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木星和土星后继续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又观测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下图是太阳系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的四个行星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⑤⑧C. ④⑤⑥⑦D. ⑤⑥⑦⑧
2.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
②中秋节时的月亮
③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
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结合太阳系模拟图可知,⑤为木星,⑥为土星,⑦为天王星,⑧为海王星,根据题意,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坠落于地表的陨石和天空中的飞机属于地球的附属物,不能称为天体,③④错误,ACD错误;而彗星、流星体、月球、星云、恒星等都属于天体,①②正确,B项正确。故选B。
【点睛】天体的判断依据“三看”:一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二看它是不是天体的一部分;三看有没有独立的运行轨道,否则不是天体。
“好奇号”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阅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注:质量和体积都以地球为1。
3. 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温度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比地球质量小B. 比地球密度小
C. 距离太阳远D. 比地球体积小
4. 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有生命存在,其理由最可能是( )
A. 火星自转周期长B. 火星表面温度高
C. 火星上没有液态水D. 火星上没有大气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火星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太阳,由材料可知,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所以火星大气温度比地球低,C正确;比地球体积小、比地球密度小、比地球质量小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D。故选C。
【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火星自转周期适中,表面温度低,有稀薄的大气,故A、B、D错误。由于火星温度较低,故火星上没有液态水,C正确。故选C。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下图是某地6月7-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根据图中6月7日的月相,推测当天可能为农历( )
A. 廿八B. 初三C. 初八D. 十五
6. 6月19日19时,该地会出现满月,推测满月出现的位置大致在( )
A. 东边地平线附近的天空B. 南边头顶附近的天空C. 西边地平线附近的天空D. 北边头顶附近的天空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月亮的亮面朝西,说明图示日期均位于农历上半月。6月7日的月相与蛾眉月接近,蛾眉月出现在农历初三、初四和廿七、廿八。结合选项,推测当天可能为农历初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6月19日出现满月,说明当日为农历十五左右,当地19时正值黄昏,满月从东边地平线附近升起,A正确。满月出现在南边头顶附近的天空时应为0时左右,B、D错误。满月出现在西边地平线附近的天空时,应为月落时分,为凌晨日出左右,C错误,故选A。
【点睛】农历十五、十六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利用围绕火星的“天问一号”环绕器为其向地球传输无线电信号提供中继服务。图为“祝融号”火星探测车。完成下面小题。
7. “祝融号”上四块大面积电池板的作用是利用太阳辐射( )
A. 为其维持恒定的温度B. 为其正常运转提供能量
C. 为其提供光能和生物能D. 为其运动提供平衡保障
8. 对“天问一号”环绕器信号传输干扰最大的是( )
A. 距日远近B. 宇宙射线C. 耀斑爆发D. 太阳辐射
9. 太阳、火星和“天问一号”环绕器一起构成了级天体系统( )
A. 1B. 2C. 3D. 4
【答案】7. B 8. C 9.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天问一号”环绕器朝向太阳和背向太阳获得的太阳能差异较大,造成无法依赖太阳辐射维持恒定的温度,A错误;太阳辐射照射到电池板上转化为“祝融号”运转的电能,为其正常运转提供能量,B正确;太阳辐射无法向“祝融号”提供生物能和平衡保障,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天问一号”向地球传输数据利用的是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增强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因此太阳活动(耀斑爆发)会对数据传输造成干扰,C正确;受地球和火星距离遥远的影响,会造成传送信号延迟和衰减,与距日远近关系不大,A错误;宇宙射线、太阳辐射不会对数据传输造成干扰,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和火星(包括“天问一号”环绕器在内)及太阳系其它天体等构成了太阳系,火星和“天问一号”环绕器构成了类似于地月系,是低一级别的行星与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由此可知,三者构成了两级天体系统,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2022年10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了太阳“微笑”照片(如下图)。在紫外线成像中,这些太阳上的暗斑被称为日冕洞,是高速太阳风涌入太空的区域。据此回答问题。
10. 太阳上的暗斑位于( )
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D. 太阳内部
11. 太阳“微笑”释放高速太阳风2—3天到达地球,这些带电粒子流可能( )
A. 稳定空间通信B. 造成“磁暴”现象C. 减弱极光强度D. 引起火山喷发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中“日冕洞”“高速太阳风”可知,太阳上的暗斑最可能位于日冕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高速太阳风表示太阳活动较剧烈,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可能会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并增强极光强度、扰乱空间通信等,A、C项错误,B项正确;火山喷发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导致的,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如图为三叶虫生活时期的海洋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推测图中三叶虫的生存环境为( )
A. 常年高温的火山B. 寒冷黑暗的深海C. 纬度较高的陆地D. 阳光充足的浅海
13. 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
A. 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B. 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
C. 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D. 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三叶虫在古生代早期海洋中广泛分布,它喜欢生活阳光充足的、温暖的浅海区域,以藻类植物、原生动物等为食,因此D符合题意;常年高温的火山和纬度较高的陆地,为陆地环境,不符合题意,排除AC;寒冷黑暗的深海不利于生物(包括三叶虫及其食物)生存,排除B。故选D。
【13题详解】
生物起源于海洋,从海洋向陆地发展,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因此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e地层中发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组合正确的是( )
