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7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图片中内容与“住”有关的是
A. 生产消毒液 B. 合成药物
C. 生产水泥 D. 生产塑料饮料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产消毒液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不属于“住”,错误;
B、合成药物能治疗一些特殊的疾病,直接保障人体健康,不属于“住”,错误;
C、水泥属于建筑材料,生产水泥提高人类的居住条件,属于“住”,正确;
D、生产塑料饮料瓶,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不属于“住”,错误;
故选C。
2. 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植物的呼吸作用B. 铁钉生锈
C. 用粮食酿酒D. 松花江水结冰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新的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过程中,粮食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松花江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是
A. 倾倒液体B. 加热液体
C. 量取液体D. 用滴管取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且应该从靠近刻度线的一侧读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取液体,应先排除管内的空气,然后再吸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 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 ①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C. ③④都属于阳离子
D. ②③属于不同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②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①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B、①最外层电子数是2,但是只有一个电子层,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符合题意;
C、③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D、②③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氮气用于保存食品B.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C. 氧气用于动物呼吸D. 氮气用于化工原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可用于保存食品,体现的是化学性质,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在电流的作用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霓虹灯,体现的是物理性质,选项B符合题意;
C、氧气会供给呼吸,参与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体现的是化学性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氮气在工业上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氮肥、制氨、硝酸等,体现的是化学性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
C.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无色溶液中产生气泡
D. 石灰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减少,表面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产生白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故无色溶液中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灰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减少,其表面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相等的
B.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C.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电子层数
D. 张青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6个族,正确;
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错误;
D、拉瓦锡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错误;
故选B。
8.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自身能量增加,运动速率加快,所以湿衣服在夏季比冬季干得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时,间隔变小,所以篮球受挤压时变瘪是分子间隙变小,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雾霾天气中,PM2.5颗粒随风飘动,属于宏观物质表现,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D、食物放久变质,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了新物质,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9. 农作物的种子经过发酵,蒸馏制得的乙醇被称为“绿色汽油”。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B. 乙醇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核
C. 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D. 乙醇不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乙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A正确;
B、由图可知,一个乙醇分子中含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每个原子含1个原子核,因此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核,选项B错误;
C、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选项C正确;
D、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而乙醇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变化的表达式或基本反应类型有错误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B. 氯酸钾受热分解: 分解反应
C. 石蜡燃烧: 氧化反应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正确,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氯酸钾在有二氧化锰催化、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正确,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C、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正确,该反应有氧气参与,属于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正确,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故选C。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海洋的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B. 只要污染物排放到水中,一定会造成水体污染
C. 海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80多种
D.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大约是氧气占21%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选项A正确;
B、污染物排放到水中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造成危害(生产生活)和破坏(生态系统),才会造成水体污染,选项B错误;
C、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不是80多种物质,选项C错误;
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氧气占21%,选项D错误。
故选:A。
12. 实验室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和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的,不能通过闻气味鉴别,错误;
B、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呼出的气体,没有明显现象发生的是吸入的空气,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不能复燃,错误;
C、木炭粉和二氧化锰分别在空气中点燃,能燃烧的是木炭粉,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锰,木炭粉和二氧化锰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的是二氧化锰,没有现象的是木炭粉,可以鉴别,正确;
D、硬水和软水加热现象不明显,故无法鉴别;加入肥皂水观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错误;
故选C。
13.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纯净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汞、氧化汞、胆矾
B. 铁、四氧化三铁、石灰石
C. 冰、氧化铁、人呼出的气体
D. 碳、过氧化氢、酒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化汞、胆矾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错误;
B、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四氧化三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还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正确;
C、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化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人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属于混合物;错误;
D、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过氧化氢、酒精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错误;
故选B。
1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烟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C. 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醋的酿造过程包含缓慢氧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烟尘在空气中会造成粉尘污染,选项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选项B错误;
C、空气经过液化、蒸发得到氮气和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错误;
D、用粮食酿造醋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微生物发酵的缓慢氧化过程,选项D正确。
故选:D。
15. 一个碘原子中质子、中子和电子数共180,其中74个粒子不带电,则碘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 137B. 127C. 106D. 254
【答案】B
【解析】
【详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74个微粒不带电,也就是说有74个中子,质子、中子和电子数共180,质子和电子共有180-74=106,又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质子数为53,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53+74=127。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6. 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1)Mg2+:___________;
(2)Fe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答案】16. 1个镁离子(或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7. ①. 铁元素 ②. 1个铁原子 ③. 铁这种物质
【解析】
【小问1详解】
离子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可以表示1个镁离子或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小问2详解】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Fe可以表示铁元素、1个铁原子,铁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Fe还可以表示铁这种物质。
17. 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
【答案】17 N2 18. Al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N2;
【小问2详解】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位)依次是:O、Si、Al、Fe,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8.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在C图中应补充的相关粒子的图形为___________;
