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写作背景,感情读文触摸土地,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重点)2. 学习呼告手法的运用,品析文中的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难点)3.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满族。辽宁昌图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短篇小说《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曹雪芹》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国民政府把解决中日冲突的希望寄予“国联”,但“国联”却力图通过“国际合作”使东北成为帝国主义各国的殖民地。东北三省的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大山的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背井离乡,离开了生他们、养他们的故土而四处流浪。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2.给加粗字注音挚痛( )嗥鸣( ) 镐头( ) 田垄( ) 亘古( )辗着( ) 谰( )语 丰饶( ) 跳跃( )3.根据拼音写全词语并释词义。(1)斑lán( ):________ (2)lán( )语:________(3)怪dàn( ):________ (4)默qi( )________(5)污huì( )________ (6)阻yì( )________
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四、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1.听读课文,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3.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4.读完这篇课文,结合历史背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我感受到了东北人民十分热爱他们的家乡;我感受到了东北人民十分渴望重返故园……
合作研读 探究“土地”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下问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问题一: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 问题三:作者的家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问题四:作者对故乡有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问题五: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1.标题“土地的誓言”——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作者热爱家乡,可故乡被日本人侵占了,回不去。
3.作者的家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故乡关东原野是一片美丽、丰饶的土地,从作者对家乡的回忆可以看出。
4.作者对故乡有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忧伤回忆、愤怒呐喊,从作者的倾诉和誓言可以感受到。
5.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2)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愈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即“呼告手法”,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精段研读 回味“土地”
1.怎样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泛滥”原义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又引申为“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作者贬词褒用,思乡之情奔流漫溢,把对故乡的强烈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说明,“我的欢笑”只属于“九一八”事变之前,表达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恨之情。
2、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后面却改为“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解放!你必须站立!”
人称的变换实际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使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的情绪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作“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3.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
4.文章结尾“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念之情,表达“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14.将下列句子改为肯定的陈述句,并谈谈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唤我回去。15.作者写了自己“想到”和“看到”了许多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16.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发出的誓言。(2分)17.读了这些文字,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写出三点。(3分)
松 花 江 上 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穷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示范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课内精读,归纳总结结构图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授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一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二教学新课,三课堂小结,四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完整版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8《土地的誓言》教学课件pptx、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8《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