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450052/0-17096967536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2 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450052/0-17096967537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2 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450052/0-17096967538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2 液体的压强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9.2 液体的压强
教学
目标
1.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2. 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 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
教材
分析
压强的概念包含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它是在学习了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知识又为后面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和“连通器”三部分内容构成,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为了能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较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建议教师组织学生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教科书引导学生在通过实验定性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建立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出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定量关系。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过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本节的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科书设置了连通器内容,体现了液体压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建议通过对我国三峡船闸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多数学生学习本章时会感觉困难,原因是涉及的知识多、综合性强,既要有实验探究的思路,又要有理性思维,而学生又缺少压强方面的生活体验,所以建议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
器材
水(带颜色)、烧杯、微小压强计、侧壁和底部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管两只,不同密度的液体(水、浓盐水、酒精等)、连通器。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帕斯卡破桶实验》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ppt图片并提问】
① 拦河坝为什么要修得上窄下宽?
② 为什么深水潜水,要穿特制的潜水服?
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为什么只能下潜到某一深度?
这都与液体内部的压强有关,今天一起学习——《9.2液体的压强》。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进入情景.
学习新课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现象探究
①实验一:如图所示,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橡皮膜表面原来与筒口相平,当倒入水后,橡皮膜会向下凸出。
表明水对容器的底部有向下的压强。
②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装有红墨水的饮料瓶的四周侧壁上钻几个小孔,会发现水从这些小孔中喷射出来,说明水对侧壁有压强。
③实验三:如图3所示,选取一柱状容器,在容器口插入胶管(或玻璃管),分别在容器的上表面、侧面和底部钻孔。先用胶带封住这些小孔,再将水沿管注入容器中,让水面高出容器口一段高度,同时扯下胶带,观察水喷射的情况。
水从底部流出,说明液体内部有向下的压强;水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对侧面有压强;容器上表面有水向上喷出,说明水内部也有向上的压强。
④实验四: 如图4所示,将底部和侧壁套有橡皮膜的空塑料瓶竖直压入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情况。
实验中竖直向下按压瓶子时,底部和侧壁的橡皮膜向瓶内凹,表明水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对容器底部有压力,所以会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 压强计
(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压强。
(2)构造:观察图可知,液体压强计主要由U形管、橡皮管、探头(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三部分组成。
(3)原理:放在液体里的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的作用会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这运用了科学方法中的转换法。
(4)压强计的使用,应注意三点
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常用方法是用手轻按橡皮膜,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说明不漏气;如果不变,说明漏气,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
②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应该是相平的,若出现高度差,需要将橡皮管取下,再重新安装。
③不能让压强计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有色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了,要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
【播放视频】——《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
3.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提出问题】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
猜想1:潜水越深,需要的装备越坚固,液体压强的大小是否与深度有关?
猜想2:水越多,重力越大,液体压强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3: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产生的,压强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猜想4:液体压强的大小是否与液体内部的方向有关?………
【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压强计、铁架台、透明深水槽、水、盐水、刻度尺等。
(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
①保持U形管压强计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并记录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②控制液体的种类不变(水)、探头在水中的方向不变,逐渐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并记录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③把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盐水中,控制探头的深度不变、在盐水中的方向不变,观察并记录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操作1:保持U形管压强计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分别沿水平向上、水平向下、沿竖直方向,观察并记录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实验现象: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Δh相等。
