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钦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崇左市、钦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的发展使整个地球大气从无氧状态发展到有氧状态,从而促进了一切好氧生物的进化和发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是藻蓝素、叶绿素等
B.蓝细菌和绿色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C.核糖体是蓝细菌与绿色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D.蓝细菌的遗传物质DNA参与其染色体的组成
2.人体皮下的胆固醇经适度紫外线照射可生成维生素D3,下列有关胆固醇和维生素D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D3、胆固醇都属于脂质
B.胆固醇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C.胆固醇代谢障碍可能会导致血液中脂质不能及时运出
D.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维生素D3缺乏引起的疾病
3.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一名匈牙利科学家和一名美国科学家,以此表彰他们在mRNA(一种RNA)疫苗开发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下列有关mRNA疫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mRNA疫苗是由4种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B.mRNA疫苗彻底水解可得到6种小分子化合物
C.组成mRNA疫苗的碱基中含有胸腺嘧啶
D.组成mRNA疫苗的元素有C、H、O、N、P
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过程不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B.由图可得出,该细胞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C.该实验材料可以选择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或新鲜的黑藻叶片
D.细胞质的流动速度与温度有关,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流动越快
5.科学家从肝组织细胞中分离出了一种酸性水解酶,该酸性水解酶刚从肝组织细胞分离出来时,活性并不高,但放置5天后活性显著提高。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证实了这种水解酶被膜包裹在一种细胞器中。包裹该水解酶的细胞器是( )
A.内质网B.中心体C.溶酶体D.核糖体
6.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B.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其数量与细胞代谢有关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不同
7.科学家通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移动到细胞膜附近时,细胞膜会形成管状的收缩丝将受损的线粒体包裹,细胞在运动的过程中收缩丝向细胞外凸出,最后脱落,从而将受损的线粒体排出细胞。细胞排出受损的线粒体的方式属于( )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吐
8.某同学将某种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若干,随机均分为5组,标为a、b、c、d、e。取上述5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得的各组花瓣细条的长度变化如图所示(只考虑水分交换)。据此可推测,该植物花瓣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相当于( )
A.0.2~0.3ml·L-1的蔗糖溶液B.0.3~0.4ml·L-1的蔗糖溶液
C.0.4~0.5ml·L-1的蔗糖溶液D.0.5~0.6ml·L-1的蔗糖溶液
9.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可用α、β和γ表示,即A—Pα~Pβ~Pγ。ATP分子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会使载体蛋白磷酸化,该磷酸基团最可能处于ATP上的位置是( )
A.αB.βC.γD.β和γ
10.改善运动肌利用氧的能力是马拉松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甲、乙两名运动员在不同运动强度下,摄氧量与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B.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可选用葡萄糖饮品补充水分和能量
C.由图可知,在马拉松赛中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更占优势
D.在较高运动强度下,乙运动员利用氧的能力比甲运动员强
11.某实验小组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发现某细胞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了一些囊泡,有的囊泡彼此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壁两侧的细胞膜。由此可推测,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有丝分裂的( )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1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的潜能,但其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某科研小组将猪的体细胞与去核卵细胞放在一起,使两者融合。融合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的潜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多能干细胞分化出多种细胞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C.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成功培育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D.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的蛋白质完全不同,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13.苯丙氨酸(C9H11NO2)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其在体内可转化为其他氨基酸或者参与合成蛋白质等。下列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苯丙氨酸的结构中只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B.苯丙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C.苯丙氨酸与不同的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方式不同
D.在机体细胞中,苯丙氨酸不可能由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
14.土壤中过量的可溶性盐(主要指Na+)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称为盐胁迫。植物可通过多种调节方式逐渐适应盐胁迫环境,下图为植物根细胞遭受盐胁迫时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Na+通过Na+/H+逆向转运蛋白进入细胞液不利于根细胞吸水
B.Na+/H+逆向转运蛋白转运Na+和H+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C.抑制根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细胞适应盐胁迫环境
D.H+利用质子泵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细胞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5.酿酒的原理主要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糖酵解阶段和发酵阶段的反应场所相同
B.糖酵解阶段和发酵阶段均生成少量ATP
C.NAD+可循环再生持续参与无氧呼吸
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后会出现灰绿色
16.某同学检测了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的CO2吸收量,每2s记录实验数据并以点的形式呈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光照下,叶肉细胞固定的CO2部分源于线粒体
B.实验第250s时,叶肉细胞仍可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下,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为0.2~0.6μml·m-2·s-1
D.转入黑暗100s后,叶片的CO2释放量逐渐减少
二、读图填空题
17.某种微生物经发酵可生产DHA(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油脂,从而可获取DHA。在发酵过程中,测得不同物质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蛋白胨是由蛋白质经酸、碱或蛋白酶分解后形成的,富含多肽。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葡萄糖和DHA的化学元素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蛋白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_____________色反应。
(2)据图分析,葡萄糖在该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
