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展开(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39 Mn55 H1 C12 O16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023年 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电子测试B. 转运吊装C. 加注燃料D. 点火升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子测试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涉及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转运吊装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涉及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加注燃料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涉及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点火升空过程有新物质生成,主要涉及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 Vc泡腾片是一种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片状物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气体的成分是否为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B. 形成假设C. 设计实验D. 获取证据
【答案】C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
【详解】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气体的成分是否为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
故选:C。
3. 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橡皮塞按进直立的试管中会折断玻璃管划伤手指,选项错误;
B、振荡试管时,应利用碗力左右摆动,不能上下振荡,否则会导致液体溅出,选项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选项错误;
D、洗刷试管后,将试管扣放在试管架上,选项正确,故选D。
4. 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B. 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 原子核由a和c构成
D.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b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结合图可知,a为电子,b为中子,c为质子。
【详解】A.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即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而不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即集中在b和c上,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 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这种状态下的水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关于“气凝胶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与普通水的分子构成不同B. 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1
C. 属于混合物D. 其中水分子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气凝胶冰”是水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发生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B、“气凝胶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2:1,说法正确;
C、“气凝胶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
D、“气凝胶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说法错误;
故选:B。
6. 推理和总结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点燃氢气前要验纯,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进行验纯
D. 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二氧化锰可以做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和质子都带电,选项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含钾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C、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点燃可能爆炸,点燃氢气前要验纯,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进行验纯,选项正确;
D、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但不是任何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也不一定是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选项错误;
故选:C。
7. 下图为中考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用于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
B. 丙烯酸中含有9个原子
C. 丙烯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1
D. 丙烯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4+16×2=72,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丙烯酸由丙烯酸分子构成,每个丙烯酸分子由9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丙烯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4):(162)=1:8,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丙烯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8.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B. 物质简单分类
C. 原子结构D. 元素、原子、离子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其他,故选项错误;
B、物质包含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和单质,故选项正确;
C、原子中包括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可拆分为质子、中子,故选项错误;
D、氧离子和氧原子质子数相同,均属于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9. 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则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无法点燃,该选项方案错误;
B、氯酸钾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则能除去,该选项方案正确;
C、观察到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生成了水,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甲烷中含有氢元素,该选项方案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有气泡冒出。二氧化锰加入水中无明显现象。则能鉴别,该选项方案正确。
故选A。
10. 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
B. 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
C. 铁的锈蚀过程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D. 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实验无对比实验,无法得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符合题意;
B、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说明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C、铁的锈蚀是铁与氧气、水生成氧化铁,故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不符合题意;
D、烧杯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 ×100%=19%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小8题,共70分)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常情况下,硫单质是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燃烧硫磺常用于熏蒸消毒和漂白。
材料二:西汉青铜雁鱼灯及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青铜雁鱼灯里面是空的,腹部用于贮水。使用时燃烧产生的烟气(含SO2)通过雁脖子进入腹部。
材料三:东晋《抱朴子》记载,“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
材料四: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用硫黄十五两、焰硝一斤十四两、木炭末五两,……捣合为球,贯之以麻绳一条,以炮放之,害攻城者”。
(1)“材料一”中属于硫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写一条)。
(2)“材料二”中青铜雁鱼灯腹部贮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丹砂受热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火药的爆炸原理,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1. 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
12. 吸收含SO2的烟气,防止空气污染
13 分解反应 14. 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文可知,通常情况下,硫单质是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描述的是硫的颜色、状态和溶解性,这些性质不需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黄色晶体或难溶于水或微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二硫化碳。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硫是空气的污染物,且能够溶于水,所以青铜雁鱼灯腹部贮水的目的是吸收含SO2的烟气,防止空气污染,故填吸收含SO2的烟气,防止空气污染。
【小问3详解】
丹砂烧之成水银,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HgS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共和硫,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小问4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硫原子、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和3个碳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硫原子、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和3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6个氧原子和3个碳原子存在于3X中,则X的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12. 2023年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大赛始终坚持着“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亚运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处处彰显化学的价值。
