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解析版).docx
    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01
    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02
    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03
    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01
    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02
    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49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49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画出△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A1B1C1;
    (2)直接写出AA1的长度;
    (3)如图2,A、C是直线MN同侧固定的点,D是直线MN上的一个动点,在直线MN上画出点D,使AD+DC最小.(保留作图痕迹)
    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2)AA1的长度为:2×5=10;
    (3)如图所示:点D即为所求,此时AD+DC最小.
    2、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2,1),B(﹣4,3),C(﹣5,2)
    (Ⅰ)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其中,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A1,B1,C1,并写出△ABC上任意一点D(x,y)关于y轴对称的点D1的坐标.
    (Ⅱ)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ABC关于关于直线m(直线m上各点的纵坐标都为﹣1)对称的△A2B2C2,其中,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A2,B2,C2.
    解:(Ⅰ)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任意一点D(x,y)关于y轴对称的点D1的坐标为(﹣x,y);
    (Ⅱ)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
    3、发现(1)如图1,把△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请你判断∠1+∠2与∠A有何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
    思考(2)如图2,BI平分∠ABC,CI平分∠ACB,把△ABC折叠,使点A与点I重合,若∠1+∠2=100°,求∠BIC的度数;
    拓展(3)如图3,在锐角△ABC中,BF⊥AC于点F,CG⊥AB于点G,BF、CG交于点H,把△ABC折叠使点A和点H重合,试探索∠BHC与∠1+∠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1+∠2=2∠A;
    理由:根据翻折的性质,∠ADE=(180°﹣∠1),∠AED=(180°﹣∠2),
    ∵∠A+∠ADE+∠AED=180°,
    ∴∠A+(180﹣∠1)+(180﹣∠2)=180°,
    整理得2∠A=∠1+∠2;
    (2)由(1)∠1+∠2=2∠A,得2∠A=100°,
    ∴∠A=50°
    ∵IB平分∠ABC,IC平分∠ACB,
    ∴∠IBC+∠ICB=(∠ABC+∠ACB)=(180°﹣∠A)=90°﹣∠A,
    ∴∠BIC=180°﹣(∠IBC+∠ICB)=180°﹣(90°﹣∠A)=90°+×50°=115°;
    (3)∵BF⊥AC,CG⊥AB,
    ∴∠AFH+∠AGH=90°+90°=180°,
    ∠FHG+∠A=180°,
    ∴∠BHC=∠FHG=180°﹣∠A,
    由(1)知∠1+∠2=2∠A,
    ∴∠A=(∠1+∠2),
    ∴∠BHC=180°﹣(∠1+∠2).
    4、动手操作,探究填空:
    请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的纸片,三个顶点分别标上字母A、B、C,并标出AB边的中点D及AC边的中点E.
    (1)把△ABC沿DE对折,观察点A是否落在边BC上?
    答:点A (填“在”或“不在”)边BC上;
    (2)在(1)的基础上将△ACE对折,使线段CE与EA重合,此时点A是否与点C重合折出的图形中有几个直角?
    答:点A与点C (填“重合”或“不重合”);图形中有 个直角;
    (3)在(1)(2)的基础上将△ADB对折,使线段DB与DA重合,观察折得的图形,说出新图形的名称是 形;
    (4)经过以上折叠,原△ABC的三个内角是否合并到一起了?这又说明何道理?
    答:原△ABC的三个内角 合并到一起;(填“已经”或“没有”)
    说明的道理是: .
    解:(1)在;
    (2)重合,2;
    (3)长方形;
    (4)已经,说明的道理是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5、小明剪了两张直角三角形纸片,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操作一:如图1,将Rt△ABC沿某条直线折叠,使斜边的两个端点A与B重合,折痕为DE.
    (1)如果AC=6cm,BC=8cm,则△ACD的周长为 cm;
    (2)如果∠B=35°,则∠CAD= 度;
    操作二:如图2,小明拿出另一张Rt△ABC纸片,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若AC=9cm,BC=12cm,请求出CD的长.
    解:操作一:
    (1)由折叠可得,DE垂直平分AB,
    ∴AD=BD,
    ∴△ACD的周长为AD+CD+AC=BD+CD+AC=BC+AC=8+6=14(cm)
    故答案为:14;
    (2)由折叠可得,DE垂直平分AB,
    ∴AD=BD,
    ∴∠B=∠BAD=35°,
    又∵Rt△ABC中,∠BAC=90°﹣35°=55°,
    ∴∠CAD=55°﹣35°=20°,
    故答案为:20;
    操作二:
    设CD=DE=x,则BD=12﹣x,
    Rt△ABC中,AB==15,
    由折叠可得,AE=AC=9,
    ∴BE=15﹣9=6,
    ∵Rt△BDE中,DE2+BE2=BD2,
    ∴x2+62=(12﹣x)2,
    解得x=4.5,
    ∴CD=4.5cm.
