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
展开1.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原因是( )
A.季风区广大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2.下图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图乙中与此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城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木棉树喜温、喜光、不耐寒,他可以作为哪个城市的绿化树种(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4.我国北方传统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墙体厚,且以炕代床是因为( )
A.北方夏季热,避暑 B.冬季很冷,利于取暖保温
C.北方多风沙,躲避风沙 D.北方全年刮北风
5.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水稻、棉花等作物种植的纬度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 B.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C.季风气候显著 D.地形复杂多样
6.下列示意图中箭头所代表的风表示我国冬季风的是( )
7.(2012·苏州学业考)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影响玉门关地区的风是( )
A.夏季的东南风 B.夏季的东北风
C.冬季的西北风 D.冬季的西南风
8.下图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量月分配图”,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
A.雨热同期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雨夏干 D.全年低温少雨
9.我国降水的递减规律与下图中的哪条线相一致(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10.季风气候不稳定,有时会造成一些灾害。下列灾害与冬季风有关的是( )
A.旱灾 B.涝灾 C.台风 D.寒潮
二、综合题
11.【你知道吗?】读“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影响我国的________(冬、夏)季风,受此影响期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为________季风,来自________洋,主要影响我国的________地区;②为________季风,来自________洋,主要影响我国的________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3)我们把受到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A称为________区,而我国________地区B受其影响不明显,称为________区。
(4)A与B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________山。
12.【慧眼识图】.学以致用: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王亮从北京出差去乌鲁木齐,妈妈提醒他别忘带雨具。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王亮要去深圳开会,爸爸也提醒他带上雨具,王亮爸妈的建议,哪个必要,哪个多余?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B 5.B 6.C 7.B 8.B 9.A 10.B
二、综合题
11.(1)夏, 高温多雨 (2)东南, 太平洋, 东部地区, 西南, 印度洋, 西南(3)季风, 西北内陆, 非季风(4)大兴安岭, 阴山, 冈底斯山
12.爸爸的建议必要,妈妈的建议多余。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深圳在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9月下旬仍处于雨季。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第2课时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7792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第2课时达标测试</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说说古代希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第1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7792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第1课时课后测评</a>,共5页。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第2课时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7792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第2课时课时练习</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那时的人们已使用磨制石器,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