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化学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472224/0-17101201584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化学试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472224/0-17101201584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化学试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472224/0-17101201585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化学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4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化学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5℃,低于82, 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i-28 Mn-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江西美食闻名全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南昌瓦罐汤使用的瓦罐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 腌制遂川板鸭使用的食盐的焰色为黄色
C. 藜蒿炒腊肉中的藜蒿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能被人体吸收
D. 豆参煮鱼头中鱼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瓦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A项正确;
B.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Na元素的焰色为黄色,B项正确;
C.藜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C项错误;
D.鱼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D项正确;
故答案选C。
2. 已知与2%的NaOH溶液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子是直线形非极性分子B. 上述反应中涉及2种类型的晶体
C. 的键角大于D. NaOH的电子式为
【答案】A
【解析】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详解】A.分子中O是杂化,V形分子,是极性分子,A项错误;
B.上述反应中,离子晶体有NaOH和NaF;分子晶体有、和,B项正确;
C.的中心原子O的价层电对数为:,的中心原子O的价层电对数为:,两者均为sp3杂化,孤电子对数均为2对,F的电负性大于O,成键电子对偏向F,则键角:,C项正确;
D.NaOH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含离子键、极性键,D项正确;
故答案为:A。
3. 丙酮、2-丙醇都是有机溶剂,它们的沸点分别为56.5℃、82.5℃。2-丙醇催化氧化制备丙酮时会有部分2-丙醇残余,利用如图装置提纯丙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丙醇分子内存在氢键导致沸点高于丙酮
B. 克氏蒸馏头的优点是避免烧瓶中液体进入接收瓶
C. 毛细玻璃管的作用是引入空气氧化2-丙醇
D. 实验中,必须控制水浴温度高于82.5℃
【答案】B
【解析】
【详解】A.2-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沸点高于丙酮,A错误;
B.克氏蒸馏头的特殊结构,使蒸馏烧瓶中液体不会因剧烈沸腾直接进入冷凝管,可以避免对收集产物的污染,B正确;
C.毛细玻璃管导入微量空气,冒出小气泡,成为沸腾时的汽化中心,可以使液体平稳沸腾,防止暴沸,同时兼具搅拌作用,微量空气不起氧化2-丙醇的作用,C错误;
D.丙酮的沸点低于2-丙醇,蒸馏出丙酮,使2-丙醇残留在烧瓶内,故水浴温度控制应高于56.5℃,低于82.5℃,D错误;
答案选B。
4.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廖培钦教授利用HAB合成了有机金属框架(Cu-HAB),为开发催化制乙醇的催化剂取得突破,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mlHAB最多能消耗6mlHCl
B. 上述变化中N原子由杂化变为杂化
C. Cu-HAB中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形成配位键
D. 在Cu-HAB中氮元素电负性最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1个氨基只有1个孤电子对,只能与1个质子形成配位键,1mlHAB最多能消耗6mlHCl,A项正确;
B.HAB的氨基中N原子采用杂化,Cu-HAB中N原子形成1个配位键、3个共价键,N原子采用杂化,B项错误;
C.Cu-HAB中铜离子配位数为4,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和提供空轨道的铜离子形成配位键,C项正确;
D.Cu-HAB中存在H、C、N、Cu元素,其中N的电负性最大,D项正确;
故答案选B。
5. 以下探究实验目的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能使溴水褪色生成,A正确;
B.浓硝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也能使溶液变浑浊,B错误;
C.不能漂白石蕊溶液,C错误;
D.苯环活化了苯酚上的H原子而导致苯酚易电离出,D错误;
故答案为:A。
6. 短周期主族元素V、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V原子核外3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基态X原子核外s能级、p能级上电子总数相等。0.2mlZ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Y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Y>Z>VB. 第一电离能:V
【解析】
【分析】基态V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V为碳元素;短周期中两种元素的基态原子s、p能级上电子总数相等,即、,基态X可能是氧或镁元素。再结合Y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可知,、之比大于5,说明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根据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Y为镁元素、X为氧元素、W为氮元素。设Z的常显化合价为+x价,根据电子守恒,,则x=3,Z为铝元素,据此作答。
【详解】A.Mg、Al、C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项正确;
B.N、O、C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B项错误;
C.非金属性:C
故答案选B。
7. 某小组拟探究氯气的性质,设计如图实验(尾气处理装置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Ⅰ中逸出的原因是部分与碱、水反应及溶液中的被氧化
B. 用、KSCN溶液可确认Ⅱ中是否被氧化
C. Ⅲ中溶液变浑浊,则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
