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观察葫芦藓和肾蕨,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学会区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3)通过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理解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
(4)通过学生对葫芦藓和肾蕨的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观察葫芦藓和肾蕨,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和实物投影仪、准备实物材料及用具:水绵、海带、紫菜、葫芦藓、肾蕨、放大镜、镊子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3.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会交流和合作。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难点】
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多种植物的果实与种子。
2.学生:收集校园内的种子植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4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结构层次,还记得最高等的植物是什么吗?绿色开花植物有几种器官呢?(6种,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这六种器官呢?——并非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有不同的类群,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植物的主要类群。
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6种器官。
通过问题与上节课巧妙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8分钟)
(一)藻类植物: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诗句描绘的就是藻类植物。
问题1: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征:
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
探究:藻类植物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中或阴暗潮湿的陆地呢?可以从它的形态结构方面找出原因。
(出示海带、紫菜和水绵,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藻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
问:藻类植物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藻类有根、茎、叶。)
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根茎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比如它的根,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是假根,藻类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
2.藻类植物的体型大小是怎么样的?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体型较小,很多藻类是单细胞的。
得出结论: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大都是单细胞,即使是多细胞也没有真正的根茎叶,没有疏导组织运输营养和水分,也没有机械组织的支持,所以藻类植物一般都个体微小,只能生活在水中或阴暗潮湿的陆地。
学生认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问题答案。
通过图片真实直观的让学生观察理解。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2分钟)
(一)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分组实验:观察葫芦藓和肾蕨
利用教学准备好的葫芦藓和肾蕨,还有刀片、放大镜等工具,分组进行观察:
观察它们的外形,颜色,测量高度,把孢蒴切开观察孢子等等。
问题1:葫芦藓和肾蕨各部分结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特点?
1.为什么葫芦藓的根不是真正的根?
(教师点拨:可以从根的作用入手来分析:真正的根有固定植株和吸收水分、无机盐这两种作用,葫芦藓的根只起到固着的作用,不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是假根)
2.葫芦藓的根没有吸收作用,那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由谁来吸收呢?
(教师点拨:通过观察知道植物的叶都是贴近地面生长的,这样生长的作用是什么?葫芦藓的叶很薄,可以吸收地表的水分和无机盐。)
3.观察葫芦藓的茎有什么特点,试想其中有没有疏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教师点拨:葫芦藓的茎很细很软,没有机械组织支持,也没有疏导组织运输水分和营养,所以葫芦藓一般长得体型很矮小。)
4.肾蕨的结构与葫芦藓有什么不同?
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分化出了疏导组织,体型也较大。
5.为什么肾蕨的体型比葫芦藓大很多?
学生独立思考并总结:肾蕨有了真正的根,可以从土壤中源源不断的吸收水和无机盐;肾蕨体内分化出了疏导组织,可以把养料和水分远距离运输;肾蕨体内有机械组织支持植株。
6.葫芦藓和肾蕨的孢子生长的位置一样吗?
(孢子分别长在葫芦藓顶端的孢蒴和肾蕨叶背面的孢子囊中。)
7.葫芦藓和肾蕨有哪些相同之处?
(都有茎和叶的分化,都能产生孢子。)
问题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出示一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
苔藓植物一般密集的生长在一些阴湿的地面和墙壁上,贴近地面或墙面生长;
蕨类植物一般生长在森林、溪沟、山野的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问题3: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怎样繁殖的?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所以又叫孢子植物。
问:你知道它们是怎样用孢子繁殖的吗?
(孢子很轻,成熟后随风飘落到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会萌发成一个新的个体。)
教师讲解:因为他们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孢子植物必须生活在水中或阴暗潮湿的陆地。
学生对照实物和图片仔细观察图片。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积极思考后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与形体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积极思考问题。
理解为什么孢子植物离不开水?
师生共同总结,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题,体会学习的乐趣。
。
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讲究逻辑性和完整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5分钟)
多媒体展示五幅图片(海带、苔藓、肾蕨、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结种子?
进一步提出:油菜、南瓜一般是如何繁殖?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种子植物。
学生通过识图说出能结种子的植物,油菜、南瓜。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总结出种子植物的概念。
启动学生思维,激发的兴趣。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
学生进行展示:
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记录观察到的种子植物的名称、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
2.尝试区分不同的种子植物。
3.初步学会调查的方法。
材料用具:笔,记录本,卷尺等。
(二)方法步骤:
1.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
2.各小组在校园内选择不同地点调查:如花圃、草坪、操场等。
3.仔细观察并记录不同植物的名称、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对不熟悉的植物先记录下它们的大致特征,然后利用学校的图书、网络等信息渠道查询有关资料。
4.整理调查资料和结果,设计调查表并如实填写。
调查人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植物名称
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备注
学生展示在校园内的调查结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这样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热爱大自然。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
1.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图片和种子植物图片(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对二者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在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孢子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是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展示并交流调查报告:校园内的种子植物。并尝试描述种子植物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种子植物的特征:种子植物个体比较高大,根茎叶内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能够产生种子。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对种子植物与前两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小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
分析得出结论;理解要保护生物。
小组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探究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个性特长的了解。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回归。
我们要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花一木,不随意地伤害任何有生命的物体。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8分钟)
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请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讨论,顾名思义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有果皮包被。教师播放课件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不同的理解。
2.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课件,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可采用竞争的方式抢答出是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并对探究加以指导: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
(2)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
(3)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主要分借风力传播、借动物传播、借水力传播三种,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4.你知道被子植物为什么叫绿色开花植物吗?(观察图片)
学生认真读图。
合作探究:小组同学分组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找出异同点。
说出果皮起的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时,采用了自学辅导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共同总结,这样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为下一模块——合作学习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展示学生的才华,激发灵感,同时可以使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激励自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针对性问题,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