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后测评
展开[2023·山东临沂期末]下图是2000~2015年我国不同分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统计图(正值为增加,负值为减少)。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耕地减少加速
B.中部地区耕地变化速率最大
C.西北地区耕地面积变化最大
D.耕地增加的重心向西部移动
2.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
B.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牧
C.中部地区——开发宜农荒地
D.东部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2023·江苏扬州期中]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有利于( )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水热资源高效利用
C.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D.降低旱涝灾害风险
4.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出发,针对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首先应采取的对策是( )
A.加大热带和亚热带粮食种植的扶持力度
B.提高粮食生产集中区的水资源保障能力
C.完善交通运输建设以提高粮食运输效率
D.加大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机械化水平
[2023·福建泉州期末]农产品的国际进口贸易可以用进口农产品的产品集中度指数(数值越高,表明农产品贸易种类越集中)及地理集中度指数(数值越高,表明农产品进口来源地越集中)表示。201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总体格局出现变化,主要农产品出口减少甚至转变为进口。下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进口主要农产品的产品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指数。据此完成5~6题。
5.2010年以来,我国进口农产品的变化趋势是( )
A.种类更丰富,来源更稳定
B.地域更集中,进口风险降低
C.种类更丰富,来源更多元
D.地域更分散,进口风险提高
6.为降低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关键是( )
A.扩大耕地面积
B.寻找新的进口来源
C.改善生态环境
D.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2023·江苏如皋期中]当前国家提出确保粮食安全,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我国2019年耕地等级构成图。据此完成7~9题。
7.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
A.扩大种植面积B.提高耕地质量
C.提高机械化水平D.培育优良品种
8.针对各区域实际问题,实现“藏粮于地”做法合理的是( )
A.吉林—黑土退化—建设防护林
B.苏南—土壤污染—轮作休耕
C.黄淮海—土地盐碱化—引淡淋盐
D.井冈山—土质粘重—增施生石灰
9.为了更好的做到“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还应该( )
①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
②大力开发土地资源,提高粮食总产量
③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
④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0.[2023·四川达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施行,四川是农业大省、种业大省,全国52个育种基地县四川占据9个,位居全国第一位。2022年6月8日,习总书记到眉山永丰村考察了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甘肃育种基地位于河西走廊,因独特的自然条件被誉为“天然种子生产车间”。河西走廊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下图为我国三大育种基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种子生产基地分布图。
(1)分析河西走廊被誉为“天然种子生产车间”的有利气候条件。
(2)简述四川成为国家级育种基地的特有区位优势。
(3)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请从种业发展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3·山东菏泽期末]耕地非粮化是指土地经营者将耕地用于非粮食种植的农业生产行为。下图示意我国某省a、b两县非粮食耕地作物种植结构。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省最可能是( )
A.吉林 B.山东 C.江苏 D.广东
12.a县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土地条件B.气候条件
C.经济效益D.政策导向
13.为保障粮食安全,能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措施是( )
A.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格
B.扩大城郊农业规模
C.加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
D.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2023·山东烟台期中]在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的时期,为实现“耕者有其田”,“肥瘦搭配”的分地制度应运而生,农户拥有多块大小不均且空间不相邻的地块。我国华北平原某地耕地零碎、分散,归属同一农户的多块耕地间隔较远,耕地细碎化严重,逐渐成为抑制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下图为该地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耕地细碎化曾经对农业生产起到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利于生产的( )
A.规模化B.专业化
C.多元化D.商品化
15.耕地细碎化整治后,当地( )
A.城镇化进程加快B.土地面积减少
C.劳动力投入增加D.农民收入降低
[2023·江苏扬州开学考]河南省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和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其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对中部地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下图示意河南省2006~2018年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时间变化趋势(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据此完成16~17题。
16.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变化趋势显示( )
A.城镇化水平远高于粮食安全水平
B.城镇化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失调
C.两者耦合协调度指数呈上升趋势
D.粮食生产保持传统粗放生产模式
17.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A.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B.鼓励农村劳动力涌向大城市
C.缩小城镇建筑用地面积
