸢尾素是人体内微量、起调节作用的大分子物质
    B. 鸢尾素可用于肥胖临床治疗领域
    C. 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记忆衰退
    D. 注射适量的鸢尾素阻断剂可以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2、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故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它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其有利于兴奋的传递和记忆力的提高。
    【详解】A、鸢尾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是人体内微量、起调节作用的大分子物质,故是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信息物质,A正确;
    B、鸢尾素可以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诱导其转化为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的棕色脂肪组织通过快速消耗葡萄糖和脂肪来发热,故鸢尾素可用于肥胖临床治疗领域,B正确;
    C、鸢尾素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体育锻炼后,鸢尾素含量会上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记忆衰退,C正确;
    D、鸢尾素能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故注射适量的鸢尾素阻断剂,不能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D错误。
    故选D。
    10. 人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机体会发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排尿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受肾上腺素和钠尿肽等的调节。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受到牵拉(如血输出量过多)时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合成钠尿肽的心房壁细胞,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
    B. 心房壁细胞释放的钠尿肽增加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减少
    C.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会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减少
    D. 肾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也是Na+排出的主要途径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意显示,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一定刺激下合成并分泌的肽类激素,根据其作用可知该激素作用的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作用效果是减弱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细胞合成,通过垂体释放的激素,其作用效果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使尿量减少。
    【详解】A、钠尿肽属于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化学物质,则心房壁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A正确;
    B、钠尿肽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减少,B正确;
    C、结合题意可知,肾上腺素的作用效果是引起机体体温升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据此可推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进而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C错误;
    D、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肾脏形成尿液,Na+主要来自食盐,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D正确。
    故选C。
    11. 健康人的子宫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罹患子宫颈癌。HPV入侵机体感染细胞a后,机体做出免疫应答,细胞b与细胞a结合,细胞b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颗粒酶通过细胞膜上的孔道进入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穿孔素和颗粒酶属于细胞因子,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B. 细胞b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靶细胞
    C. 颗粒酶进入细胞a,可能激活细胞a启动细胞凋亡,暴露HPV
    D. HPV抗体可与血液中的游离的HPV特异性结合并使其降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详解】A、穿孔素和颗粒酶属于细胞因子,其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A正确;
    B、细胞b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靶细胞,将其中的病原体释放出来,B正确;
    C、颗粒酶进入细胞a,可能激活细胞a(靶细胞)启动细胞凋亡,暴露HPV,进而通过体液免疫再被进一步清除,C正确;
    D、HPV抗体可与血液中的游离的HPV特异性结合以阻止其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反不能使其降解,D错误。
    故选D。
    12. 某实验小组将一定量的家兔的提取液(甲)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甲,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甲后的表现,解释合理的是( )
    A. 甲中含有某种病原体,使小鼠感染疾病
    B. 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快速抑制小鼠呼吸系统
    C. 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 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分析题意,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甲)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分组后一组再注射少量的甲(第二次接触该物质),小鼠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
    故选C。
    13. “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增多的现象。“细胞因子风暴”能够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有效攻击外来病原体,但也会引发机体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因子是指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B.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需要细胞因子来加强免疫反应
    C. 病毒感染者可能因“细胞因子风暴”而发生自身免疫病
    D. “细胞因子风暴”能体现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因子风暴”会引起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免疫系统的无差别攻击会使得正常细胞大量受损,这属于免疫异常中的自身免疫病。
    【详解】A、细胞因子是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
    B、细胞因子可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强特异性免疫过程,B正确;
    C、“细胞因子风暴”能够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有效攻击外来病原体,但也会引发机体损伤,因此病毒感染者可能因“细胞因子风暴”而发生自身免疫病,C正确;
    D、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细胞因子风暴”能体现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D正确。
    故选A。
    14. 高等植物的向光性主要受蓝光调节。向光素是一种自磷酸化蛋白激酶,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而被激活。激活的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侧向运输,最终使得植物器官不对称生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向光素是感受蓝光的受体蛋白
    B. 生长素在尖端的侧向运输与细胞膜上运输生长素的载体位置有关
    C. 生长素通过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对尖端下面两侧细胞生长的调节
    D. 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向光素在蓝光刺激下,可发生自磷酸化而被激活,进行生长素的侧向运输,说明向光素是感受蓝光的受体蛋白,A正确;
    B、据题意可知,激活的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侧向运输,故生长素在尖端的侧向运输与细胞膜上运输生长素的载体位置有关,B正确;
    C、植物的生长发育根本上是受基因调控的,生长素通过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对尖端下面两侧细胞生长的调节,C正确;
    D、植物的向光性无法体现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D错误。
    故选D。