A. a地层——前寒武纪B. b——早古生代
C. c地层——晚古生代D. d——新生代
15. 形成d地层煤层的主要植物类型是( )
A. 藻类植物B. 蕨类植物C. 被子植物D. 裸子植物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由此可做以下推测:笔石出现在中寒武纪—早石炭纪,A错误。鱼类繁盛于晚古生代,B错误。两栖类出现于晚古生代,C正确。恐龙繁盛于中生代,中生代末期,物种灭绝,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恐龙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兴盛,占主要地位,是重要的成煤期,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质学家划分出宙、代、纪、世等单位以表达地质年代的时间。地质纪年一般以百万年为单位。按照地球岩层的年龄,将地球46亿年划分成两个大单元,难以见到生物的时代称为隐生宙,而可以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为显生宙,5.42亿年以后到现在被称为显生宙。
李商隐有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
A. ①弱B. ②弱C. ④强D. ⑤强
17. 图中数码表示短波辐射的是( )
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④⑤
18. 雾霾天气时,图中( )
A. ①减弱B. ②减弱C. ③增强D. ⑤增强
【答案】16. D 17. A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据图分析,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③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地面辐射,⑤是大气逆辐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诗中的“阴”“雨”说明了天气,连日阴云不散,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强,⑤强,因此出现“霜飞晚”。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③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地面辐射,⑤是大气逆辐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能量的波长越短;反之,物体温度越低,辐射能量的波长越长。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属于长波辐射。①③正确,A正确。故选A。
18题详解】
雾霾天气时,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⑤)增强,D正确。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雾霾影响,A错误。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雾霾天气时,②增强,B错误。③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雾霾天气时,反射增强,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通过选择性吸收、半选择性散射和无选择性的反射,削弱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大气透明度越低,大气削弱作用越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能量截留在大气中,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的能量损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一般大气透明度越低、温室气体含量越高,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統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点燃孔明灯后,下列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内部空气密度增大B. 内部空气密度减小
C. 内部空气气压升高D. 内部空气气压不变
20. 如在图中丁地燃放孔明灯,近地面可能飞行方向是( )
A. 东北B. 东南C. 西北D. 西南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中间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下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由图可知,丁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南方向指向西北方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位于北半球的我国近地面风向应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成东南风,孔明灯有可能向西北方向飞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北半球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其中高空垂直偏转;南半球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其中高空垂直偏转。
每年4-5月的白天,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上的目标物时,目标物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像被火炉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把这种现象称为“地气上升”。“地气上升”能把开垦地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当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就很快衰减和消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开垦地的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开垦地盛行上升气流B. 开垦地地面温度降低
C. 草地上盛行下沉气流D. 草地上方空气湿度大
22. 下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符合“地气上升”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21. C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每年4~ 5月的白天,近地层像被火炉烘烤-一样, 说明温度较高,开垦地是裸地,植被少,升温快,气流上升,有利于“地气上升”, 把开垦地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草地升温慢,气温低于开垦地,气流下沉,不利于“地气上升”。气流下沉把草地上方细小颗粒物带至地表,因此C正确。 开垦地盛行上升气流不是开垦地的扬尘到达草地上方后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A错误。开垦地地面温度升温快,温度高,B错误。草地上方空气湿度大,利于给扬尘增重,利于其下沉,但不是很快衰减和消失最主要的原因,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表明,“地气上升现象出现在白天,开垦地是裸地,植被少,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草地则相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近地面水平气流由草地流向开垦地,高空气流由开垦地流向草地,由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产生于大气在垂直方向的上升及下沉运动,大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即风)是其结果。
近年来华北地区冬半年雾霾天气多发,PM2.5浓度增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读“北京市某日PM2.5浓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导致北京市该日PM2.5浓度变化的首要污染源是( )
A. 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B. 生活燃煤排出的烟尘
C. 道路及建筑工地的扬尘D. 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
