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梅河口五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4梅河口五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梅河口五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艺术史上,诗画关系的探讨与诗画艺术的交流是源远流长的。早期,“画不如诗”思想曾经占据主流,“从中外绘画史来看,绘画的最初功能主要是图写形貌,而非抒情。中国早期绘画不具有抒情言志功能、作为一种‘存形’的技能,文人是不屑于从事的。”诗画地位统一之前,文人一般将画作为诗的附庸,而在森严的等级制社会,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艺术形式往往不会被相提并论。在此现实之下,诗画关系的早期讨论难以得到正见。
直至汉代,绘画的言志、政教与娱乐功能逐渐被认识,时人对绘画艺术重要性与功能性的探讨也逐渐展开,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也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体现出中国古代绘画功能与意义的阐释拓展。唐宋以来,“文人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取代“画工画”成了中国绘画的正宗,文人画要求作者人品学问与才情思想兼具,以表现文人的志向、节操和情趣为目的,而“存形”功能逐渐弱化。自此,绘画“如诗”的表意功能逐渐被认识。
中国古代诗画的类同与相通被发掘,二者的交流与互渗亦在不断演进。
① 。有画家以诗歌内容为题作画:如汉桓帝时人刘褒曾画《云汉图》,东汉郑玄有《诗图》《小戎图》,东晋司马绍有《豳风七月图》《毛诗图》,南朝宋陆探微有《毛诗新台图》等,这些绘画都以《诗经》之诗为题材。亦常有诗人凭画作内容或观画之感作诗:如韦庄《金陵图》是其看了六幅描写六朝史事的彩绘后有感而写的吊古伤今之作;杜甫诗作《姜楚公画角鹰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等也都是诗中有画,诗画结合,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② 。诗歌的创作往往立象尽意,寓情于景,通过对现实物象的描摹表现诗人胸臆。这使得语言表达的抽象情感得以具化,又契合了中国含蓄内敛的抒情传统,这一诗歌表现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受到了绘画艺术思维的影响。而在中国绘画史上“画工画”与“文人画”此消彼长,中国画从“表象”到“表意”的审美变化,也正是受诗歌审美的影响。在对诗歌表现手法与审美原则的借鉴和化用中,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了诗歌语言一般的灵动、鲜活之感,并为创作者与欣赏者提供了游目骋怀的广阔意境空间。
在二者相通互渗的现实下,中国古代“诗画一律”的艺术审美传统逐渐形成,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创作与鉴赏理念也逐渐融合。常有人以“诗如画”来赞美诗歌佳作,中国传统诗歌往往对绘画艺术的创作理念、审美原则进行借鉴与化用,这使得中国诗展现出绘画一般生动鲜活的艺术效果。以王维为代表,苏轼评其诗“诗中有画”,亦有宋人指出“观其思致高远,初未见于丹青,时时诗篇中已自有画意”。这表现出中国古代诗歌中所存有的视觉特性。
中国古代诗歌的视觉性首先体现于诗人作诗时一般并不直言其志,而选择“立象以尽意”。自先民“观物取象”,即通过对现实事物的观察与模拟创造出卦象,中国艺术的形象化表达思维便逐渐显现。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也十分重视对现实物象的描绘,诗人往往曲笔,如同“作画”一样罗列各种物象,将其鲜明而具体地表现出来,并借以视觉性的意象表达构建出明确的意义空间,最终以实现诗意的生成与传达。如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所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岁寒堂诗话》引刘勰云:“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绘,诗人将诗志寓于物与景之中,达成对形下写照的超越,实现象外之意与诗歌境界的生成。
中国古代诗歌的视觉性还表现在诗歌审美鉴赏中不仅以“诗意”的呈现与传达为关注点,也重视于诗中物象选用的恰当和谐与诗歌整体性“画意”的成熟展现。
蒋寅曾以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为例提出:“写景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超越了以雕琢求工的妙品,而臻真境凑泊的神品、平淡真率的逸品境界。这与他绘画的写意精神正相一致,具有反造型、平面等一般意义上的绘画性的倾向。这种写意化倾向融入诗境,强化了超越绘画性的动态特征,不仅实现了诗性对‘形似’的超越,同时也使诗歌中的风景由自在之景向意中之景过渡。”此番对王维之诗的评价,即指出王维绘画审美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其诗歌“画意”的发展正与其绘画造诣的提升相通,由“形似”走向了“写意”,这也正是“诗中有画”的高妙境界。
借助绘画艺术的表达思维与呈现手法,中国古代诗歌弥补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表达局限,其令读诗者能够如临其境,更真切如实地感受诗人的情与志。同时,中国诗也由此具有了绘画般的艺术效果与意境,并逐渐形成了“诗如画”的审美传统。
诗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中国古代画家为提升画作的审美思想性,往往对诗歌的文学题材、审美倾向等各个方面进行借鉴与化用。诗家对诗之“意”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画家对于画之“意”的理解。中国古代绘画,尤其是文人画,在审美上强调“重意不重形”,王维《山水论》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苏轼也于《王维吴道子画》中指出:“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其认为吴道子的画虽然绝妙,但仍属于“画工”一类,而王维的画却得道于“象外”。之所以苏轼认为王维之画高妙,正在于王维之画对于“象”的超越,实现了对象外之“意”的呈现。