    6、如图,△ABC是一个三角形的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的两点,
    (1)探究图1:如果沿直线DE折叠,则∠BDA′与∠A的关系是 ;
    (2)探究图2:如果折成图2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探究图3:如果折成图3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4)探究图4:若将四边形纸片ABCD折成图4的形状,直接写出∠DE A′、∠CF B′、∠A和∠B四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
    解:(1)∠BDA′=2∠A,
    理由:∵△ABC沿直线DE折叠,使A点落在CE上,图①,
    ∴∠A=∠AA′D,
    ∴∠BDA′=∠A+∠AA′D=2∠A;
    故答案为:∠BDA′=2∠A;
    (2)∠BDA′+∠CEA′=2∠A,
    理由:图②,连结AA′,
    ∵∠BDA′=∠1+∠2,∠CEA=∠3+∠4,
    ∴∠BDA′+∠CEA=∠1+∠3+∠2+∠4=∠A+∠A′,
    而∠A=∠AA′D,
    ∴∠BDA′+∠CEA′=2∠A;
    (3)∠BDA′﹣∠CEA′=2∠A.
    理由如下:图③,
    由翻折可得:∠A′=∠A,∠DEA′=∠DEA,∠A′DE=∠ADE,
    由内角和性质得:(∠A′+∠A)+(∠DEA′+∠DEA)+(∠A′DE+∠ADE)=360°,
    ∴2∠A+(180°+∠CEA′)+(180°﹣∠BDA′)=360°
    ∴2∠A+∠CEA′﹣∠BDA′=0,
    ∴∠BDA′﹣∠CEA′=2∠A;
    (4)由折叠性质得∠A′EF=∠AEF,∠B′FE=∠BFE,
    ∴∠1+∠2=180°﹣(∠A′EF+∠AEF)+180°﹣(∠B′FE+∠BFE)
    =180°﹣2∠AEF+180°﹣2∠BFE
    =360°﹣2(360°﹣∠A﹣∠B)
    =2(∠A+∠B)﹣360°.
    故答案为∠1+∠2=2(∠A+∠B)﹣360°.
    7、如图,在△ABC中,∠C=90°,将△ACE沿着AE折叠以后C点正好落在AB边上的点D处.
    (1)当∠B=28°时,求∠AEC的度数;
    (2)当AC=6,AB=10时,
    ①求线段BC的长;
    ②求线段DE的长.
    解:(1)∠ACB的大小不变,
    ∵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O,
    ∴∠AOB=90°,
    ∴∠OAB+∠OBA=90°,
    ∴∠PAB+∠ABM=270°,
    ∵AC、BC分别是∠BAP和∠ABM角的平分线,
    ∴∠BAC=∠PAB,∠ABC=∠ABM,
    ∴∠BAC+∠ABC=(∠PAB+∠ABM)=135°,
    ∴∠ACB=45°;
    (2)∵将△ABC沿直线AB折叠,若点C落在直线PQ上,
    ∴∠CAB=∠BAQ,
    ∵AC平分∠PAB,
    ∴∠PAC=∠CAB,
    ∴∠PAC=∠CAB=∠BAO=60°,
    ∵∠AOB=90°,
    ∴∠ABO=30°,
    ∵将△ABC沿直线AB折叠,若点C落在直线MN上,
    ∴∠ABC=∠ABN,
    ∵BC平分∠ABM,
    ∴∠ABC=∠MBC,
    ∴∠MBC=∠ABC=∠ABN,
    ∴∠ABO=60°,
    故答案为:30°,60°;
    (3)∵∠BAO与∠BOQ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EAO=∠BAO,∠EOQ=∠BOQ,
    ∴∠E=∠EOQ﹣∠EAO=(∠BOQ﹣∠BAO)=∠ABO,
    ∵AE、AF分别是∠BAO和∠OAG的角平分线,
    ∴∠EAF=90°.
    在△AEF中,
    ∵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倍,故有:
    ①∠EAF=∠F,∠E=30°,∠ABO=60°;
    ②∠F=∠E,∠E=36°,∠ABO=72°;
    ③∠EAF=3/2∠E,∠F=60°,∠ABO=120°(舍去);
    ④∠E=3/2∠F,∠E=54°,∠ABO=108°(舍去);
    ∴∠ABO为60°或72°.
