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同步训练试卷(无超纲带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466181/0-170991824614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同步训练试卷(无超纲带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466181/0-17099182462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同步训练试卷(无超纲带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466181/0-17099182462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同步训练试卷(无超纲带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同步训练试卷(无超纲带解析),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奥密克戎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变种,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被首次检测到世卫组织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广泛传播。下列有关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这种病毒的结构需使用电子显微镜B.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也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与噬菌体一样,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活细胞内的病毒D.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降低患新冠肺炎重症或由新冠肺炎导致死亡的风险2、癌症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哪种生活习惯不利于预防癌症( )A.不吃或少吃腌、炸、熏烤食物 B.不吸烟、不酗酒C.积极锻炼身体,按时作息 D.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3、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是从正常细胞变化而来的。B.癌细胞可以借助血液、淋巴循环移动到身体各处。C.癌细胞分裂若干次后会停止分裂。D.长期吸烟的人其肺癌患病率会大大增加。4、人类主要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感染血吸虫的( )A.吃了米猪肉 B.吃了变质的肉类 C.蚊虫叮咬 D.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5、要终止传染病的流行至少要做到( )①控制传染源 ②切断传播途径 ③保护易感人群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其中之一6、皮肤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的侵入。这一过程属于( )A.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B.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C.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D.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7、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关于预防这一疾病,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避免去疫情高发地 B.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C.避免开窗通风 D.戴好口罩8、健康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下列属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不关注饮食卫生 B.沉迷网络,经常熬夜 C.远离烟酒,拒绝毒品9、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焚烧的是( )A.海洛因 B.大麻 C.外国香烟 D.鸦片10、关于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C.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是组织细胞内D.对呼吸突然停止的人做人工呼吸时尽量增大强度、加快频率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____和_____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_____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______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的纤毛)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2、_______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_______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可直接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的标签、说明书必须具有国家制定的专用标识,即“______”字样。注意:1.非处方药并非绝对安全。患者在选用非处方药时大多靠自己判断,没有特定的医嘱,所以更要谨慎。2.用药前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上所提供的各项信息,包括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贮藏条件等。3.保存药物时要注意哪些事项?药物大多需要存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或冷藏保存。注意:(1)不要误认为“越贵的药越好”:用药要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病情的药品,不是越贵越好。(2)不要误认为“维生素是营养药可以长期服用”:维生素对人有诸多益处,但过量服用往往会引起中毒,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服用。3、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由免疫器官和______组成。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方面,国家正在陆续给在校的老师和学生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属于_________;在疾病防疫期焚烧可能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属于________,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消毒属于______。5、传染病由________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_。6、为了预防天花病毒,人们接种了牛痘疫苗,接种后人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天花病毒的特殊 蛋白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人体产生的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种免疫 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免疫。7、经常参加______、____膳食、养成良好的_____是保持心脏和血管健康的关键。注意:不要误认为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注意生活方式而避免:先天性的心血管疾病即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不能避免。8、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请回答:(1)图1的操作是为了清除___________内的异物,保持畅通,这是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2)图2是触摸颈动脉___________的情况,判断有无心跳。(3)图4在对患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急救的过程中,施救者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用力向下按压患者胸骨的___________(填写图3中的序号)部位。9、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如胸腺,淋巴结和脾)和____(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组成的。10、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________定为“世界无烟日”,将每年的___定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危害健康的“三大公害”是____、_____和_____。三、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吸烟、酗酒和吸毒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____)2、遇到挫折或烦恼时,大哭一场也没有关系。(______)3、吸毒者常共用注射器,很容易感染艾滋病。(____)4、非处方药简称OTC,适合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小伤。(______)5、被毒蛇咬伤的人,要立即扎紧伤口远心端,这与静脉出血时,在远心端止血的原理是一样的。(____)6、毒品不仅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系统、免疫功能等也有影响。(______)7、免疫反应对人体不一定都是有益的。(____)8、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时,清除口鼻内污物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____)9、疫苗就是用减毒或者失活的病毒制成的生物制品。(______)10、计划免疫注射的疫苗是抗体,使儿童获得了特异性免疫。(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详解】A.奥密克戎变异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正确。B.