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六校联合考试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71458/0-17101167706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六校联合考试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71458/0-17101167707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六校联合考试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71458/0-17101167707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六校联合考试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2,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六校联合考试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S—32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40分)
1. 中国有许多优秀传统民间制作工艺流传至今,下列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树雕B. 剪纸工艺C. 酿制米酒D. 捏糖人儿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树雕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剪纸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酿制米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捏糖人儿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最小分度值是0.1g,不能称量到10.50g固体,错误;
B、吸取液体要先挤胶帽排出空气,再吸取液体,错误;
C、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选取能一次量取全部液体最小规格的量筒,量取9.5mL液体,应选用规格为10mL的时量筒,以减少误差,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到试管底部,直立试管,正确。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故选D
3.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并形成一段水柱D. 注射器内有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内气体被压缩,气体的压强增大,会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同时集气瓶中的液面下降。故选:C。
4. 给量筒内液体读数,开始时仰视读数为,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次仰视读数为,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 等于 mL
B. 大于 mL
C. 小于 mL
D. 无法计算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是,量筒要平放,读数是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该生倾倒液体前仰视读数,取读数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该大于29.0mL;导出一部分液体后,再次仰视读数为12.3mL,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12.3mL,但两次仰视的程度无法判断,则无法判断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故选:D。
5.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主要污染物之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A、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而不是质量分数,选项A错误;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选项B正确;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选项C正确;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选项D正确。故选A。
6. 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通常条件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C. 液态氧是无色的,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D. 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常条件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
B、在标准状况(即温度为0℃和压强为101.325kPa时的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正确。
C、液态氧是淡蓝色的,固态氧也是淡蓝色的,错误。
D、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能溶于水,但溶解量不大,氧气不易溶于水,正确。
故选:C。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混合加热能迅速制得氧气其主要原因是
A. 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B. 氯酸钾加速了高锰酸钾的分解
C. 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D. 高锰酸钾比氯酸钾易分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混合加热能迅速制得氧气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了催化作用,故能迅速制得氧气.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能几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问题,以药品的选择作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甄别能力!
9.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吹胀气球,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增多,分子间隔变小,解释错误;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解释正确;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解释正确;
D、1 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 是因为分子很小,解释正确。
故选A。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 若两种分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分子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C. 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中子数一定相同
D. 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都是10,但它们不是同种元素,故选项不正确;
B、对于分子来说,没有电子得失,故质子总数等于电子总数,故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就相同,故选项正确;
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选项不正确;
D、若两种微粒是同种元素,则质子数一定相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和氯原子都属于氯元素,但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1. 下列关于 Cl、Cl- 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数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化学性质Cl —比 Cl稳定
A. ①③⑤B. ①②④⑤C. ①④⑤D. ①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氯离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详解】①、核电核数都是17,说法正确;
②、Cl的核外电子数是17,Cl-的核外电子数是18,说法错误;
③、Cl的核外电子层数是3层,Cl-的核外电子层数也是3层,说法正确;
④、一个电子的质量较小,而Cl比Cl-少一个电子,质量几乎相等,说法正确;
⑤、Cl-的最外层是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Cl的最外层是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说法正确;
故选D。
12. 如图所示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失去电子
B. ②和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C. ①所表示的微粒符号为:
D. 硫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③是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因此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②是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和③(镁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C、①所表示的微粒质子数12大于核外电子数10,表示镁离子,离子符号为,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中信息可知,硫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 烹饪鱼时,常常加入少许食醋、料酒等可减少鱼的腥味,因为食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下列有关乙醇(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是一种氧化物
B. 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C. 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D. 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错误;
C、由乙醇化学式可知,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是元素组成,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故选C。
1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 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C. 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以后得到的自来水仍然不是纯净物
D. 电解水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现在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错误;
C、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以后得到的自来水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仍然不是纯净物,正确;
D、电解水的实验中,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纯净物,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错误。
故选C。
15. 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 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a导管进入
D. 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如果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则a端连着人,导致人无法呼吸到氧气,选项错误;
B、a导管浸没在水中,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导致人无法呼吸到氧气,选项错误;
C、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因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氧气聚集在水的上方,随着氧气的增多,气体压强增大,水被从a端排出,瓶中收集到氧气,选项错误;