D.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023·山西忻州期末]传统的耕作方式不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国家鼓励在东北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保持适量的地表覆盖物,尽量减少土壤耕作,并用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下图示意东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据此完成18~19题。
18.下列农业技术措施中,符合保护性耕作原则的是( )
A.每年深耕改土B.少肥多耕播种
C.焚烧秸秆D.秸秆还田
19.东北地区进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地表径流
B.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C.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D.减少人口外流
[答题区]
20.[2023·山东济宁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指“能够有效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的状态。在我国,粮食按种类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和豆类等。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是谷物类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2016年,我国发布的《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马铃薯作为主粮,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产业开发。马铃薯营养丰富全面,具有单产高、耐储存等优点。下图为“2004~2020年中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其构成变化”,其中多样性指数越大,表明粮食作物种植类型越丰富。
(1)概括2004~2020年我国谷物类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征。
(2)说出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3)说明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1~2.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耕地变化率最大的地区和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地区都是东部地区,B、C错误;东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但速度在减慢,A错误;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多,耕地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D正确。第2题,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在减少是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占用了大量耕地面积,A正确;西北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是因为宜农荒地的开发,退耕还林还牧使耕地面积减少,B错误;中部地区耕地面积在减少,开发宜农荒地会使耕地面积增加,且中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宜农荒地少,C错误;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在减少不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D错误。故选A。
3~4.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逐渐集中在半湿润区,产生规模效益,从而为粮食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A正确;北方地区水热条件不如南方地区,不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B错误;南方人口多,粮食需求大,粮食需要南运,会加重交通运输的压力,C错误;旱涝灾害受气象因素影响,与粮食生产集中度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第4题,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了半湿润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为了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需要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B正确;加大热带和亚热带粮食种植的扶持力度、完善交通运输建设以提高粮食运输效率、加大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机械化水平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但对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5~6.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结合材料可得,2010年以来,我国进口农产品产品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降低,说明在这期间我国种类更丰富,来源更多元,故选C。第6题,我国部分粮食如大豆、玉米、小麦等仍需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说明我国粮食需求量大,产量有限,应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升我国农业自给能力,故选D。
7~9.答案:7.B 8.C 9.D
解析:第7题,目前,我国耕地资源数量有限,且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故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要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单产,从而实现“藏粮于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故选B。第8题,吉林出现黑土退化,对应做法应是提高土壤肥力,A错误;苏南土壤污染对应做法是治理土壤污染,B错误;黄淮海地区多中低产田,土壤盐碱化严重,可通过引淡淋盐降低土壤盐分,C正确;井冈山土质黏重的对应措施应是掺沙子,而增施生石灰是改良酸性土壤的措施,D错误。故选C。第9题,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有助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增加粮食产量,①正确;大力开发土地资源,不符合实际,且易造成生态破坏,影响粮食安全,②错误;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③正确;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④正确。故选D。
10.答案:(1)①夏季高温,热量充足;②夏季日照时间长,晴天多,光照充足;③夏季昼夜温差大,种子品质优良;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⑤气候干燥,利于种子晾晒与储藏。
(2)①农业大省,种源基础好;②育种基地多,基础条件好;③育种技术先进,科技水平高;④有政策支持。
(3)①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推进种业科技创新;②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③调整作物生长周期,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④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对国外农产品的依赖。