A. B. C.
(2)从图A到图C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名称):
(3)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___________。
(4)A图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答案】18 B 19. 氢原子和氯原子
20. 每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结合成1个氯化氢分子
21. 混合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H、Cl的个数分别是2、2,生成物中含H、Cl的个数分别是1、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H、1个Cl,每个氯化氢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故C图中应补充1个氯化氢分子。
故选B;
【小问2详解】
该反应中,氢分子分为氢原子,氯分子分为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结合为氯化氢分子,故从图A到图C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氯原子;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为氢原子,氯分子分为氯原子,每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结合成1个氯化氢分子;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A图中的物质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19. 有些天然气中含有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硫化氢(化学符号:H2S)气体。通常状况下,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有毒。在空气中硫化氢不充分燃烧(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硫和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质。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
(2)写出硫化氢不充分燃烧的反应的表达式(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均可)___________。
【答案】19. 通常状况下,无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20. 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颜色、状态、密度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小问2详解】
在空气中硫化氢不充分燃烧(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硫和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H、S、O,生成物中含S,故生成物中还应含H、O,故生成的常见的液体物质是水,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20.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是每个公民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接通直流电源之前的一个操作是_________。A、B为电源的正、负两极,通电一段时间后,I玻璃管内出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
(2)水通电前,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以增强导电性;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由上述实验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气体的现象,可以得出有关水的结论是__________。
(3)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 ②. 电极附近(或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且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③. (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 ④. ⑤. 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⑥. 防治水体污染
【解析】
【详解】(1)实验时接通直流电源之前的一个操作是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A、B为电源的正、负两极,通电一段时间后,I玻璃管产生氧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电极附近(或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且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2)纯水不导电,故水通电前,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表达式;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原子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2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向盛有约20m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A中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色。
(2)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现象有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烧杯B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使烧杯A中的溶液出现上述现象。
(3)经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________。
【答案】 ①. 无色 ②. A烧杯中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 ③. 氨分子 ④.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解析】
【详解】(1)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为无色。
(2)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现象是A烧杯中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由于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运动到A烧杯的溶液中形成了氨水,能使A中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3)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2. 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图(甲)把一根铁丝盘成螺旋状,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___________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其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文字符号均可)___________;实验前要在集气瓶内预先放入一些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图(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请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反应的表达式为(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均可)________。
【答案】22. ①. 火柴快燃尽 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③. ④.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3. ##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甲)把一根铁丝盘成螺旋状,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影响实验;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实验前要在集气瓶内预先放入一些水,其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23. 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此时红磷燃烧的现象有___________(至少答三点),发生化学反应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
(2)待红磷火焰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
(3)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说明氮气___________。
【答案】23. ①. 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②.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发出黄白色火焰 ③. ##
24.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5.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的操作是: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防止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发出黄白色火焰;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待红磷火焰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从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小问3详解】
该实验中,红磷过量,氧气耗尽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此时燃烧着的红磷熄灭,说明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4.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高锰酸钾、火柴、棉花、升降台等用品及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上述仪器中,E仪器的一般性用途为___________;若用上述仪器及药品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编号为___________(填字母),请按题的要求写出制氧气反应的表达式(文字或符号均可)____________。
(2)制取氧气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连接好仪器,__________(填一种操作),用手紧握容器外壁,使容器内温度__________,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装置内的气体逸出,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___________的现象。
(3)在试管中装入少量药品,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把试管___________固定在铁架台上。
【答案】 ①. 用于加热 ②. ABDEFG ③. 或 ④. 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 ⑤. 升高 ⑥. 气泡冒出 ⑦.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⑧. 口略向下倾斜
【解析】
【详解】(1)E仪器是酒精灯,实验室常用于加热;
由题干提供的试剂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制气体,选用的仪器有试管、集气瓶、带单孔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
反应的表达式为:或 。
故填:用于加热 ABDEFG或 ;
(2)检查装置气密性进,先连接好装置,将导管出口放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容器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气体从容器内逸出,在导管口产生气泡。
故填: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 升高 气泡冒出;
(3)加热高锰酸钾时高锰酸钾粉末易随气流进入导气管,有可能堵塞导气管,因此需在试管内放一团棉花,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
故填: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口略向下倾斜。选项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季比冬季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变小,运动速率加快
B
篮球受挤压时变瘪
分子体积变小
C
雾霾天气中,PM2.5颗粒随风飘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食物放久变质
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氧气和氮气
闻气味
伸入燃着的木条
B
吸入的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空气中点燃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D
硬水和软水
加热
加肥皂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八年级化学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五六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反应原理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测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