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古诗词阅读:鉴赏表达技巧-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
展开解题技巧
壹
鉴赏表达技巧的解题方法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修辞手法?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板: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知识梳理
贰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
1.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8.借古讽今。借评价古人及事件、达到讽今的目的。
二、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3.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也可以是乐景衬喜情,乐景衬哀情。
4.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5.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6.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7.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之分。
8.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9.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0.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11.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通感、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秦观在《行香子》就有精彩的描写,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有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知识卡片:诗歌中的描写手法有白描、细节描写、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答案】示例一:(1)“有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描写了花的种类和色彩。色彩鲜明,暗含香气,通过细节描写(正面描写)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图。
(2)“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从动物的声音、形态,描写了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示例二:两句分别从色彩、声音、形态等角度进行描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行香子·树绕村庄》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示例一:动静结合。通篇全是写景,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而化静为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上片“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描写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春色满园的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绕”“收”等字又化静为动,写游人缓步其中,正在欣赏这满园春光。而下阕“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几句则描写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这是动态景色。动静结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
示例二:白描手法。“有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直接用颜色词描写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不事雕琢,反而给人以色彩缤纷、香气浓郁之美感;再如“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三字同样用白描手法,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
示例三:寓情于景。整首诗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借助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盎然的兴致与愉快的心情。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闲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向秀闻笛声思嵇康作《思旧赋》;王质观棋,棋局终了,斧柄朽烂,已过百年。写出自己孤身归来,友人多已离世的境况,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要求分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典故。这两句中,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
【答案】对比,雨后桃李花朵凋零而草色却愈发青翠,表达了作者对青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意思是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表达了作者对青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1.(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尾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运用典故(引用典故、借用典故)的写作手法。作者在结尾句表现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内容理解。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是苏轼以孙权自比,表达豪放之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遣冯唐”出自《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辩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仕途坎坷,此时调任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杀敌报国的豪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去。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把拉开的雕弓比作满月;“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略”,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作者化用“射天狼”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美好的愿望。
2.(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古诗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颔联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感。
【详解】第一问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感时”与“恨别”“花溅泪”与“鸟惊心”分别对仗工整,可见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溅泪”与“鸟惊心”把“花”“鸟”人格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问
颔联中“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是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能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专题02 作文素材:亲情篇-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作文素材:亲情篇-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藏好自己,做好清理,“不理睬是最大的轻蔑,帘外雨潺潺,挑灯夜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二)-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二)-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共17页。
专题02 说明文阅读:三大考点(二)-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说明文阅读:三大考点(二)-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