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35,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5道大题,25小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其中1~10题为单选题,11、12为双选题即有两个正确选项)
1. 下列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B. 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00Pa
C. 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00gD. 将两个鸡蛋匀速举高1m做的功约为1J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体重为
G=mg=50kg×10N/kg=500N
故A不符合题意;
B.1个标准大气压约1.01×105Pa,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常识可知,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g,而不是500g,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甜水面是成都的传统美食,制作的关键是做出有筋道的面条:用上等面粉加盐和水,揉匀后静置半小时,用面杖擀成面皮,再切成适当宽度的面条,然后两手抓住面条用力拉长。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揉捏面团时,面团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B. 面团被擀制成面皮,力改变了面团的运动状态
C. 手推面杖来回运动,力改变了面杖的运动状态
D. 用手拉长面条,面条受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揉捏面团时,面团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面团被擀制成面皮,面团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手推面杖来回运动,面杖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手拉长面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面条受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图所示的“圭表”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发明的天文观测仪器,它由相互垂直的“圭”和“表”两部分组成。为了让“表”处于竖直位置,古代天文学家用铅垂线进行校正,这种做法主要利用了( )
A.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B.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重力的作用点在其几何中心D.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B
【解析】
【详解】为了让“表”处于竖直位置,古代天文学家用铅垂线进行校正,这种做法主要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当表与铅垂线平行时,表就处于竖直位置,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如图所示的工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食品夹子B. 筷子
C. 核桃夹D. 镊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食品夹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核桃夹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
D.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一瓶橙汁先后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凹陷程度不同,说明压力大小不同
B. 图乙:往自制喷雾器的B管吹气,会看到A管内水柱上升可能还会喷出
C. 图丙:连通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连通器各部分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D. 图丁:将自制气压计从山下移动到山上,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上升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甲:一瓶橙汁先后放在相同海绵上,海绵凹陷程度不同,说明压强大小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往自制喷雾器的B管中吹气,A管上方空气流动加快,气压降低,A管中的水面上升,可能还会喷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连通器是指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连通器中装入同种液体,在液体静止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由图可知,图丙是连通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将自制气压计从山下移动到山上,气压减小,液柱会在内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小华参加校外劳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①她用力搬一筐玉米,未能搬起;②她又用力推筐,仍未推动;③在小明的帮助下,他们将这筐玉米抬起并放到手推车上;④接着他们用水平力推着手推车沿水平路面前往仓库。则( )
A. ①中小华对这筐玉米做了功B. ②中小华对这筐玉米做了功
C. ③中他们对这筐玉米做了功D. ④中他们对手推车没有做功
【答案】C
【解析】
【详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力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A.①中她用力搬一筐玉米,未能搬起,有力但是物体没有移动距离,未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②中她又用力推筐,仍未推动,有力但是物体没有移动距离,未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③中在小明的帮助下,他们将这筐玉米抬起并放到手推车上,有力,且这筐玉米在托举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他们对这筐玉米做了功,故C符合题意;
D.④中接着他们用水平力推着手推车沿水平路面前往仓库,手推车在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距离,他们对手推车做了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2023年5月8日,中国选手全红婵以五跳两满分的成绩,夺得跳水世界杯第二站比赛的冠军。全红婵在空中加速下落过程中( )
A. 动能不变B. 动能变大
C. 重力势能变大D. 机械能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B.全红蝉从最高点加速下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增大,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C.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全红蝉从最高点加速下落的过程中,由于受空气阻力作用,运动员的机械能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有市民在湿地劳动时不慎陷入淤泥无法脱身.救援者将宽大的木板平绑在鞋底,顺利走到受困者身边,如图所示。受困者的质量为、对淤泥的压强为,救援者连同木板的总质量为、对淤泥的压强为,淤泥处处相同,则( )