在绘画中,画家运用计白当黑、随意点染、散点透视等表现方式,目的是为画作增添诗意;画作中物象布局的高低大小、绵延起伏的运动关系,亦是为使得画作的艺术表现呈现出诗歌式的节奏和韵律;更有大量的画家看似在描绘风景与物象,实际却将情感与思想隐匿于景与物之间,象征地表达出某种情致或意志,这使得画作能够表达超越象外的思想情感,并具有了诗一般的审美意境。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早期,“画不如诗”思想占据主流,但唐宋以后,画的地位逐渐超过了诗的地位。
B. 文人画的发展使绘画的功能不断得到挖掘、拓展,而绘画的“存形”功能在逐渐地消失。
C. 画家不贵形似,追求“象外之意”,这与我国古诗创作所追求的“写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苏轼将吴道子的画和王维的画进行比较,是为了否定画工画的价值,从而提倡文人画的创作。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绘画在发展初期是不受文人待见的,在当时森严的等级制社会中,画不可能和诗相提并论。
B. 我国先民“观物取象”的做法是一种形象化的思维表达,这种思维影响了我国后世的诗歌创作。
C. 诗歌可能会“言不尽意”,因此需要通过作画来还原诗歌的面貌,用所作之画来弥补这样的缺陷。
D. 绘画也可以承担起抒发主体情感的重任,画家可以通过所画之景象征性地表达出某种思想情感。
3. 下列选项,最能支持“诗画一律”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陆机)
B. “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已。”(李公麟)
C.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D. “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荆浩)
4. 文中提及“中国古代诗画的类同与相通被发掘,二者的交流与互渗亦在不断演进”,请根据此观点,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出正确的句子。
5. 王维《竹里馆》中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很好地体现了“诗中有画”的创作观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上边住了几户人家,这块地迎前那个尖儿,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
老蔡家动了脑子,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不住人,开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买东西得走老远,跑到西马路上买。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
老蔡家有个规矩,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这规矩老蔡家说到做到,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做到,还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做到,没一天不做到,或者做不到。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可是了不得的!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
虽然老蔡家没出过名人,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
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看看,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这该怎么办?正这时候,家住西马路一个发小马得贵来看他,听他说起眼前的难事,便说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可以请来帮忙。
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看上去叫人放心。寻思一天后,便把万年青交给他了。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
金子美每天刚天亮就从学堂赶到万年青,从早到晚一直盯在铺里,拿出全部精神迎客送客,卖货收钱,从容有序,没出半点偏差。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
转天一早一位同室学友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喜欢摄影,来拍他们的学堂,这洋人说他不能只拍场景,还要有人。这时放暑假了,学堂里没几个人,就来拉他。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了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回了北洋大学堂。
金子美头一次见到怎么照相,陪着洋人去到学堂各处一通拍照,还和几位学友充当各种角色。大家干得高兴,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铺子时,天已经暗下来了。金子美心里有点愧疚,觉得辜负了人家老蔡。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
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交代了一连五日小店铺的种种状况,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老蔡原先还有些莫名的担心,这一听一看,咧开满是胡茬的嘴巴子笑了,给子美高高付了几天的工酬。
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
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我虽然帮不了你嘛忙,我这个铺子就是你的,你想吃什么用什么——就来拿!随你拿!”
