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春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核心素养整合课件(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春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末核心素养整合课件(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24页。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专题一 海洋石油污染 1.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海洋石油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物,还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油膜覆盖海面,会阻碍海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海洋的热交换过程,改变海面的反射率,减少进入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量,对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大面积油膜的长期存在,将减少进入海水的氧的数量,从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2.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典型例题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世界油污严重的海域分布图。某年10月,一油轮在①处搁浅,造成7 000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和海岸,导致大量鱼类死亡。(1)材料中所说的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由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驶向主要消费地的石油运输线上,这个石油供应地是 。用字母“A”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2)由石油供应地A向东经过①处附近的 海峡,运送的石油主要供应 。 (3)若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印度半岛南端附近的海域,且发生时间为1月份,在洋流的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将向偏 方向漂流。石油泄漏区鱼类迅速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4)从图中可知,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中东波斯湾沿岸 标注略。(2)马六甲 日本(3)西 因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而死;海水严重污染,使鱼类中毒死亡。(4)沿岸水域 海上航道沿线 沿海石油开采,石油工业发达,海洋污染严重;海上石油运输过程中油船泄漏现象时有发生。解析:第(1)题,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石油运输路线及沿海地区石油污染严重。第(2)题,马六甲海峡是日本海上石油运输的必经之地,被其称为“海上生命线”。第(3)题,北印度洋冬季(北半球),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海水自东向西运动。泄漏的石油在海面迅速形成薄薄的油膜,致使海水中氧气含量不足,鱼类缺氧死亡;海水受到污染,鱼类中毒死亡。第(4)题,观察图可知,世界石油污染水域主要集中在大陆沿岸水域及海上航道沿线附近,其主要源于沿海石油开采和石油的海洋运输。专题二 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自然保护区的作用(1)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3)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4)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背景:三江源指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它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2)特点:中国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有“中华水塔”之称;生物多样性集中,生态系统敏感。(3)问题:生态系统恶化严重;干旱气候增加,过度放牧,滥挖药材,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剧烈发展;境内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三江源地区和中下游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意义:对保护世界屋脊区湖泊湿地、原始森林、高寒灌丛、草甸草原、珍稀动植物以及“世界第三极”景观都有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促进三江源头和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典型例题2】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地势高,气候寒凉C.人口稀少 D.经济发达B(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④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④⑥D解析:第(1)题,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其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候寒凉。第(2)题,三江源湿地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在它的生态价值方面,湿地面积广大,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②正确;三江源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④正确;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⑥正确;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的人类活动,①⑤错误;三江源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无法调蓄其洪水,③错误。专题三 生态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试题通常结合文字材料、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考查生态环境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原因)及经济活动特点(人为原因)综合分析是答题关键。(1)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速了生态问题的产生。(2)生态环境类问题应采取措施的分析思路。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示范区。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灌溉方式等。法:环境保护法、管理、休渔、禁伐。育:宣传教育、增强意识。【典型例题3】下面图1示意1998—2010年我国西北沙漠边缘某灌溉农业试验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图2示意该地土壤含盐量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1998—2010年该灌溉农业试验田周边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图中所反映的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答案:(1)特点:生物多样性指数2004年前上升,2004年后下降。原因:2004年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农田周边土壤水分条件改善;2004年后,试验田周边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渍化。(2)加强监测等管理措施;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植被。解析:第(1)题,直接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回答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特点,图2显示了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据此回答即可。第(2)题,图中反映的生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防治措施要从防治盐碱化入手。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专题一 海洋石油污染 1.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海洋石油污染不仅影响海洋生物,还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油膜覆盖海面,会阻碍海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海洋的热交换过程,改变海面的反射率,减少进入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量,对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大面积油膜的长期存在,将减少进入海水的氧的数量,从而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2.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典型例题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世界油污严重的海域分布图。某年10月,一油轮在①处搁浅,造成7 000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和海岸,导致大量鱼类死亡。(1)材料中所说的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由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驶向主要消费地的石油运输线上,这个石油供应地是 。用字母“A”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2)由石油供应地A向东经过①处附近的 海峡,运送的石油主要供应 。 (3)若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印度半岛南端附近的海域,且发生时间为1月份,在洋流的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将向偏 方向漂流。石油泄漏区鱼类迅速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4)从图中可知,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中东波斯湾沿岸 标注略。(2)马六甲 日本(3)西 因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而死;海水严重污染,使鱼类中毒死亡。(4)沿岸水域 海上航道沿线 沿海石油开采,石油工业发达,海洋污染严重;海上石油运输过程中油船泄漏现象时有发生。解析:第(1)题,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石油运输路线及沿海地区石油污染严重。第(2)题,马六甲海峡是日本海上石油运输的必经之地,被其称为“海上生命线”。第(3)题,北印度洋冬季(北半球),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海水自东向西运动。泄漏的石油在海面迅速形成薄薄的油膜,致使海水中氧气含量不足,鱼类缺氧死亡;海水受到污染,鱼类中毒死亡。第(4)题,观察图可知,世界石油污染水域主要集中在大陆沿岸水域及海上航道沿线附近,其主要源于沿海石油开采和石油的海洋运输。专题二 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自然保护区的作用(1)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3)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4)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背景:三江源指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它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2)特点:中国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有“中华水塔”之称;生物多样性集中,生态系统敏感。(3)问题:生态系统恶化严重;干旱气候增加,过度放牧,滥挖药材,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剧烈发展;境内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三江源地区和中下游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意义:对保护世界屋脊区湖泊湿地、原始森林、高寒灌丛、草甸草原、珍稀动植物以及“世界第三极”景观都有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促进三江源头和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典型例题2】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地势高,气候寒凉C.人口稀少 D.经济发达B(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④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④⑥D解析:第(1)题,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其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候寒凉。第(2)题,三江源湿地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在它的生态价值方面,湿地面积广大,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②正确;三江源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④正确;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⑥正确;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的人类活动,①⑤错误;三江源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无法调蓄其洪水,③错误。专题三 生态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试题通常结合文字材料、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考查生态环境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原因)及经济活动特点(人为原因)综合分析是答题关键。(1)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速了生态问题的产生。(2)生态环境类问题应采取措施的分析思路。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示范区。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灌溉方式等。法:环境保护法、管理、休渔、禁伐。育:宣传教育、增强意识。【典型例题3】下面图1示意1998—2010年我国西北沙漠边缘某灌溉农业试验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图2示意该地土壤含盐量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1998—2010年该灌溉农业试验田周边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图中所反映的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答案:(1)特点:生物多样性指数2004年前上升,2004年后下降。原因:2004年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农田周边土壤水分条件改善;2004年后,试验田周边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渍化。(2)加强监测等管理措施;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植被。解析:第(1)题,直接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回答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特点,图2显示了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据此回答即可。第(2)题,图中反映的生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防治措施要从防治盐碱化入手。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