    8、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是AB边上一动点,点P是AD上的一个动点.
    (1)若∠BAD=37°,求∠ACB的度数;
    (2)若BC=6,AD=4,AB=5,且CE⊥AB时,求CE的长;
    (3)在(2)的条件下,请直接写出BP+EP的最小值.
    解:(1)∵AB=AC,
    ∴∠ACB=∠ABC,
    ∵AD是BC边上的中线,
    ∴∠ADB=90°,
    ∵∠BAD=37°,
    ∴∠ABC=53°,
    ∴∠ACB=53°.
    (2)∵CE⊥AB,
    ∴•BC•AD=•AB•CE,
    ∵BC=6,AD=4,AB=5,
    ∴CE=.
    (3)连接PC.
    ∵AD垂直平分线段BC,
    ∴PB=PC.
    ∴PB+PE=PE+PC≥CE,
    ∴PE+PB的最小值为.
    9、如图1,在△ABC中,AB=BC=10,高AH=8.D是线段AC的动点,射线BD交AH于E点.
    (1)若D恰好是AC的中点.
    ①求证:AC=BD;②求线段AE的长;
    (2)如图2,作AM⊥BD于M,CN⊥BD于N,求AM+C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①∵在△ABC中,AB=BC=10,高AH=8.
    ∴Rt△ABH中,BH==6,
    ∴CH=4,
    ∴Rt△ACH中,AC==4,
    ∵AB=BC,D是AC的中点,
    ∴BD⊥AC,
    ∴Rt△BCD中,BD==4,
    ∴AC=BD;
    ②如图,过E作EF⊥AB于F,则易得△BEF≌△BHF,
    ∴BF=BH=6,设EF=EH=x,
    在Rt△AEF中,42+x2=(8﹣x)2,
    解得x=3,
    ∴AE=8﹣3=5;
    (2)∵S△ABD+S△CBD=S△ABC,
    ∴BD•AM+BD•CN=×10×8,
    ∴AM+CN=,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BD的最小值为4,
    ∴AM+CN的最大值为4,
    ∵BD的最大值为10,
    ∴AM+CN的最小值为8.
    10、如图,在△ABC中,点P是BC边上的动点,点M是AP的中点,PD⊥AB,垂足为D,PE⊥AC,垂足为E,连接MD,ME.
    (Ⅰ)求证:∠DME=2∠BAC;
    (Ⅱ)若∠B=45°,∠C=75°,AB=,连接DE,求△MDE周长的最小值.
    解:(Ⅰ)解法一:∵PD⊥AB,PE⊥AC,M为AP中点,
    ∴DM=EM=AP=AM,
    ∴∠1=∠2,∠3=∠4,
    ∴∠5=∠1+∠2=2∠1,∠6=∠3+∠4=2∠3,
    ∴∠DME=∠5+∠6=2∠1+2∠3=2∠BAC;
    解法二:∵PD⊥AB,PE⊥AC,M为AP中点,
    ∴DM=EM=AP=AM=PM,
    ∴点A,D,P,E在以M为圆心,MA为半径的圆上,
    ∴∠DME=2∠BAC;
    (Ⅱ)过点M作MN⊥DE于N,
    由(Ⅰ)知DM=EM,
    ∴∠DMN=∠EMN=∠DME,DN=EN,
    ∵∠B=45°,∠C=75°,
    ∴∠BAC=60°.
    由(Ⅰ)知,∠DME=2∠BAC=120°.
    ∴∠DMN=60°,
    ∴DN=DM•sin∠DMN=DM,
    ∴DE=2DN=DM,
    △MDE周长=DM+ME+DE
    =DM+DM+DM
    =(2+)DM
    =(2+)×AP,
    ∴当AP最短时,△MDE周长最小.
    此时AP⊥BC;
    当AP⊥BC时,
    ∵∠B=45°,∴AP=AB==6.
    ∴△MDE周长最小值为(2+)××6=6+3.
    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C=8,∠B=60°,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EF折叠,点D恰好落在边AB的中点D′处,折叠后点C的对应点为C′,D′C′交BC于点G,∠BGD′=32°.
    (1)求∠D′EF的度数;
    (2)求线段AE的长.
