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1)
展开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5分)
◎想象这个耀眼的太阳只有和大地接触才会燃烧,它不能在空中发光,在空中它会xī灭。 (帕乌斯托夫斯基)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fù,才能发展科学。 (郭沫若)
◎想象是人追忆形象的机能,完全失去这个机能的人是一个愚昧的人。
(狄德罗)
请完成以“想象”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想象之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xī( ▲ ) (2)fù( ▲ )
2.依据“昧”字意义的演变图,请为“愚昧”的“昧”选择正确的义项( ▲ )。(3分)
【思接千载】
3.用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想象让思绪穿越季节,“忽如一夜春风来, = 1 \* GB3 ①▲ ”;想象让豪情连接宇宙,“ = 2 \* GB3 ②▲ , = 3 \* GB3 ③▲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想象令诗人沉浸他日团聚的情境,“何当共剪西窗烛, = 4 \* GB3 ④▲ ”;想象助词人再现壮美的梦中奇景,“天接云涛连晓雾, = 5 \* GB3 ⑤▲ ”。
“怒而飞, = 6 \* GB3 ⑥▲ ”,是庄子对大鹏的瑰丽想象;“芳草鲜美, = 7 \* GB3 ⑦▲ ”,是陶渊明对心中桃源的真切描画。“ = 8 \* GB3 ⑧▲ ,弓如霹雳弦惊”,是辛弃疾回想沙场驰骋的壮阔场景;“ = 9 \* GB3 ⑨▲ , = 10 \* GB3 ⑩▲ ”,是李白畅想沧海扬帆的美好前程。
【视通万里】
4.小说往往富于想象。请从初中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中选择一部小说,以文本中一个异乎寻常、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或细节为例,谈谈它超越现实之处。(4分)
▲
【想象之翼】
5.诗歌需要想象,能从看似无关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从而产生新奇的效果,譬如下面两首诗。请从“彩虹”“气球”“仙人掌”“落叶”中选择一个为题,尝试写一首小诗,不超过6行。(6分)
蝴蝶·豌豆花
一只蝴蝶从竹篱外飞来,
豌豆花问蝴蝶,
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
沙海
这无法游泳的海
只能以驼铃解渴
每一粒沙
都是渴死的水
▲
二(41分)
古诗文阅读(14分)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列子·汤问》,中华书局1979年版)
乙
詹何①以独茧丝为纶 = 2 \* GB3 ②,芒针 = 3 \* GB3 ③为钩,荆筱 = 4 \* GB3 ④为竿,剖粒 = 5 \* GB3 ⑤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
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用心专,动手均也。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 = 6 \* GB3 ⑥事哉?”楚王曰:“善。”
(节选自《列子·汤问》,中华书局1979年版)
丙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 = 7 \* GB3 ⑦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节选自《读山海经》,作者:[东晋]陶渊明)
[注]①詹何:战国时哲学家。 = 2 \* GB3 ②纶:钓鱼的线。③芒针:即针。针身纤细而长,形如麦芒,故称。 = 4 \* GB3 ④荆筱:楚地出产的小竹子。 = 5 \* GB3 ⑤剖粒:剖开的米粒。⑥奚:什么。 = 7 \* GB3 ⑦刑天:神话人物,他在与天帝争权失败被砍头后,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6.给乙文画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
B. 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
C. 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
D. 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
7.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最恰当的义项。(4分)
(1)甚矣( ▲ ) A.盛大 B.甚至 C.严重 D.超过
(2)汝心之固( ▲ ) A.坚固 B.顽固 C.本来 D.一定
(3)纶不绝( ▲ ) A.断 B.隔绝 C.极点 D.停止