    15.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探究赤霉素(GA3)和萘乙酸(NAA)对盐(NaCl)胁迫下盐穗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着NaCl浓度上升,甲组萌发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
    B. 实验结果表明,盐穗木可能生活在干旱盐碱的环境中
    C. 实验结果表明,NAA与GA3使各组种子萌发率明显提高。
    D. 实验结果无法说明NAA和GA3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该实验目的是研究赤霉素(GA3)和萘乙酸(NAA)对盐(NaCl)胁迫下盐穗木种子萌发的影响,自变量是NaCl的浓度和是否加入赤霉素(GA3)或萘乙酸(NAA),因变量是种子萌发率。
    【详解】A、随着NaCl浓度上升,甲组萌发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A正确;
    B、盐度较高时,种子萌发率也较高,这表明盐穗木可能生活在干旱盐碱的环境中,B正确;
    C、在NaCl浓度为100时,NAA与GA3使种子萌发率略有下降,C错误;
    D、该实验没有设置赤霉素(GA3)和萘乙酸(NAA)共同作用的一组实验,因此无法表明NAA和GA3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图,在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
    二、选择题
    16. 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和血液中肝酶等各项指标,还需要将药物溶解到生理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中,再进行静脉滴注给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重症患者肺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大可能导致肺水肿
    B. 肺水肿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
    C. 将药物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可能导致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降低
    D. 血浆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答案】C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包括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肺炎患者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大,可导致血浆蛋白渗出,从而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肺水肿,A正确;
    B、肺水肿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肌肉疲劳,当呼吸肌收缩时,其肺部扩张不足,氧气难以入肺,进而使身体得到的氧气减少,同时肺泡内渗出液增多,使得肺泡壁增厚,影响了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B正确;
    C、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引起的,将药物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将导致血浆钠离子浓度升高,会导致神经细胞钠离子内流增多,动作电位增大,C错误;
    D、血浆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D正确。
    故选C。
    17. 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段和bc段钠离子通道开放
    B. 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mv
    C. cd段的外向电流是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
    D. 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答案】BD
    【解析】
    【分析】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详解】A、ab段和bc段存在内向电流,钠离子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A正确;
    B、c点时动作电位达到峰值,膜内外表现为外负内正的电位,膜内电位不等于0mv,为正值,B错误;
    C、cd段的外向电流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C正确;
    D、内向电流结束后,即钠离子内流结束,神经纤维膜外钠离子浓度仍然高于膜内,D错误。
    故选BD。
    18. 失温,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大脑、心、肺等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失温主要是由于内环境产热减少而导致的
    B. 环境温度过低等原因会加快蒸发散热速率
    C. 人体体温过低会影响组织细胞的代谢速率
    D. 下丘脑可以感知寒冷,从而主动增加衣物
    【答案】ABD
    【解析】
    【分析】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详解】A、失温的原因是散热速率明显大于产热速率,导致体温迅速下降,A错误;
    B、物体需要和外界发生热传递,最终达到相同温度,所以外界温度越低,散热越多,但蒸发散热速率降低,B错误;
    C、体温过低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代谢速率,C正确;
    D、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大脑皮层可以产生冷觉,进而通过增减衣物等调控体温,D错误。
    故选ABD。
    19. DC是一种树突状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后,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导致免疫逃逸,“PD-L1”是一种免疫逃逸蛋白,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临床用于肿瘤的治疗;骨骼肌细胞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IL-23、IL-10对免疫细胞的活性发挥调控作用。关于以上事实推测错误的是( )
    A. D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C对抗原的处理主要依靠溶酶体
    B. 来那度胺可能减少了PD-1和PD-L1的结合进而维持T细胞的活性
    C. PD-L1蛋白过量会抑制自身免疫细胞的功能属于自身免疫病
    D. IL-23、IL-10等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只作用于B细胞表面受体发挥作用
    【答案】ACD
    【解析】
    【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许多疾病相继被列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值得提出的是,自身抗体的存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两个等同的概念,自身抗体可存在于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上皮细胞抗体、胃壁细胞抗体、细胞核DNA抗体等。有时,受损或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组织可激发自身抗体的产生,如心肌缺血时,坏死的心肌可导致抗心肌自身抗体形成,但此抗体并无致病作用,是一种继发性免疫反应。
    【详解】A、DC是一种树突状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相当于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溶酶体有消化外界吞入物质的作用,A正确;
    B、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后,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可能减少了PD-1和PD-L1的结合进而增强了T细胞的活性,B正确;
    C、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体发生免疫反应,PD-L1蛋白是癌细胞表面的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造成免疫逃逸,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
    D、细胞因子IL-23、IL-10对免疫细胞的活性发挥调控作用,免疫细胞不只是B细胞,D错误。
    故选ACD。
    20. 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号刺激,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与光敏色素有关。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敏色素只分布在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内
    B. 受到光刺激后,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改变
    C. 被光激活的光敏色素会进入细胞核促进特定基因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D. 可以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达到使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各个器官中,黄化幼苗的光敏色素含量比绿色幼苗多20~100倍。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尖端、黄化豌豆幼苗的弯钩、各种植物的分生组织和根尖等部分的光敏色素含量较多。一般来说,蛋白质丰富的分生组织中含有较多的光敏色素。在细胞中,胞质溶胶和细胞核中都有光敏色素。
    【详解】A、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A错误;
    B、光敏色素是一种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受到光刺激后,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改变,B正确;
    C、被光激活的光敏色素会进入细胞核促进特定基因表达,感知日照时间,C正确;
