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春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春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共15页。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歌大意】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作品赏析】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变化多样。首联叙述,交代登楼缘由;颔联描写,绘制宏阔壮观图景,又运用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尾联又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同时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都有大跨度的跳跃。从内容方面说,首联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并由写自己推进到颔联写洞庭湖,又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颈联转回自身的描写,又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尾联扩展到国事的描写,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到诗人感情的跳跃。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诗歌大意】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正是故都金陵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镞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下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只剩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创作背景】此词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时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作品赏析】词的上片通过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瑰丽又壮美的山川景色。前三句交代了地点、时令、天气,把读者带到了凭栏远眺的高度,带入了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接着是近景描绘与动态的描摹。词的下片主要是怀古,抒发感慨。前三句化用了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将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缘由揭示了出来。接着批判了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是借景抒情,借写宇宙之永恒,突出人世之沧桑。最后三句,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喻当时的统治者应以史为鉴,改变奢靡、荒淫的生活状态,不应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诗歌大意】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渺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用天上的北斗舀取长江水细细品酌。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创作背景】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出任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七月到任。次年六月,遭谗降职北归,途经湖南洞庭湖(词中的“洞庭”“青草”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时近中秋的平湖秋月之夜,诱发了词人深邃的“宇宙意识”和“勃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作品赏析】词人毫不掩饰地吐露了他在大自然怀抱中得到的精神愉悦。人在现实处境中不遂意、不舒畅,心灵难免躁动不安,必须寻找一种宣泄排遣之法。当他于月夜泛舟洞庭时,面对洞庭美景,面对中秋良辰,不禁深深为大自然的宁静、开阔、澄澈而陶醉,于是他的心灵渐渐平静下来,富贵功名、宠辱得失均难以入怀。不仅如此,在词的下片,词人更传达了一种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使上述的直观感受提升到了哲理感悟的层面。词人独立小舟之上,面对“沧浪空阔”,产生了以天地为栋宇、以万象为宾客的意念,精神似与宇宙大化相通,达到了物我两忘、天地合一的超然境界。最终,词人从那浩渺开阔的自然美景,从心物交融的精神快意中,挺立起一种自觉的自我人格意识。游 园汤显祖【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诗歌大意】【皂罗袍】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创作背景】万历二十八年(1600),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省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睹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作品赏析】开头两句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中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又使她百感交集,这“断井颓垣”也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接下来两句由触景生情转为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这无限哀怨。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再接下来,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这里有实景,也有虚景。杜丽娘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这是由近观到远眺,这正是女主人公心中向往的广阔天地。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这是由概写、感叹进入细致描绘。最后一句写出了杜丽娘不满怨恨情绪的矛头所向,“韶光”,既指春光,也指自己的年华。“锦屏人”指那些深闺中人。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了。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歌大意】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作品赏析】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变化多样。首联叙述,交代登楼缘由;颔联描写,绘制宏阔壮观图景,又运用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尾联又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同时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都有大跨度的跳跃。从内容方面说,首联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并由写自己推进到颔联写洞庭湖,又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颈联转回自身的描写,又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尾联扩展到国事的描写,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到诗人感情的跳跃。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诗歌大意】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正是故都金陵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镞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下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只剩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创作背景】此词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时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作品赏析】词的上片通过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瑰丽又壮美的山川景色。前三句交代了地点、时令、天气,把读者带到了凭栏远眺的高度,带入了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接着是近景描绘与动态的描摹。词的下片主要是怀古,抒发感慨。前三句化用了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将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缘由揭示了出来。接着批判了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是借景抒情,借写宇宙之永恒,突出人世之沧桑。最后三句,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喻当时的统治者应以史为鉴,改变奢靡、荒淫的生活状态,不应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诗歌大意】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渺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用天上的北斗舀取长江水细细品酌。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创作背景】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出任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七月到任。次年六月,遭谗降职北归,途经湖南洞庭湖(词中的“洞庭”“青草”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时近中秋的平湖秋月之夜,诱发了词人深邃的“宇宙意识”和“勃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作品赏析】词人毫不掩饰地吐露了他在大自然怀抱中得到的精神愉悦。人在现实处境中不遂意、不舒畅,心灵难免躁动不安,必须寻找一种宣泄排遣之法。当他于月夜泛舟洞庭时,面对洞庭美景,面对中秋良辰,不禁深深为大自然的宁静、开阔、澄澈而陶醉,于是他的心灵渐渐平静下来,富贵功名、宠辱得失均难以入怀。不仅如此,在词的下片,词人更传达了一种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使上述的直观感受提升到了哲理感悟的层面。词人独立小舟之上,面对“沧浪空阔”,产生了以天地为栋宇、以万象为宾客的意念,精神似与宇宙大化相通,达到了物我两忘、天地合一的超然境界。最终,词人从那浩渺开阔的自然美景,从心物交融的精神快意中,挺立起一种自觉的自我人格意识。游 园汤显祖【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诗歌大意】【皂罗袍】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创作背景】万历二十八年(1600),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省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睹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作品赏析】开头两句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中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又使她百感交集,这“断井颓垣”也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接下来两句由触景生情转为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这无限哀怨。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再接下来,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这里有实景,也有虚景。杜丽娘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这是由近观到远眺,这正是女主人公心中向往的广阔天地。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这是由概写、感叹进入细致描绘。最后一句写出了杜丽娘不满怨恨情绪的矛头所向,“韶光”,既指春光,也指自己的年华。“锦屏人”指那些深闺中人。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