    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D=60°,AD∥BC
    ∴∠DEF=∠EFB
    ∵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EF折叠,点D恰好落在边AB的中点D′处
    ∴∠D=∠ED'G=60°,∠DEF=∠D'EF,
    ∴∠D'EF=∠EFB,
    ∵∠BGD′=32°
    ∴∠D'GF=148°
    ∵∠D'GF+∠EFB+∠D'EF+∠ED'G=360°
    ∴∠D'EF=76°
    (2)过点E作EH⊥AB于点H,
    设AE=x,
    ∵AD∥BC
    ∴∠HAD=∠B=60°,且EH⊥AB
    ∴AH=,HE=x,
    ∵点D'是AB中点
    ∴AD'=AB=2
    ∵HE2+D'H2=D'E2,
    ∴x2+(2+)2=(8﹣x)2,
    ∴x=
    ∴AE=
    12、如图所示,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接BP,BH.
    (1)求证:BP平分∠APH;
    (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PDH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1)在正方形ABCD中,∵AD∥BC
    ∴∠APB=∠PBC
    ∵四边形EPGF由四边形EBCF折叠而成
    ∴∠EPH=∠EBC,EB=EP
    ∴∠EBP=∠EPB,
    ∴∠EPH﹣∠EPB=∠EBC﹣∠EBP
    ∴∠BPH=∠PBC
    ∴∠APB=∠BPH
    ∴BP平分∠APH
    (2)当点P在AD上移动时,△PDH的周长不发生变化.
    证明:如图,作BQ⊥PH,垂足为Q,
    ∵在△BPA和△BPQ中
    ∴△BPA≌△BPQ(AAS)
    ∴AP=PQ,AB=BQ
    ∵AB=BC
    ∴BQ=BC
    在Rt△BQH与Rt△BCH中
    ∴Rt△BQH≌Rt△BCH(HL)
    ∴QH=HC
    ∵△PDH的周长为PD+PH+DH
    ∴PD+PH+DH=PD+PQ+QH+DH
    =AP+PD+DH+HC
    =AD+DC
    =8
    ∴△PDH的周长固定不变,等于8.
    13、已知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AB上,且BE=2AE,将△ADE沿DE对折至△DEF,延长EF交BC于H,连接DH,BF.
    (1)求证:CH=FH;
    (2)求BH的长;
    (3)求△FBH的面积.
    证明:(1)∵将△ADE沿DE对折至△DEF,
    ∴AD=DF,∠DAE=∠EFD=90°,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CD=AD,∠DCB=90°
    ∴DF=DC,且DH=DH,
    ∴Rt△DCH≌Rt△DFH(HL)
    ∴CH=FH;
    (2)∵AB=6,BE=2AE,
    ∴AE=2,BE=4,
    ∵EH2=BE2+BH2,
    ∴(CH+2)2=16+(6﹣CH)2,
    ∴CH=3,
    ∴BH=3;
    (3)∵S△BEH=BE×BH=6,且EF=2,FH=3,
    ∴△FBH的面积=×3=.
    14、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着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趋之若鹜,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向常春在1994年构造发现了一个新的证法:把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放置,其三边长分别为a、b、c,显然∠DAB=∠B=90°,AC⊥DE.
    (1)请用a、b、c分别表示出梯形ABCD、四边形AECD、△EBC的面积,再通过探究这三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证明:勾股定理a2+b2=c2;
    (2)如图2,铁路上A、B两点(看作直线上的两点)相距40千米,C、D为两个村庄(看作两个点),AD⊥AB,BC⊥AB,垂足分别为A、B,AD=24千米,BC=16千米,在AB上有一个供应站P,且PC=PD,求出AP的距离;
    (3)借助(2)的思考过程与几何模型,直接写出代数式的最小值为 .