(3)由图分析,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中的___________逐渐增多。根据实验结果推测,DHA主要是由____________转化生成的。
18.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无机盐可以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回答下列问题:
(1)K+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农作物的根细胞,这种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____。细胞外的K+还能够通过通道蛋白进入农作物的根细胞,与前一种运输方式相比,该运输方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答出2点)。
(2)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素可以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素进入植物细胞后,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____。缺少氮素会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使产量降低,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从而使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
(3)中耕松土会促进农作物对的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对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吸收速率最大时,作物甲的根细胞需要的O2浓度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作物乙的;O2浓度为a时,作物甲吸收的速率大于作物乙吸收浓度的速率,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19.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容器中氧气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上,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
(2)0~5min内该植物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在A点给予光照后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3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是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5~15min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为____________ml。
(4)在自然界中,万物生长靠太阳。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对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总产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提出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建议:__________(答出1点)。
20.果蝇是一种小型的蝇类,是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甲、乙、丙三个模型分析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欲在显微镜下观察果蝇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使用____________(填1种染料名称)使染色体着色。若观察到的视野内的细胞染色体形态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则该细胞处于分裂__________期。
(2)进行有丝分裂时,模型甲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期。模型___________的细胞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模型甲的细胞变成模型丙的细胞,是由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导致的。
(3)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较,果蝇体细胞从模型丙变为模型乙时,除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变化不同之外,还有其他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答出1点)。
三、实验探究题
21.猕猴桃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营养丰富,但猕猴桃的果实在采摘后容易发生软化。软化过程主要与果实内的淀粉、果胶、纤维素等的水解有关。为探究长距离冷链运输猕猴桃的最适温度,科研人员提纯了猕猴桃中的淀粉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Ⅰ.取5支试管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并置于-3℃、0℃、3℃、6℃、9℃的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
Ⅱ.在这5支试管中依次加入等量的在相应温度下保温过的提纯的淀粉酶溶液;
Ⅲ.迅速将5支试管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水浴锅中保温5min;
Ⅳ.取出试管,各加入等量的碘液,摇匀,观察各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
(1)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
(2)猕猴桃软化后变甜可能与果实中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为____________有关,此过程中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
(3)低温储存可以降低淀粉酶等酶的活性,使猕猴桃软化变慢,但猕猴桃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也会被冻伤。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低温对猕猴桃的冻伤程度,结果如表所示。
注:“+”超多,冻伤程度越大。
长时间保存猕猴桃时,会更多地选择0~1℃,请根据题干和表中内容综合分析,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是藻蓝素、叶绿素等,A正确;B、蓝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正确;C、蓝细菌与绿色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C正确;D、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
2.答案:B
解析:A、维生素D3、胆固醇都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A正确;B、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植物细胞膜中不含胆固醇,B错误;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胆固醇代谢障碍可能会引起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C正确;D、维生素D3的合成需要紫外线照射,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可缓解维生素D3缺乏引起的佝偻病,D正确。
3.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mRNA是一种RNA, RNA由4种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A正确;
B、RNA疫苗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碱基、1种核糖和1种磷酸,共6种小分子化合物,B正确;
C、组成mRNA疫苗的碱基中不含胸腺嘧啶,C错误;
D、RNA由C、H、O、N、五种元素组成,D正确。
4.答案:B
解析:A、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A正确;B、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叶肉细胞中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但不能看到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B错误;CD、所有活细胞的细胞质均是流动的,细胞质流动能促进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和细胞内物质的转运,CD正确。
5.答案:C
解析:A、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此时的蛋白质尚没有活性,A错误;
B、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因而也不可能包裹蛋白质,B错误;
C、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题中的水解酶应该包裹在溶酶体中,C正确;
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没有膜结构,不会包裏水解酶,D错误。
6.答案:B
解析: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错误;
B、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正确;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不能自由进出,其数量与细胞代谢有关,C错误;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D错误。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受损的线粒体会被细胞膜通过收缩丝包裹排出细胞外,属于胞吐,ABC错误,D正确。
8.答案:C
解析: 当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1时,花冠切条长度不变,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其对应的蔗糖浓度应介于0.4~之间。
