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举例说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2)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生物栖息地类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及生物栖息地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多种生物栖息地的图片(河流,山川,草原,荒漠,沼泽,等)或制作成挂图。有关太空图片资料图。
2.学生:了解地球、生物圈的知识,收集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的生物有多种类型,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设问这些生物都生存在哪儿呢?
从而引出课题:生物圈与栖息地。
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无论是广袤的大地、深邃的海底,还是万米的高空,都有生物生存。为什么说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2.自主学习:
(1)生物圈: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设问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学生通过思考可知,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比如:在天空的最顶部、在海洋的最底部、在地球的最里面……
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范围的,如果把生物生存的这个范围叫做生物圈,怎样给生物圈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呢?学生认真读图1.1-3(生物圈示意图),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明确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并且相互间发生着复杂的关系。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内。
为什么生物圈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发言,然后总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2)栖息地:
请学生观看太空中的地球图片及优美的自然风景图,引导学生走进生物生活的自然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森林、湿地、农田、城市四种栖息地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点。
a.什么叫栖息地?
b.生物与栖息地有何关系?
c.孔雀与野大豆的栖息地有何?
根据以上问题,学生观察图1.1-4和图1.1-5,阅读、分析孔雀和野大豆栖息地的特点和主要生物种类,了解栖息地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生物栖息地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总结出孔雀栖息地和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
①孔雀栖息地的特征: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较高。
②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四季分明,雨量适中,营养供给充足。
3.合作学习:
观察教材图1.1-6的图片,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教科书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1)图中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2)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全过程由组长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观点。
4.全班交流:
10分钟后,各小组汇报,小组的集体思想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全班交流,并得出结论。
5.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交流、启发探索,从而总结出具体到栖息地,广泛到生物圈、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1)生物圈的范围: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2)栖息地的破坏、丧失直接威胁生物的生存。而全球人口的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是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的应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突出了探究性教学,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以问答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索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知识的学习。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二节 学会观察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冀少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2839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二节 学会观察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
初中济南版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济南版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消化系统的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