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专门寄生在人的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而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属于细菌病毒,C错误。D.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将新冠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该抗体只能消灭新冠病毒,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降低患新冠肺炎重症或由新冠肺炎导致死亡的风险,D正确。故选C。2、D【分析】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也被称为 “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这些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 生活方式 有关。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详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均衡、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饭后吸烟,其危害性更强,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3、C【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③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2.细胞癌变的原因:①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②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正常细胞就可能转化为癌细胞,A正确。B.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故癌细胞可以借助血液、淋巴循环移动到身体各处,B正确。C.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无限增殖,C错误。D.香烟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特别是会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D正确。故选C。4、D【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详解】血吸虫病属于体表传染病,任何人只要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就有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皮肤。接触疫水机会越多,身体暴露在水中的时间越长、面积越大,感染的机会越大。另外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血吸虫生活史中必经的阶段,故接触有钉螺的水域就有可能感染,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5、D【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详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因此要终止传染病的流行至少应做到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个,故D符合题意。故选D。6、B【分析】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和黏膜,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详解】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7、C【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A.避免去疫情高发地,可以预防传染病,正确。B.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可以预防传染病,正确。C.避免开窗通风,不可以预防传染病,相反还会加速传染病,正确。D.戴好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可以预防传染病,正确。故选C。8、C【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详解】A.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不关注饮食卫生不是健康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B.要按时作息,长期沉迷网络,经常熬夜会使生物钟紊乱,影响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C.烟酒、毒品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要远离烟酒,拒绝毒品,C符合题意。故选C。9、D【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禁毒知识.可以从林则徐禁毒的内容方面来解答。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详解】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故D 符合题意。故选D。10、C【分析】(1)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体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样就会使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变大,同时人体还通过呼吸排出一些水蒸气,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2)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详解】A.人体吸气时不只吸入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呼气时不只呼出二氧化碳,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A错误。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是78%,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是最高,最高的是氮气,B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气体扩散的原理又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从组织细胞经过血液进入肺泡的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组织细胞内,C正确。D.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故做人工呼吸时不能增大强度、加快频率,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皮肤 黏膜 阻挡病原体 杀菌 阻挡 清除异物 【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详解】人体的皮肤、黏膜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阻挡、清除异物的作用。第一道防线其特点是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2、处方药 非处方药 OTC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详解】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直接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在使用非处方药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包括: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其中生产企业和批准文号等信息,可以证明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点睛】熟记安全用药的常识以及重要性.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3、免疫细胞【详解】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它们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有重要作用;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4、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给在校的老师和学生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在疾病防疫期焚烧可能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属于控制传染源;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5、病原体 流行性 【详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6、抗体 抗原 特异性 【详解】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免疫学角度属于抗原,故牛痘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给人体注射牛痘疫苗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是特异性免疫。7、体育锻炼 合理 生活习惯 【分析】生活方式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讲究卫生;坚持锻炼;合理饮食;合理作息;保持心情愉快;与他人友好相处等。【详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心脏和血管健康的关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8、口腔(或呼吸道) 脉搏(合理即给分) ② 【分析】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人体呼吸次数相同,大约16--18次。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 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成人及)童均为100次/分。【详解】(1)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图1的操作是为了清除呼吸道的异物,使呼吸道畅通。(2)通过看、试鼻翼扇动或胸部起伏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通过试测心跳或脉搏判断有无心跳。