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定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甲苯为电解质B.为碱性氧化物
C.淀粉溶液为胶体D.水玻璃为化合物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氯、干冰、磁性氧化铁均为化合物
②盐酸、普通玻璃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烧碱均为电解质
④乙醇溶液、稀豆浆、雾均为胶体
⑤、、均为钠盐
⑥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⑦、.均为电解质
⑧、均为酸性氧化物
A.①②⑦B.②③⑥C.②③⑦D.③④⑥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组成元素相同,故二者为同素异形体
B.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
C.转化为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B.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C.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
D.与溶液反应最终生成
5.有三种短周期的元素分别为X、Y和Z,已知X元素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元素基态原子的K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Z元素基态原子K层上的电子数是L层上电子数的,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
A.B.C.D.
6.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则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
A.B.NC.OD.和N
7.已知:ⅰ.,ⅱ.,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取久置的KI固体(呈黄色)溶于水配成溶液;②立即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立即变蓝.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②说明久置的KI固体中不含有
B.③中溶液变蓝的可能原因:
C.碱性条件下,与淀粉显色的速率快于其与反应的速率
D.若向淀粉KI试纸上滴加硫酸,一段时间后试纸变蓝,则证实该试纸上存在
8.下列依据所给条件推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9.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豆浆、蛋白质溶液均属于胶体B.均为电解质
C.NO、均为酸性氧化物D.常作还原剂
10.如果ag某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B.C.D.
11.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①酸性:
②碱性:
③稳定性:
④还原性:
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关于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易与氧气、水反应,可保存在煤油中
B.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C.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氢钠
D.质量相等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前者产生气体多
13.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B.溶液中一定含有
C.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CuD.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
14.已知、、、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
B.还原性: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D.原子序数:
15.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BC段产生氢气
B.原混合酸中物质的量为0.4ml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
D.取20mL原混合酸加水稀释至1L后溶液的pH=1
二、填空题
16.化合物X由四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已知:溶液D的焰色试验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且含有与C相同的阴离子,溶液H中加KSCN溶液不变色。
(1)X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气体F的组成为_______。
(2)写出X光照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溶液D与酸性溶液反应有气体A生成,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写出固体C与溶液D以及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7.是一种弱酸,向中加入强酸可生成;不稳定;易分解成NO和气体;它是一种还原剂,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氧化成。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若误食亚硝酸盐如,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可以服用维生素C解毒,维生素C在解毒的过程中表现出_______性。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和NaCl的是____。(填序号)
A.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加入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C.分别在它们的酸性溶液中加入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可以与反应制备纳米颗粒。
①若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该反应中表现了氧化性
B.已知生成的纳米颗粒直径为10纳米,则纳米颗粒为胶体
C.每生成1ml,转移的电子数为8(设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18.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铁合金也是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铁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填写“游离态”或“化合态”形式存在
(2)下列铁的化合物中,不能直接化合得到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3)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与水反应可生成透明的红褐色胶体,反应原理:胶体。
①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是__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是___________。
A.氧化剂
B.还原剂
C.被氧化
D.被还原
③高锰酸钾能杀灭水中细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电子工业常用左右的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为了从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溶液,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案:
实验室用无水氯化铁固体粗略配制的溶液,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了量筒外还有___________。
写出溶液与铜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现用500g32.5%溶液制造印刷电路板,生产后的腐蚀废液用该同学设计方案处理,最终获得氯化铁溶液中的物质的量至少为___________ml。
(5)铝及其合金是金属材料界后起之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一置于空气中的铝片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片表面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溶液温度迅速上升。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造成不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
B.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C.生成物溶于水,而不溶于水
D.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你的选择:___________。