操作2:保持液体的种类不变(水)、探头在水中的方向不变(水平向下),逐渐增加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并记录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实验现象:U形管液面高度差Δh1<Δh2<Δh3
操作3:把压强计的探头分别放入水、酒精中,控制深度相同、探头所对某一方向不变,观察并记录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实验现象:Δh水>Δh酒精
【分析论证】
①由操作1可得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由操作2可得出:同种液体,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由操作3可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实验结论】 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②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③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交流讨论】
(1)探究中用到的方法
①转换法:通过观察U形管两液柱的高度差来比较压强的大小。
②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U形管压强计只能比较压强的大小,不能测量压强的大小。
(3)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质量的关系
【演示实验】取两只粗细不同、瓶嘴大小相同的塑料瓶去底,在瓶嘴上扎橡皮膜,将其倒置,向两瓶中装入等质量的水,观察橡皮膜向外凸出的情况。
可以看到,橡皮膜凸出的程度不同,细塑料瓶橡皮膜凸起得更大些。
结论:等质量的水对底部的压强不同,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质量无关,而与液体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播放视频】——《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 与液体压强有关的现象
(1)在医院输液时,要把药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2)修建水坝时上窄下宽;
(3)“蛟龙”号潜水器下潜深度最大为7062米。
(4)潜水员在不同的深度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例题1】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装置。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其调节的方法是 (选填“A”或“B”),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比较图中的乙和丙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比较图中 两图,可以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答案】(1)B;(2)液体的深度,丙、丁。
【详解】(1)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比较图乙和图丙两图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压强不同,故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要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图丙、丁符合题意。
观看或进行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出结论,认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与老师共同完成有关压力的问题,知道压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
观察压强计,说出其构造与原理。
说出压强计使用的注意事项,会使用压强计。
观看视频。
进行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特别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观看演示实验,认识液体的压强与液体质量无关,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探究过程。
列举生活中与液体压强有关的现象,从而加深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理解。
做题并解析,加深对探究过程的理解。
学习新课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1. 研究方法——“理论推导法”
要想得到液面下某处的压强,可以设想这里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S。这个平面以上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所以计算出液柱所受的重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计算这段液柱对“平面”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液面下深度为h处的压强。
2. 推导液体压强的大小
设想在密度为ρ的液面下有一高度为h、截面积为S的液柱。
这个液柱体的体积:V=Sh
这个液柱的质量: m=ρV=ρSh
这个液柱对平面的压力:F=G=mg=ρVg=ρgSh
平面S受到的压强: p= eq \f(F,S) = eq \f(ρgSh ,S)=ρgh
因此,液面下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 p=ρgh
3. 进一步理解 p=ρgh
(1)压强公式中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米3(kg/m3)
h表示液体的深度 ,单位为米 (m)
g为常数,大小为9.8N/kg
p表示液体在深度为h处的压强,单位为帕(Pa)。
公式中的物理量单位全部使用国际单位。
(2)深度h:指液面到某点的竖直距离,而不是高度。如图所示,容器底部的深度为50cm,A点的深度为30cm。
(3)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根据p=ρg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只跟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4)帕斯卡破桶实验
帕斯卡在1648年,曾经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竟把桶压裂了。
【分析】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去,大大提高了水的深度h,从而对水桶产生很大的压强,这个压强就对桶壁在各个方向产生很大的压力,把桶压裂了。
“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同种液体产生的压强取决于液体的深度,与液体的质量、重力等因素无关。
【播放视频】——《帕斯卡破桶实验》
【例题2】有人说,“设想你在7 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1500个人所受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估算加以说明。
【解析】因为是估算,海水密度取1.0×103 kg/m3,g取10 N/kg,则7 km深处海水的压强为:
p=ρgh=1.0×103 kg/m3×10 N/kg×7×103 m=7×107 Pa
脚背的面积近似取S= 10cm×13cm= 130cm2= 1.3×10-2m2
脚背受的压力F=ps=7×107 Pa×1.3×10-2m2=9.1×105 N
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 kg,所受重力
G=mg=60 kg×10 N/kg=600N
假设脚背所受压力的大小相当于n个成年人所受重力
n= eq \f(9.1×105 N, 600N) =1500
估算结果表明,在深7 km的海底,水对脚背的压力确实相当于1500个人的重力。
知道研究方法.