(3) 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②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9、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详解】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除异物;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组成的,功能是产生抗体,消灭抗原。10、5月31日 6月26日 吸烟 酗酒 吸毒 【详解】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即国际反毒品日。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吸烟、酗酒、吸毒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三大公害”。三、判断题1、正确【详解】吸烟、酗酒和吸毒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不仅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会诱发肺癌。吸食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饮酒会损害人的消化系统如胃炎、胃溃疡、酒精肝,还会损害神经系统,严重时会使整个大脑麻痹致人死亡,故题干观点正确。2、正确【分析】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据此答题。【详解】受到挫折心情不好时,可以把自己心中的烦恼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找一个适当的理由安慰自己,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并可以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或自我安慰,听音乐,保持乐观的心态。题干说法正确。3、正确【分析】毒品对人体的危害: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毒品危害人体的机体健康。【详解】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毒形成了对毒品的依赖性之后,吸毒后的快感会不断递减,吸毒者常共用注射器,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病,因此,为了达到与原来同样的刺激强度,吸毒者必须加大剂量,如果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故题干说法正确。【点睛】掌握吸毒的危害,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这方面的知识。4、正确【详解】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因此非处方药适合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小伤。题干说法正确。5、错误【分析】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及止血方法:1.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2.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3.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时伤口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详解】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因此要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上方(近心端);而静脉是从全身各处流会心脏的血管,所以出血在远心端止血;故题干说法错误。【点睛】考查的知识点是出血的护理,解答时可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方法方面来分析。6、正确【分析】吸毒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共用注射器吸毒还是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之一。吸毒还能导致犯罪等社会问题。据此回答。【详解】毒品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能导致人死亡,吸毒能使人上瘾,对个人、家庭、社会危害极大。所以,说法正确。【点睛】掌握毒品的危害是解题关键。7、正确【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详解】由分析知道: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但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故答案为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免疫的功能。8、正确【详解】如果有触电者,我们要首先切断电源,使触电者立即脱离电源,如果停止呼吸和心跳,除了拨打120急救电话之外,还要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等方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 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在进行口对口吹气时首先要清除口鼻内异物,并控水,以保证其呼吸道的畅通。故题干说法正确。9、错误【分析】【详解】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治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疫苗类型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故题干观点错误。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疫苗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0、错误【详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计划免疫注射的疫苗是抗原,使儿童获得了特异性免疫,故题干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奥密克戎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变种,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被首次检测到世卫组织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广泛传播。下列有关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这种病毒的结构需使用电子显微镜B.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也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与噬菌体一样,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活细胞内的病毒D.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降低患新冠肺炎重症或由新冠肺炎导致死亡的风险2、癌症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哪种生活习惯不利于预防癌症( )A.不吃或少吃腌、炸、熏烤食物 B.不吸烟、不酗酒C.积极锻炼身体,按时作息 D.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3、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是从正常细胞变化而来的。B.癌细胞可以借助血液、淋巴循环移动到身体各处。C.癌细胞分裂若干次后会停止分裂。D.长期吸烟的人其肺癌患病率会大大增加。4、人类主要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感染血吸虫的( )A.吃了米猪肉 B.吃了变质的肉类 C.蚊虫叮咬 D.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5、要终止传染病的流行至少要做到( )①控制传染源 ②切断传播途径 ③保护易感人群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其中之一6、皮肤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的侵入。这一过程属于( )A.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B.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C.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D.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7、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关于预防这一疾病,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避免去疫情高发地 B.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C.避免开窗通风 D.戴好口罩8、健康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下列属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不关注饮食卫生 B.沉迷网络,经常熬夜 C.远离烟酒,拒绝毒品9、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焚烧的是( )A.海洛因 B.大麻 C.外国香烟 D.鸦片10、关于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C.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是组织细胞内D.对呼吸突然停止的人做人工呼吸时尽量增大强度、加快频率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____和_____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_____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______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的纤毛)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2、_______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_______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可直接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的标签、说明书必须具有国家制定的专用标识,即“______”字样。注意:1.非处方药并非绝对安全。患者在选用非处方药时大多靠自己判断,没有特定的医嘱,所以更要谨慎。2.用药前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上所提供的各项信息,包括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贮藏条件等。