(4)大王治国诚能若此( ▲ ) A.真实 B.诚心 C.真诚 D.确实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5分)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分)
▲
(2)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2分)
▲
9.三篇诗文借助故事,或揭示道理,或抒发心志。请说说三者分别揭示了什么道理或抒发了什么心志?(3分)
▲
(二)文学作品阅读(10分)
写给父亲的信
莫言
大 = 2 \* GB3 ②:
自从家里安装了电话,再也没有给您写过信。我知道麦子已经收割完毕,家中已经吃上了用新麦子面粉蒸出的馒头了吧?我们在这里吃的面粉,都是陈年麦子磨的,其中还添加了增白剂什么的,白得发青,不好吃,没有麦子味。想起老家的馒头和大葱我就想家。北京的大葱也不好吃。北京管什么都不好吃。北京的大蒜也不够辣。昨天高密的王大炮来了,扛来了半麻袋大蒜,紫皮,独头,辣得很过瘾,“后娘的拳头独头蒜”。他说前几天去看过您,说您身体很好,我们很高兴。
大,我们家那盘大石磨还有吗?千万保存好,别被人弄了去。将来找个石匠琢磨琢磨,支起来,买头小毛驴,拉着,磨新麦子。石磨磨出的面粉,比机器磨磨出的好吃。高密火车站前,有一家卖石磨火烧的,面特别硬,很好吃。但我知道他们使用的面不是用石磨磨的。将来咱们自己磨。再,您帮我安一把小锤吧,这里有核桃,我要用小锤砸核桃吃。
前几天父亲节,我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叫《父亲的严厉》,写得不好,但还是抄给您看看:
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四十多岁,正是脾气最大、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在我们兄弟们的记忆中,他似乎永远板着脸。不管我们是处在怎样狂妄喜悦的状态,只要被父亲的目光一扫,顿时就浑身发抖,手足无措,大气也不敢再出一声了。父亲的严厉,在我们高密东北乡都是有名的。【甲】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撒野忘形,每当此时,只要有人在我身后低沉地说一声:你爹来了!我就会打一个寒战,脖子紧缩,目光盯着自己的脚尖,半天才能回过神来。村里的人都不解地问:你们弟兄们怕你们的爹怎么怕成这这个样子?是啊,我们为什么怕父亲怕成了这个样子?父亲打我们吗?不,他从来没有打过我们。他骂我们吗?也不,他从来没有骂过我们。他既不打你们,也不骂你们,那你们为什么那样怕他呢?是啊,我们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怕父亲。我们弟兄们长大成人后,还经常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但谁也说不清楚。
我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是村子里最慈祥和善的老人。与我们记忆中的他判若两人。其实,自从有了孙子辈后,他的威风就没有了。用我母亲的话说就是:虎老了,不威人了。我大哥在外地工作,他的孩子我父母没有帮助带,但我二哥的女儿、儿子,我的女儿,都是在他的背上长大的。我的女儿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见了爷爷,还要钻到怀里撒娇。她能想象出当年的爷爷咳嗽一声,就能让爸爸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吗?
后来,母亲私下里对我们兄弟们说:你爹早就后悔了,早些年他生怕孩子在外边闯了祸,所以对你们没个好脸。母亲当然没说父亲要我们原谅的话,但我们听出了这个意思。但高密东北乡的许多人说,我们老管家之所以出了一群大学生、研究生,全仗着我父亲的严厉。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厉,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还真是不好说。
【乙】大,文章写得不好,您看了不要生气。今年春节我们会回去过年,您能做点黄酒吗?用黍子米做,不要用地瓜。另外告诉俺二嫂子,让她用酱包几个地瓜放着,我好久没吃地瓜咸菜了。
三儿 拜上
2003年7月14日
[注] = 1 \* GB3 ①莫言:本名管谟业,祖籍山东省高密市。 = 2 \* GB3 ②大:方言,高密一带对爸爸的称呼。
(选自《莫言作品精选》,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有删减)
10. 从信中抄录的小文章看,“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
11. 信中抄录的小文章与信的开头、结尾具有不同的语言特色。请以甲、乙两处画线内容为例,加以赏析。(4分)
▲
12. 家里安装了电话,“我”为什么还要给父亲写这样一封信?(3分)
▲
(改编自南京博物院官网、公众号等)
(三)网页阅读(9分)
请登陆南京博物院的官方网页,你我共赴一场中国玉器之旅。
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
【玉生华夏】
万年前,玉加工技术一经诞生,就闪耀出亚欧大陆东端人类的智慧光辉。自此,从东北松辽平原到长江流域,从西北昆仑山巅到南海之滨,每个时代的玉文化都体现出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其他玉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此基础上聚合而成了繁星如画的中华史前玉文化。
