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湛江雷州二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
    • 答案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docx
    • 练习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题卡.pdf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第1页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第2页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第3页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题卡第1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湛江雷州二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湛江雷州二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docx、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B (3分) (A逻辑关系倒置。根据文意,“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措施,“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使固体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和最充分的利用”是结果。C“无激励机制”于文依据不足。原文是说“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并不等于说“无激励机制”。D“城市经济”偷换概念,且“发展停滞不前”曲解文意。由原文“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知)
    2.D(3分)(“这十项任务中包括统筹推进治废、治水、治气工作”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中“此外,考虑到污染防治工作……兼顾水、气等环境要素,统筹推进治废、治水、治气工作”这一部分内容可知,十项任务不包括统筹推进治废、治水、治气工作)
    3.D(3分)(D谈的是“无废雄安”建设的重要意义。材料一主要论述的是“无废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故D可作为支撑材料一观点的论据。A谈的是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存在差距。B谈的是日本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的措施。C谈的是厨余垃圾处理技术。这三项均不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4. = 1 \* GB3 ①第一段先论述“无废城市”这一概念的内涵,然后论述我国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最后提出相关要求。 = 2 \* GB3 ②第二至四段分别从解决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 3 \* GB3 ③深化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长效体制机制; = 4 \* GB3 ④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论述我国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意义。(每点2分,三点6分)
    5.①向相关个人或单位征收固体废物处理费用,用来补贴垃圾处理企业。②建立、完善固体废物回收制度,如建立固体废物处理可追溯制度,完善相关税收制度等。③推动固体废物回收全面市场化,各类废物由特定的回收企业回收处理。(每点2分,三点6分)
    6.A (3分) 7.C (3分)
    8.①直接描写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如描写马小翠“她的心疼啊!有多疼!像?像离开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许久长那么疼。撕心裂肺地疼。”
    ②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揭示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如文章多次写到许久长、马小翠的泪花。
    ③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如文章写到搬迁时,许久长其他东西不想动,但却装了满满一罐子的土,并“把罐子塞到马小翠怀里,说,抱好了,这是念想。马小翠就紧紧地抱着罐子”。
    ④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文章对庭院、门前的路、大槐树以及村庄环境变化的描写,都展现了人物对故土的眷念与不舍。 (每点2分,三点6分)
    9.①主题更突出。回忆与现实交织,使得“搬迁”的历史背景得到充分展现,同时也揭示“搬迁”的现实意义,使文章的内涵更加深刻。
    ②人物形象更丰富。文章既直接描写了当前现实中的许久长、马小翠夫妇对故土的眷念不舍,又通过回忆,塑造了许久长、马小翠夫妇顾全大局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完整。
    ③情节更紧凑。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打破了时空局限,使得叙事更紧凑,结构更完整。
    ④增强艺术效果。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既增强了小说内容的真实性,又使小说具有历史厚重感。(每点2分,三点6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马小翠并没有听懂搬迁的原因”错误,马小翠没听懂的是啥是“生态保护”,她内心疼痛是因为要搬离“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品味语言艺术的能力。
    C.“勇敢”错误,这些动词能表现老农勤劳,与勇敢无关。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直接描写。根据“她的心疼啊有多疼?像?像离开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许久长那么疼。撕心裂肺地疼。儿子说,得搬。这是大事”可知,马小翠安土重迁,不愿搬离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
    ②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根据“酒倒上了,小鱼上桌了,俩酒杯一碰,马小翠的眼睛里却渗出了点点泪花”“许久长的泪窝就热了。他不是钉子户,他不是不走,他只是想再多看一眼这个村子,想在这里多待上一会儿”以及“马小翠的眼里又有泪花溢出来”可知,文章通过多次写到许久长、马小翠的泪花,揭示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
    ③细节描写。在“他装了满满一罐子的土——自家院里的黄土。他把罐子塞到马小翠怀里,说,抱好了,这是念想。马小翠就紧紧地抱着罐子”中,通过一系列动词,如“装”“塞”“说”“抱”等,揭示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
