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微专题5耕地问题与粮食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微专题5耕地问题与粮食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微专题5耕地问题与粮食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微专题5耕地问题与粮食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微专题5耕地问题与粮食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微专题5耕地问题与粮食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7页。
    微专题5 耕地问题与粮食安全[2023·贵州黔南期末]耕地“非粮化”是指利用耕地从事除种植粮食之外的活动,以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率表示“非粮化”程度。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下图示意2008~2020年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非粮化”率变化程度。据此完成1~3题。1.关于江苏省2008~2020年耕地和粮食生产状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全省耕地面积有所减少B.苏北耕地面积有所扩大C.全省粮食生产重心北移D.苏南粮食产量大幅下降2.影响江苏省耕地“非粮化”内部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农业自然条件B.经济发展水平C.政府政策导向D.交通通达状况3.关于该省为防止耕地“非粮化”进一步扩大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规范“非粮化”逐利行为 ②调控蔬菜、瓜果价格③推进耕地规模经营   ④大力发展特色农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3·江苏苏州期末]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传承等因素,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和总体质量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我国耕地平均质量分布状况。据此完成4~5题。4.与甲省相比,乙省耕地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A.光热资源不足B.土壤盐碱化严重C.年降水量较少D.地形崎岖土层薄5.关于我国耕地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耕地质量总体较高B.省内的耕地等级都是一致的C.低等级耕地的成因基本相同D.高等级耕地的气象灾害较少[2023·山东滕州期末]山东省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山东省中部山地地形凸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以山地丘陵为主。山东省耕地率全国最高,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各省第一位,山东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耕地比重差异较大(下图)。据此完成6~7题。6.山东省不同类型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A.各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省比重均较小B.有灌溉设施耕地在坡度较大耕地中占比较小C.有灌溉设施耕地的比重由北向南增加D.各区耕地比重与坡度呈反比,与灌溉设施呈正比7.山东省不同区域耕地类型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A.鲁西北地区位于黄河沿岸,耕地坡度小于25°B.鲁西南地区耕地比重最大是因为人口最少C.鲁东地区水资源缺乏,有灌溉设施耕地最少D.鲁中地区范围最小,耕地所占比重最小[2023·湖北省部分州市联考]梯田是人类为适应山地环境,沿山体等高线开垦使田地呈阶梯状排列的一种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垦建设了大量梯田。如今很多梯田被开发为景区,但也有很多梯田出现撂荒的情况。下表示意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区)山区梯田撂荒率,下图示意梯田撂荒景观。据此完成8~10题。8.推测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区)山区梯田撂荒率较高的原因是(  )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 ②梯田生产效益低 ③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④梯田维护的劳动量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对梯田长期撂荒产生的影响,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加剧水土流失及洪涝风险,威胁国家生态安全B.耕地面积减少,威胁国家粮食安全C.不利于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不利于农业机械的发展与推广10.下列为减少梯田撂荒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发展大型机械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②利用梯田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多种经营③将长期撂荒的土地回收流转④提高梯田农产品的收购价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2023·安徽黄山期末]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自2020年起,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具有耕地总量少、耕地质量不高等特点,耕地“非粮化”问题显著。为促进铜仁市耕地的高效利用,当地采取并落实“占补平衡”制度,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等措施,因地制宜促使耕地“趋粮化”发展。如图为贵州省位置及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造成铜仁市耕地质量不高的原因是(  )A.耕作历史悠久B.洪涝灾害频繁C.风力侵蚀严重D.岩溶地貌广布12.为促进耕地的高效利用,防止耕地“非粮化”,铜仁市还可以(  )A.开发撂荒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C.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D.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修复[答题区]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不同生态区的耕地面积、经济水平发展变化会对我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的变化造成重大影响。1985~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形成了“北粮南运”的格局,这给我国不同生态区的土地利用、资源分配、生态环境等造成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我国各生态区粮食产量变化。(1)分析我国1985年后逐渐出现“北粮南运”的主要原因。(2)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3)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可对南方地区粮食种植采取哪些措施?微专题5 耕地问题与粮食安全1~3.答案:1.C 2.B 3.C解析:第1题,以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率表示“非粮化”程度,所以“非粮化”率只能体现种植农作物种类的变化,不能体现耕地面积的变化,A、B错误;读图可知苏南地区“非粮化”率较高,粮食种植面积较小,但是如果单产高,粮食产量不会大幅下降,D错误;读图可知苏北和苏中“非粮化”率有所降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大。苏南“非粮化”率有所上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小,可以判断该省粮食生产重心北移,C正确。故选C。第2题,读图可知苏南“非粮化”率最高,苏北最低。