D. Ⅳ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有漂白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Ⅰ中阴极反应式为,阳极反应式为,,,随着反应进行,减小,增大,导致放电能力:,发生反应:,A项正确;
B.还原性:,先用四氯化碳萃取,在水层中滴加KSCN溶液,若变红色,则亚铁离子被氧化,B项正确;
C.Ⅲ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非金属性:Cl>S,C项正确;
D.Ⅳ中溶液呈碱性:,,溶液碱性减弱,导致溶液褪色,也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但氯气没有漂白性,D项错误;
故选D。
8. 可见光可驱动氯原子介导的木质素模型中C-C键的高效选择性断裂,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甲、乙、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的分子式为B. 甲不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 乙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D. 1ml丙最多能与40gNaOH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分子中含14个C、14个H、2个O,分子式为,A正确;
B.甲不含酚羟基,遇氯化铁溶液不显色,B正确;
C.乙分子可以看成是苯环、醛基,两个平面可能共平面,C正确;
D.丙含酚酯基,水解生成甲酸和苯酚,二者都能与NaOH反应,即1ml丙最多能消耗80gNaOH,D错误;
答案选D。
9. 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中S原子价层孤电子对数为
B. 100mLpH=1的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数为
C. 生成时转移电子数为
D. 中含非极性键数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其中孤电子对数为1,所以中S原子价层孤电子对数为,A错误;
B.pH=1即,100mL硫酸溶液含,B错误;
C.拆分法分析:2Ag(还原剂)(还原剂)(氧化剂)(氧化剂)(酸)(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2mlAg失去2ml电子,失去2ml电子,C正确;
D.一个分子含1个非极性键,含2个极性键,中含非极性键数为,D错误;
答案选C。
10. 阿司匹林(R)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结构简式为,摩尔质量为。某小组设计实验测定其产品纯度。常用下列滴定方法测定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ω:
①取Wg样品溶于溶液中(过量),煮沸60min,发生如下反应:;
②冷却后用盐酸返滴定过量的NaOH,消耗盐酸体积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仪器有烧瓶、滴定管B. 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C. 酸式滴定管未润洗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滴定实验需要锥形瓶、酸式滴定管,不需要烧瓶,A项错误;
B.滴定终点时,溶液中含羧酸钠、酚钠,溶液呈碱性,不能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错误;
C.酸式滴定管未润洗,导致返滴定过程消耗的盐酸体积偏大,测得阿司匹林的质量分数偏低,C项错误;
D.盐酸、阿司匹林消耗NaOH,样品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为,D项正确;
故选D。
11. 下图中Ⅰ、Ⅱ为。已知:SiC晶体中C-Si键长为anm,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X射线衍射仪区别Ⅰ和Ⅱ
B. Ⅰ中每个环由6个O和6个Si原子构成
C. 键能:Si-C
【答案】D
【解析】
【详解】A.Ⅰ为晶态、Ⅱ为非晶态,用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区别,A项正确;
B.观察二氧化硅晶体,最小环为12元环,由6个硅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B项正确;
C.原子半径:C>O,则键长:Si-C>Si-O,键能:Si-C
故答案选D。
12. 一种新型钠离子电池如图所示。已知:充电时a极发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膜X为阳离子交换膜
B. 充电时,b极发生还原反应
C. 充电时,转移1ml电子有1ml钠离子向a极迁移
D.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观察图示,交换膜X允许钠离子通过,A项正确;
B.充电时,b极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项正确;
C.充电时a极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钠离子向b极迁移,C项错误;
D.放电时,a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由充电时阳极反应式可知正极反应为,D项正确;
故选C。
13. 硫酰氯(SO2Cl2)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室制备原理是。在密闭反应器中充入1mlSO2和2.6mlCl2合成SO2Cl2,测得体系内SO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B. M点分压为6.0kPa
C. 正反应速率:
D. 在a、b、c、d和P点中,a和P点的平衡常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且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即焓减、熵减反应,根据自由能判据,正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A错误;
B.根据M点数据可知,三段式分析可知,,即平衡体系中有、、,故分压,B正确;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转化率增大,故。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故d点速率大于b点,C错误;
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a、b点的平衡常数相等,a点平衡常数大于P点,D错误;
故答案为:B。
14. 已知:苹果酸[,简记为]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在含、的溶液中滴加盐酸,混合液pX[pX=-lgX,、、、]与pH关系如图所示。直线代表与pH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别代表、与pH关系
B. 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M点的坐标为
C. 溶液中:
D. 的平衡常数K约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pH=0,根据pX可计算电离常数,对应pOH与pH关系。对应电离常数为,对应电离常数为,二元弱酸的第一步电离常数大于第二步,故,,对应与pH的关系,对应与pH的关系,A项正确;
B.的电离常数,数量级为。根据第二步电离常数,M点坐标为,B项正确;
C.水解常数,故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C项错误;
D.的平衡常数约为,D项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草酸锰常用作光敏材料、除污剂(如除墨水)等。以锰渣[主要成分为、、、、、等]为原料制备草酸锰晶体的工艺如下。
已知部分信息如下:
①几种难溶氢氧化物沉淀的pH.