【玉成中国】
在度过了“最早的中国”前夜后,中原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广域王朝——夏。以牙璋为代表的夏文明玉礼器,在不断扩散与凝聚共识的同时,也让中华文明巨大的吸引力灿然显现。
商与西周,玉礼制一脉相承,进一步奠定华夏礼仪制度的基石。东周至秦汉,人文思维开始觉醒,玉器逐步塑造起中华民族的气质涵养与精神品格。
【玉美神州】
三国至南北朝,地缘碰撞、丝路通达、民族交融等因素,为中华玉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不同风格的异域材质,激发出人们制作玉器的精妙灵感。
唐宋以后,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祝福。
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和宫廷之中,人们制作的玉器质精无瑕、工巧无匹,中华传统玉文明由此走向巅峰。
“知了知了!”金“知”玉叶祝大家生生不息,金玉满堂。
明·金蝉玉叶
(南京博物院藏品)
(选编自网络)
13. 浏览网页后,小奇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你指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从玉器到玉文化再到玉文明,玉,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万年的历程。
B. “玉生华夏”“玉成中国”“玉美神州”这三个版块的顺序不能调换。
C.在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巨大吸引力完全来自于玉礼器和玉礼制。
D.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体现了中华玉文明承前启后、包容并蓄的特点。
小链接: = 1 \* GB3 ①玉不琢,不成器 = 2 \* GB3 ②化干戈为玉帛 = 3 \* GB3 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4. 小琪对“玉成中国”里的画线句有疑问。你从小链接中任选一个成语或谚语,结合其比喻义为她解惑。(3分)
小琪:玉器塑造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气质涵养与精神品格呢?
你:以“ ▲ ”(填序号)为例, ▲ 。
15. 你参考“玉美神州”中“金蝉玉叶”的祝福示例,运用“谐音”法,为下面两件玉器各配一句应景的新春祝福。(4分)
(1)宋·玉鱼莲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2)清·翠玉蝙蝠形挑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1) ▲
(2) ▲
(四)名著阅读(8分)
16. 学校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下面是小霞分享的阅读感受。请你参照她的形式,从语文书推荐的36本名著中任选一本,分享阅读感受。(8分)
【小霞的分享】我读《西游记》的时候,起初不喜欢唐僧,他老被妖怪抓,显得非常愚蠢。读着读着,我发现唐僧心地善良仁厚,总是悲天悯人,对待妖怪也怀有仁慈之心。读到结尾他克服八十一困难,取得佛经,我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你的分享】我读《水浒传》的时候,起初 = 1 \* GB3 ①▲ 。读着读着,我发现 = 2 \* GB3 ②▲ 。读到结尾 = 3 \* GB3 ③▲ 。
三(54分)
关于“拒绝网络低俗用语,从你我做起”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抵制网络低俗用语侵蚀我们青少年的日常表达,保障青少年在互联网时代健康成长,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
▲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语言环境!
倡议人:初三某班全体学生
日期:2024年1月16日
17.针对部分同学使用网络低俗用语的现象,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学生发出《关于“拒绝网络低俗用语,从你我做起”的倡议书》。请你拟写三条倡议的具体内容,100字左右。(9分,含表达3分)
18. 读过《动物笑谈》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所罗门王有一枚神奇的指环,他戴上这枚指环就能与动物交谈。如果有一天,你获得了这枚神奇的指环,会与动物发生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请以《神奇的指环》为题,发挥想象,编写一个故事。(45分,含书写5分)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
【栖霞语文】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栖霞语文】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