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1.学习思路将生态环境问题置于区域空间进行思考,强化区域认知能力。第一步,确定人类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二步,找出该问题形成的因果逻辑关系,尝试构建因果逻辑关系图。
第三步,找到这个问题中的利害关系主体及其大致的地理分布范围,进而理解生态环境问题多为“外部性”问题,即主体产生的生态环境益处或害处都“溢出”到了可控的区域范围之外,并且产生的益处没有得到回报、产生的害处没有得到补偿。
2.学习技法(1)抓住时空维度进行分析:从时间上看,人地关系思想有个演变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不同;从空间上看,主要环境问题的地理分布不同、性质不同,解决方案也不相同,主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世界人们共同努力,承担各自应尽的责任。(2)联系生产和生活实例,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社会调查活动等,选取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如垃圾分类回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循环经济建设等,从观念的转变、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措施。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a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1.现状:世界各地出现了共同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全球性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小提醒]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但环境问题的产生也有自然原因,如火山喷发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
3.具体问题(1)全球变暖。
小拓展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排放污染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
想一想: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否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答案】不一定。环境问题是人类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导致的结果。合理的人类活动和对环境友好的态度,不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小拓展2: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区别前者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等;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或减缓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发生的频率。
新视点1:“洋垃圾”“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弃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底开始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
新视点2: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2019年12月23日,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称,长江特有物种“长江白鲟”估计2005—2010年就已灭绝。(2)2019年1月,仅存的金顶夏威夷树蜗牛以14岁年龄过世,确定该物种完全消失。(3)全世界现仅存2只北非白犀牛,为人工饲养,但这2只都是母白犀,因为2018年3月最后一头公犀牛死去,北非白犀牛功能性灭绝了。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问题是人们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而产生的B.环境问题是人们在生产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产生的C.环境问题是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环境的破坏和退化而产生的D.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而形成的,其只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
【答案】C【解析】环境问题是人们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导致的,A、B项不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C项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D项“只危害人类”太片面,环境问题也会影响其他生物。
2.右面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自然资源枯竭D.气候变化【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土层不断从手中流失,故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
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与生存,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因羽翼未成,加之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可能在10年内绝种。据此完成第3~4题。3.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火山喷发B.地壳抬升C.温室气体增多D.经济发达
4.材料中反映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是( )A.海平面上升B.极冰融化C.影响农业生产D.影响生物生存【答案】3.C 4.D【解析】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即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第4题,根据材料“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与生存”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蒸发加剧,暴雨骤增,大量企鹅死亡,即影响生物生存。
5.下列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特点的是( )A.全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特殊性【答案】D【解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全球性、长期性、复杂性。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某种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反映环境问题的漫画。
(1)请你给材料一所示图片加上适当的图名。【答案】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2)材料二漫画所揭示的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答案】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据材料一归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答案】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人口增长及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者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1.环境问题形成的人为原因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
(2)资源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2.资源短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3.典型的生态破坏问题(1)生物多样性减少。
(2)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下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介绍土地荒漠化。
生态破坏问题的原因及措施分析思路(1)原因分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滥垦、滥伐、滥牧等),使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人类过度捕猎等。(2)防治措施: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建立自然保护区。
[考向1:生态破坏](2023年安徽开学考试)“公地悲剧”是指面对有限的资源追逐短期收益最大化,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或滥用的现象。经济学上认为明晰产权可解决土地资源不当使用的问题,然而在我国川西高寒地区却出现草场公地悖论现象,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3题。
1.川西高寒地区草场公地悖论现象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A.森林锐减B.土地盐渍化C.土壤污染D.生物多样性减少2.川西高寒地区草场公地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资源禀赋差,畜牧业是增收的主要途径 ②交通不便,抑制了畜牧业的专业化和分工 ③少数民族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 ④财政紧张,退耕还林还草相关补贴不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川西高寒地区可以( )A.大力开发旅游资源B.改变农业生产方式C.实施牧草人工种植D.推动牧民生态搬迁【答案】1.D 2.A 3.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川西地区的草场公地悖论表现在草场产权明晰的情形下,草场依然存在超载过牧的现象,随着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鼠害加剧,生态系统被破坏,D项正确。
第2题,川西高寒地区气候高寒、地势崎岖,资源禀赋差,一方面难以拓宽收入渠道,另一方面难以提高单产;交通不便,抑制了畜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畜牧产品加工。在个体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只能过度放牧,导致草场公地悖论的出现,①②正确;由图可知,已通过监管制度和草场补贴明晰草场产权,且少数民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③④错误。第3题,人工种植牧草可以集约化使用草地,使天然草地得到保护,C项正确。
[考向2: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重。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40%是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当开发利用率超过40%时,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引发社会和环境问题。下表示意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世界平均值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5.下列关于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的措施,较合理的是( )A.农业全都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B.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C.修建水库,储存夏季降水D.大水漫灌,提高农业灌溉面积【答案】4.C 5.B