(1)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常常会出现令人炫目的灯光效果,这是在灯管中充入了稀有气体,利用其__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屋顶上连绵的植被与周边的山水融为一体,被称为“会呼吸的屋顶”。
①屋顶作用之一就是“固碳释氧”。其中“碳”指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②屋顶地面铺上了鹅卵石和土工布,起到了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作用。
(3)开幕式上,亚运会火炬称“桂冠”,桂冠使用的燃料为甲醇(CH3OH),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2. 物理 13. ①. 二氧化碳##CO2 ②. 过滤
14. 2CH3OH+3O2 2CO2+4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稀有气体能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在灯管中充入了稀有气体,利用其物理性质;
【小问2详解】
屋顶作用之一就是“固碳释氧”。其中“碳”指二氧化碳(CO2);
屋顶地面铺上了鹅卵石和土工布,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起到了过滤作用;
【小问3详解】
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OH+3O2 2CO2+4H2O。
13.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从宏观知微观。
①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填名称)。
②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符号)。
③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问题___________。
(2)从微观知宏观。
钒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在新能源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共同推动着新能源革命大潮。以下为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钒、锂、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钒属于_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值是___________。
②钠离子电池起导电作用的是钠离子。它是由钠原子_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锂、钠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锂离子电池常用磷酸亚铁锂(LiFePO4)作为电极材料。已知Li化合价为+1,磷酸亚铁锂中P化合价为___________;碳酸锂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常用原料,碳酸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氢分子 ②. Na+和Cl- ③. 分子间有间隔(或空隙),而且压强越大,间隔(或空隙)越小
(2) ①. 金属 ②. 50.94 ③. 11 ④. 失去 ⑤.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 ⑥. +5 ⑦. Li2CO3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故填:氢分子。
②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钠离子用Na+表示,氯离子用Cl-表示。故填:Na+和Cl-。
③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或空隙),而且压强越大,间隔(或空隙)越小,所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填:分子间有间隔(或空隙),而且压强越大,间隔(或空隙)越小。
【小问2详解】
①钒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根据钒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23=2+8+x+2。解得,x=11。故填:金属;50.94;11。
②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所以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由于锂、钠两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所以锂、钠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填:失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
③磷酸亚铁锂中Li化合价为+1,铁化合价为+2,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磷酸亚铁锂中P化合价为+5;
Li化合价为+1,碳酸根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碳酸锂的化学式为Li2CO3。故填:+5;Li2CO3。
14. 历史上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下:
(1)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器。通过敲打可将青铜箏金属材料打制成不同的形状,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_性。
(2)《吕氏春秋》: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合两柔则为刚”体现了合金___________的特性。
(3)北魏《黄白第十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
①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铁锅而不用其他材质的锅,是为了预防___________(填“佝偻病”或“贫血”)。
②如今铁仍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高炉炼铁的产品是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充氧”等炼钢法,炼钢中“充氧”的目的是降低生铁的___________,获得性能更好的钢。
④为有效防止钢铁锈蚀,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方法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铝的利用距今100多年,铝虽然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好,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文字叙述)。
【答案】(1)延展 (2)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
(3)Fe+CuSO4=FeSO4+Cu
(4) ①. 贫血 ②. 生铁 ③. 混合物 ④. 含碳量 ⑤. 隔绝氧气和水
(5)常温下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金属具有延展性,所以通过敲打可将青铜箏金属材料打制成不同的形状。故填:延展。
【小问2详解】
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合两柔则为刚”即纯铜和纯锡的硬度不高,故“柔”。将铜和锡炼成铜锡合金,就变得很硬了。说明合金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故填: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
【小问3详解】
“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即用铁将铜的化合物中的铜置换出来,反应物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生成物是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填:Fe+CuSO4=FeSO4+Cu。
【小问4详解】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为了预防贫血,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铁锅而不用其他材质的锅。故填:贫血。
②高炉炼铁的产物主要是铁水(生铁),高炉煤气和炉渣。生铁是含碳2%~4.3%的铁合金,属于混合物。故填:生铁;混合物。
③生铁与钢的最大区别就是含碳量的不同,炼钢的过程其实就是脱碳过程。炼钢中“充氧”的目的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获得性能更好的钢。故填:含碳量。
④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致密的氧化膜可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钢铁锈蚀。故填:隔绝氧气和水。
【小问5详解】
由于常温下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所以铝虽然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好。故填:常温下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
15.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
Ⅰ.“碳”减排
(1)下列做法符合节能减排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提倡绿色出行B. 提倡人走灯熄C. 垃圾焚烧处理D. 推广使用太阳能
Ⅱ.“碳”捕获
同学们设计了一个简易二氧化碳捕捉器,流程如图。
(2)此方法中采用“喷雾”优点是___________。
(3)捕捉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将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和氦气压入自动灭火陶瓷砖,用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灭火。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III.“碳”转化
(5)某团队开发出了镍基双金属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甲烷(CH4)转化成两种气体燃料,反应过程如图。请写出该过程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催化效果与催化剂可吸附气体的表面大小有关)。
【答案】15. ABD
16. 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17. CO2+Ca(OH)2=CaCO3↓+H2O
18. 隔绝氧气 19. ①. CH4C+2H2##C+CO22CO##CH4+CO22H2+2CO ②.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反应进行(或催化剂表面积碳)
【解析】
【小问1详解】
提倡绿色出行、提倡人走灯熄、推广使用太阳能均符合节能减排,垃圾焚烧处理会污染空气,故选ABD;
【小问2详解】
采用“喷雾”的方法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小问3详解】
捕捉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氦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甲烷转化成两种气体燃料为一氧化碳和氢气,该过程中还发生的反应有甲烷分解生成氢气和碳,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由于过程中生成的碳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反应进行,故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
16. 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在实验室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一种常见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所用发生装置可选用图示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为得到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___________(填m或n)端通入。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收集一段时间后,取出试管。如何检验试管中的该气体: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试管 ②.