子美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
“您这是怎么了?”他问。
“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
“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
“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
“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
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老蔡指着门,他从肺管子里呼出的气冲在子美脸上。
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
一年后,人说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养病,居然再没回来。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早不知嘛时候没的。再过多半年,老蔡家把这小屋盘给了一个杨柳青人。这人开了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蔡家杂货铺被人起名“万年青”,寓意万年常青,足见杂货铺给街坊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得到大家认可。
B. 老蔡约金子美见面及离开时的叮嘱,说明他对请人帮忙照看店铺这件事态度很谨慎,生怕这会坏了家规店规。
C. 老蔡让金子美想吃什么用什么就来店里随便拿,主要是因为金子美照看店铺尽心,做到了钱货两清,他很满意。
D. 文中老蔡“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这两个细节,表明了老蔡内心的气愤以及对信誉的看重。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写老蔡家开杂货铺的规矩以及对规矩的严守,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下文情节可能发生变化。
B. 金子美失约后心有愧疚,掏钱补款后便觉心安,前后心理形成对比,意在凸显他为人诚实淳朴。
C. 结尾写小砖房“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借助环境表现情感,寄托作者深深叹惋之情。
D. 小说语言既朴实又有地域特色,如“迎前”“嘛时候”等词语的使用呈现出强烈的“津味”色彩。
8. 本文擅长用情节转折推动故事发展,请简要概括小说中两处情节转折,并分析其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9. 本文节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老蔡便是那“俗世奇人”之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蔡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狐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平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材料二: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节选自《庄子·杂篇》)
材料三:
宋有狙①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节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①狙,猕猴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损其家A口充B狙之欲C俄而D匮焉E将限其食F恐众狙之不驯G于己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贻,指赠送,与《师说》中的“作《师说》,以贻之”的“贻”意思相同。
B.举,指举起,与成语“一举两得”“轻举妄动”中的“举”意思都相同。
C.少,指轻视、认为……少,与《赤壁赋》中的“少焉”的“少”意思不同。
D.爱,指喜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而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
B.材料二中两次描写河伯的神态,一“喜”一“叹”,“喜”表现的是志得意满,“叹”表现的则是看到北海的汪洋恣肆后的赞叹之意。
C.材料二通过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阐明了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一切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材料三可以提炼出“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原指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后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反复无常。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庄子文章的说理方式及其效果。(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桂问答二首
王 绩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
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
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咏岩桂
朱 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注】。
【注】“招隐章”出自《楚辞·招隐士》,其内容为陈说山中的艰苦险恶,劝告所招的隐士(王孙)归来,以表达对隐者(王孙)早日归来的急切心情。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诗前两句重在“问”,问桂花为什么在桃李争春、年光随处可见的时候却不开花。
B. 王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和问答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桂的个性特点。
C. 王诗后两句写春桂未能在春天开花,而在风霜摇落的秋冬时节开花,表达了遗憾之情。
D. 朱诗的前两句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岩桂的生长习性,其具有主干挺拔和花朵稠密等特点。
16. 请简要赏析朱诗的颈联“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有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感慨人生短暂、自然永恒,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则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和自然一样永恒。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______,______”两句评价《离骚》,认为其所写事物虽寻常但意旨弘大,列举的事例虽浅近但寓意深远。
(3)箫、琴、瑟、琵琶等都是中国传统的乐器,古典诗词常以之写景抒情,请写出任意两句含有此类乐器的诗句:“__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当过农民,种过小麦,对小麦的生长过程是熟悉的。小麦刚刚钻出来的嫩芽细细的,呈鹅黄色,如一根根直立的麦芒。麦芽锋芒初试的表现是“枪”挑露珠。早上到麦地里看,只见每一根麦芽的顶端都高挑着一颗露珠。露珠是晶莹的,硕大的,似乎随时会轰然坠地。可枪刺一样的麦芽把露珠穿得牢牢的,只许露珠在上面跳舞,不许它掉下来。露珠的集体表演使整个麦田变得白汪汪的,如静远的湖泊。
过不了几天,麦芽便轻舒腰身变成了麦苗。麦苗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抵抗严寒,霜刀雪剑都奈何它不得。霜降之后,挂在麦苗上的不再是露珠,变成了霜花。太阳一出来,阳光一照,白色的霜花很快消失,麦苗又恢复了碧绿的面貌。寒霜的袭击不但不能使麦苗反而蔫,反而使其( ),显得更有精神。对麦苗形成持久考验的是冬天的雪。大雪扑扑闪闪地下来了,( )地向满地的麦苗扑去。积雪盖住了麦苗的脚面,掩到了麦苗的脖子,接着把麦苗的头顶也埋住了。但麦苗并不感到压抑,大雪不但构不成对麦苗的威胁,反而使麦苗得到恩惠,每一场雪化之后,麦苗都会绿得更加深沉,更加厚实。
18.请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也可写为“露珠晶莹硕大,似乎随时轰然坠地。可麦芽把露珠穿得很牢,不许它掉下来,为什么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当前,全国多地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受灾人群面对家园、庄稼等被毁,特别是有人员伤亡时,心灵上会受到极大创伤,进而在心理上出现一种失衡的状态,甚至会有心理危机。
“心情低落,内心焦躁不安,或者害怕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注意力无法集中、记不住事情、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头、不想跟人打交道等。”以上这些表现都是个体在自然灾难的危机中常见的反应。虽然随着危机事件的结束,这些不良反应也会慢慢减轻和消失, A ,反而会持续加重,出现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障碍。
①如果因无时无刻在想灾难的事情而出现了不良情绪, B ?②一是通过社交平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③当面对紧张害怕的情绪时,④应及时向亲朋好友表达,⑤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C ,⑥均衡饮食,适度锻炼。⑦切忌禁止昼夜颠倒,⑧要按时起床、吃饭,⑨要保证充分且规律的睡眠,做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⑩三是学会自我调整,学会放松。当出现焦虑情绪时,可通过肌肉放松、呼吸训练和正念冥想等方式来应对自己的不良情绪。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A.