D、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因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氧气聚集在水的上方,随着氧气的增多,气体压强增大,水被从a端排出,瓶中收集到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D。
16.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铜、氯化钾、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剩余物质B. 铁、四氧化三铁、空气
C. 冰、氧化铁、人呼出的气体D. 碳、过氧化氢、冰水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化钾(KCl)中不含氧元素,不是氧化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错误;
B、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四氧化三铁是由铁、氧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洁净的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正确;
C、冰是固态的水是由不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化铁是由铁、氧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人呼出的气体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错误;
D、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过氧化氢、冰水混合物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B。
17. 市售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B. +2C. +5D. +7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碘酸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碘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x+(-2)×3=0,解得x=+5,故选C。
18. 已知金属M(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MCl3B. MCl2C. M2Cl3D. MCl
【答案】A
【解析】
【详解】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M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x=+3。氯元素通常显-1价,故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MCl3。
故选A。
19. 现有CO2和SO3两种物质,它们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则碳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
A. 9:16B. 16:9C. 6:5D. 5:6
【答案】A
【解析】
【详解】CO2和SO3两种物质,它们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就说明两种物质中氧原子的个数相等,所以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3:2,由此可以推出碳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12)∶(2×32)=9∶16;故选A。
20. 某品牌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中不含钙元素),已知:每片1g,其中含钙元素0.32g,则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A. 75%B. 50%C. 80%D. 25%
【答案】C
【解析】
【详解】CaCO3的质量=;CaCO3的质量分数=。
故选C。
二、填空题:将答案填在相应位置。(共5小题,共29分)
21. 按要求填空:
(1)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___________。
(3)2个臭氧分子___________。
(4)n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
(5)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
(6)5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
【答案】21. 3Fe2+
22. H2 23. 2O3
24. nNH
25. 2SO
26. 5OH-
【解析】
【小问1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 ;
【小问2详解】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氢气,氢气的化学式为:H2;
【小问3详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臭氧分子表示为:2O3;
【小问4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n个铵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5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6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5OH-。
22.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的元素属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科学家宣布,现已人工合成了第135号元素,则此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
(3)请标出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前两位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含量最多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非金属 (2)135
(3)
(4) ①. SiO2 ②. Al2O3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的元素是B元素,名称为硼。硼是石字旁,为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此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3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则此元素的质子数为135。故填:135。
【小问3详解】
HClO中氢元素是+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求出氯元素化合价为+1。标出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即。
故填:。
【小问4详解】
地壳中含量前两位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和硅元素,化合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硅元素化合价为+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求出硅、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非金属元素是氧,化合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铝元素化合价为+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求出铝、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故填:SiO2;Al2O3。
23.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下图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横线上的数字是___________。
②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核电荷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下图中●和〇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
【答案】23. ①. 7 ②. B
24. ①. C ②. A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横线上的数字为17-2-8=7;
②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核电荷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相对原子质量。
故选B。
【小问2详解】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中存在不同分子,属于混合物,表示混合物的是C;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表示化合物的是A;
24.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实验知识,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字母编号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选择A装置做发生装置,但装置应该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其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则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编号),若用F装置收集较为干燥的甲烷,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进(填“a”或“b”)。
【答案】24. ①. 酒精灯 ②. 锥形瓶
25. BE##EB 26. ①.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②. KMnO4K2MnO4+MnO2+O2 ③.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7. ①. AE或AD或AF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编号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酒精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字母编号是BE;
【小问3详解】
A装置应该做出的改进措施是: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止试管内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小问4详解】
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根据“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知,甲烷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AE或AD或AF(甲烷从b管通入);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若用F装置收集较为干燥的甲烷,则气体应从b进入,空气从a管排出。
25. 现有A、B、C、D四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E物质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1)试判断A、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物质名称填在空格内。A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E在A中燃烧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氧气 ②. 二氧化硫 ③. 二氧化碳
(2)
【解析】
【分析】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则A是氧气;B是硫;C是二氧化硫;E物质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E是铁。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D是二氧化碳。上述结论代入题文中,经验证,正确无误。
【小问1详解】
A是氧气,C是二氧化硫,D是二氧化碳。故填: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小问2详解】
A是氧气,E是铁。E在A中燃烧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6. 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某化学小组对水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I.水的净化