②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除铁”中双氧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应调节pH的范围为___________。
(2)分离的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利用制备铁红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化学上,平衡常数大于时,认为该反应已完全。请通过计算和必要的文字说明“除钙”过程中是否反应完全:___________。
(4)的结构式为,带*号的氧原子为配位原子。在“沉锰”中,过量时形成配合物。已知:的;的。中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在水溶液中,稳定性:___________(填“>”“<”或“=”)。
(5)一定质量的(摩尔质量为)在空气中灼烧,每一步所得固体纯净物的质量与温度关系如图。
a→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e点对应的氧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3.7≤pH<7.7(或3.7~7.7)
(2) ①. 烧杯、漏斗、玻璃棒 ②. 灼烧
(3) ,可以反应完全
(4) ①. 4 ②. <
(5) ①. ②.
【解析】
【分析】锰渣[主要成分为、、、、、等]加入硫酸、PbS溶解软锰矿,S2-把还原为Mn2+,将Fe3+还原为Fe2+,S2-转化为S沉淀,过滤,所得溶液中含有Mn2+、Fe2+、Pb2+,加双氧水把Fe2+氧化为Fe3+,加碳酸钙调节pH生成Fe(OH)3沉淀除去Fe元素;加MnF2生成CaF2、MgF2沉淀除去Ca2+;过滤得硫酸锰溶液,硫酸锰溶液加草酸铵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小问1详解】
双氧水的作用是将氧化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调pH使完全沉淀,、不沉淀,应调节pH的范围为3.7≤pH<7.7(或3.7~7.7)。
【小问2详解】
分离操作为过滤,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红即是,用制备铁红的操作是灼烧。
【小问3详解】
反应:的平衡常数,故能沉钙完全。
【小问4详解】
1个含2个配位原子,配位数等于配位原子个数,由配离子可知,配位数为4;根据平衡常数可知,lgK越大,K越大,配离子越稳定,稳定性:<。
【小问5详解】
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由图可知,起始时,的物质的量为。根据每段质量计算可知,依次失去水、CO、,e点固体除锰元素外还有即约0.13ml的氧元素,固体为。
16. 氯雷他定是一种抗组胺药,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副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3)检验G含碳碳双键的试剂为___________;写出G→氯雷他定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已知:具有类似苯的芳香性。A的具有芳香性和氰基(-CN)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三组峰且峰的面积比为1:1: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5)以甲苯和 为原料合成设计合成路线:___________(其他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酮羰基 (2) ①. 取代反应 ②.
(3) ①.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②. +ClCOOC2H5+CH3Cl
(4) ①. 16 ②. 或
(5)
【解析】
【分析】A在硫酸作用下与t-BuOH反应生成B,B在DHF作用下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和HCl,C与POCl3作用生成D和t-BuOH;D在,THF、盐酸作用下转化为E;E在盐酸作用下转化为F,F在HF、BF3作用下转化为G,G在ClCOOC2H5及甲苯作用下生成氯雷他定;
【小问1详解】
根据F的结构简式可知,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酮羰基;
【小问2详解】
B在DHF作用下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和HCl,,副产物HCl的电子式为;
【小问3详解】
G为,检验G含碳碳双键的试剂为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G→氯雷他定是G与ClCOOC2H5在甲苯作用下生成氯雷他定和一氯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COOC2H5+CH3Cl;
【小问4详解】
同分异构体分两类:第1类:含苯环结构。取代基可能是-NHCN(1种);-NH2、-CN(3种)。第2类:含吡啶环()结构。①含1个取代基:-CH2CN(3种);②含2个取代基:、、,再取代甲基:(a)有3种(除本身外);(b)有4种;(c)有2种;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16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三组峰且峰的面积比为1:1:1则高度,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或;
【小问5详解】
参照B→C原理合成目标产物,第一步,在光照下甲苯与氯气取代反应,生成1-氯甲苯;第二步,1-氯甲苯与对甲基吡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4-(2-苯乙基)吡啶;第三步,4-(2-苯乙基)吡啶中的苯环和吡啶中的双键在催化条件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合成路线为。
17. 过一硫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常温下呈白色晶体状,熔点为45℃,熔融时分解生成和。具有吸湿性,可溶于水、乙醇和丙酮。某小组设计实验制备过一硫酸并探究其性质。
实验(一)制备过一硫酸。
制备原理:。
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
步骤1:用冰盐冷剂将氯磺酸()充分冷却后,慢慢地加入100%的过氧化氢,所加过氧化氢的量应较计算量稍多。
步骤2:完全反应后,微热,用玻璃水流抽气泵将溶液中HCl抽出。
步骤3:将液体倒入结晶瓶并冷却,抽滤。
(1)装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2)步骤1中冰盐剂温度一般选择-5℃~-10℃的冰盐浴,不宜选择-30℃以下的冰盐浴,其理由是___________。实际加入双氧水量大于理论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乙装置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抽滤装置如图所示。抽滤优点是___________(写2点)。