9.答案:C
解析: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特殊的化学键断裂,产生ADP和Pi,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该过程中ATP分子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会使载体蛋白磷酸化,该磷酸基团最可能处于ATP的γ位上,C正确,ABD错误。
10.答案:A
解析:A、马拉松运动时,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以有氧呼吸为主,A错误;
B、在比赛过程中,葡萄糖消耗过快,运动员可选用葡萄糖饮品补充水分和能量,B正确;
C、图中曲线可以看出,相同运动强度、摄氧量时,乙的乳酸比甲相对要少,因此乙比甲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运动,C正确;
D、图中曲线可以看出,相同运动强度、摄氧量时,乙的乳酸比甲相对要少,说明乙运动员利用氧的能力比甲运动员强,D正确。
11.答案:D
解析:ABCD,根据题意,该细胞的所处时期的特点是正在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壁两侧的细胞膜,而末期的特点是在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符合末期的特征。
12.答案:D
解析:A、多能干细胞分化出多种细胞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组成不同细胞的蛋白质的种类有差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A正确;
B、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使细胞趋向专门化,进而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
C、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成功培育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但不能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
D、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进而使得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D错误。
13.答案:C
解析:A、由苯丙氨酸的分子式C9H11NO2可知,其结构中只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A正确;B、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B正确;C、苯丙氨酸与不同的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方式相同,都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C错误;D、苯丙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在机体细胞中,苯丙氨酸不可能由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D正确。
14.答案:D
解析:A、Na+通过Na+/H+逆向转运蛋白进入细胞液可以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从而提高根细胞的吸水能力,A错误;
B、Na+/H+逆向转运蛋白转运Na+是逆浓度梯度,属于主动运输,转运氢离子是顺浓度梯度,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
C、抑制根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减少能量供应,那么质子泵所运输的氢离子减少,那么有氢离子浓度梯度所驱动的钠离子运输也会减少,那么细胞液浓度下降,不利于吸水,不利于根细胞适应盐胁迫环境,C错误;
D、H+利用质子泵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细胞液的方式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15.答案:B
解析:A.糖酵解和发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表述正确。
B.第一阶段糖酵解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发酵不产生ATP错误。
C.由图中可知,NAD+消耗了又产生,说明NAD+可循环再生持续参与无氧呼吸,C正确。
D.酸性的橙色重铬酸钾遇酒精变为灰绿色。
16.答案:C
17.答案:(1)相同;紫
(2)作为细胞呼吸作用的底物;为多糖(及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3)DHA和生物量;葡萄糖和氨基酸(或葡萄糖)
18.答案:(1)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
(2)蛋白质;氮是叶绿素和光合作用有关酶的重要组成成分,缺氮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数量减少
(3)大于;作物甲的根细胞膜上转运的载体蛋白数量多于作物乙的
解析:(1)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农作物的根细胞,这种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K+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这属于协助扩散,相比于主动运输,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
(2)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氨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植物缺氨会影响光合作用,原因是氮是叶绿素和光合作用有关酶的重要组成成分,缺氮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数量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合成的有机物减少。
(3)据图分析,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吸收速率最大时,作物甲的根细胞需要的O2浓度大于作物乙。根据膜的特点,氧气浓度相等时,说明提供能量相同,但是作物甲吸收的速率大于作物乙吸收浓度的速率,推测
原因是作物甲的根细胞膜上转运的载体蛋白数量多于作物乙的。
19.答案:(1)类囊体薄膜;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的扩散速度越快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降低
(3)6×10-7
(4)间作套种、合理密植等
20.答案:(1)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中
(2)前期或中;乙和丙;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3)不形成细胞板和细胞壁;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解析:(1)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甲紫溶液(旧称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着色。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若观察到的视野内的细胞染色体形态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则该细胞处于分裂中期。
(2)分析题图可知:模型图甲染色体:核DNA=1:2,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模型图乙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和核DNA均末增倍,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模型图丙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两倍,染色体:核DNA=I:1,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模型乙和丙的细胞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模型甲的细胞变成模型丙的细胞,是由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导致的。
(3)题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较,果蝇体细胞从模型丙变为模型乙时,除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变化不同之外,还有其他不同之处: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和细胞壁;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21.答案:(1)温度
(2)葡萄糖;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3)降低淀粉酶等酶的活性,使猕猴桃软化变慢,减少猕猴桃中有机物的消耗;降低猕猴桃的冻伤程度
解析:(1)根据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
(2)猕猴桃软化后变甜可能与果实中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为葡萄糖有关,即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后,其甜度增加;此过程中需要淀粉酶的催化,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3) 长时间保存猕猴桃时,会更多地选择0~1℃,这是因为在低温条件下,酶活性低,使猕猴桃软化变慢,同时也能减少猕猴桃中有机物的消耗,且该温度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也不会被破坏,因而不会对水果的品质造成影响,另外,零上低温的设置,可尽量减少猕猴桃的冻伤程度。
温度/℃
-3
-2
-1
0
1
冻伤程度
++++
+++
++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北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钦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