与老师一起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大小公式。
进一步理解 p=ρgh各物理量的意义。
特别是深度的意义。
通过历史典故分析、视频的观看,对液体压强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印象。
做题并进行解析,感受液体压强的特点,深海处海水产生的压力非常大。
课
堂
练
习
课
堂
练
习
1.如图所示,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大(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BCD.由液体内部压强 p=ρgh可知,液面下越深的地方,液体压强越大。由图可知,距离水面的深度为
hd>hc>hb>ha
故湖中水压强最大的位置为d处。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AB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则A处的深度是 cm,B处水产生的压强是 Pa(g取10N/kg)。
【答案】深度,0,2500。
【详解】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所以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由图可知,A处的深度是0cm。B处的深度h=30cm-5cm=25cm=0.25m
则B处水产生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25m=2500Pa
3.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塑料袋底部发生了形变,这是因为水受到 力的作用,从而对塑料袋底部产生压强;若用手挤压袋子的侧壁,放手后塑料袋恢复原状,这是因为液体具有 性,所以对塑料袋侧壁也产生了压强:在水中不同位置的A、B两点,受到水的压强较大的是点 处。
【答案】重力,流动,A。
【详解】将在塑料袋里的水,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从而对支撑自己的塑料袋产生压力与压强。
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改变形状;同时还能对各个方向产生压力与压强。在密度相同时,深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因为A点的深度大,故A点水的压强大。
4. 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下列做法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小的是( )
A.将金属盒在水中的位置上移
B.将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
C.将金属盒的位置向左移动
D.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动,向杯中加入适量水
【答案】A
【详解】A.将金属盒在水中的位置上移,深度减小,压强减小,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会减小,这是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
B.将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只改变了方向,而未改变深度,压强应不变,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将金属盒的位置向左移动,金属盒的深度不变,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动,向杯中加入适量水,深度增加,压强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会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面积为200cm2,则A点所受的水的压强为 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N。(取g=10N/kg)
【答案】 3×103,60。
【详解】A点的深度是该点到水平面的距离,所以A处的深度为30cm,则由液体压强公式可得 p=ρ液gh=1.0×103kg/m3×10N/kg×30×0.01m=3×103Pa
由压强公式变形可得 F=pS=3×103Pa×200×10-4m2=60N
6. 如图所示,A、B两个内径相同的玻璃管内盛有同种液体,当A管竖直,B管倾斜放置时,两管液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小
B.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大
C.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和B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相等
D.A管中液体的质量比B中管中液体的质量大
【答案】C
【详解】ABC.A、B两个内径相同的玻璃管内盛有同种液体,液体的密度相同,两管液面高度相同,由p=ρgh可知,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和B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相等,故C正确,AB错误;
D.由图知,两玻璃管中液体的体积关系VA<VB,内装同种液体,密度相同,根据m=ρV可知,A、B两管中液体的质量mA<mB,即A管中液体的质量比B中管中液体的质量小,故D错误。
故选C。
7.“厉害了我的国!”202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一号”多次下潜至万米深海,完成了声学测线、布放标志、沉积物取样、高清摄像等一系列科考任务。(g=10N/kg,海水的密度近似取ρ海水=1.0×103kg/m3)
(1)“海斗一号”下潜至离海平面10000m深处观察摄像,观察窗面积近似取400cm2,请估算观察窗在该深度所受海水的压力;
(2)“海斗一号”广泛使用了新材料,新材料具有很多的优良性能,例如:抗腐蚀性强。请你再举出一例在“海斗一号”中新材料所具有的优良性能。
【答案】(1)4×106N;(2)抗压能力强。
【详解】(1)观察窗所受海水的压强为
p=ρgh=1.0×103kg/m3×10N/kg×10000m=1×108Pa
观察窗所受海水的压力为
F=pS=1×108Pa×4×10﹣2m2=4×106N
(2)“海斗一号”多次下潜至万米深海,所以它的材料具有抗压能力强的特点。
8. 小明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中,进行了如图的操作:
(1)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如果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液面已经有高度差,应该通过 方法进行调节(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 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 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 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图中 两图进行对比。
(4)在图丙中,固定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 的压强大小关系。
【答案】(1)相平,B;(2)深度;(3)丙、丁;(4)各个方向。
【详解】(1)实验前,应使U形管两侧的压强相等,所以要使两侧液面相平。
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有高度差,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比较甲、乙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金属盒浸没的深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图丙与丁中,同为盐水,深度相同,只有容器的形状不同,并且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也相同,这说明:液体压强与盛放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4)图丙中,固定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同为水,深度相同,只有金属盒的朝向不同,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
课
堂
小
结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板
书
设
计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液体压强的大小
公式:p=ρgh
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及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重力、液体体积,容器形状无关。
作 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2 液体的压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5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9.2 液体的压强教案设计</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7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2.2 滑轮优秀教案设计</a>,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图片,提出问题,给出滑轮的种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实验结论,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1 杠杆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7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2.1 杠杆优质教学设计</a>,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图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提出问题,播放视频,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实验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