实验(二)探究的性质。
(5)经检验实验i中黑色固体是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甲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实验ii验证过一硫酸是二元酸,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请你帮乙同学设计一种方案验证它是否是二元酸:___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 ①. 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小 ②. 反应放热,导致分解
(3)防倒吸且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甲装置中
(4)过滤快、固体较干燥等
(5)
(6)用pH计测常温下的pH,若pH=1,则它是一元酸,若pH<1,则它是二元酸
【解析】
【分析】用冰盐冷剂将氯磺酸()充分冷却后,慢慢地加入100%过氧化氢,所加过氧化氢的量应较计算量稍多;完全反应后,微热,用玻璃水流抽气泵将溶液中HCl抽出,将液体倒入结晶瓶并冷却,抽滤,得到粗产品;
【小问1详解】
根据仪器构造可知,装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冷却的目的是避免反应太快,但如果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很慢。在实际实验中,反应放热,导致部分会分解,故实际加入量大于理论量;
【小问3详解】
氯化氢不溶于四氯化碳,易溶于水,乙装置吸收氯化氢并防倒吸且能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甲装置;
【小问4详解】
抽滤实质是减压过滤,有过滤速率快、固体和液体便于分离,固体较干燥等优点;
【小问5详解】
过二硫酸还原产物为硫酸、锰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过二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只说明它比碳酸的酸性强,不能说明它是二元酸,实验方案为用pH计测常温下的pH,若pH=1,则它是一元酸,若pH<1,则它是二元酸。
18. 碘及碘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在KI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发生有关反应如下:
①;
②(棕黄色)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碘水中加入,萃取、分液得到紫红色液体和水层(M)。
①由此可知,的溶解度:四氯化碳>水,从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
②检验M中是否有的试剂是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只发生反应 。测得与温度(T)关系如图所示。
①___________(填“>”“<”或“=”)0。
②温度下,0~4min时间段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
(4)某温度下,起始在反应器中加入溶液和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发生上述①②反应。测得、、的平衡浓度与起始关系如图所示。
①起始时,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
②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5)的氧化性比的强,但是KI和发生复分解反应,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和都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 ②. 淀粉溶液
(2)
(3) ①. < ②.
(4) ①. 42% ②. 1.25
(5)AgI难溶于水,导致浓度减小,氧化性减弱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和都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
②检验应使用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说明含有。
【小问2详解】
已知①;②(棕黄色) 。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反应②可得。
【小问3详解】
①根据图1知,温度下先达到平衡,故高于。时平衡状态较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
【小问4详解】
①
b点时列式可得,,解得:,,b点体系中,,,参与反应的,起始投入,故转化率为;
②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小问5详解】
AgI溶解度很小,KI和混合,降低,其氧化性减弱,发生复分解反应。选项
实验方案
探究目的
A
加热铜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
S在+6、+4、+6价之间转化
B
向中加入浓硝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中
非金属性:N>C>Si
C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至过量
具有漂白性
D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OH溶液
羟基活化了苯环
电离能
()
738
1451
7733
10540
难溶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的pH
2.7
7.6
7.7
完全沉淀的pH
3.7
9.6
9.8
电解质
序号
实验操作及现象
i
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晶体,振荡;产生黑色沉淀
ii
在溶液中加入产生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轮总复习验收考试化学试卷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江西省上进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开学考检测化学pdf、江西省上进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开学考检测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一轮总复习验收化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常温下,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广昌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2gH₂和 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