    D、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与光敏色素有关,可以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达到使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D正确。
    故选A。
    三、非选择题
    21.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的,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
    (2)脑脊液与_________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_________。
    (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试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_________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属于 ②. 双向
    (2) ①. 血浆 ②. 升高 ③. 增多
    (3) ①. 相互对照、自身 ②. 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 ③. 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小问1详解】
    脑脊液相当于组织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即血浆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成为血浆。
    【小问2详解】
    脑脊液与血浆蛋白进行双向交换,成分大致相同;脑脊液是组织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减轻炎症。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CTH的治疗效果,显然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组织水肿的相关指标。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有:①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根据数据还能看出,②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
    22. 科研人员以离体大鼠神经元(含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
    (1)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_________方式释放到_________,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分别用Glu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对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有_________作用。
    (3)研究发现,细胞外ATP对突触后膜无直接作用而是作用于突触前膜。请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和装置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写出相应实验结果_____。(离体大鼠神经元若干、ATP、电刺激装置、电位测量仪)
    (4)科研人员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内流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递质释放。由图2所示结果分析,ATP能够通过_______,从而影响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答案】(1) ①. 胞吐 ②. 突触间隙(组织液) ③. 促进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2)抑制
    (3)实验设计:①将离体大鼠神经元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ATP处理突触后神经元,乙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突触后神经元,②给予突触前神经元适宜的电刺激,利用电位测量仪测量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实验结果: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
    (4)抑制Ca2+内流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当一个神经元受到来自环境或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刺激时,储存在突触前囊泡内的递质可向突触间隙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将递质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突触间隙为组织液,因此神经递质释放到神经细胞外的组织液中;兴奋性神经递质与下一个神经元结合,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从而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小问2详解】
    观察图1可知:用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比对照组变化小,说明ATP对突触传递产生抑制作用。
    【小问3详解】
    分析图1: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Glu受体抑制剂处理组,能阻碍兴奋的传递;ATP处理组能减弱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表明ATP能抑制神经递质的传递,从而减弱兴奋的传递。欲探究ATP的作用部位,可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变量是有无ATP,实验设计如下:①将离体大鼠神经元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ATP处理突触后神经元,乙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突触后神经元,②给予突触前神经元适宜的电刺激,利用电位测量仪测量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若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可以验证细胞外ATP对突触后膜无直接作用而是作用于突触前膜。
    因为Glu受体抑制剂,能抑制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用Glu受体抑制剂和Glut受体抑制剂+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说明细胞外ATP对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无直接作用而是作用于突触前膜。
    【小问4详解】
    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神经递质释放时,是要靠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才能释放出神经递质,Ca2+流入细胞,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由图2可知,加了ATP后,Ca2+通道电流减少,说明ATP能抑制Ca2+内流,从而抑制神经递质释放,进而抑制突触传递。
    23. 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但某些环境因素和人体的一些行为都可能使体内水平衡失调,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下面图1是抗利尿激素(ADH)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示意图。
    (1)ADH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能引起ADH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__________。
    (2)据图1分析,ADH与ADH受体结合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重吸收水量增加,该现象发生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成年人血液中ADH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__,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
    (4)尿崩症患者排尿量异常增大,可能是因为ADH不同程度的缺乏,称为中枢性尿崩症;也可能是因为肾脏对ADH敏感性降低,称为肾性尿崩症。这两种尿崩症患者体内的ADH水平与正常人相比,__________(填“都偏低”、“都偏高”、“前者偏低后者偏高”或“前者偏高后者偏低”)。肾性尿崩症患者ADH水平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下丘脑 ②.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ADH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DH受体结合后,通过M蛋白促进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转移,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 ①. 增加 ②. 降低 ③. 血浆中的各种溶质微粒(如蛋白质和无机盐)对水的吸引力
    (4) ①. 前者偏低后者偏高 ②. 肾性尿崩症患者的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降低,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排尿量异常增大,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增加,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偏高
    【解析】
    【分析】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的受体结合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重吸收水量增加,原因可能是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的受体结合后,增加了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使肾小管、集合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重吸收水量增加。