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设计了如下流程:
(1)流程中加入的A物质是___________。
(2)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是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Ⅱ.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用大塑料瓶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
(4)由图可知B端连接电源的___________极。
(5)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可以用_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
(6)若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1g,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
(7)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
(8)图中a、b、c表示电解水时,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其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9)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答案】26. 明矾(或絮凝剂)
27. 硬水 28. 蒸馏
29. 负 30. ①. O2 ②. 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
31. 8g 32. 增强水导电性或加快电解速率等
33. bca 34. 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流程是沉淀,包括静止沉淀和絮凝沉淀,加入的A物质是絮凝剂明矾;
【小问2详解】
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该液体属于软水;
【小问3详解】
通过操作③得到的水是蒸馏水,所以该操作是蒸馏;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B端连接试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B端为负极;
【小问5详解】
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来检验该气体;
【小问6详解】
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是氢气,质量为1g,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氧气的质量为8克
【小问7详解】
电解水前,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能够增强水的导电性,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小问8详解】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a图是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是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b图是两个分子,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是水分子,c图是两种共六个原子,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正确的顺序是bca;
【小问9详解】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27. 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实验一】选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补全空白处的实验步骤。
a.组装仪器,然后___________。
b.如图所示,在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并夹紧止水夹;
c.将红磷放入燃烧匙,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迅速塞紧胶塞;
d.待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记录此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同学们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30mL,造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一条)。
有同学尝试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
【小资料】活泼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以下反应:
①镁+氧气氧化镁(固体)
②镁+氮气氮化镁(固体)
(5)试分析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木炭B. 铜丝C. 镁条
(6)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该实验可得出氮气_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化学性质___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实验二】如图是硫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
(7)甲瓶中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乙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8)甲瓶底部的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27. P+O2P2O5
28.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9.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
30. 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就读数等 31. ABC
32. ①. 难 ②. 不活泼
33. ①. 增大铁丝受热面积,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②. S+O2SO2
34.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解析】
【小问1详解】
红磷和空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
【小问2详解】
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做实验之前,应先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小问3详解】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
【小问4详解】
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该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约为,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30 mL,小于40 mL,实验结果偏小,是由于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的气压偏大,可能是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温度偏高或有空气进入,具体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或装置漏气等;
【小问5详解】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集气瓶内气压不降低,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水不能倒流,不能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代替红磷,符合题意;
B、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发生燃烧(虽然和氧气在加热时反应产生氧化铜),不能用该实验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代替红磷,符合题意;
C、根据“小资料”可知,镁与氧气和氮气都发生反应,不能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代替红磷,符合题意;
故选ABC;
【小问6详解】
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水没有全部进入瓶内,由该实验可得出氮气难溶于水和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红磷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小问7详解】
甲瓶中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是增大铁丝受热面积,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乙瓶中发生的反应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S+O2SO2;
【小问8详解】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的温度较高。甲瓶底部的水的作用是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9分)
28. 亚硝酸氮[N(NO2)3]是科学家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
(1)1个N(NO2)3分子中含___________个原子。
(2)求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求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4)求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5)求45.6克N(NO2)3中含氧元素的质量(精确到0.1g)。
【答案】28. 十##10
29. 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14×4+16×6=152;
30. 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4×4):(16×2×3)=7:12;
31.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36.8%;
32. 45.6克N(NO2)3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45.6g×=28.8g
答:45.6克N(NO2)3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28.8g。
【解析】
【小问1详解】
1个N(NO2)3分子是由4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N(NO2)3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小问3详解】
见答案;
【小问4详解】
见答案;
【小问5详解】
见答案。
29. 令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K,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a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bg。那么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请写出计算过程,用含K、a、b表示)
【答案】设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x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K
得x=;
答: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
【解析】
【详解】见答案。A.称量10.50g固体
B.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药品
C.量取9.5mL液体
D.向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4,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六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1g,无法准确测出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1,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西部四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7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西部四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