B.
C.
★22.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下,“三分钟超快速妆容”“五分钟懒人快手菜”“八分钟带你读完《百年孤独》”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大受欢迎,我们似乎一直都在“赶时间”。
关于“赶时间”,你有着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C 2. C
3. B 4. ①诗与画的题材与内容往往相互取用,相互启迪。②诗与画在表现手法上也相互借鉴。
5. ①诗句选择“立象以尽意”,将“幽篁”“深林”“明月”等现实物象罗列出来,呈现出清幽澄净的环境特征,写出了诗人悠闲生活的情趣,从而实现诗意的生成与传达。②诗句所表达的人物宁静、淡泊的心性和所写景物清幽澄净的特点相互映衬,互为表里,实现了对“形似”的超越,景物有了写意的审美功能,从而开拓出一种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6. C 7. B
8. ①情节转折:第一处,金子美关门一天;第二处,老蔡得知真相。②作用: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子美的形象是为了衬托老蔡的形象特征,这使老蔡讲诚信的品格更感人,暗示了老蔡的悲剧人生。
9. ①人物个性奇,老蔡守规重诺异于常人。②境遇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因守规重诺受人尊重,因他人失信而走向没落。
(3分)CEF(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3分)B(“一举两得”“轻举妄动”中的“举”是采取某种行动或做法,意思是动作或举动)
(3分)B(“叹”表现的应该是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后的羞愧佩服之意)
(1)(4分)能让手不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就是因为使用的方法不同啊。(“一”“或”“所用”各给1分,句意1 分,共4分)
(2)(4分)如今我看见您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长久地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殆”“大方”和被动句各给1分,句意1分,共4分)
(3分)说理方式: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1分)效果:化抽象为具象,形象生动,(1分)在说理的同时,不失丰富想象,带有浪漫色彩,增强了说理的趣味性(1分)。
15. C 16. 桂花香气芬芳浓郁令人思虑纯净,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净化,而秋云映衬之下的岩桂更显得姿容姣美,那云影也似乎在护卫着仙妆打扮的岩桂。这两句诗通过对桂花特质的描写,描绘了桂花的高洁与美丽,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接近仙境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品质的欣赏和向往。
①.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②. 江月年年望相似 ③.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④.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⑤. 葡萄美酒夜光杯 ⑥. 欲饮琵琶马上催(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8.(2分)意气风发 劈头盖脸(每空1分,共2分)
19.(5分)①原句中“晶莹的,硕大的”用了逗号将句子变成两个“的”字短语,更能突出露珠的特点;②原句中“枪刺一样的麦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芽尖细有力的特点;③原句中“把露珠穿得牢 牢的”使用了叠词,不仅凸显了麦芽尖细有力的特点,而且读起来更有韵律感,语言更灵动;④原句中“只许露珠在上面跳舞”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露珠人的情态,描摹出露珠在麦芽上滚动时轻盈的姿态。
(每一点能准确分析出手法或句式特点给1分,结合文本能分析出作用和效果给1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21.(示例)A:但有些人的症状(不良反应)不会消失 B:我们该怎么做呢? C:二是保持规律作息(每处2分)
22.①将“无时无刻”改为“无时无刻不”或“时时刻刻都”
⑦删除“切忌”或者删除“禁止”
⑨将“充分”改为“充足”。(每处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通化梅河口五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通化梅河口五中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