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3471/0-17098833897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3471/0-17098833898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3471/0-1709883389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3471/0-170988338992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3471/0-170988338995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3471/0-170988338998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3471/0-170988339001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463471/0-170988339005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9 美丽的颜色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0 三峡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 与朱元思书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二篇 课件,共48页。
11 短文二篇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作者介绍答复答谢中书书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欲颓( ) 沉鳞(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tuílínyù【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 领悟的意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二、分写四季之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三、总写 抒怀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晨昏之景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之美,你看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写景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绚烂,生机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积累古诗词里描写山川的诗句。(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拓展延伸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分别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吧!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宋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谪居湖北黄州之时。作者介绍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相关介绍遂( ) 寝( ) 相与( )藻( ) 荇( ) suìqǐnyǔzǎoxìng【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用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遂至承天寺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考虑,想到只是共同,一起睡觉于是大概是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3.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面对美景,只有张怀民可以共乐,而张怀民也没有睡觉,表现了两个人心有灵犀,友情深厚。1.领悟“闲”之意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怀民于庭中散步欣赏月下美景2.领悟“闲”之情背景资料: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文章最后一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到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到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到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积累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佳句。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