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诗经二首 --关雎》同步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0657/0-17098028638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诗经二首 --关雎》同步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0657/0-17098028639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诗经二首 --关雎》同步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0657/0-17098028639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诗经二首 --关雎》同步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0657/0-170980286395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诗经二首 --关雎》同步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0657/0-170980286398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诗经二首 --关雎》同步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0657/0-17098028640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诗经二首 --关雎》同步课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0657/0-170980286404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诗经二首 --关雎》同步课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0657/0-170980286407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部编版八下语文《核舟记》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八下第三单元《关睢》《 蒹葭》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蒹葭》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八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1.熟记“窈窕”“蒹葭”“跻”“寤寐”等字的字音;熟记“溯”“晞”等字的字形;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重点)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重点)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难点)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素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描写现实、反应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创作优良传统。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收集这些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检校政治得失之用,《风》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大夫献诗的汇集。总之,《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代代流传下来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达,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手法。
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停在那河中小岛上。文静美好的姑娘,是男子的好配偶。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捞取。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日日夜夜想追求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译文】追求没能如心愿,日日夜夜在心头挂牵。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它。文静美好的姑娘,(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来挑选它。文静美好的姑娘,(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长长短短鲜荇菜,左右两边去捞取。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鼓声换她笑颜。
吟诵诗歌,想象故事画面 示例: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绿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朗读时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全诗共三个小节,每小节讲的内容是什么?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
第一节(前四句)爱慕,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第二节(中间八句)思念,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第三节(最后八句)愿望,描写小伙子梦想成婚时的欢乐场景。
线索:“君子”的情感变化
《关雎》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这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联,这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4、男子的痴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对女子的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写出了男子内心的不平静。这句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5.“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了什么愿望?有什么作用?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这种写法富有浪漫情调,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6.诗中有关“荇菜”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以荇菜的流动无踪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7、《关雎》这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句。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8.《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首章(前4句):见物起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中间8句):写自己的求而不得的朝思暮想和辗转反侧的情形。 尾章(后8句):写自己想象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9、男主人公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再次品读:《诗经----蒹葭》执着的追求
美景---文章以茂盛的蒹葭和茫茫的霜露起兴,描写深秋的景色:蒹葭苍苍、霜露茫茫、秋景瑟瑟,秋水漫漫,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典型环境。
追求----对意中人的思念真挚深切,主人公并没有停留在“思”的层面上,而是把牵肠挂肚的“思”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他四处搜寻,上下求索,费劲艰辛,却思不得见,我们看到了他在追寻道路上艰难跋涉的身影,一个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感情执着专一的形象跃然纸上。
伊人----是诗歌虚写的形象。她行踪不定,形迹飘渺,变幻莫测,时而“在水一方”,时而“宛在水中央”,时而“在水之湄”,时而“宛在水中坻”时而“在水之涘”,时而“宛在水中沚”。而伊人具体指什么,不同的读者不同的理解。
诗歌朦胧而纯美的意境,具有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让人生出无限凄美的遐想。
品读:《诗经--关雎》淳朴的爱情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 这是一首刻画“君子”、“淑女”形象的诗歌——君子真挚专一,才德兼备,勇敢执着;淑女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秀外慧中。 这是一首“发乎于情,止之于礼”的爱情诗。君子对于淑女的追求过程,朝思暮想是“发乎于情”,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止之于礼”。孔子评价其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诗歌。意思是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这是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敲钟击鼓在古代一般指娶亲。他们究竟在一起了没有?诗歌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也许君子淑女从此“琴瑟和鸣,莫不静好”。也许郎有情女无意,但无论怎样,最美好的情感都值得去追求去期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里的爱情,单纯而美好!
1.这首情诗的特点 (1)在语言运用上: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2)在追求的方式上:弹琴鼓瑟,敲锣打鼓。 (3)在追求的对象上:是劳动中的女子。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1)运用重言(关关)(2)运用双声(参差)(3)运用叠韵(窈窕)(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周 南 · 关 关 雎 鸠
主题: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孔子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桃之夭夭,烁烁其华。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6、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7、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10、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里,有我们熟知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在水一方的伊人,有不可求思的游女…… 诗经,还有许多爱情故事。从相识、相思、相恋、到相守,这些爱情中的美好过程,你都可以在诗经中寻觅。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丰富深广的上古社会。有郎情妾意如“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有相思不得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有嬉笑怒骂如“将仲子兮,无踰我里”等等,无不引人入胜,惹人情思。 诗经里的爱情,即便跨越了千年,那些思慕的情愫,热烈的情感,恋爱中的人们也能感同身受。这恰恰呈现了永恒之美。 三月的春天里,去读读诗经,去好好感受经典之美吧。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2)《关雎》中以“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诗经》是我国 ,收录了从 到 时期的诗歌 篇,也称《 》,分为 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 三种。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 )美”。例如:我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体会到采荇女是个文静美好、贤淑善良的女子。
“他物”是指雎鸠和荇菜;“所咏之词”指男子对女子的相思。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使诗的内容递增,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感,起到加深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用水鸟和鸣喻男女求偶。用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授课ppt课件,共2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教课ppt课件,共20页。
2020-2021学年关雎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关雎一等奖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认识《诗经》,古朴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