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复习练习题
展开基础巩固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矿产资源发生短缺甚至耗竭。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矿产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
B.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多,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量比发达国家大
C.全世界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D.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2.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A.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B.主要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
C.开采过程中采富弃贫,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D.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一般来说,东多西少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这是其特性之一;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及生产力的发展,全世界矿产资源的消费量明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矿产资源短缺问题。第2题,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矿产资源中贫矿多、富矿少,加之采矿时采富弃贫,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我国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或西部地区,而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下表为部分国家(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读表,完成3~5题。
3.分析上表可以得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4.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5.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3.B 4.B 5.C
解析第3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大于法国;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为5045立方米,而美国仅为514立方米,我国约是美国的10倍;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8900立方米,我国为2200立方米,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人口少。第4题,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原因是技术水平低以及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第5题,针对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问题,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据此完成6~8题。
6.资源安全意味着( )
①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 ②资源供给稳定、及时和经济 ③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破坏资源的供给服务功能 ④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资源安全问题根本源于( )
A.资源供求失衡
B.资源环境破坏
C.资源需求大
D.资源供给能力降低
8.影响资源安全的因素主要有( )
①资源禀赋 ②资源生产能力 ③资源消费需求 ④资源供给能力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6.A 7.A 8.B
解析第6题,资源安全意味着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第7题,资源安全问题源于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第8题,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和供给能力以及资源消费需求。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东北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带,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
材料二 东北的现有林木已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大大减少。由于毁林速度大于造林速度,森林覆盖率减小,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东北林业资源的减少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2)东北林区在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方面要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你认为具体应做哪些工作?
答案(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针对采育失调的现状,宜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对过伐林区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积极营造人工林(植树造林);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解析第(1)题,当森林资源受到破坏,会出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第(2)题,注意“保护”“恢复”“发展”等关键词,从防止新问题产生、对已有问题进行解决角度采取具体的措施。
能力提升
按照原料来源的不同,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B.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C.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D.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2.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B.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
C.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
D.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3.四川井矿盐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四川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
A.现代盐湖广泛发育
B.宽缓的向斜、低背斜区等地势较低处沉积作用强
C.岩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
D.在潮湿气候带更有利于盐矿的形成
答案1.C 2.A 3.B
解析第1题,东部沿海地带产海盐;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多咸水湖,产湖盐;中部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盐矿,多井矿盐。故C项正确。第2题,我国南海及北部湾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雨量少,为生产旺季,A项正确;东南沿海的海盐场春季降雨频繁,蒸发量小,海盐产量低,B项错误;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气温低,蒸发较弱,为淡产季节,春、秋两季降水少,气温较高,蒸发较强,为高产季节,夏季雨量大且降水集中,为淡产季节,C项错误;我国北方地区晴天日数较多,而南方海区降水较多,北方盐场规模一般较南方盐场大,D项错误。第3题,四川气候湿润,少咸水湖发育,所采盐矿多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盐矿,A项错误;从地质构造来看,地势较低的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盐矿的形成,B项正确;四川盆地降水丰富,如果盐矿埋藏较浅,盐分很容易流失,C项错误;潮湿气候带内降水较多,不利于盐矿的形成,D项错误。故选B项。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6月20日首次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我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
材料二 我国稀土矿比例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内蒙古发展稀土产业的有利条件。
(2)根据上图简述我国稀土的空间分布特点。
(3)分析我国减少稀土出口的目的。
答案(1)稀土矿储量大、分布集中;煤炭等能源丰富;黄河提供工业用水;国家政策支持。
(2)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稀土分布北多南少;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土为主;北方的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地区和山东省。
(3)有利于保护稀土资源;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的深加工发展,提高稀土资源的附加值,增加收益;有利于保护环境。
解析第(1)题,稀土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要从水源、能源、政策、资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由图分析可知,我国稀土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地区和山东省,北多南少,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土为主。第(3)题,稀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限制稀土出口可以保护稀土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
国家(地区)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045
514
387
288
1344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0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达标测试</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波浪能较为丰富的地点是,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与海上钻井平台相比,海油陆采,实施海油陆采可以,读某海岛图,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