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消费市场更大,收益更高,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率高,所以影响江苏省耕地“非粮化”内部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B正确;江苏省地势低平,河湖众多,雨热同期,农业自然条件空间差异不大,A错误;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政府政策导向不是耕地“非粮化”内部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C错误;交通通达状况对耕地从事种植农作物种类活动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第3题,粮食作物收益低,农民种粮食作物积极性不高,规范“非粮化”逐利行为,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①正确;蔬菜、瓜果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通过政府调控蔬菜、瓜果价格防止耕地“非粮化”不合理,②错误;推进耕地规模经营,可以提高耕地作业的规模优势,防止更多的耕地种植非粮农作物,③正确;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会进一步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④错误。故选C。4~5.答案:4.D 5.A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与甲省相比,乙省纬度较低,光热资源较充足,A错误;甲地地势低平,土壤盐碱化较乙地严重,B错误;甲、乙两地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乙地纬度更低,降水更多,C错误;乙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土层薄,耕地质量不高,D正确。故选D。第5题,读图可知,我国高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故东部地区耕地质量总体较高,A正确;省内的耕地等级是不一致的,B错误;低等级耕地分布地区不同,成因不同,C错误;高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气象灾害较多,D错误。故选A。6~7.答案:6.B 7.A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鲁东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省比重近60%,比重较大,A错误;由图可知,鲁东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省比重均较大,鲁东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比小,有灌溉设施耕地在坡度较大耕地中占比较小,B正确;坡耕地及有灌溉设施耕地与各区耕地比重没有比例关系,D错误;山东省各区域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鲁东地区最少,鲁西北地区最高,C错误。故选B。第7题,鲁西北地区的耕地主要位于黄河沿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耕地的坡度均小于25°,A正确;鲁西南地区耕地比重最大,是因为该地区面积大,地形较平坦,水热条件较好,与人口多少无关,B错误;鲁东地区地处山东半岛,耕地比重小,受海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水源相对较多,有灌溉设施的耕地最少,C错误;鲁中地区山地地形凸起,所以耕地比重小,D错误。故选A。8~10.答案:8.C 9.A 10.D解析:第8题,我国山区农村,地形起伏大,产业以农业为主,梯田面积大,但经济效益低,②正确;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导致梯田撂荒,①正确;梯田坡度大,农田维护成本高,所需劳动量大,④正确;退耕还林会导致梯田大量种植林木,不会撂荒,③错误。故选C。第9题,根据材料显示,梯田撂荒会使田间的植被覆盖度升高,生态逐渐恢复,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风险会降低,A错误;梯田大量撂荒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影响国家粮食产量,威胁国家粮食安全,B正确;梯田种植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优良代表,大量梯田撂荒会冲击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C正确;梯田撂荒会减少耕地面积,不利于农业机械的发展和推广,D正确。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第10题,梯田整体地形起伏较大,大型机械耕作困难,①错误;梯田撂荒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生产效益低,发展梯田特色农业,多种经营,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减少梯田撂荒,②正确;将长期撂荒的梯田土地回收流转可以提高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③可行;提高梯田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会扰乱农产品市场,同时梯田的农产品也很难进行区别,可行性不高,④错误。故选D。11~12.答案:11.D 12.C解析: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多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广布,地表水下渗严重,土壤贫瘠。故选D。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否开发为耕地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盲目的扩大面积,A错误;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修复不属于耕地的高效利用,B、D错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在现有农田基础上提高粮食产量,促进耕地的高效利用,防止耕地“非粮化”,C正确。故选C。13.答案:(1)1985年后我国的人口向南方地区流动,南方地区市场需求增加;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大(北方多平原),粮食播种面积大,粮食产量高,商品率高;北方地区(黄淮区和东北区)粮食增产明显;南方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南方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大量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国家实施生态退耕政策、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湿润地区石漠化、南方地区酸雨、大型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使南方地区粮食供应不足,导致我国逐渐出现“北粮南运”。(2)加剧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扩大种植面积)造成土地荒漠化;(大水漫灌)加剧区域土壤盐碱化;(林地和湿地面积减小)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3)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解析:第(1)题,我国1985年后逐渐出现“北粮南运”的原因,主要从人口流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第(2)题,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北移)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从粮食生产重心转移到北方对北方地区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第(3)题,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南方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保护耕地、减轻灾害、做好粮食储备等方面进行分析。 梯田撂荒率省、市、区(部分)≤10%云南、青海、湖北、山东、河北、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10%~20%广东、福建、安徽、贵州、西藏20%~30%浙江、湖南、广西、四川、甘肃≥30%重庆、江西题号123456答案题号789101112答案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