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二)
6.D(A.“而失望是因为有关白兰花的记忆已经模糊淡忘”错误,从文中来看,“我”对白兰花记忆深刻。B.“是为了推销, 卖出更多的白兰花”错误,这是美好、令人感动的温馨场景,老妇人直接把花送给了男女青年,这表明老妇人并不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让白兰花给更多的人带去欢喜。C.“白兰花寄寓着她对丈夫……的思念和缅怀”错误,老妇人在述说她对白兰花的记忆和印象时,并未提及自己的丈夫。)
7.B(“推动了‘我’……探究老妇人家境这一情节的发展”错误,小说没有写“我”希望探究老妇人家境的情节,“我”去老妇人家里的本意是陪老妇人送花去宾馆,只是在无意之中发现老妇人的家境很好、生活并不拮据。)
8.①(人物自身)老妇人的声音、笑容特别优雅,这不像是街头摆摊者或一般市民所能有的。
②(其他人物)两个年轻人喜欢并且想要买白兰花,老妇人就送给他们,这说明老妇人卖花并不刻意赚钱。
③(“我”)“我”给老妇人带来了大生意,老妇人并不格外惊喜,经“我” 劝说才同意,这说明老妇人卖花并不在意赚钱多少。
④(环境)老妇人的家是市中心区域的老式洋房,客厅的设计和家具的 摆设全是欧式的,这暗示了老妇人的生活并不拮据。(每点1分)
9.①虚化人物:以美丽的“白兰花”为中心意象。
②淡化情节:不以曲折、复杂的情节取胜,只是叙述了一位优雅的老妇人卖花的故事。
③语言散文化:语言平淡,但抒情意味浓厚,表达含蓄。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能合理分析这篇小说“散文化”“诗化”的特点,也可给分。)
二、(一)
10.CDF(句意:而您则是这些门生弟子中的第一名,您的文章议论,与欧阳修先生不相上下。我从开始读书时,就知道要读您的文章,思考之后再思考,广泛求证、探访,用来每天掌握它的变化。)
11.A(“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错误,应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12.A(“作者批评古代的糊涂人不知言就不能知人……”错误。“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是说“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不理解人的言语就不能理解这个人,而世上糊涂的人,只知道言语和品德这两者不能相通……”,作者是批评世上糊涂的人。)
13.(1)屈原仁德,不愿意只为自身谋私利,他志趣高洁,因此他的语言反复婉转。
(“不忍”,不愿意;“私”,为……谋私利; “反覆”,反复;句意2分。)
(2)谈笑快乐,不再有从前那种幽愤不平的气息,天下的文章渐渐兴起。
(“佚乐”,快乐;“向者”,从前;“稍稍”,渐渐,句意2分。)
14.①言不能浮于德的表面。②言应与德相通。③应通过言探求德。(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我曾经认为君子的文章,不应该只浮于道德表面,不隐藏自己已经知道的事,不勉强写自己不知道的道理。只有他的言论不停留在内心的表面,因此根据他的言论去推究他,那么(他)潜藏着的德行心志,就不能隐藏了。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不理解人的言语就不能理解这个人,而世上糊涂的人,只知道言语和品德这两者不能相通,或者相信他的话语却怀疑他的行为。唉,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道君子的文章本来就是出于他们的德行,与那些没有德行却有言论的人不一样啊。我刚开始作文,最喜欢读《左氏春秋》《离骚》等书。左丘明的文章华美,然而他的行为事迹在后世(文献中)看不到,不能考证。屈原仁德,不愿意只为自身谋私利,志趣高洁,因此他的语言反复婉转。推究到最后,才知道他的仁德。根据他的言语来考证他的事迹,难道有不合理的吗?自从夏商周以来,我最喜欢读太史公、韩愈的文章。司马迁雄奇豪迈、慷慨激昂,他从年轻时,就周游天下,结交豪杰志士,凭借意气敢于(仗义)执言,以至于招来祸端。因此他的文章疏放坦荡而明白,简洁朴素而奔放。只因他平生的志向在心中有所郁结,所以他文章的结尾,常有感怀激愤而不能宣泄的情况。韩愈的文章如同先王的衣冠,像郊庙的祭祀礼器一般典雅,以至于豪放不羁,超卓不群,(一发)无法收揽,于是他极尽语言的巧妙,没有能够超越他的人。自从唐代以来,经历了五代的战乱。宋朝兴盛,休养生息,一天比一天地趋向富贵强盛。士大夫在这时交游,谈笑快乐,不再有从前那种幽愤不平之气,天下的文章渐渐兴起。而庐陵欧阳修先生开始写作古文,近的揣摩两汉文章,远的探究夏商周时期的文章,而继承孟子、韩愈之风,来建立一家之言。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而欧阳公在这时,实际凭借他在文坛的号召力来引导天下豪杰志士,而世上号称能写文章的人,出自欧阳公门下的十之八九。而您则是这些门生弟子中的第一名,您的文章议论,与欧阳修先生不相上下。我从开始读书时,就知道要读您的文章,思考之后再思考,广泛求证、探访,用来每天掌握它的变化。啊!像您这样的人,真是天下最真正的文士呀!
(二)
15.C(“写下雪前后的对比”无中生有;“寄寓诗人的政治理想”是拔高理解。)
16.①道理:人生道路如登山探奇,在经历了坎坷曲折之后,才有可能出现光明的坦途,到达理想的境地。②诗人以登山过程自然揭示这个道理:首联指出山势高峻,颔联写山道盘回纡折,颈联写险峰奇观,尾联诗人借勉励同行者,自然而然把道理说出来。(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
17.(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3)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三、
(一)18.①数不胜数 ②淡泊名利 ③责无旁贷
(每处1分,填其他成语只要合乎语境,即视为恰当)
19.把用水稻战胜饥饿比作用核武器战胜对手,生动新奇,化无形为有形,(2分)强调了袁隆平对水稻的重视及水稻在战胜饥饿中的巨大力量,表明了袁隆平战胜饥饿的决心。(2分)
20.袁隆平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又提出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的两个新的短期“小目标”。(“袁隆平······提出—“小目标””,2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转换为状语,1分;句子通顺,1分)
(二)
21.C(A项:这么多,表感叹。B项:多少,表疑问。C项:很多,表陈述。D项:多少,表疑问。)
22.①濯清涟和妖不妖有逻辑关系吗 ②反而扎根淤泥才可以茁壮成长 ③净化污水的是泥(每空2分)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八千年前就是人类的好朋友,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卷】辽宁省2023-2024学年度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这是一份【辽宁卷】辽宁省2023-2024学年度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度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2023-2024学年度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docx、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