24. 治理雾霾天气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②优化产业结构③加强环保执法力度④实施人工降雨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5.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不应该( )
A. 加强城市管理B. 进行全面规划C. 抑制经济发展D. 扩大绿地面积
【答案】23. A 24. A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从图中数据可知,该日北京市PM2.5浓度最高值出现在8时和19时附近,正是上下班的高峰时段,此时段机动车上路数量多,尾气排放多,A对;生活燃煤应该在夜晚较寒冷时达到峰值,B错;建筑工地扬尘和企业排污没有明显的时间性,C、D错。故选A。
【24题详解】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保执法力度能有效减少城市污染物的排放,监督相关责任体能更好履行职责,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①②③正确;人工降雨不能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且条件不易满足,不可持续,④错。A对,B、C、D错。故选A。
【25题详解】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应该是以发展为前提,在发展中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不可抑制经济发展,C对;加强管理和规划,扩大绿地面积都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措施,A、B、D错。故选C。
【点睛】雾和霾天气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市民应尽可能减少出门,在日常生活中也最好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①居家: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在雾和霾天气条件下,居室应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等到霾散日出之时再开窗换气。
②出行:减少外出,尽可能戴口罩。雾和霾天气市民应尽可能减少出门。取消晨练等户外运动,因为雾和霾一般在早上比较严重,到了下午和傍晚则会逐渐减轻。出门时最好戴上医用口罩防护。外出归来,应立即洗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及清洗裸露的肌肤。
③饮食: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雾和霾天气的饮食宜选择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A、β- 胡萝卜素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水果,多饮水,少吃刺激性食物,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
第Ⅱ卷(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广泛。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图中福州年太阳辐射总量为____千卡/平方厘米•年,北京、上海、兰州、海口四个城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是____。
(2)兰州比海口纬度高,但太阳辐射比海口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3)图中城市成都位于____盆地,太阳辐射相对____(丰富/贫乏),古有“蜀犬吠日”之典故。
(4)描述我国台湾岛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5)列举两个日常生活中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例子。
【答案】(1) ①. 120 ②. 兰州
(2)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3) ①. 四川 ②. 贫乏
(4)特征:有西南向东北递减(或南多北少,西多东少)。成因:由北向南,纬度渐低,获得太阳辐射更多;受地形影响,台湾岛降水东多西少,故太阳辐射西多东少。
(5)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晾晒衣物。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辐射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福州位于数值为120的等太阳辐射线上,故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北京的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30,上海的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10—120,兰州为130—140,海口为130,故四个城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是兰州。
【小问2详解】
兰州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太阳辐射总量丰富。
【小问3详解】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位于四川盆地。由图可知,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呈闭合形状,数值由内向外递增,太阳辐射贫乏。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台湾岛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大致平行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数值由东北向西南递增,故其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征为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台湾岛南北方向较长,东西方向距离较短,由北向南,纬度逐渐降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岛屿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东少西多。
【小问5详解】
生活中直接利用太阳辐射的例子较多,如晾晒衣服、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等。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连开拓者”号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深水钻井船,也是中国建造的首艘深井钻井船。它是一艘具有动力定位、全自动化的钻井船,可以在水深3050米海域进行钻井作业,钻井深度12000米。图为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什么?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相比较,哪个较厚?
(3)写出④界面的名称,并简述地震波经过此界面的变化特点。
(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及其状态。
【答案】(1)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大陆地壳较厚
(3)莫霍界面;在此界面下,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速度明显增加
(4)③;地幔;固态。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连开拓者”号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地球圈层结构,地震波等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由图可见,图中由海洋,存在水圈,由树木等生物,存在生物圈,存在大气圈。
【小问2详解】
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不一样,科学家是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研究对地球内部进行划分,在①②两层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相对稳定,越过②③交界面时,波速发生突然变化,故认为①②两层构成地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厚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
【小问3详解】