19.下表列出了①~⑪11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1)写出元素③形成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②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⑩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画这11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写出⑧的氧化物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解释元素⑩的非金属性比元素⑪强的原因___________。
(5)已知Cs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ⅠA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铯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
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与铯处于同一主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铯单质发生反应时,铯原子易失去电子
C.碳酸铯是一种可溶性碱
D.铯离子的氧化性强于钾离子
(6)已知X为第ⅡA族元素(第一到第四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Y与X位于同一周期,且为第ⅢA族元素,写出Y的原子序数b与a可能存在的所有的关系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甲苯是有机物,不会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B.和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还有氧气,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故B错误;C.淀粉的分子颗粒较大,直径达到1~100nm范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C正确;D.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①液氯是单质,干冰、磁性氧化铁均为化合物,故①错误;②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水溶液、水玻璃为硅酸钠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故②正确;③明矶、小苏打、烧碱水溶液中电离出离子溶液能导电,符合电解质概念,均为电解质故③正确;④碘酒是溶液分散系,水雾为胶体分散系,淀粉、纳米材料在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故④错误;⑤、均为钠盐,为氧化物,故⑤错误;⑥、具有还原性,常作还原剂,故⑥正确;⑦为电解质,为非电解质,故⑦错误;⑧和碱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故⑧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A.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和不符合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故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故B正确;
C.转化为的过程为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A.常温下,Fe在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A错误;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B错误;
C.二氧化硫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C正确;
D.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或Li或Na,Y为C,Z为O,A.若X为H,为HCHO,故A不选;B.若X为H,为HCOOH,故B不选;C.为或或,故C不选;D.X为+1价,Z为-2价,且Y的最高正价为+4,而中Y为+6价,分子式不可能存在,故D选;故选:D。
6.答案:D
解析:反应中,银元素化合价由价降低到0价,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价降低到价,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故选D。
7.答案:B
解析:A.KI易被氧气氧化,将久置的碘化钾配成溶液时,碘与KOH反应,消耗了碘,则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蓝,不能说明久置的KI固体中不含有,故A错误;B.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故B正确;C.由实验可知,碱性条件下,与KOH反应,其速率大于与淀粉显色的速率,故C错误;D.向淀粉KI试纸上滴加硫酸,一段时间后试纸变蓝,酸性条件下可能发生、遇淀粉变蓝,故D错误;故答案为B。
8.答案:C
解析:A.醋酸在水溶液中可以部分电离,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A正确;
B.,水即可以电离出,又可以电离出,所以即为酸又为碱,B正确;
C.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所以不存在,可以改写为,C错误;
D.HBr的还原性强于HCl,HCl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为,HBr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被氧化为,D正确;故答案为:C。
9.答案:A
解析:A.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为胶体,豆浆、蛋白质溶液均属于胶体,故A正确;B.是弱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为酸性氧化物,N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中S的化合价为最低价,是常见的还原剂,是常见的氧化剂,故D错误;故选A。
10.答案:A
解析:如果ag某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分子数为,其物质的量为,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故A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答案:C
解析:①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Cl>Br>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故①正确;②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性Ba>Ca>Mg,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碱性:,故②正确;③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非金属性增强,所以非金属性Cl>S>P,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氢化物稳定性:,故③正确;④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F>Cl>Br,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离子还原性:,故④错误;所以①②③正确;正确答案:C。
12.答案:D
解析:A.金属钠易与氧气、水反应,不与煤油反应,密度大于煤油,可保存在煤油中隔绝空气,A正确;
B.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和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B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因此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氢钠,C正确;
D.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碳酸氢钠,根据碳原子守恒质量相等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者产生气体多,D错误;
答案选D。
13.答案:B
解析:A、都能生成,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故A正确;
B、若铁过量,反应完全,溶液中不含,故B错误;
C、铁的还原性大于铜,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Cu,故C正确;
D、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Fe、Cu都能与反应,溶液中一定不含有,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故D正确;选B。
14.答案:A
解析:A.电子层结构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根据原子序数,则离子半径,故A错误;
B.根据简单离子分析可知,Z、W是金属元素,位于同周期,金属性,还原性和Y为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还原性,故B正确;
C.X和Y得电子,Z和W失电子,再根据离子带电荷数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原子序数:,故D正确;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A.根据题意,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所以铁粉先跟氧化性强的硝酸反应生成NO,即段产生的是NO,然后铁粉和反应,即AB段的反应为,最后铁粉和溶液中的H+反应,即BC段产生氢气,故A项正确;B.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g,即消耗0.3ml铜,转移0.6ml电子,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可得生成0.2mlNO,又由图可知该反应消耗铁的物质的量是0.2m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的NO也是0.2ml,通过分析可知,平均每份混合液中含有0.2ml,故原混合液中含有的为0.4ml,故B项正确;C.第二份溶液中硝酸都被还原为NO,铁粉又足量,所以第二份溶液中溶质最终为,故C项正确;D.根据段发生的反应和BC段发生的反应,可计算共消耗1.0ml,则原溶液中为2.0ml,则原溶液的,则取20mL原混合酸加水稀释至1L后溶液的,即pH=0.7,故D项错误。