解析:(1)河西走廊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热量充足;纬度高,夏季昼长,日照时间长,且晴天多,光照充足;多晴天,云量少,夏季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易积累,种子品质优良;冬季寒冷,气温低,病虫害少;夏季多晴天,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利于种子晾晒与储藏。(2)四川为农业大省,水热条件好,种源基础好;地处亚热带,育种基地多,育种基础条件好;育种技术先进,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3)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推进科技育种,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通过育种调整作物生长周期,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粮食产量;通过育种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对国外农产品的依赖,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11~13.答案:11.D 12.C 13.A
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b县甘蔗种植在非粮食耕地作物种植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四个选项中,广东的甘蔗种植面积较大,而吉林、山东位于北方地区,不适合甘蔗生产,江苏种植甘蔗的比例也极小,故选D。第12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种植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远比不上种植经济作物,故a县出现耕地“非粮化”的最主要驱动力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对于经济作物等非粮食作物的需求量大,种植非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更好,使得该地出现“非粮化”现象,故选C。第13题,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格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A正确;城郊农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扩大城郊农业规模会加重耕地非粮化,B错误;加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并不能防止耕地非粮化,C错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也不能保证土地流转后是种植粮食作物,也可能是经济作物,D错误。故选A。
14~15.答案:14.C 15.A
解析:第14题,耕地细碎化有利于农户在不同的地块上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在自给自足时期对提高家庭农业生产的多元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故选C。第15题,耕地细碎化整治后,实施土地平整、土地流转等内容,会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故选A。
16~17.答案:16.C 17.D
解析:第16题,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变化趋势显示两者耦合协调度差距越来越小,两者耦合协调度指数呈上升趋势,C对;城镇化水平低于粮食安全水平,但差距缩小,A错;城镇化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都逐渐提升,差距缩小,没有失调,B错;粮食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导致粮食安全水平提高,D错。故选C。第17题,第一产业的附加值不高,在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过程中,很难、也没有必要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A错;鼓励农村劳动力涌向大城市,会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B错;城镇化是发展趋势,不能缩小城镇建筑用地面积,阻碍城镇发展,C错;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产量,D对。故选D。
18~19.答案:18.D 19.B
解析:第18题,每年深耕改土会加剧土壤侵蚀,不符合保护性耕作原则,A错误;少肥多耕播种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不符合保护性耕作原则,B错误;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不符合保护性耕作原则,C错误;秸秆还田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补充土壤养分,符合保护性耕作原则,D正确。故选D。第19题,东北地区进行保护性耕作是为了减少黑土的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保证耕地质量,从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故选B。
20.答案:(1)稻谷和小麦播种面积占比基本保持稳定;玉米播种面积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
(2)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类粮食播种面积得到保障,粮食数量总体较为安全;粮食结构多样性减少,粮食出现结构性短缺。
(3)可以均衡其他粮食在市场中的比重,使粮食市场的结构更加优化合理;马铃薯单产高,有利于增加粮食的产量和供给,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马铃薯耐储存,有利于增加国家粮食储备。
解析:(1)由材料可知,稻谷、小麦和玉米是谷物类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主要概括这三种粮食作物的变化特征即可。由图可知,2004~2020年我国谷物类粮食种植结构中,稻谷和小麦播种面积占比基本保持稳定,而玉米播种面积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谷物类粮食作物中,稻谷和小麦播种面积占比基本稳定,而玉米播种面积占比有所增加,说明谷物类粮食播种面积得到保障甚至略有增加,谷物类粮食产量保持稳定,从粮食数量上看总体较为安全;但与此同时,其他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缩小,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粮食种类有单一化趋势,粮食出现结构性短缺。(3)基于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的现状,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可以增加马铃薯播种面积占比,均衡其他粮食在市场中的比重,提高粮食作物多样性,使粮食市场的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结合材料可知,马铃薯营养丰富全面、单产高,扩大其种植面积有利于增加粮食的产量和供给,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马铃薯耐储存,有利于增加国家粮食储备。年降雨量(mm)
粮食生产集中度(%)
2010年
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
<200
2.9
+0.9
200~400
2.8
+0.8
400~800
45.9
+8.9
≥800
48.4
-10.6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0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后复习题</a>,共8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精练,共8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