A. B.
C. D. 数据不全,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详解】淤泥处处一样,根据两人所处的状态,受困者深陷泥潭,施救者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其在淤泥表面,故根据压力作用效果的定义可知p1> p2。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 车站广场上,常常看到人们将旅行包放在拉杆箱上,如图所示,若地面和拉杆箱A的上表面均水平,拉杆箱A和旅行包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对B具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 B的重力和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A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B对A的压力和B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可知,B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若A对B具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则B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对B受力分析可知,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A对B的支持力,B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故B的重力和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符合题意;
C.对A受力分析可知,A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地面对A的支持力和向下的B对A的压力,A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故A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B对A的压力作用在A上,B的重力作用在B上,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用硬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制作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不计进排气管体积),然后将模型放入水中,使其上浮或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B. 向瓶中充气时,瓶内气体压强变大,模型将下沉
C. 从瓶中抽气时,模型会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D. 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由浮沉条件可知,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
B.向瓶中充气时,瓶内气体压强变大,瓶内水被排出来,模型重力将变小,小于浮力,模型将上浮,故B错误;
C.从瓶中抽气时,瓶内气体压强变小,水进入瓶内,模型重力将变大,大于浮力,模型会下沉,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
D.潜水艇是依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的,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此时应向外抽气,让水进入瓶中,是模型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实现下沉;然后停止抽气,接着适当充气,向外排水,使模型的重力等于浮力而悬浮,所以瓶内气体是先减少后增加,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故D正确。
故选D。
11. 在以“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为主题的小论坛上,小明列举的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轮胎上有花纹——减小摩擦力B. 用铝合金做车架——可减轻车身质量
C. 刹车把手是杠杆——可以省力D. 停止蹬车,车仍运动——车受到惯性作用
【答案】BC
【解析】
【详解】A.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故A 错误;
B.铝合金密度相对较小,等体积的车身,用铝合金制作时质量小,故B正确;
C.刹车把手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故C正确;
D.停止蹬车,车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由于车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故D错误。
故选BC。
12. 如图甲所示,将一圆柱体木块用细线栓在没有水的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图乙是木块所受浮力随容器中水的深度变化的图像(g=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刚好浸没时,液体对容器底压强为1600Pa
B. 木块的重力为10N
C. 木块的底面积为100cm2
D. 木块的密度为0.8×103kg/m3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分析图乙可知,当水的深度变化为
此时木块刚好浸没,则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600Pa,故A正确;
B.分析图乙可知,当水的深度变化为6~12cm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
所以木块的重力为6N,故B错误;
C.分析图乙可知,当水的深度变化为6~12cm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水的深度变化大于12cm后因细线被拉直,向容器中逐渐加水,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加,木块所受浮力增大;当水的深度变化为16cm时,此时木块刚好浸没,所以细线长
则木块高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当水的深度变化为0.16m时木块刚好浸没
所以木块的体积为
木块的底面积
木块的底面积为100cm2,故C正确;
D.由C选项可知木块的体积为1×10-3m3,由B选项可知木块的质量为
所以木块的密度
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故D错误。
故选A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3. 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顺利实现交会对接(空间站组合体由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组成),中国空间站主体结构组装完成。为了调整对接时间态,对接过程设置了四个停泊点。如图,梦天实验舱在最后一个19米停泊点向组合体靠拢时,发动机喷气口应向_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喷气,待发动机短暂工作后,便可依靠___________继续向组合体运动。
【答案】 ①. 后 ②. 惯性
【解析】
【详解】[1]梦天实验舱在最后一个19米停泊点向组合体靠拢时,即要加速靠近组合体,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发动机喷气口应向后喷气。
[2]发动机短暂工作后停止喷气,组合体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组合体具有惯性。
14. 某款擦窗机器人如图所示,它的“腹部”有吸盘,当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由于__________的作用,它能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若擦窗机器人的总质量为1.1kg,当它吸附在竖直玻璃上处于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N。(g=10Nkg)
【答案】 ①. 大气压 ②. 11
【解析】
【详解】[1]机器人工作时,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导致吸盘内部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时吸盘吸附在玻璃上。
[2]机器人在竖直玻璃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为
f=G=mg=1.1kg×10N/kg=11N
15. 在体育考试中,小明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球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球的机械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实心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力均消失,则实心球将会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不变 ②. 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详解】[1]实心球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高度降低,所以动能变大,势能变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是守恒的,保持不变。
[2]当实心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在竖直方向速度是零,但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仍然运动,若此时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实心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6. 用轻质杠杆OA匀速提升重为30N的物体,OA=1.2m,OB=0.4m。在如图所示水平位置平衡时,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_N。若把力F的作用点向右移动一段距离,为使杠杆仍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力F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①. 90 ②. 变小
【解析】
【详解】[1]由杠杆平衡原理可知
F×OB=G×OA
代入数据得
[2]若把力F的作用点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动力臂会增大,阻力、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力F应变小。
17. 如图所示,重100N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1m/s的速度匀速运动10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拉力F所做的功是___________J,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N。(不计绳重和滑轮重)
【答案】 ①. 40 ②. 32
【解析】
【详解】[1]由图知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拉力就是20N,拉力做功为
[2]因为
所以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18. 水平桌面上有一装满水的溢水杯,杯底面积为,将重为4.8N的圆柱体A用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缓慢浸入水中。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A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剪断细线,将A缓慢沉入水底,静止时如图乙所示(A与杯底不密合),与图甲相比,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强增加了______Pa。
