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新优质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共4页。
17短文两篇《爱莲说》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阅读这些文章,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2.学习者分析
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学中对语气词等常用文言虚词要做适当讲解,让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分类有所了解。可以与学过的其他的语气词进行比较,让学生能够根据文中的语气词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
1.积累“独”“益”“鲜”“蔓”“枝”等词语。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出的高洁志趣。
3.了解莲花的文化特征及对国人的影响。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出的高洁志趣。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5.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
预习课本
7.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自评互评,加强对文言文的翻译训练。
8.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1
莲花,别称“荷花、芙菜、菌苦、水芙蓉”等,她是佛教的圣物,被信男善女膜拜;她也是文人雅士的“宠儿”:“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歯苗,卷舒开合任天真。”“歯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莲,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文人雅士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喜爱莲,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周敦颐的《爱莲说》更促进这种文化心态从“小从”走向“大众”。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道洲(今湖南省道县)人。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花。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融诗意联想和深层哲理于一体,写下了传世名篇《爱莲说》。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谈谈喜爱莲花的道理”的意思。
学生活动1
学生交流文体知识。
辅备人修改意见:
引导学生欣赏以“莲花”为题材的图画,创设
教学情境。
2 说说喜爱莲的原因
3 过渡语:品读文章,从读开始。
个人二次备课:
辅备人修改意见:
1 说说应注意字音
甚蕃fán 亵(xiè)玩 噫( yī )
隐逸 yì
2 学生自读课文。先请一学生范读,要求读准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读得顺畅,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朗读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
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
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
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自读体会一下。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个人二次备课:
活动意图说明:多媒体展示荷花之美,使学生得到直观的美感。展示古人吟咏莲花的诗句,营造出浓厚的文言文学习氛围,增加了课堂雅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环节二:朗读、翻译
教师活动2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的错落之美。
2.展示朗读,其他学生纠错。
3.教师示范朗读。
4 小组合作探究,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读通文意;提出疑难之处,小组间讨论。
学生活动2
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节奏。
2.指名朗读,小组竞赛朗读。
3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小组合作,互动读译。
活动意图说明:
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学生尽情雖读,可以尽情自由体会散句与骈句交错运用、长句短语错落有致的美感,读来格外舒畅。译文环节采用个人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共同完成字词解析和语句的疏通。让学生通过互问互答解决疑难,当学生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进行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
环节三:析读
辅备人修改意见:
1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这篇文
章的意图是什么?
本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个人二次备课:
辅备人修改意见:
请大家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
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个人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3
学生活动3
1.本文的文眼是“爱”,“可爱者甚蕃“但作者却独爱莲花,这是为什么?究竟爱莲的什么呢?
明确: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品莲花品质。
2.本文以“爱”为脉络,极写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和牡丹?文中的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作者的感情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明确:两个“独”字表现出陶渊明和“予”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参考:高洁傲岸,不媚不俗;庄重大方,自然质朴;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姿容美好,德名远扬。(不必对应,不求唯一)
2.明确: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治,实为百花丛中的“君子”。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
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3.明确:陶渊明,众人,“予”。作者对这三种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读一读这三句话。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用赞美的语气来读。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活动意图说明:和学生一起与文本对话,提示学生明确全文的主体形象是如何得到反复点染与刻画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精妙的形象之美、情感之美和哲思之美。
环节四:比较异同
教师活动4
1 请同学们阅读《陋室铭》《爱莲说》,思考这两篇文章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以及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早、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精神的象征和隐喻。说说你知道的包含文化象征意义诗文名句,与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4
学生交流。如,
①句式:都讲究对仗,运用对偶等修辞手法,骈散结合
②写法:都对寄托情感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
活动意图说明:以课文为基点,向采用同类表现手法的不同作家的作品拓展,开拓学生视野,积累知识,培养举一反三的自主学习能力。
9 板书设计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
分层设计:必做题1.背诵并默写本篇。(2)做练习册基础习题。
选做题3.学习《爱莲说》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志趣通过某些事物表现出来。
做练习册课外拓展习题部分。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把学生顺利地带上品读古文的初阶。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及反思,共11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文,了解文体,熟悉作者,感知课文,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研读课文,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花中诗词,飞花巧入境,初读“识莲”,晓畅字句,品读“爱莲”,知君子之志,悟读“学”莲,承君子之德,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