    ④环境描写。根据“门前的大槐树,是生儿子那年栽的,现在树都两搂粗了,比儿子都壮实。房子是生闺女那年翻盖的,如今闺女都做奶奶了。还有屋后河洼里的那条船,破了补补了修,一条船养活了老老少少一大家子。还有门前的这条路,原本只是一条下河的毛毛道,如今已经修成了柏油路”和“据说,原先这岛上没有人,只有鸟。老渔民都知道,鸟是有灵性的物种,只栖落在有风水的地方,于是,就有打鱼的人在岛上安了家。一家、两家、三四家,渐渐就有了村庄。一辈又一辈,村庄越来越大。可不知从啥时候起鸟儿们渐渐飞离了小岛,岛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知,通过门前大槐树、路以及村庄环境变化的描写,烘托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方式的特点和作用的能力。
    ①从主题主旨角度,“门前的大槐树,是生儿子那年栽的。房子是生闺女那年翻盖的”以及“当年娶她进门用的就是这辆独轮车”是回忆,“衡水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为加强湿地保护,修复自然生态保护,村庄要整体搬迁”是现实。回忆和现实交织,使得“搬迁”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下有了现实意义,使文章的内涵更加深刻。
    ②从人物形象角度,文章主要人物是许久长、马小翠夫妇。对他们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写他们为要搬离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伤心落泪,写他们对过去的生活的回忆,都是为了表现他们对这里的眷恋。然而小说的结尾是“许久长一挺腰身,攥紧车把,脚步铿锵,沿着出村的大路向前走去”。这样写展现了许久长、马小翠夫妇安土重迁又顾全大局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完整。
    ③从情节结构方面,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打破了时空局限,使得叙事更紧凑,结构更完整。
    ④从艺术效果方面,在现代社会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写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搬迁”时的境况与心理,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既增强了小说内容的真实性,又使小说具有历史厚重感。
    10.C(3分) (原文标点:不足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德音以享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故在C、E、G处断句。)
    11.B(3分)(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厚/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A到/对待。C帮助/相互。D副词,还是/代词,他的)
    12.D(3分)(只是打败了楚国,而且是吴国打败的)
    13.(1)依靠(你所说的)三种条件,而不去修明政教仁德,恐怕连救亡的空暇都没有,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关键点:“恃”“不暇”“济”)(关键字1分,句意2分,共5分)
    (2)伍子胥逃出楚国,带着弓投奔吴王阖闾,阖闾因此准备发动军队讨伐楚国。(关键点:“出亡”“干”“为是”) (关键字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楚灵王即位后,想成为(诸侯的)霸主,(于是要)举行诸侯的会盟,派椒举到晋国协商要求诸侯参加(由楚国主持的)盟会。晋平公想不答应这一要求。司马侯说:“不行。楚灵王做事正在胡作妄为的时候,上天也许是想让他满足愿望,以增加他的劣迹,然后给他降下惩罚,这是说不定的。或者让他得以善终,这也是说不定的。(晋国和楚国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是彼此可以争夺的。君王还是答应他,修明德行以等待他的结局,如果归结到德行,我们还要去侍奉他,何况诸侯?如果走向荒淫暴虐,楚国自己会抛弃他,我们又与谁去争夺?”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条可以免于危险,还有谁能和我们相比?国家的地势险要而多产马匹,齐国、楚国难又多,有这三条,到哪儿不成功?”司马侯回答说:“依靠马匹众多和地形险要,又乐于邻国的内难,这是三种危机。依靠地形险要和马匹多,并不可以作为巩固国家的基础,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前代的帝王一定要致力于修养仁德用来祭享神灵和回报人民,没有听说过一定要靠地形险要与马匹多。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却得到了齐桓公,齐国到现在还依赖着桓公的霸业。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因此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可高兴的。依靠(你所说的)三种条件,而不去修明政教仁德,恐怕连救亡的空暇都没有,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你还是答应楚国吧。殷纣王淫乱暴虐,文王仁慈和蔼,殷朝因此灭亡,周朝因此兴起,难道只是在于争夺诸侯?”晋平公就答应了楚国使者的要求。楚灵王于是在申地举行诸侯大会,与诸侯一起去讨伐吴国。(楚国)修建章华台,兴起在乾溪的战事,(楚国的)百姓在下面因为辛劳而怨声载道,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公子弃疾发动叛乱,楚灵王出逃,最后在荒野死去。所以说:“晋国没有动用武器,楚国就自己灭亡了。”这都是司马侯的谋略。
    楚平王杀害伍子胥的父亲,伍子胥逃出楚国,带着弓投奔吴王阖闾,阖闾因此准备发动军队讨伐楚国。伍子胥劝谏说:“不能这样,我听说,诸侯不替一个平民报仇,况且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我不可以这样做。”这样攻打楚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蔡昭公去楚国朝见,有一件漂亮的皮衣,楚国的令尹囊瓦向蔡昭公索求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被囚禁在楚国的国都郢,多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渡过汉水时,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如果有诸侯攻打楚国,我请求做前锋。”楚国听说后非常恼怒,于是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向吴国求救,伍子胥(向吴王阖闾)建议:“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有占据中原的想法,现在正是时候。”于是吴国兴兵讨伐楚国,在柏举打败楚国,成就了吴国的霸业,这都是伍子胥的谋划。所以《春秋》中对伍子胥进行赞美。
    14.C(3分)(词人写杜牧,是为了突出扬州今日之破败)
    15.运用了拟人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厌恶说到战争,可见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表达了词人对残酷战争的痛恨。(手法2分,赏析4分)
    16.(每空1分,共8分,错、漏0字)
