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北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反映的品质是( )
A. 自大B. 自负C. 自傲D. 自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青春探索需要自强。
ABC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常见的基本情绪有( )
A. 喜、怒、哀、惧B. 害羞C. 焦虑D. 内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绪的类型。
A: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常见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故A符合题意;
BC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害羞、焦虑和内疚都属于复杂情绪,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 )
A. 成员的简单相加B. 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C. 成员力气的大小D. 成员数量的多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集体力量的来源。
ABC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故B正确;ACD错误;
故本题选B。
4. 属于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是( )
A. 民法典B. 刑法C.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 教育法
【答案】C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ABC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属于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故C正确;ABD排除;
故本题选C。
5.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
A. 十五周岁的公民B. 十九周岁的公民C. 十七周岁的公民D. 十八周岁的公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公民。
D:据所学知识,在我国,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属于未成年人,故D说法符合题意;
ABC: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6. 对事情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是( )
A. 批判精神B. 盲目从众C. 开发创造潜力D. 艰苦奋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培养批判精神。
A:分析题干,对事情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是具有批判精神的表现,A说法符合题意;
B:盲目从众是错误,要有自己的主见,故B说法错误;
CD:都与题干强调敢于表达自己意见不符,故CD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A。
7. 下列选项中,属于正面的情感体验是( )
A. 爱的情感B. 恐惧感C. 焦虑感D. 挫败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们的情感。
A:情感包括正面亲密体验和负面情感体验等,负面情感体验会给我们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感受,A属于正面的情感体验,故A说法符合题意;
BCD:属于负面情感体验,BCD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A。
8.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坚持( )
A. 个人主义B. 小团体主义C. 集体主义D. 小群体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集体主义,故C说法正确;
ABD:我们要反对“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小群体主义”,坚持集体主义,故AB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9.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行已有耻B. 止于至善C. 见贤思齐D. 扶危济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行己有耻的要求。
A:我们要把握青春,要做到行己有耻,就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树立底线意识;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故A正确;
BCD:题干未涉及止于至善、见贤思齐、扶危济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
故本题选A。
10. 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发育情况出现了不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对此,我们应该( )
A. 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B. 正视自己身体的变化
C. 嘲弄同伴身体变化D. 追求十全十美的外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青春的烦恼。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于青春期生理变化,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应坦然面对,故B正确;
A:材料未涉及激发自己的潜能,故排除A;
C:不能嘲弄别人的身体变化,故排除C;
D:我们追求心里美,不是十全十美的外表,故排除D;
故本题选B。
11. 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为此,我们不应该( )
A. 内心坦荡B. 言谈得当C. 举止得体D. 亲密无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与异性交往的知识。
ABCD:依据教材知识,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但只要我们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这份友谊就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故ABC正确,D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
12.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一谚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生活中有快乐的事,也有悲伤的事B. 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产生负面情绪
C. 喜、怒、哀、惧是人的基本情绪D. 保持乐观的心态,有益于身心健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情绪的类型及特点的有关知识。
D:“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积极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消极情绪对身体不利,情绪是把双刃剑,故D正确l;
A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C;
B:不符合实际,我们遇见困难和挫折也会产生负面情绪,故排除B;
故本题选D。
13. 集体建设需要我们的“自治”精神。这种“自治”精神主要表现为( )
A. 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B. 自己管理自己,不再需要班级和学校
C. 取消集体规则,建立自己的规则
D. 由班干部管理班级的所有事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集体建设。
A:集体的建设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也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所以每个成员要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所以我们要自觉维护集体荣誉,A符合题意;
B:集体建设需要自我管理,但是也需要班级和学校,因为在不同的集体中能更好的成就自己,B说法错误;
C: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才能在尊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努力达到共识,才能让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规则,所以不能取消集体规则,C说法错误;
D:集体没有旁观者,人人都要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应该由大家共同管理班级事务,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4. 下列行为不能体现“止于至善”的是( )
A. 照顾孤寡老人
B. 社区工作者义务为隔离人员买菜、送菜
C. 因失信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D. 争当“道德标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C:依据教材知识,“止于至善”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失信者违背了诚信的道德要求,不能体现止于至善。故C说法错误;
ABD:照顾孤寡老人、为隔离人员买菜送菜、争当道德标兵,都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是止于至善的表现。故ABD说法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
15. 进入青春期,我们的生理发育进入快车道,与之相随的是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下列不属于青春期身体变化主要表现的是( )
A. 身体外形的变化B. 独立意识的发展
C. 内部器官的完善D. 性机能的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青春期身体变化的表现、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表现。
B:“独立意识的发展”是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表现,故B不属于青春期身体变化主要表现;
ACD:青春期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性机能的成熟、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故ACD属于青春期身体变化主要表现;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
16. 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是( )
A. 规章制度B. 集体愿景
C. 成员的优秀D. 领导者的影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集体的愿景。美好的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所以B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CD的观点与题目要求不符。故本题选:B。
17.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我国法律的作用有( )
A. 奖励作用和惩罚作用B. 榜样作用和强化作用
C. 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D. 示范作用和模仿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ABCD:依据教材知识,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故ABD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18.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沙子与别的东西混合在一起比花岗岩还坚韧B.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C.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数量的简单相加D.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集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集体力量的理解。
B:材料中的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故B说法正确;
A:这曲解了题文的主旨;
C: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的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故C说法错误;
D: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19. 2022年1月12日,区妇联和中国银行赣榆支行一行来到城头小学,开展“把爱带回家--关爱儿童暖冬行”爱心资助活动。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家庭保护B. 学校保护C. 社会保护D. 司法保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防线。
C:“区妇联和中国银行开展爱心资助活动”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故C符合题意;
ABD:材料主要体现社会保护,并未体现“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0. 在我国体育界有句名言: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无名也有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名也无名。它提示我们
A.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并列的B. 要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的利益
C. 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D.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分析名言 “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无名也有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名也无名。”这告诉我们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以集体利益为重,所以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集体与个人并非是并列关系,集体包含个人,要以集体利益为重;B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D说法错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它们相互影响,不可分。故选C。
二、判断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1. 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妨害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了“做情绪的主人”这一知识点,要在掌握情绪的类别,情绪是怎样产生的,情绪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控情绪等知识的基础上,依据课本和材料从而得出结论.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智力发展、学习效率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积极情绪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发挥正常水平,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而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的人容易患各种疾病,其判断和分析能力也会下降,容易失去理智,缺乏自制力.故答案为错误.