【答案】 ①. 1 ②. 280
【解析】
【详解】[1]由题可知圆柱体重4.8N,当圆柱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此时的示数为3.8N,则此时圆柱体A受到的浮力为
[2] 当圆柱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N,根据可知,则当圆柱体A的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2N。如图乙所示,圆柱体A对溢水杯底的压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圆柱体受到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所以圆柱体A浸没在水中时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力就等于溢水杯对桌面增加的压力,则溢水杯对桌面增加的压强为
三、作图题(共计2分)
19. 如图所示,重为0.5N的汤勺在指尖处静止,画出汤勺所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详解】汤勺受到竖直向下大小为0.5N的重力,因为汤勺静止,故手对汤勺的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0.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测量了相关数据并记录在如下表中:
(1)第3次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位置如图甲所示,表中空缺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__N;
(2)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对应点,将第3次测量数据在乙图中找到,并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图像;( )
(3)由图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___________。
【答案】 ①. 1.6 ②. ③. 成正比
【解析】
【详解】(1)[1]第3次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位置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1刻度线下方3格,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1N+3×0.2N=1.6N
(2)[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描出第3次实验对应的点并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3)[3]由于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为原过点的直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1. 小明在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___________相同;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在步骤(2)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___运动;
(4)若水平面的材料相同,增加一个木块,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还可以探究小车的___________(选填“动能与速度”或“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①. 初速度 ②. 匀速直线 ③. 动能与速度
【解析】
【详解】(1)[1]根据控制变量法,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3)[2]在步骤(2)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不会变小,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3]小车的质量不变,若水平面的材料相同,增加一个木块,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不同,通过比较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来比较小车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故还可以探究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22. 同学们利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甲所示,从结构上来看,U形管压强计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拦河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的原因,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两次实验来解释;
(3)小张同学在图丁所示的实验中保持探头位置不变,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他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不是 ②. 乙丁 ③. 不可靠,因为未保证深度相同
【解析】
【详解】(1)[1]如图甲所示,从结构上来看,压强计一端封闭,底部连通,不是连通器。
(2)[2]根据乙丁两次实验可知,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3)[3]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保持丁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密度增大的同时,液体深度也增大了,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不变。
23. 长沙某建筑工地上矗立塔吊,是用电动机来带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设备。如何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节约电能呢?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探究,用到的装置如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___________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3)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无关;
(4)通过比较_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答案】 ①. 匀速 ②. 丙 ③. 1、3
【解析】
【详解】(1)[1]为了准确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使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2]在第四次实验中
由可得
即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所以第4次实验是用丙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4)[3]1、3两次实验
由可得
使用同样的滑轮组,即使用的甲、乙两图,通过得出的实验数据可知提升的物体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五、计算题(6+8=14分)
24. 近年来,房车自驾游渐渐的成为旅游的新趋势。如图所示是我国制造的“长城”房车,它的总质量为3×103kg,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56km,用时0.5h,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g取10N/kg)求:
(1)该房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大小;
(2)该房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3)若将该房车改装成混合动力型,由汽油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提动力,其功率分别为40kW和60kW,该房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求此时该房车受到的阻力。
【答案】(1)3×103N;(2)1.68×108J;(3)5000N
【解析】
【详解】解:(1)该房车的重力是
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为
(2)该房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3)此时的总功率
房车此时的速度
根据
可知,此时该房车的牵引力
汽车匀速行驶,阻力等于牵引力为5000N。
答:(1)该房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大小3×103N;
(2)该房车牵引力所做的功1.68×108J;
(3)此时该房车受到的阻力5000N。
25. 如图是一艘正在江上建桥的浮吊船,要将甲乙两个实心桥墩构件放入江底。构件甲和构件乙的质量分布均匀且不吸水,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3,构件乙的质量为300t。(ρ水=1×103kg/m3,g取10N/kg),求:
(1)江水中距水面10m深处水压强;
(2)构件乙受到的重力;
(3)在浮吊船的甲板上放置构件乙与放置构件甲相比,浮吊船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增加了150m3。如图所示,钢绳提着构建浸没在水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钢绳提着甲与提着乙相比,浮吊船排开水的体积变化了170m3。则构件甲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1)1×105Pa;(2)3×106N;(3)2.5×103kg/m3
【解析】
【详解】解:(1)距离水面10m深处水产生的压强为
(2)构件乙受到的重力为
(3)浮吊船的甲板上放置构件乙与放置构件甲,浮吊船都是漂浮,浮力都等于总重力,放置构件乙与放置构件甲相比,浮吊船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增加了150m3,则浮力增加了
甲的重力比乙的重力增加了
则甲的重力为
则甲的质量为
钢绳提着构件浸没在水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时,钢绳提着甲构件与提着乙相比,浮吊船排开水的体积变化了
浮力的变化等于排开水的重力的变化,则有
甲乙对浮吊船拉力的变化量为
分析有
则
代入解得
又因
解得
由①②得
所以构件乙的密度为
答:(1)江水中距水面10m深处水的压强1×105Pa;
(2)构件乙受到的重力3×106N;
(3)构件甲的密度为2.5×103kg/m3。次数
1
2
3
4
5
6
…
质量m/g
40
100
160
200
240
300
…
重力G/N
0.4
1.4
▲
2.0
2.3
3.0
…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2
0.3
55.6%
2
2
0.2
1.2
0.6
55.6%
3
4
0.1
1.9
0.3
70.2%
4
4
0.1
1.3
0.5
61.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1,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物理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