    (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3)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4)示例一: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
    示例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17.D (3分) 18.A(3分)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夜以继日”,意思是指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文中是形容人们终日沉迷于手机,代替了阅读,应用“取而代之”。
    第二空,“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文中是形容低头族非常常见,不足为奇,应用“司空见惯”。
    第三空。“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如虎添翼”,好像老虎增加了一对翅膀,比喻得到了有力的帮助,势力更加强大。文中是形容新技术为出版业增加了新的能力。应用“如虎添翼”。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属于明喻”错误。因为比喻词是隐性的“是”,该句属于暗喻。
    故选A。
    19.D(3分) 20.C(3分)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后;
    C.“不但而且”表递进,相应的句子也应该相对应,选项分句顺序不当。
    只有D项修改正确。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都是古乐府旧题,也都属于记梦诗”错,《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是乐府诗,《蜀道难》不是记梦诗。
    B.“木叶”都指干枯的落叶。
    D.“同属于语录体散文”错,只有《论语》是语录体。
    故选C。
    21.示例: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单句1分,句意2分)
    22.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借“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一问句引出关于“读书”的话题,引发读者思考,并借助人们关于读书意义的不同回答,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读书”(即“阅读”)的意义。第一句回答,从现实层面向我们揭示了读书的意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旅行,你可以通过看书,走到天下的各个角落,结交不同的伟人名家。只要打开书,就随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所以,我们的脚步无法达到的地方,却可以通过读书看到。第二句,则从人的气质和谈吐等角度,阐述了读书对我们为人处世的重要作用。当一个人读了很多书的时候,或许大部分都会被忘记,但就像人所吃的食物会日积月累地成长为我们的骨肉一样,我们所读的书,至少有部分会积淀成为情感、思想、精神,从而影响着我们情感、思想、精神、文化等的改变,最终成为我们身上流淌出来的文化血脉。可以说,这也是第三句回答中黑塞想要说明的内容。正是通过读好书、善读书,我们才尊崇高尚、摒弃卑劣,从而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拥有真正修养甚至是高尚精神的人。
    写作时,可以首先论述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当然,对读书的意义的思考也可以针对当下一些“功利性阅读”展开批判,说明真正的阅读应该是怎样的,从而使自己的论述更为完善:如真正的读书,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对于生活真正的品味与思考,唯有如此,读书才能深入心灵,滋养灵魂。此外,也可跳出个人的狭隘层面,从立志报国、科技强国等角度,阐述只有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少年立志“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更多更强的建设力量。但不管如何,重点都在于说清楚读书对于人的内在成长或者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上的深层意义。
    立意:
    1.读书是个人成才的绝佳途径。
    2.要读书,更要会读书。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读书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
    例文:
    书香氤氲,且行且歌
    读书,是一种开始,它孕育着思想。读书人,除了拥有一个真实饱满的现实世界外,还拥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浩瀚的精神世界。人生漫漫,让书香氤氲,我们且行且歌。
    书香氤氲,且行且歌。我们要永远相信文字的力量,那是人生的一束光。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翻开《活着》,我们能看到福贵对生命的坚持。看着福贵在经受一连串打击后由疼痛变得清醒再到释然,然后唱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晃晃悠悠地向着夕阳走去。从《从前慢》中感受木心笔尖下的温热。“从前的日子过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科技不断刷新沟通方式的时代,人们内心深处仍寻找纸上的温度,用邮戳把惦念寄到远方,单是这个过程就足以感动我们。在钢铁森林,人们心中依然怀有最纯真的温存。我们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入保尔柯察金的世界。他将他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我们不禁思考:在漫长人生中是否有一件事值得我为之披星戴月,倾注全部呢?找到心之所向,像保尔柯察金般坚毅不屈,让我们跋山涉水,不做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不虚度年华而要勇敢地奔赴理想。文字照亮了我们人生的一角,激励我们追逐美好。
    书香氤氲,且行且歌。我们要用生活所感去读书,要学思并重。
    鲁迅先生说:“倘只看书,便成书橱。”不要为读书而读书,那样可能读完一无所获。其实你看过的文字,汲取的思想都构成了那个辽阔无边的精神世界,铸就了你自己。可能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声音,未见过太多的人与事,未有过滚烫人生,但通过阅读思考书中所得的情感与智慧,凭自身阅读构建起的精神总能让我无畏地奔向前方的未知之境,用读书所获来抵抗世间种种磨难,无论顺境逆境,所行皆化为坦途,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能看到太阳强烈,水波温柔,这本身就是种幸福。通过阅读思考,我永远对生活有期待、有热望,这便是读书的意义。
    在俗世中寻到一个诗意的世界,让书籍成为穿透风雪的一束光,光会驱散黑暗,而我们就跟着光。山河平静辽阔,岁月书香氤氲,让我们且行且歌。

    相关试卷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docx、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雷州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雷州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