(2) ①. ②. A
(3)m (4)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B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故该装置可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
【小问2详解】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稀盐酸为液体 ,石灰石为固体,所以选择固液不加热装置,故选A;
【小问3详解】
为得到CO2的水溶液,二氧化碳要与水充分接触,因此CO2应从装置C的m端通入;
【小问4详解】
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检验的气体就是氧气,其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17. 氢能是绿色的低碳能源。下图是“制氢、储氢、释氢、用氢”的示意图。
I.“制氢”:通过光伏发电和催化剂的作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储氢”:用化学方法将氢气转化为甲醇(常温常压下液体)。
某兴趣小组对不同温度、催化剂的表面积及CO2和H2的质量比对储氢反应的影响,开展如下探究。已知催化剂活性下降会导致甲醇转化率降低。
【实验一】控制CO2和H2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如下实验:
(2)表中x=______。
(3)对比实验①③,甲醇产率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设计实验③④的目的是_________。
【实验二】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测定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甲醇的产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5)分析如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实验三】
(6)请你设计方案,探寻CO2和H2的最佳质量比_______。
Ⅲ.“释氢”:将甲醇转化为氢气,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1:
方案2:
(7)对比上述两种方案,方案1的优点是_______(写一点)。
IV.“用氢”: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产物是水清洁环保。
(8)氢氧燃料电池在工作时,能量转化的方式是_______。
【答案】(1)
(2)270 (3)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
(4)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表面积对储氢反应的影响
(5)227℃时产率最高或低于227℃时甲醇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于227℃时甲醇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合理即可)
(6)相同条件下,分别取不同质量比的CO2和H2进行实验,测定甲醇的产率
(7)不产生CO或等质量甲醇可以释放更多氢气
(8)化学能转化电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过光伏发电和催化剂的作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实验①②探究催化剂表面积对储氢反应的影响,变量是催化剂表面积,其它的量相同,温度为270℃;
【小问3详解】
实验①③中,催化剂表面积相同,温度不同,甲醇的产率下降,根据“已知催化剂活性下降会导致甲醇转化率降低。”可知,对比实验①③,甲醇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
【小问4详解】
实验③④中温度相同,催化剂表面积不同,设计实验③④的目的是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表面积对储氢反应的影响;
【小问5详解】
分析如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27℃时产率最高或低于227℃时甲醇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于227℃时甲醇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合理即可)
【小问6详解】
探寻CO2和H2的最佳质量比方案:相同条件下,分别取不同质量比的CO2和H2进行实验,测定甲醇的产率;
【小问7详解】
对比上述两种方案,方案1的优点是不产生CO或等质量甲醇可以释放更多氢气;
【小问8详解】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氢氧燃料电池在工作时,能量转化的方式是化学能转化电能。
18.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HCHO)含量不得超过1.00×10-4mg·L-1。甲醛的含量可根据下列反应测定:4KMnO4+6H2SO4+5HCHO=2K2SO4+4MnSO4+5CO2+11H2O,现将某装修后居室内空气样本0.5L通入高锰酸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测得样本中的甲醛完全反应消耗KMnO4的质量为3.16×10-5mg。计算并分析:
(1)该空气样本中甲醛(HCHO)的质量________。
(2)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_______。
【答案】(1)7.5 × 10-6 mg
(2)是
【解析】
【小问1详解】
解:设该0.5L空气样本中甲醛的质量为x
答:0.5L该样本中甲醛的质量为7.5×10-6mg。
【小问2详解】
由(1)可知,0.5L该样本中甲醛的质量为7.5×10-6mg,则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 ,故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答: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A.连接橡皮塞
B.振荡试管
C.加热液体
D.晾干试管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B
除去KCl中的KClO3
充分加热
C
证明甲烷(CH4)中含有氢元素
点燃甲烷,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鉴别H2O2溶液和H2O
加入MnO2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
烧杯内水
烧杯内剩余水
240.0mL
100.0mL
54.4mL
反应序号
温度/℃
催化剂
甲醇的产率
①
270
Cu/ZnO纳米棒
42.3%
②
x
Cu/ZnO纳米片
72.7%
③
280
Cu/ZnO纳米棒
39.1%
④
280
Cu/ZnO纳米片
71.6%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岩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岩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6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岩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岩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