据上题题干可知,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则④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面。在莫霍面,地震波波速突增,越过该界面后,波速明显增大。
【小问4详解】
据材料可知,“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可达12000米,其钻探位置在海洋,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5~10千米,可判断钻探到最深时应在地幔中,即③。因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说明其状态为固态。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5月30日18时22分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顺利会师“天宫”,并共同在轨工作一周左右的时间。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飞船拍摄的太阳表面照片示意图。
(1)说出神舟飞船从发射到进入轨道过程中,其外部气温、气压变化情况。
(2)指出照片中黑点发生的太阳大气圈层并分析其“黑”的原因。
(3)假如飞船在上升过程中,与基站的通信信号发生异常,请指出此时飞船所在大气圈层并说明发生异常的原因。
(4)发射塔所在的大气圈层被称为“天气变化总表演师”,试阐述其原因。
【答案】(1)气温先降低,然后升高,再降低,后升高;气压不断下降。
(2)光球层;温度比周围低。
(3)高层大气;大气层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其中含有大量离子和自由电子可以干扰电磁波无线通信;因而飞船与地面基站的通信会受干扰而发生异常。
(4)对流层,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加上地表受热不均,故对流作用显著;几乎所有的水汽都分布在对流层,为降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此外该圈层还含有大量的固体杂质,可为降水提供凝结核,故风、云、雨、雪等都发生在该圈层。
【解析】
【分析】本题以神舟十四号、十五号成功发射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太阳活动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气温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因对流层直接热量来源于地面,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平流层因有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的短波辐射,从而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温度先下降后又持续上升。大气气压与密度相关,受重力作用,导致大气密度越向上越小,气压不断下降。故神舟飞船从发射到进入轨道过程中,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最后到达高层大气,其外部气温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再升高;气压一直降低。
【小问2详解】
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包括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由图可知,拍摄的太阳表面图片为密集的黑点,是太阳活动的太阳黑子;黑子主要发生在光球层,因为太阳黑子温度比周围低,导致对比度差,从而显示“黑色”区域。
【小问3详解】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该层对无线电波的短波具有较强的反射作用,其中含有大量离子和自由电子,其厚薄对信号影响较大,故信号与基站的通信设备发生异常现象与高层大气中电离层受到扰动密切相关,一般太阳活动的耀斑爆发时,会扰动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发射塔所在大气层为对流层,该层热量直接来自地面,故对流层形成上冷下热的结构;加之下垫面物质组成不同、太阳高度不同,导致地面受热不均,对流活动强烈;且对流层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为成云致雨提供条件,从而导致天气多变,风、云、雨、雪等都发生在该圈层。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南麓,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湖风与天山谷风共同存在。左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右图为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大气____运动显著;傍晚乘舟荡漾在波浪涟漪的水域中,纵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之景,“落霞”是大气____(填具体形式)作用形成的。
(2)水平方向上,图中湖区上空的水汽含量____(高/低)于山顶,甲地气温____(高/低)于乙地,甲乙两地中更容易产生逆温的是____地。
(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下图中补绘该湖区湖陆风的气流方向。
(4)博斯腾湖区湖风和陆风中风速更强的是____,甲地湖风的风向是____风;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____,此季节湖陆风弱是因为湖陆间温差____(大/小)。
(5)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白天湖风将____,说明理由____。
【答案】(1) ①. 降低 ②. 对流 ③. 散射
(2) ①. 高 ②. 高 ③. 甲地
(3) (4) ①. 湖风 ②. 东南风(或偏南风) ③. 冬季 ④. 小
(5) ①. 增强 ②. ①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②白天陆地与湖泊的温度差增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博斯腾湖湖陆风为背景,涉及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应用,逆温形成、等压线图的判读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该层为对流层大气,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在大气层中,太阳光被散射到几乎所有方向,包括地球上的暴露部分,这些灰尘和颗粒物会散射出各种颜色的光,但红色和橙色的光线相对于其他颜色的光线来说散射的相对较,所以“落霞”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形成。
【小问2详解】
在水平方向上,图中湖区上空的水汽含量高于山顶,原因是湖面蒸发量大,水汽含量多;甲地的气温高于乙地,原因甲地地势更低,气温较高;甲乙两地中更容易产生逆温的是甲地,甲地位于山谷,晚上吹山风,冷空气在谷底堆积,使谷底气温降低,容易出现逆温。
【小问3详解】
白天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湖面形成高压,等压线上凸,陆地形成低压,等压线下凹,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晚上或者湖泊温度高于陆地时,湖面形成低压,陆地形成高压,形成陆风,如图。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同月份,湖风速度明显高于陆风,湖风强于陆风;由图可见,甲位于湖泊西北方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湖风向右偏转,则甲地湖风的风向是大致是东南风或偏南风;由图可知,湖陆风最弱是12月到次年1月,季节为冬季,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受湖水结冰和降雪覆盖等因素的影响,湖泊与陆地热力差异小,温差小。
【小问5详解】
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温度比原来要高,白天湖泊与城市的热力差异更大,白天湖风将增强。
行星
与日距离
(×106千米)
质量1
体积1
自转周
期(天)
公转周
期(年)
表面温
度(K)
水星
57.90
006
0.06
58.79
0.24
440
金星
108.20
0.82
0.86
243.69
0.62
737
地球
149.60
1.00
1.00
1.00
1.00
288
火星
227.90
0.11
0.15
1.03
1.88
210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 八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冥王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