22.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都是相同的。(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面对不同的挫折的正确认识。生活难免有挫折,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故此观点错误。
23. 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对立的。(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因此,题干描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24. 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作用。依据教材所学,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故题文说法正确。
25. 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感的作用。依据教材所学,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故题文说法正确。
三、实践探究与综合应用(26题6分,27题6分,28题6分,29题8分,30题9分,共35分)
26. 2021年1月8日,《众里寻你--2020“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少儿频道、央视少儿客户端、央视网等同步播出。10名(组)少年获得“最美孝心少年”称号。内蒙古包头的徐佳琦、徐圣杰姐弟,8年如一日照顾患病母亲;四川凉山的彝族兄妹邱小华和邱萍萍,用稚嫩的双手为家庭奔小康贡献力量;身残志坚的7岁女孩杨峻熙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一家人带来欢乐……他们身上都散发着阳光的气息,在家庭中无一不是小小当家人。
(1)“最美孝心少年”身上有哪些品质?
(2)运用“榜样”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需要榜样的力量。
(3)我们应该怎样向“最美孝心少年”学习,做到“止于至善”?
【答案】(1)①孝老爱亲。②自强不息。③勤劳勇敢。
(2)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③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3)①从点滴小事做起。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青春的探索需要自强、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孝心少年,需要运用孝老爱亲等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孝心少年、徐佳琦姐弟8年如一日照顾患病母亲→可链接孝老爱亲;
关键词②:邱小华兄妹用稚嫩的小手为家庭做贡献→可链接勤劳勇敢;
关键词③:杨峻熙身残志坚,心态乐观→可链接自强不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榜样的重要性,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止于至善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7.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材料反映出法律具有哪一特征?
(2)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映出法律具有哪一特征?
【答案】(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法律特征。
能力考查: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法律,需要运用法律的特征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法律→可链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法律,需要运用法律的特征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链接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8. 材料 数学考试时,小魏因紧张导致许多原本会做的题目做不出来,一怒之下,他把试卷撕了,并哭着离开了考场。之后的几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恍惚。
(1)从小魏面对考试出现的行为,可以看出是哪方面的情绪?(答“正面情绪”或者“负面情绪”)
(2)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些?
(3)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28. 负面情绪;
29. ①个人的生理周期;②对某件事情的预期;③周围的舆论氛围;④自然环境;
30. ①改变认知评价;②转移注意;③合理宣泄;④放松训练。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情绪的分类、影响情绪的因素、调节情绪的方法。
能力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情绪的分类”相关知识,从理解类题目的角度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一怒之下、哭着离开考场→负面情绪;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情绪的因素,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9. 一个人像棵小草,但集体则是抗拒暴风雨的森林。在集体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团结互助,创造美好集体。
(1)“集体则是抗拒暴风雨的森林”,集体的力量来源于什么?
(2)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哪些态度和能力?
(3)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
(4)“我们一定要学会创造美好集体”,美好集体有哪些表现?(写出两个)
【答案】(1)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3)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4)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集体的力量来源于什么。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因此,集体的力量源于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和积极配合,源于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
(2)本题考查集体生活成就我。依据教材知识,集体生活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集体生活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据此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据此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美好集体的特征。依据教材知识,从民主公正、充满关爱、善于合作、充满活力等方面作答即可。
30. 六年级(1)班同学们在“法治进课堂”活动中,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宪法的相关内容。
内容一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
内容二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内容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除未成年人保护法外,请再写出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
(2)内容一和内容二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方面的保护?
(3)保护未成年人的防线还有哪些?
(4)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答案】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1. ①家庭保护;②司法保护;
32. ①社会保护;②学校保护;③政府保护;④网络保护;
33.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②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③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防线、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能力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未成年人,需要运用“保护未成年人的防线”相关知识,从理解类题目的角度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家庭保护;
关键词②: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司法保护;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防线,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四站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四站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北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北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