【解析】第4题,表中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值;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海河流域;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水只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第5题,农业全部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不现实;河西走廊夏季降水少,修建水库主要是拦截上游冰雪融水;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措施中,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较为合理。
某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开发房地产,地产商人将声呐放入海湾,以驱逐海底生物离开自己的家园。面对赤裸裸的对金钱的狂热追求,主人公质朴的话语,打动了观众的心:“当这个世界连最后一滴干净的水、一点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了,钱还有什么意义呢?”有网友留言表示:“看完电影后,我也陷入了对环境与人类关系问题的反思”。
环境污染及其衍生的环境效应
(1) “连最后一滴干净的水、一点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了”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答案】水污染、大气污染。(2)该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和哪些因素有关?【答案】人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和环境的自净能力。
1.常见环境污染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全球变暖(1)原因和危害。
(2)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3.酸雨(1)酸雨的成因和危害。
(2)酸雨的主要分布区: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为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3)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①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酸性气体排放量大。②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大多呈酸性,难以中和大气和雨水中的酸。③南方多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④南方气候湿润,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
4.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2)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的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材料;参与国际合作。
分析环境污染原因的思路(1)分析污染源。主要是工业“三废”的排放、生产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堆放等。
[考向1:大气污染与酸雨]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酸雨区面积约46.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据此完成第1~3题。1.酸雨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乱扔垃圾B.使用含磷洗衣粉C.任意排放生活污水D.煤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等气体
2.酸雨的危害在于(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使大气受到严重污染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华北平原【答案】1.D 2.C 3.A
【解析】第1题,乱扔垃圾不会造成酸雨危害;使用含磷洗衣粉主要造成水污染;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主要造成水污染;燃烧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会缓慢氧化形成酸性物质并随降水落到地面,从而形成酸雨,D项正确。第2题,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①正确;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导致农作物减产,②正确;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③正确;酸雨降落到地表,对大气的影响较小,④错误。
第3题,结合酸雨形成的原因分析可知,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应该是煤炭等燃料消耗量大、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的地区以及石化工业区等,同时该地区降水较为丰富。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且为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A项正确;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少,酸雨危害不严重;东北平原主要以农业为主,酸雨危害不严重;华北平原虽然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消耗量大,但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为干旱,且北方土壤多碱性土,容易中和酸性气体,酸雨危害没有我国南方地区严重。
[考向2:臭氧层破坏](2023年安徽合肥开学考试)通过卫星数据显示,2023年的臭氧空洞起步较早,自8月中旬以来迅速增长。9月16日,它的规模超过2 600万平方千米,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臭氧空洞之一。据此完成第4~5题。4.下列与南极臭氧层空洞大小变化无关的是( )A.季节变化B.太阳活动C.人类活动D.全球变暖
5.下列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破坏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及干湿状况发生变化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答案】4.D 5.D
【解析】第4题,南极臭氧空洞与人类不合理的排放氟氯烃等气体有关,且由材料可知,臭氧空洞与太阳活动的季节变化有关。全球变暖不会引起臭氧层的破坏,D项错误。第5题,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因此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D项正确。
[考向3:水污染的原因分析]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的河流和灌渠。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答案】自然原因: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人为原因: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118页 探索1950—2000年,全球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这个变化趋势和1950年以前全球气温变化趋势相比,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教材第121页 比较略。
教材第122页 思考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具有全球性,全球性必然决定了影响时间长,导致了长期性;全球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复杂性又会加强全球性和长期性。教材第123页 思考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使用可循环的环保袋和餐具;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办公白纸,尽量使用再生纸等可循环利用的事物。
教材第123~124页 作业题1.特点:1880年以来全球9月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应对全球气温变化可采取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
2.原因:快递业包装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浪费;运输环节中会产生大气污染,纸箱、塑料、胶带等包装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不可降解成分造成环境污染。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快递业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减量化包装,建立纸箱回收利用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淘汰传统包装材料,鼓励使用绿色包装(推广使用可降解袋、无胶带纸箱);推进绿色物流,减少运输环节的环境污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3.(1)由于气温上升,目前可可树种植区无法继续保证水分供给,不再适合种植可可树。关键词:气候变暖、水分供给、不再适合种植。分析略。(2)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全球主要的香蕉生产国巴西和主要的香蕉出口国哥伦比亚等国家,可能面临严重的损失。相比之下,非洲、厄瓜多尔和洪都拉斯等国家和地区的香蕉生产可能会从未来的气候变化中获益最多。(其他实例也可)
调查快递外包装带来的问题【问题现状】网购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方式。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 083亿件。在中国快递进入千亿时代,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快递包装物料的极大消耗,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快递包装垃圾,这些包装垃圾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开展调查】(1)统计分析:通过地图搜索市区或县城的主要快递点,统计其数量及分布。(2)分组进行: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调查。(3)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访谈、上网搜集资料。(4)调查内容:每天的快递量、主要的包装方式、废弃包装袋和包装箱的处理方式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6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堂教学课件ppt</a>,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友好,生产活动,废弃物,输入和输出,恢复能力,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污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442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课课件ppt</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生物污染,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态破坏,资源的需求,资源短缺,开采与破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二氧化碳,海平面,风暴潮,一氧化碳,建筑物,自然资源,过度农垦,生物多样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