3.保存药物时要注意哪些事项?药物大多需要存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或冷藏保存。注意:(1)不要误认为“越贵的药越好”:用药要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病情的药品,不是越贵越好。(2)不要误认为“维生素是营养药可以长期服用”:维生素对人有诸多益处,但过量服用往往会引起中毒,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服用。3、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由免疫器官和______组成。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方面,国家正在陆续给在校的老师和学生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属于_________;在疾病防疫期焚烧可能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属于________,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消毒属于______。5、传染病由________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_。6、为了预防天花病毒,人们接种了牛痘疫苗,接种后人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天花病毒的特殊 蛋白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人体产生的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种免疫 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免疫。7、经常参加______、____膳食、养成良好的_____是保持心脏和血管健康的关键。注意:不要误认为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注意生活方式而避免:先天性的心血管疾病即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不能避免。8、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请回答:(1)图1的操作是为了清除___________内的异物,保持畅通,这是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2)图2是触摸颈动脉___________的情况,判断有无心跳。(3)图4在对患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急救的过程中,施救者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用力向下按压患者胸骨的___________(填写图3中的序号)部位。9、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如胸腺,淋巴结和脾)和____(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组成的。10、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________定为“世界无烟日”,将每年的___定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危害健康的“三大公害”是____、_____和_____。三、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吸烟、酗酒和吸毒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____)2、遇到挫折或烦恼时,大哭一场也没有关系。(______)3、吸毒者常共用注射器,很容易感染艾滋病。(____)4、非处方药简称OTC,适合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小伤。(______)5、被毒蛇咬伤的人,要立即扎紧伤口远心端,这与静脉出血时,在远心端止血的原理是一样的。(____)6、毒品不仅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系统、免疫功能等也有影响。(______)7、免疫反应对人体不一定都是有益的。(____)8、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时,清除口鼻内污物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____)9、疫苗就是用减毒或者失活的病毒制成的生物制品。(______)10、计划免疫注射的疫苗是抗体,使儿童获得了特异性免疫。(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详解】A.奥密克戎变异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正确。B.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专门寄生在人的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而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属于细菌病毒,C错误。D.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将新冠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该抗体只能消灭新冠病毒,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降低患新冠肺炎重症或由新冠肺炎导致死亡的风险,D正确。故选C。2、D【分析】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也被称为 “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这些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 生活方式 有关。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详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均衡、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饭后吸烟,其危害性更强,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3、C【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③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2.细胞癌变的原因:①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②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正常细胞就可能转化为癌细胞,A正确。B.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故癌细胞可以借助血液、淋巴循环移动到身体各处,B正确。C.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无限增殖,C错误。D.香烟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特别是会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D正确。故选C。4、D【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详解】血吸虫病属于体表传染病,任何人只要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就有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皮肤。接触疫水机会越多,身体暴露在水中的时间越长、面积越大,感染的机会越大。另外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血吸虫生活史中必经的阶段,故接触有钉螺的水域就有可能感染,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5、D【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详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因此要终止传染病的流行至少应做到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个,故D符合题意。故选D。6、B【分析】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和黏膜,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详解】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7、C【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A.避免去疫情高发地,可以预防传染病,正确。B.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可以预防传染病,正确。C.避免开窗通风,不可以预防传染病,相反还会加速传染病,正确。D.戴好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可以预防传染病,正确。故选C。8、C【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详解】A.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不关注饮食卫生不是健康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B.要按时作息,长期沉迷网络,经常熬夜会使生物钟紊乱,影响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C.烟酒、毒品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要远离烟酒,拒绝毒品,C符合题意。故选C。9、D【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禁毒知识.可以从林则徐禁毒的内容方面来解答。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详解】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故D 符合题意。故选D。10、C【分析】(1)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体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样就会使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变大,同时人体还通过呼吸排出一些水蒸气,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2)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详解】A.人体吸气时不只吸入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呼气时不只呼出二氧化碳,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A错误。