    【小问1详解】
    抗利尿激素(ADH)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细胞外渗透压升高,能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量增加。
    【小问2详解】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ADH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ADH受体结合后,通过M蛋白促进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转移,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小问3详解】
    c→d时段,ADH分泌量增加,增加了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重吸收水量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渗透压就是指血浆中的各种溶质微粒(如蛋白质和无机盐)对水的吸引力。
    【小问4详解】
    尿崩症患者排尿量异常增大,可能是因为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称为中枢性尿崩症,因此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较正常人更低,肾性尿崩症是因为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降低,即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如果和正常人相同,肾脏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无法和抗利尿激素结合并起作用,因此该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相对较高,即前者偏高后者偏低。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肾性尿崩症患者的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降低,肾脏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无法和抗利尿激素结合并起作用,因此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水分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的升高,进而促进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增加,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偏高。
    24.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控制住了国内疫情的发展。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遗传物质是RNA,患者初期症状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
    (1)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保卫人体的__________防线。现已查明新型冠状病毒侵染人体肺部血管壁内皮细胞,而不侵染其他细胞,原因是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__________吞噬消化。清除新型冠状肺炎病毒需要依赖于机体的__________免疫过程。
    (3)目前接种新冠疫苗仍是预防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有效手段。“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是指采用与基础免疫不同技术的疫苗进行接种,如前两针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三针可以选择重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从免疫角度分析,采用“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第一道 ②. 不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受体(或受体种类)不同(或人体肺部血管壁内皮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有新型冠状病毒识别受体,而其他细胞细胞膜表面没有新型冠状病毒识别受体)
    (2) ①. 细胞毒性T细胞 ②. 浆 ③. 抗体 ④. 吞噬细胞 ⑤. 体液免疫和细胞(或特异性)
    (3)实现不同疫苗之间的优势互补,增加体内抗体含量和记忆B细胞的数量
    【解析】
    【分析】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小问1详解】
    人体的免疫包括三道防线,其中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现已查明新型冠状病毒侵染人体肺部血管壁内皮细胞,而不侵染其他细胞,原因是人体肺部血管壁内皮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有新型冠状病毒识别受体,而其他细胞细胞膜表面没有新型冠状病毒识别受体。
    【小问2详解】
    能够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新冠病毒被释放出来后,会被抗体凝集,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化是由吞噬细胞实现的;新冠病毒属于胞内寄生物,其最终的清除需要借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共同作用。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是指采用与基础免疫不同技术的疫苗进行接种,由于抗原与抗体的集合具有特异性,故采用“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目的是实现不同疫苗之间的优势互补,增加体内抗体含量和记忆B细胞的数量。
    25. 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GA)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ABA)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某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组试剂(①、②、③)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所得结果如图所示,6-甲基嘌呤是一种mRNA合成抑制剂,“↓”表示开始处理的时间。
    (1)植物激素在发挥作用时不直接参与代谢,也不提供能量,而是作为一种__________起作用。ABA除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外,还有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作用。
    (2)在小麦种子的萌发过程中,6-甲基嘌呤能抑制GA诱导小麦种子合成α-淀粉酶,其实质是__________。ABA的作用机理可能与6-甲基嘌呤的__________(填“不同”或“相似”)。
    (3)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内源ABA具有促进脱落的效应,但用ABA作为脱叶剂的田间试验尚未成功,这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种即可)对ABA有抵消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落的器官中乙烯含量明显上升,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信息说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__________、激素调节和__________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
    【答案】(1) ①. 信息分子 ②.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抑制种子的萌发
    (2) ①. 6-甲基嘌呤可抑制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 ②. 相似
    (3) ①.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②. ABA 能促进乙烯的产生
    (4) ①. 基因调控 ②. 环境因素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常见的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赤霉素、脱落酸等。
    【小问1详解】
    植物激素在发挥作用时,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也不提供能量,而是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起作用。ABA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生理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小问2详解】
    在小麦种子的萌发过程中, ABA 抑制种子萌发, GA 促进种子萌发,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据分析可知,6-甲基嘌呤可抑制GA诱导小麦种子合成 α-淀粉酶的产生从而抑制种子萌发,其实质是6-甲基嘌呤可抑制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脱落酸也是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抑制种子萌发,两者作用机理相似。
    【小问3详解】
    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故用 ABA 作为脱叶剂的田间试验未成功,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对 ABA 有抵消作用。脱落的器官中乙烯含量明显上升,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ABA 能促进乙烯的产生。
    【小问4详解】
    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因此,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基因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前模拟练习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前模拟练习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