16.答案:(1)K、C、O、Fe;CO、
(2)
(3)
(4)
17.答案:(1)还原(性)
(2)B
(3)2;1;4;4;1;1;6;C
解析:(1)的加入能够导致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说明具有强的氧化性,把氧化为,用维生素C解毒,就是把还原为,所以需加入还原剂维生素C,它具有还原性;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还原(性)。
(2)A项,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则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分解得到NO和,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而NaCl与稀盐酸不反应,故不选A项;
B项,根据题目信息,加入分别和NaCl生成AgCl沉淀和沉淀,现象相同,故选B项;
C项,NaCl溶液没有氧化性,而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溶液颜色变为黄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不选C项;
综上所述,本题选B
(3)①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5价,则1个化合价共升高6价,,Fe元素价由+2价升高为+3价,2个共升高2价;两种反应物化合价共升高6+2=8价;而,O元素由-1价降低到-2价,共降低2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规律,最小公倍数为8,所以前面填系数4,前面系数为1,前面系数为2,结合原子守恒配平后方程式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1,4,4,1,1,6。
②A.根据反应可知,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错误;
B.胶体是分散系,为混合物,生成的纳米颗粒直径为10纳米,为纯净物,不属于胶体,错误;
C.根据反应可知,氧化剂全部被还原为,氧元素由-1价降低到-2价,因此4ml全部被还原,转移电子8,生成1ml;综上所述,本题选C。
18.答案:(1)化合态
(2)C
(3);BC;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
(4)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5)D;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NaCl(不能加入盐酸,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判断正确
解析:(1)铁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铁元素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答案为:化合态;
(2)A.铁丝在氧气燃烧可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不符合
B.氯化铁和铁粉反应可生成氯化亚铁,故B不符合;
C.氢氧化亚铁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的,故C符合;
D.氢氧化亚铁、氧气和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故D不符合;
故选C;
(3)①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是;
②该反应中是中O化合价从价升高到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选BC;
③高铁酸钾能杀灭水中细菌的原因是: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菌;
(4)①配制溶液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其离子方程式为:;
③500g32.5%FeCl3溶液含物质的量,,则最多可生成氯化铜物质的量,,在溶解铁物质的量0.5ml,此时混合溶液中最少含铁物质的量,最终可被氧化成氯化铁,最终获得氯化铁溶液中的物质的量至少为;
(5)A.铝活动性强于铜,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与硫酸铜溶液都能发生置换反应,故A错误;
B.氯化铜溶液酸性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相同,故B错误;
C.生成物、都能溶于水,故C错误;
D.反应中变量为阴离子种类不同,金属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氯化铝和硫酸铝阴离子的不同,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故D正确;
故选D;
设计简单实验如下: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NaCl不能加入盐酸,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判断正确。
反应中变量为阴离子种类不同,可在硫酸铜溶液中引入氯离子观察实验现象,故实验为: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NaCl(不能加入盐酸),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判断正确。
19.答案:(1);O=C=O;
(2)
(3)
(4)Cl的原子半径小于I,原子核对电子吸引能力更强,得电子能力更强
(5)55;B
(6)b=a+1或b=a+11
解析:(1)③为N,其单质为氮气,电子式为:;
②为C,其最高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碳,结构式为O=C=O;
⑩为Cl,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为高氯酸,化学式为;
(2)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则这11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为F,其原子结构为:;
(3)⑧的氧化物为三氧化二铝,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根据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则Cl的原子半径小于I,原子核对电子吸引能力更强,得电子能力更强,其非金属性更强;
(5)①根据碱金属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合铯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铯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每个电子层的电子数目分别是2、8、18、18、8、1,原子序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故为55;
②A.与铯处于同一主族的元素H为非金属元素,A错误;
B.铯单质有较强的还原性,发生反应时,铯原子易失去电子,B正确;
C.碳酸铯是一种盐,C错误;
D.由于金属性Cs强于K,则铯离子的氧化性弱于钾离子,D错误;
故选B;
(6)①若为短周期,ⅡA族元素、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即a=b-1;②若元素在四、五周期,中间有10个纵行,ⅡA族元素、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1,即a=b-11;③若元素在六、七周期,中间有10个纵行,且存在镧系和锕系,ⅡA族元素、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25,即b=a+25;已知X为第ⅡA族元素(第一到第四周期),Y的原子序数b与a可能存在的所有的关系:b=a+1或b=a+11。
选项
条件
结论
A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水溶液中存在:,因此是电解质
B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
既是酸又是碱
C
可以改写为
可以改写为
D
HCl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为
HBr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被氧化为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一
①
二
②
③
④
⑤
三
⑥
⑦
⑧
⑨
⑩
四
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三化学(天津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三化学开学摸底考解析版docx、高三化学开学摸底考考试版docx、高三化学开学摸底考答题卡docx、高三化学开学摸底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高三化学开学摸底考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检测卷+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参考答案docx、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摸底检测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高二化学试卷docx、高二化学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