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是78%,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是最高,最高的是氮气,B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气体扩散的原理又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从组织细胞经过血液进入肺泡的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组织细胞内,C正确。D.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故做人工呼吸时不能增大强度、加快频率,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皮肤 黏膜 阻挡病原体 杀菌 阻挡 清除异物 【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详解】人体的皮肤、黏膜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阻挡、清除异物的作用。第一道防线其特点是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2、处方药 非处方药 OTC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详解】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直接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在使用非处方药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包括: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其中生产企业和批准文号等信息,可以证明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点睛】熟记安全用药的常识以及重要性.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3、免疫细胞【详解】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它们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有重要作用;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4、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给在校的老师和学生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在疾病防疫期焚烧可能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属于控制传染源;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5、病原体 流行性 【详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6、抗体 抗原 特异性 【详解】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免疫学角度属于抗原,故牛痘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给人体注射牛痘疫苗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是特异性免疫。7、体育锻炼 合理 生活习惯 【分析】生活方式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讲究卫生;坚持锻炼;合理饮食;合理作息;保持心情愉快;与他人友好相处等。【详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心脏和血管健康的关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8、口腔(或呼吸道) 脉搏(合理即给分) ② 【分析】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人体呼吸次数相同,大约16--18次。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 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成人及)童均为100次/分。【详解】(1)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图1的操作是为了清除呼吸道的异物,使呼吸道畅通。(2)通过看、试鼻翼扇动或胸部起伏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通过试测心跳或脉搏判断有无心跳。(3) 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②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9、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详解】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除异物;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组成的,功能是产生抗体,消灭抗原。10、5月31日 6月26日 吸烟 酗酒 吸毒 【详解】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即国际反毒品日。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吸烟、酗酒、吸毒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三大公害”。三、判断题1、正确【详解】吸烟、酗酒和吸毒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不仅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会诱发肺癌。吸食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饮酒会损害人的消化系统如胃炎、胃溃疡、酒精肝,还会损害神经系统,严重时会使整个大脑麻痹致人死亡,故题干观点正确。2、正确【分析】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据此答题。【详解】受到挫折心情不好时,可以把自己心中的烦恼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找一个适当的理由安慰自己,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并可以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或自我安慰,听音乐,保持乐观的心态。题干说法正确。3、正确【分析】毒品对人体的危害: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毒品危害人体的机体健康。【详解】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毒形成了对毒品的依赖性之后,吸毒后的快感会不断递减,吸毒者常共用注射器,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病,因此,为了达到与原来同样的刺激强度,吸毒者必须加大剂量,如果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故题干说法正确。【点睛】掌握吸毒的危害,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这方面的知识。4、正确【详解】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因此非处方药适合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小伤。题干说法正确。5、错误【分析】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及止血方法:1.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2.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3.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时伤口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详解】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因此要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上方(近心端);而静脉是从全身各处流会心脏的血管,所以出血在远心端止血;故题干说法错误。【点睛】考查的知识点是出血的护理,解答时可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方法方面来分析。6、正确【分析】吸毒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共用注射器吸毒还是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之一。吸毒还能导致犯罪等社会问题。据此回答。【详解】毒品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能导致人死亡,吸毒能使人上瘾,对个人、家庭、社会危害极大。所以,说法正确。【点睛】掌握毒品的危害是解题关键。7、正确【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详解】由分析知道: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但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故答案为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免疫的功能。8、正确【详解】如果有触电者,我们要首先切断电源,使触电者立即脱离电源,如果停止呼吸和心跳,除了拨打120急救电话之外,还要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等方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 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在进行口对口吹气时首先要清除口鼻内异物,并控水,以保证其呼吸道的畅通。故题干说法正确。9、错误【分析】【详解】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治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疫苗类型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故题干观点错误。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疫苗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0、错误【详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计划免疫注射的疫苗是抗原,使儿童获得了特异性免疫,故题干错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