    解:(1)梯形ABCD的面积===
    四边形AECD的面积=S△AEC+S△ACD==
    △EBC的面积===
    ∵梯形ABCD的面积=四边形AECD的面积+△EBC的面积
    ∴=+
    ∴a2+b2=c2
    (2)如图,当DP=PC时
    设AP=a,BP=40﹣a
    ∵DP2=CP2
    ∴AP2+AD2=BP2+CB2
    ∴a2+242=(40﹣a)2+162
    解得 a=16
    ∴AP=BC=16千米
    (3)如图,AB=,BC=
    ∴AB+BC的最小值即为H、B、C三点共线时
    HC==20
    ∴+的最小值为20
    故答案为20
    15、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
    (1)如图①,若∠ADE=60°,AB=AC=2,点D在线段BC上,
    ①∠BCE和∠BAC之间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
    ②当四边形ADCE的周长取最小值时,直接写出BD的长;
    (2)若∠BAC≠60°,当点D在射线BC上移动,如图②,则∠BCE和∠BA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1)①∠BCE+∠BAC=180°;
    ②如图1
    ∵△ABD≌△ACE,
    ∴BD=EC,
    ∵四边形ADCE的周长=AD+DC+CE+AE=AD+DC+BD+AE=BC+2AD,
    ∴当AD最短时,四边形ADCE的周长最小,即AD⊥BC时,周长最小;
    ∵AB=AC,
    ∴BD=BC=1;
    (2)∠BCE+∠BAC=180°;
    理由如下:如图2,
    AD与CE交于F点,
    ∵∠BAC=∠DAE,
    ∴∠BAD=∠CAE,
    ∵AB=AC,AD=AE,
    ∴△ABD≌△ACE,
    ∴∠ADB=∠AEC,
    ∵∠AFE=∠CFD,
    ∴∠EAF=∠ECD,
    ∵∠BAC=∠FAE,∠BCE+∠ECD=180°,
    ∴∠BCE+∠BAC=180°;
    16、在△ABC中,已知∠A=80°,∠C=30°,现把△CDE沿DE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DE,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
    (1)如图(1)把△CDE沿DE折叠在四边形ADEB内,则求∠1+∠2的和;
    (2)如图(2)把△CDE沿DE折叠覆盖∠A,则求∠1+∠2的和;
    (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
    解:(1)∠1+∠2=180°﹣2∠CDE+180°﹣2∠CED
    =360°﹣2(∠CDE+∠CED)
    =360°﹣2(180°﹣∠C)
    =2∠C
    =60°;
    (2)连接DG,
    ∠1+∠2=180°﹣∠C′﹣(∠ADG+∠AGD)
    =180°﹣30°﹣(180°﹣80°)
    =50°;
    (3)∠2﹣∠1=180°﹣2∠CED﹣(2∠CDE﹣180°)
    =360°﹣2(∠CDE+∠CED)
    =360°﹣2(180°﹣∠C)
    =2∠C
    所以:∠2﹣∠1=2∠C.
    17、在△ABC中,∠BAC=90°,点D是BC上一点,将△ABD沿AD翻折后得到△AED,边AE交BC于点F.
    (1)如图,当AE⊥BC时,写出图中所有与∠B相等的角: ;所有与∠C相等的角: .
    (2)若∠C﹣∠B=50°,∠BAD=x°(0<x≤45).
    ①求∠B的度数;
    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DEF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BAC=90°,AE⊥BC,
    ∴∠CAF+∠BAF=90°,∠B+∠BAF=90°,
    ∴∠CAF=∠B,
    由翻折可知,∠B=∠E,
    ∴∠B=∠CAF=∠E,
    同理∠CAF+∠BAF=90°,∠C+∠CAF=90°,
    ∴∠C=∠BAF,
    ∵∠CAF=∠E,
    ∴AC∥DE,
    ∴∠C=∠CDE,
    ∴∠C=∠CDE=∠BAF.
    故答案为:∠E、∠CAF;∠CDE、∠BAF;
    (2)①∵∠C﹣∠B=50°,∠C+∠B=90°,
    ∴∠C=70°,∠B=20°;
    ②∠BAD=x°,则∠ADF=(20+x)°,
    ∴∠ADB=∠ADE=(160﹣x)°,
    ∴∠FDE=∠ADE﹣∠ADF=(140﹣2x)°,
    ∵∠B=∠E=20°,
    ∴∠DFE=180°﹣∠E﹣∠FDE=(2x+20)°,
    当∠EDF=∠DFE时,140﹣2x=2x+20,
    解得,x=30,
    当∠DFE=∠E=20°时,2x+20=20,
    解得,x=0,
    ∵0<x≤45,
    ∴不合题意,故舍去,
    当∠EDF=∠E=20°,140﹣2x=20,
    解得,x=60,
    ∵0<x≤45,
    ∴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可知,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DEF中有两个角相等,且x=30.
    相关试卷

    专题33 圆中的存在性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33 圆中的存在性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3圆中的存在性综合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33圆中的存在性综合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8 三角形的存在性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8 三角形的存在性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8三角形的存在性综合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28三角形的存在性综合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8 三角形的存在性综合问题-2024年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8 三角形的存在性综合问题-2024年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8三角形的存在性综合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28三角形的存在性综合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49 三角形中的对称综合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